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盐亦即氯化钠,是家禽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喂饲适量的食盐,可以增进食欲,增强体质,因此,家禽日料中应含有一定量韵食盐,一般为0.2%左右。如果饲料搭配不当,含盐过多,或者误食含盐过多的饲料,或把咸鱼粉当淡鱼粉搭配使用,均易引起鸭的食盐中毒。由于鸭喜食腥杂饲料,对食盐的识别力低,但中毒的敏感性又特别高,雏鸭尤其是这样,因此,鸭发生食盐中毒的例子较多。一只0.6—0.8公斤体重的鸭,只要吃进5克以上的食盐,就可中毒致死。据试验报道,食盐对鸭的最小致死量是每公斤体重4克,或饲料中的含盐量超过3%,饮水中含盐量  相似文献   

2.
宠物犬食盐中毒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钠离子和氯离子是动物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植物性饲料中一般含钠和氯的数量较少。为了补充这两种元素,并增进动物的食欲,应当在日粮中补给食盐。但是如果食盐摄入量过多,特别是在饮水不足时,便会引起动物食盐中毒。多种动物都有食盐中毒发生的报道,但不同动物对食盐的敏感性不同,就表现出不同的中毒剂量。常见于鸡和猪最为敏感,因为狗的肾脏有非常好排泄功能对食盐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1发病原因 饮水不足是食盐中毒的主要诱因。例如,给绵羊饲喂含2%食盐的日粮并限制饮水,数天即可发生食盐中毒。而喂给含13%食盐的日粮,但让其随意饮水,结果病牛能在相当长的期间内耐受而不发病,仅呈现多尿和腹泻症状。机体水盐代谢的具体状态,对食盐耐受量也有影响。例如,仔猪体内水的相对储备量只有成年猪、禽的20%,因而对食盐的敏感性高,最容易发生中毒。高产奶牛在泌乳期对食盐的敏感性要比干乳期高得多。夏季炎热,家畜多汗,往往耐受不了在冬季能够耐受的食盐量等。此外,用食盐治疗马、骡结症,用量过大且给水不足时,配料时误加过量食盐等,饲料中缺乏各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E、钙、镁时,都能增加动物对食盐中毒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4.
家禽的中毒比较常见的有食盐中毒、药品中毒和变质饲料中毒等,因此,了解家禽的常见中毒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方法,将有助于养殖场户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预防中毒的发生或减少中毒所造成的一切损失。1食盐中毒家禽饲料中食盐的正常含量应为0.25%~0.5%,最适宜含量为0.37%。当饲料中食盐用量过多,大量使用咸鱼粉,搅拌不均匀,限制饮水,都可引起食盐中毒。当雏禽饲料含盐达1%、饮水0.9%时,  相似文献   

5.
1饲料 根据饲料成分不同,导致畜禽饲料中毒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介绍如下。食盐中毒。常因饲喂过量酱油槽、咸鱼粉、咸菜或腌肉的盐水,以及在饲料中突然加入大批食盐而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6.
猪食盐中毒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不正确利用,食盐含量过高的加工副产品。如洗涤咸鱼、咸菜的泔水等,或饲料中食盐比例过高,饮水量减少,都有可能引起猪食盐中毒。其实食盐是动物的重要饲料成分,  相似文献   

7.
食盐在人们的饮食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对于猪也一样。饲料中的食盐在饲料中占0.3%,其不仅可以改变猪的食欲,同时可以加速猪的发育。但是如果摄入过多就会出现中毒现象。猪食盐中毒主要是由于在饮食过程中食入过量的食盐,或者是在与饲料搅拌时食盐搅拌不均匀而导致的,特别是在饮水不足的情况下而发生的食盐中毒。猪食盐中毒后,可直接导致消化道炎症和脑组织水肿。1病因及发病机制猪对于饮食中的食盐极度敏感,因此,在给猪饮  相似文献   

8.
<正>1饲料食盐超标的危害饲料中缺乏食盐时,蛋鸡会出现食欲不振,采食量减少,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降低等情况,并伴有啄肛、啄羽、啄趾等啄癖,青年鸡会造成发育不良,成年鸡会导致产蛋减少,因此饲料中科学合理添加食盐是非常必要的。而蛋鸡饲料食盐含量超标,则会出现蛋鸡中毒症状,中毒时鸡出现饮水量剧增、水样稀便、蛋壳品质下降、蛋料比降低、精神萎靡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1常见特征 饲料中毒是因给鸡饲喂生豆饼而发生中毒的现象。鸡表现为腹泻、贫血,或是采食了有毒的菜籽饼而中毒,出现食欲不振引起的消瘦,产蛋量下降等症状。食盐中毒就是在喂养的饲料中误添加了食盐,还有就是因为鱼粉中食盐过量或者搅拌不均匀而引起的。鸡食用了过多的食盐,就会出现不食,只饮水的现象,粪便稀薄并有泡沫。呋喃类药物中毒。  相似文献   

10.
<正>食盐中毒是指家禽摄取食盐过多或连续摄取食盐而饮水不足,导致中枢神经机能障碍的疾病。其实质是钠中毒。有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之分。1发病病因饲料中添加食盐量过大,或大量饲喂含盐量高的鱼粉,同时饮水不足,即可造成家禽中毒。家禽中以鸡、火鸡和鸭最常见。正常情况下,饲料中食盐添加量为0.25%~0.5%。当雏  相似文献   

11.
<正>食盐在人们的饮食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对于猪也一样。饲料中的食盐在饲料中占0.3%,其不仅可以改变猪的食欲,同时可以加速猪的发育。但是如果摄入过多就会出现中毒现象。猪食盐中毒主要是由于在饮食过程中食入过量的食盐,或者是在与饲料搅拌时食盐搅拌不均匀而导致的,特别是在饮水不足的情况下而发生的食盐中毒。猪食盐中毒后,可直接导致消化道炎症和脑组织水肿。1病因及发病机制猪对于饮食中的食盐极度敏感,因此,在给猪饮  相似文献   

12.
猪食盐中毒的诊治汪泉清李来香(云南省寻甸县功山畜牧兽医站,655208)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能刺激猪唾液分泌,增加饲料适口性,活化消化酶,促进养分吸收。若食盐过量,猪会出现消化机能紊乱、痉挛等症状,称食盐中毒。本文综述了64例食盐中毒猪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鸡中毒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食盐是家禽机体中不可缺少的必需营养物质,与氨基酸、维生素等一起维持着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当其在饲料或饮水中含量适当时,可增加食欲,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当家禽摄取食盐过多会导致中枢神经障碍的疾病,其实质是钠中毒。正常情况下,饲料中食盐添加量为0.25%~0.50%。当雏鸡饮服0.54%的食盐水时,即可造成死亡,饮水中食盐浓度达0.9%时,5d内死亡可达100%。如果饲料中添加5%~10%食盐,即可引起中毒;另据资料报道,饲料中添加20%食盐,只要饮水充足,不至于引起死亡,因此饮水充足与否,是判断食盐中毒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食盐中毒是由于猪摄入了过量的食盐(氯化钠)或含盐高的食物所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神经症状和消化紊乱为主要特征。食盐是猪必需的无机盐,日粮中适量的食盐具有增进食欲、维持机体盐代谢平衡等作用,饲料中适宜的食盐含量为0.2%~0.4%。由于植物性饲料中一般含钠和氯的数量较少。因此,需要在饲粮中补加食盐,但如果猪摄入食盐过多,就会造成食盐中毒。现实际当中多数是由于猪只吃了咸鱼、咸肉、酱油渣、咸菜及其卤水等含盐高的饲料,或平时不喂盐,突然加喂且又未加限制,易于摄食过量而引起中毒发病。另外,在使用氯化钠、碳酸钠、硫酸…  相似文献   

15.
唐龙  陈峰  吴孔兴 《中国家禽》2003,25(21):15-16
食盐是家禽饲料中的常规营养成份,家禽生产中食盐中毒时有发生。作者通过对鸡苗、药物、疫苗的调查分析,细菌、病毒的分离结果和病料攻毒试验结果,养户饲养的分散状况,逐一进行排查,科学得出某养鸡公司肉鸡食盐中毒是由饲料中食盐含量超标所致。该文所述诊断程序的科学、严谨,值得科技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 食盐虽为家禽生命活动所必需,但食之过量,可引起中毒,幼雏尤为敏感。已知鸡对食盐的最小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4克,当饲料中含食盐3%以上或饮水中含食盐0.5%以上,都可引起中毒。有人发现,幼雏饮水中含0.9%食盐,在5天内可全部死亡。我场在饲养雏鸡中,有两个场应用了一种咸鱼粉,其中含食盐为14.5%,而成鱼粉占饲料的8%,故饲料中实际含食盐量达1.16%,从而引起幼雏食盐中毒。发病经过:四鸡场,先后接纳三批肉用  相似文献   

17.
1中毒性因素引起猪后躯瘫痪的中毒性因素有许多,如饲料品质不良、长期饲喂或一次大量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加工调制方法不当、对部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如棉籽饼、菜籽饼、马铃薯等未作去毒处理,或饲喂方法不合理等均可造成中毒,引起猪后躯瘫痪。这类疾病通常能根据病史、现场调查及临床表现等作出初步诊断。如食盐、酒糟中毒。食盐中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能刺激猪唾液分泌,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活化消化酶,促进养分吸收.若食盐过量,猪会出现消化机能紊乱、痉挛等症状,称为食盐中毒.本文就68例食盐中毒猪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养猪生产中,由于饲料处理不当或饲喂不当,猪饲料中毒常有发生。笔者就临床常见的10种猪饲料中毒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做一小结以飨读者。1.食盐中毒的防治。猪对食盐比较敏感,成年猪一次采食50克以上食盐即可引起中毒。食盐对猪的致死量约为100克,平均每千克体重2.2克。治疗:中毒初期,立即停喂含盐量高的饲料,适当供饮清水;用1%硫酸铜50~100de升肉眼催叶.同时内服白糖50-200克;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50-100毫升,必要时配合灌肠、导泻(油类泻剂)、镇静、解痉等对症治疗。预防:①掌握好食盐的用量,一般情况下饲料中的食盐含…  相似文献   

20.
猪食盐中毒是由于采食含盐份较多的饲料或饮水,如泔水、腌菜水,配合饲料时误加过量的食盐或混合不均匀等而造成.饮水是否充足,对食盐中毒的发生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