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过离体抑菌试验,研究过氧乙酸对李果实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0.018%~0.360%的过氧乙酸处理1~30 min对褐腐菌孢子的抑制率达99.9%以上;过氧乙酸对褐腐菌的MIC和MBC均为0.003%。李果实接种褐腐菌孢子后20℃贮藏72 h,0.27%过氧乙酸浸泡1 min,褐腐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病斑面积也显著减小,且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2.
测定不同温度对火龙果褐腐病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0~35℃是火龙果褐腐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火龙果褐腐病菌产孢量最大,30~35℃是火龙果褐腐病菌孢子萌发最佳温度,25~30℃是火龙果褐腐病发病最适温度。本研究结果为火龙果褐腐病发生预测预报及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斑病发生及防治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12种化学农药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扩展的抑制作用、花粉粒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离体叶片上病斑的产孢规律等问题。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及其复配药荆、福美双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菌丝扩展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花粉粒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离体叶片上的幼龄病斑仍可旺盛产孢约4d,持续产孢时间可达10d,且在叶片背面病斑产孢量明显高于叶片正面。  相似文献   

4.
细辛精油对7种玉米病害的离体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精油对引起玉米病害的7种病原菌(小斑病菌、弯孢霉叶斑病菌、链格孢叶斑病病菌、圆斑病菌、顶腐病菌、青枯病菌和瘤黑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瘤黑粉病菌、顶腐病菌、青枯病菌和弯孢霉叶斑病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均较好,EC90均低于700mg.L-1;对小斑病菌和链格孢叶斑病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而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差;对圆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较差,EC90均高于900mg.L-1。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细辛精油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枯草芽孢杆菌对百合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百合枯萎病菌的抑杀效应。枯草芽孢杆菌无菌滤液在一定体积分数范围内能有效抑制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且随着无菌滤液体积分数的增加,孢子萌发抑制率也增大。体积分数为20%的枯草芽孢杆菌无菌滤液,处理后7d抑制率可达78.8%。体积分数为60%时,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盆栽防治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百合枯萎病的发病抑制率达65.3%。且该菌液对百合的生长有一定的促生功效,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对百合枯萎病有抑菌和防病作用,且抑菌作用随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处理对采后绿熟芒果炭疽病抗病性的诱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绿熟芒果(MangiferaindicaL .cv .Matisu)经水杨酸(SA)处理后,用炭疽病菌(Colletotichum gloeospori oides)孢子悬浮液(1×10 4cfu/mL)对其进行损伤接种,贮存于13℃85 %~95 %相对湿度条件下。结果表明:SA处理的芒果接种后第4天果实发病率仅为对照的6 2 . 5 % ,第12和16天果实病斑直径比对照分别降低了39. 9%和35. 3%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 0 5 )。贮藏过程中SA处理后芒果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总酚和过氧化氢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接种后第4天达到对照的3 4倍。SA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病斑扩展,有效降低果实的接种发病率,提高绿熟芒果对炭疽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7.
7种精油对香荚兰根腐病尖镰孢菌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樟树油、茶树油、桂皮油、香茅油、桔皮油、薄荷油和丁香油7种精油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精油对香荚兰根腐病尖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桂皮油、丁香油、樟树油和香茅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以16.0μL/mL的桂皮油、丁香油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00%,99.74%和100%,100%。利用桂皮油和丁香油进行温室盆栽防病试验,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二者用量为2.0μL/mL时防效分别为81.18%和80.02%。  相似文献   

8.
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相容性及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的可能性。[方法]考察小檗碱对绿僵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并测定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结果]试验浓度的小檗碱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产孢量和菌落形成未产生明显影响;当绿僵菌与褐腐病菌共培养时,绿僵菌处于优势菌群,褐腐病菌未能影响绿僵菌的生长;小檗碱与绿僵菌复配能完全抑制褐腐病菌的生长。[结论]小檗碱和绿僵菌可混合使用,二者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鉴定巫山脆李褐腐病病原菌,并通过体内实验(in vivo)探究保鲜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对其的抑制效果,为巫山脆李采后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柯赫氏法则对采集到的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的测定,并将分离纯化得到的褐腐病病原菌采用损伤接种菌饼的方法接种到脆李果实上,探究1-MCP处理对巫山脆李不同时期接种褐腐病的抑制效果及果实硬度的影响。【结果】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结合PCR技术,鉴定出引起脆李褐腐病的病原菌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1-MCP处理可显著降低(P<0.05)4℃贮藏期间处理前、处理后、损伤后经1-MCP处理再接种褐腐病的脆李果实的发病率并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25℃条件下,1-MCP处理对不同时期损伤接种脆李果实褐腐病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仅能维持在24 h内;病原菌在25℃贮藏条件下对脆李的致病性强于4℃贮藏条件;常温、低温条件下,1-MCP处理均可有效延缓脆李果实硬度的下降。【结论】明确引起巫山脆李采后褐腐病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APK信号转导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调控作用,为明确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之间互作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对玉米大斑病的有效防治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利用ME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玉米大斑病菌,观测该抑制剂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附着胞发育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U0126对玉米大斑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影响,可以形成正常的菌丝、分生孢子,但分生孢子萌发时间晚,芽管短,分生孢子萌发百分率和附着胞产生数目下降,玉米叶片的发病时间延迟2~3 d,发病率下降30%左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U0126对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产生的抑制程度随着浓度增加而上升,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论】玉米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产生和对感病玉米叶片的致病能力受U0126抑制的MAPK信号转导途径调节。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对由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引起的桃褐腐病具有抑制作用的酵母菌株,采用平板对峙的试验方法,从新疆北部12个地区分离的102株酵母菌中筛选出7株对桃褐腐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酵母菌株,其中菌株EEQS-7D拮抗活性最强,该菌株对桃褐腐病菌的抑菌率达78.90%。人为打孔接种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显著降低桃褐腐病发病程度,抑制率达51.83%。生防相关性状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够产生蛋白酶,透明圈直径达到34.5 mm,说明EEQS-7D主要通过分泌蛋白酶达到抑制桃褐腐病的效果。通过对菌株EEQS-7D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以及2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  相似文献   

12.
鹿蹄草等中草药对油桃采后褐腐病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测定鹿蹄草、厚朴等中草药单剂及鹿蹄草为主的各中草药复配组合对油桃采后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1号(鹿蹄草+厚朴+大黄),14号(鹿蹄草+高良姜+虎杖)复配组合在离体试验中抑菌效果最好,10 mg/mL浓度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9.77%,85.50%;两种组合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1.25,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是2.5,5.0 mg/mL。活体抑菌测定结果表明,11号和14号复配组合对油桃褐腐病菌有不同程度延缓侵染和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防治;0.05 mg/mL扑海因与11号组合20 mg/mL,0.10 mg/mL扑海因与11号组合10 mg/mL均能完全抑制褐腐病菌在油桃果实上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桃褐腐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桃园土样中分离获得88个细菌菌株,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8个对桃褐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CE对桃褐腐病菌的营养生长明显抑制,抑菌带宽度为9 mm,并致使菌丝细胞畸形,膨大呈泡囊状,后期细胞破裂,细胞质外渗。桃离体接种试验表明,直接接种病原菌的桃第2天的发病率就达到100%,而接种拮抗菌CE 12 h后再接种病原菌的桃第3天才发病,第4天的发病率仅为56.5%。表明拮抗细菌CE不仅对桃褐腐病菌的营养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能抑制病原菌的侵染,有延缓发病的作用,将为桃褐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很好的生防材料。  相似文献   

14.
Monilinia fructicola,Monilia mumecola and Monilia yunnanensis have been reported as the causal agents of brown rot disease on stone fruits in China.Up to date,these spec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peach and plum,and M.mumecola has also been reported on apricot recently.To investigate whether M.fructicola and M.yunnanensis can cause brown rot disease on apricot in China,37 isolates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orchards in Chongqing and Beijing municipalities in 2014.These isolat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pheno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distinct colony appearances.Two representative isolates of each phenotype and reference species of M.mumecola from apricot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analysis.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the two phenotypes of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M.fructicola and M.yunnanensis,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波尔多液对葡萄霜霉病和白腐病的防治效果,选取树龄为22年和6年的‘赤霞珠’和鲜食葡萄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波尔多液在不同时期对葡萄病害药效动态的变化不仅与当时的气候因素有关,也与栽培管理有关。从综合效果来看,用波尔多液防治葡萄霜霉病和白腐病的效果在不同时期(6月上旬—10月中旬)防效不同,但药效动态变化趋势相同。在6月上旬到6月中旬对霜霉病和白腐病防效达到最高,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防效最低。  相似文献   

16.
影响红提葡萄贮运保鲜质量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红提葡萄贮藏、运输过程中商品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分析了导致其褐变、腐烂、对SO2敏感、极易裂果的原因,同时介绍了红提葡萄采后病害等。  相似文献   

17.
烟草赤星病防治效果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防治烟草赤星病的部分药剂进行了筛选,以期为选择防治赤星病的药剂提供依据。[方法]进行了5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烟叶产质量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各种药剂对防治烟草赤星病有一定的效果。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菌核.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效果均较好,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60.21%、59.82%、57.63%。5个施药处理均可以提高烟叶的产质量。[结论]生产上进行烟草赤星病防治可采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菌核.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葡萄白腐病生防菌瘦果红酵母液体培养的菌体数,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的方法对瘦果红酵母增殖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适宜瘦果红酵母生长的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和无机盐种类,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了瘦果红酵母J1增殖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葡萄糖3%、牛肉膏1%、豆饼粉0.5%、K2HPO40.03%、MgSO40.05%。利用该培养基,在100mL三角瓶中,28℃、150r/min振荡培养56h,其菌数可达15.58×107cfu/mL。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对小茴香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效防治小茴香根腐病的药剂并制订防治方法,选择5种药剂,采用药剂拌种和拌种+喷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25%精甲·咯菌腈和18%吡唑醚菌酯拌种处理对小茴香出苗安全,均能有效防治小茴香根腐病的发生,其中18%吡唑醚菌酯的防治效果优于6.25%精甲·咯菌腈。此外,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结合分枝抽薹期和开花期田间喷施杀菌剂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其中喷施20%氟酰羟·苯甲唑的防效优于32.5%苯甲·嘧菌酯和80%代森锰锌。由此可见,小茴香根腐病的防治宜采取药剂拌种结合早期田间喷雾的防治方式,选用18%吡唑醚菌酯拌种+20%氟酰羟·苯甲唑喷施对小茴香根腐病的综合防效较好,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