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棉属的某些野生种及亚洲棉所具有的珍贵性状或种质,如高的纤维强力、抗病、抗虫、抗旱、抗低温等性状,通过种间杂交转育于生产上利用的栽培种,这是遗传育种家长期以来的愿望。但由于种间杂交存在不亲和性,一般很难杂交成功,致使种质转育的愿望难以实现。前人及我们的研究(1979)表明,授粉后二天的种间杂交胚珠中,相当一部分已进  相似文献   

2.
棉花的种质资源丰富,即有栽培种,又有野生种,且两者的性状不同,如野生种具有栽培种没有的抗逆、抗虫和抗病性,栽培种则具有高产优质等性状,将两者结合起来一直是棉花育种学家努力探讨的工作,但由于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限制了优良性状的  相似文献   

3.
甜菜属(Beta Genus)种间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们在甜菜属一些物种的种间杂交工作,涉及物种有栽培甜菜、沿海甜菜、叶用甜菜、白花甜菜、小碗状花甜菜、平匐甜菜等。杂交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各种有价值的材料,如带有白菜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具有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不同染色体组的各种异源多倍体(VVC,VVVC及VVCC)的无融合生殖材料,具有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和平匐甜菜染色体组的三种间杂种(VCP),这些都为世界首创。通过对杂种后  相似文献   

4.
5.
以栽培稻(Oryza sativa)品种L202二倍体(L202 2x)及其同源四倍体(L202 4x)作母本分别与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杂交,比较了两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性及影响结实性的杂种胚胎发育细胞学。两个杂交组合所取得的一致结果是:杂交授粉后30 d所有杂交小穗均干枯死亡,不能结实;种间杂交不结实的原因在于受精和杂种胚胎胚乳发育异常。两个杂交组合的受精和杂种胚胎胚乳发育虽然均存在双受精、单受精和未受精类型,但就受精率而言,L202 2x作母本的平均总受精率为59.45%,略高于L202 4x(54.87%); L202 4x的单受精率(24.60%)则高于L202 2x的单受精率(15.30%)。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胚胎胚乳发育均严重异常,虽然在授粉后1 d形成小的球形胚;到授粉后3 d,胚胎发育停滞并开始解体;至授粉后5 d,只有二倍体杂交组合的极少数胚胎可发育到梨形胚时期,四倍体组合的胚胎则基本全部解体。双受精胚囊内胚乳发育更为异常,在授粉后1 d,游离胚乳核就开始解体退化,到授粉后3 d不能形成细胞化胚乳或细胞化过程异常。与L202 2x作母本的杂交相比,以L202 4x作母本所得杂种胚胎发育更为滞后,且退化严重,形成的游离胚乳核少,解体早,不能进行细胞化。因此,利用同源四倍体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杂交获得种间杂种的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主要是用杂交方法选育的.杂交时采用去除雄花的限量-自由授粉、强制授粉和重复授粉(?),七十年代前期,大多数科研机关多半是用前两种方法.1936年,?改进了限量-自由授粉法,把母本穗和父本品种的穗子套在一个隔离袋内,并定期抖动,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结实率.强制授粉,取得了更好的效果(3?1966;? H.M.等,1971).但利用重复授粉法获得的籽粒数量最  相似文献   

7.
花生属植物种间杂交不亲合性的研究及克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浅析了花生属植物有性杂交中存在的不亲和机制,探讨了国内外克服不亲和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了花生属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正交和反交杂种群体性状的遗传性和变异性,对于提高育种工作效率是很有意义的。正、反交差异的表现,取决于原始亲本的类型和杂交的具体组合。无论是近亲的原始类型杂交,还是远缘的亲本类型杂交,其正、反交的差异性,可能表现出来,也可能不表现出来。正、反交的差别,常常不取决于亲本类型  相似文献   

9.
10.
把甜菜(Beta vulgaris L.)雄性不育系202和平匍甜菜(B.procumbensChr.sm.)进行种间杂交。人工授粉后13天取受精胚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大量杂种试管苗,将其做为接穗嫁接于202×B.maritima杂种苗砧木上,获得两株嫁接苗移栽田间,正常开花。杂种F_1植株株型偏向于B.procumbens,蔓生,高度不育。减数分裂染色体大都呈单价体,只有1.97%构成二价体。各时期均存在不正常现象,如:单价体、落后染色体、后期染色体桥、不正常四分体及大小花粉粒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得到分蘖数、种子大小、每穗粒数和籽粒产量方面的遗传资料,在印度旁遮普Lud—hiana旁遮普农业大学研究WG357×Tobari66的春性小麦品种间杂交的早期分离世代。研究了亲本、F_1、F_2、B_1、B_2、双亲本、F_3(双亲本的亲代)、F_3集团和F_4集团以提供世代平均值分析和变量组成分析。在本研究中证明了轮回选择对性状改良的利用是有限的。遗传上,加性基因作用占优势,特别在产量组成上。因此,在分离世代中简单的育种程序对产量组成的改良可能是最有用的。  相似文献   

12.
表皮毛性状是描述或识别棉属种、亚种或品种的显著特征之一。在长期的植物进化过程中,棉属植物的表皮毛分化形成为各种各样的类型。栽培棉或野生棉的表皮毛都是抗逆性的重要性状。4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性状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作了较为翔实的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观察了岔根甜菜(Beta Patula Ait)、叶用甜菜(B.cicla)及普通甜菜(B.vulgaris)三种间杂种的F_1、F_2及F_3的减数分裂行为。各代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联会成9个二价体。中期Ⅰ有棒状结合,也有环状结合。F_1、F_2、F_3各代中期出现单价体频率分别为0.23、0.18、1.13。后期Ⅰ出现染色体桥、落后等异常现象,各代频率分别为0.93、2.2和3.26。后期Ⅱ各代异常频率为0.41、0.75和0.32。异常四分体频率各代分别为0.16、0.13和0.66。异常频率有随世代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B.patula、B.cicla及B.vulgaris三个种的染色体组基本上是同源的。本文还讨论了杂种减数分裂稳定性及遗传育种上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4个白芥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回交后代株系叶片菌核病菌丝接种鉴定,发现有11个株系与抗病品种“中双9号”抗性差异不显著,有4个株系抗性极显著并强于“中双9号”。茎杆接种也验证了这个结果。本试验结果表明,白芥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后代部分株系抗菌核病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对创造抗菌核病油菜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GA、IAA和Kn等植物激素为克服花生种间杂交(栽培种×Arachisglabrata)不亲和性,在不同发育时期以不同浓度进行处理。结果表明,GA处理平均出针率14.2%-33.3%,果针伸长8.7cm,子房膨大率75.0%;IAA处理子房膨大率87.2%;Kn处理促进荚果形成,成荚率12.5%-65.1%。  相似文献   

17.
植物激素对克服花生种间杂交不亲和作用的研究/周蓉(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瞿桢,段乃雄…//中国油料.—1994,16(2).—4~6,26以根茎区组的2个编号材料同栽培花生作种间杂交,用GA(赤霉素)、IAA(吲哚乙酸)和Kn(细胞分裂素)在不同发...  相似文献   

18.
试验于1991年12月12日至1992年1月10日在海南岛崖城本所野生棉种植园进行。以陆地棉品种中棉12为母本和4个染色体组的10个野生种进行杂交,共10个组合,并以中棉12自交为对照,不辅助任何保铃措施。最后收杂交单铃,统计成铃率、种  相似文献   

19.
从风景秀丽的巴统,即阿扎里自治共和国的首府出发,驱车卅分钟左右,就可抵达游览名镇察克威。设在那里的全苏茶叶研究所的分支机构和亚热带植物园曾经计划与制订过格鲁吉亚种植茶叶的战略措施。在这方面早在上世纪中叶格鲁吉亚有过茶树生长的文字记载。但那时,茶叶被认为  相似文献   

20.
郑卓  李栒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05,19(2):94-96
采用蕾期剥蕾授粉的方法,成功获得了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种.杂种F1植株之间形态表现一致,介于双亲之间,并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从F1群体中随机选取9株进行RAPD分析,扩增出的带型完全一致,并且是父母本随机扩增DNA片段的综合,说明这9株全为真杂种.试验结果表明,蕾期授粉可以克服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