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是列宁议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为方法论基础,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可通过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是列宁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的科学探索。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无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他的西方社会理论而言的,在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在西方范围内所研究的社会发展理论遇到了困难,于是马克思转而将研究目光投向了东方社会。通过对东方特有的社会性质及发展状况的研究,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必经阶段的规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会出现跳跃式的发展,指出东方农业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进入到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马克思的这一研究成果对深化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解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本文从马克思关于社会理论的思想发展变化入手,分析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其核心是关于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构想,是马克思通过对俄国社会进行深入研究和缜密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并为20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和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不是落后国家的唯一出路,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理论思考的重心。他们从"跨越"背景、前提条件、现实基础的分析着手,得出了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阐明了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吸收资本主义创造出的一切优秀成果的观点,这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和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晚年时,专门研究了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命运这一严肃而复杂的东方社会问题,详细考察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即资本主义生产和农村公社同时并存。在给查苏里奇回信之前,马克思连续写了三次复信草稿,在复信草稿中,马克思认为,俄国农村公社中包含着集体耕作和集体所有制因素,可以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机器以及一切文明成果,所以,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在正式回信中,毅然删除掉了。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俄国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的大小,即资本的本质和破坏性力量、公社的特点和生命力及其二者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东西方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是在经济落后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如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东西方理论”去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几个理论误区的分析,揭示了传统模式社会主义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科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根据俄国农村公社的特殊属性,提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这种思想。这种跨越,既要求体现在制度层面上,也要求体现在生产力层面上。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人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在生产力层而上这种跨越的主要途径,而民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两重性,则是能够实现这种跨越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探讨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则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东方社会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该理论体系始终贯穿了这样一条主线: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它包含了多个发展阶段,其中利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初级阶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异化的人”、“全面的人”及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异化的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存在形态,“全面的人”是未来理想社会中人的存在形态,人的发展要实现从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全面的人”的转变。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中国现代性构建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蓝本,不断消除使人发生异化的因素,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浩 《古今农业》2006,1(3):1-10
马克思的农业发展理论实际上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的变化。早期,马克思强调西欧,特别是英国的经验,将农奴制下的农村公社—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雇佣型大农业—社会主义集体合作制大农业的发展序列作为人类社会农业发展的唯一道路。晚年,马克思的农业发展理论发生了转变,特别是对农村公社,以及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他认为农村公社包含了公有与私有两重因素,因而,农业发展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完全有可能通过公有因素战胜私有因素使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集体合作制大农业,而不必经过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从思想发展史的视角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农业发展思想划分为两个阶段,前者可以称为“英国模式”或“西欧模式”,后者称为“俄国模式”或“东方模式”;进而分析模式产生和模式转变的原因,并探讨该理论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产权思想与启示 “产权”作为一个概念或范畴虽然是本世纪近几十年提出的,但是将私有产权作为经济理论的核心首先加以阐述的却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研究信用和股份制度的发展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作了许多精辟的分析。 第一,股份公司出现以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职能的分离。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出现股份公司以后,资本主义财产的所有和使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克思对财产“所有”和“职能”的分离问题作了很多论述。“与信用事业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的揭露,总是从异化的表象走向经济、政治及社会的深层,从中找出技术奴役人的根源和摆脱技术异化困境的出路。技术本质上只是一种中立性的工具,并无所谓的“原罪”,必须扬弃技术的“两重性”,克服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深远地影响了当今风靡西方的社会批判理论、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时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作了分析由此浅谈市民社会对我国民法典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批判理论,霍耐特从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的规范承诺出发,以其承认理论为基础,认为物化是一个社会病理学概念。它是对主体间交往过程中承认遗忘的描述,以“承认遗忘”赋予物化新的内涵。与霍耐特分析视角不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批判的是“资本逻辑”,是运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活动中必然发生的主客异化关系进行批判分析。二者虽然都使用了“异化”与“物化”相近的概念,实质上有着不同的语境、所指和理论内涵。由于同为社会批判理论,然而也有着相同的理论特性与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本文在介绍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之上,着重探讨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展的新特点 ,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新了飞跃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变化 ,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做了相应的调整 ;剖析了产生这些新发展的原因 ;提出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的科学方法论 ,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概括,又是对各民族、各时代、 各社会形态特殊个性的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基础,通过对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研 究,为认识中国社会形态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而中国社会形态发展和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实践是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段旭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5):158-158,171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研究和批判的基础上,认识到了资本的本质,揭示了贫困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该制度生活下的人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过上和资本家同等的生活,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自身的一套贫困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消费观”,从建立在工业文明时代消费无限提高基础之上的“消费合理性”开始,通过对资本主义流行的“异化消费”模式的批判,最终向生态文明消费观的研究立场开始转变。在此过程中,马克思否认了作为工业文明时代推动资本主义社会作永久性运行的文化价值认同体系——“三大拜物教”,提出实行共产主义“自由劳动”模式,并从人类、社会、个体三个角度,阐述生态文明价值认同体系的存在条件,生态文明消费观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