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中蜂有好分蜂的习性,在分蜂过程中,要出现工蜂怠工,蜂王产卵率下降等情况,对蜂群的发展和生产极为不利。特别是在主要流蜜期,发生分蜂会严重影响蜂蜜产量。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只要充分利用强群中过剩的哺育、泌蜡能力便可以解决因群势过强而发生分蜂的问题。方法是把强群中过剩的,具有较强哺育,泌蜡能力的幼蜂补给小群,把小群中的小幼虫脾调给强群帮助哺育。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出生于1941年6月,1968年开始养中蜂,现在有中蜂生产群60群、育王群20群,意蜂9群。中蜂养成大群强群上规模标准化,产量高,是养中蜂蜂友梦寐以求的事。笔者居住在河南省北中部的新密市(郑州的一个县级市),有平地,也有沟,属于丘陵地区,大部分中蜂每群都能达到6~7脾蜂,也有一部分会达到8脾蜂。像这样群势中蜂进行规模饲养,达到优质高产目的,必须实现双王加继箱,才能有13~14脾蜂。  相似文献   

3.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20,40(3):38-40
中蜂喜分蜂,难养成大群。若饲养在郎氏10框活动巢箱中,则空间过大、利用率不高。在流蜜期,弱小中蜂群难形成无子蜜脾,取蜜只能提出子脾摇蜜,损伤蜂、削弱群势,影响后期产蜜。若用框式隔王板,中蜂又难以养成10框蜂的群势。因此,有的地方把郎氏巢箱10框改成8框,用来饲养中蜂。现在赣、浙各地的中蜂场,用8框巢箱饲养中蜂的人较多。赣、浙两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蜜源情况有差别,分布在两地的中蜂,在油菜花期繁殖到4脾蜂以上后,大都会发生自然分蜂,有的群还会有2次之多。蜂群一分再分,群势将由强变弱。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月10日,我地冬柃刚流蜜,中蜂群已开繁。下午13:00,气温9℃,对1群只有意标1脾多蜂量的中蜂小群过箱春繁,原因是蜂太少箱太大,不利于蜂群保温繁殖。过箱到GN箱后有3~4框蜂,这样能形成有利于护脾调温的"圆球形"蜂团。运用该法的最佳时机,是在临近蜂王恢复产卵或群内刚有蜂儿出现时。当然,此时外界温度低,施用该法难度大,如果没恢复产卵还容易导致围王。但  相似文献   

5.
在蜜源缺乏的季节培养新王,交尾小群易遭盗蜂的袭击。交尾小群基本没有防卫能力,其中一群被盗,则其他小群相继遭殃,致使养王失败,对交尾小群盗蜂的预防和制止,我们进行了一些摸索,仅供同行参考。一、预防1.选用的人工王台,先安排在拟抽脾组织交尾群的大群继箱内。新王出台后的第二天,快速抽出一框有较多新蜂的老熟子脾和一框粉蜜脾组成交尾群。新王已出房的交尾群,容易留住部分青年蜂,能较快地产生防卫能力。新王在大群内出房,还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小群生产 ,并不是提倡养小群。因为有些地区定地养蜂条件差 ,春季蜜源花期早 ,繁殖期短 ,越冬蜂量不强等 ,难以在流蜜期到来养成强大的生产群。继续加脾繁殖 ,流蜜期往往是只见子脾不见蜂 ,采蜜困难 ;等到蜂群强大时 ,蜜源也已过去了 ,故不得不组织成小型生产群 ,突击采蜜。组织小群生产 ,应在流蜜期开始前半个月 ,6张子脾左右的小群 ,停止加脾 ,实行“闷蜂” ,以积累蜂量投入生产。“闷蜂”使哺育量大大减轻 ,成蜂寿命延长。如果大量新蜂出房 ,则箱内蜂量明显增强。流蜜期开始 ,加上继箱和适量蜜脾 ,准备采蜜、产浆。小群生产 ,虽群势小、…  相似文献   

7.
正百花盛开的春天,蜜粉源充裕,为中蜂繁殖创造了优良的生活环境,蜂群随之日益增长,子丰蜜足。江南一般3月中旬中蜂进入分蜂期,蜂农将迎来一个繁忙的季节。然而中蜂传统的桶养饲养模式,无法查找蜂王,更不用说将蜂王囚禁管控。因此,对于分蜂,蜂农既高兴分蜂能扩群,又担心没见着蜂群分出而随之丢失。为此,笔者对传统桶养中蜂的人工分蜂进行了一些探索,与蜂友们分享。1传统桶养现有的分蜂模式现有桶养中蜂分蜂,在笔者生活的浙江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现将我场在不同季节对中蜂弱群的管理方法分述于下。一、秋季管理弱群秋季管理的要点是:密集群势,补足越冬饲料,严密包装,严防盗蜂。小群的巢脾以三张以上为好,绝对不能少于两张。三框蜂以下的小群,使用半截巢脾。巢脾大小,又因群势而  相似文献   

9.
缺蜜期分蜂不当容易引起盗蜂。一般情况下,大群分出小群,回来的老蜂再去盗小群。大群盗小群,小群盗小群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形成这种局面,分蜂基本上就无法进行,这样就错过了分蜂养王的时机,也就耽误了为下一个流蜜期培养采集适龄蜂,影响了收入。笔者通过多年的业余养蜂实践,摸索出1种在缺蜜期分蜂防盗的办法。在当天蜜蜂停止工作前3~4h(小时),从大群分出蜜脾,并将正在出房的子脾组织的小群,立即关死巢门,不让蜜蜂进出;若蜂箱破旧,应将漏蜂的地方用泥堵死,不让蜜蜂串通。在箱外侧听,即使闹哄哄也无事。笔者曾经做过试验:把10框蜂放…  相似文献   

10.
我市活框饲养的中蜂年群产蜜高的为20至40市斤,旧法圆桶饲养的只有5—7市斤。可见,即使养一群活框中蜂一年也只有20多元的收入,旧法圆桶的中蜂收入更微。为了提高中蜂的生产效益,是山区养蜂的当务之急。提高中蜂生产效益的措施1.继续开展圆桶中蜂过箱,认真推广中蜂科学饲养。(1)饲养强群。强群是夺取高产稳产的保证。为了培养强群,早春提早包装,双王同箱繁殖;适时加础造脾,及时控制分蜂热;选育优王,有计划地进行人工分蜂。炎热暑天作好安全渡夏工作,秋季培育好适龄越冬蜂。根据南方中蜂越冬期短或越冬期不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是一名基层养蜂员,1965年开始新法饲养中蜂,1974-1984年专业养意蜂,20年多的定地加小转地中蜂和西蜂并养,利用西蜂清理中蜂巢脾上的巢虫和患有"中囊病"巢脾上的死蛹,进行中西蜂营养杂交育王,越冬时抽出中蜂老脾利用脾上贮存的花粉给西蜂春繁期间育虫,流蜜高峰期用西蜂巢脾给中蜂群贮蜜,用西蜂出房子补给中蜂的弱群和幼虫病群。  相似文献   

12.
甘肃陇南地区徽县蘑沿乡糜岭村石碑社蜂友杨志荣先生,早年为生产队饲养意蜂,前年购进30群中蜂定地饲养。今年9月检查蜂群时发现蜂脾上有大蜂螨在爬行,后来发现有些中蜂体上也有大蜂螨,询问了好几位蜂友都说未曾经历过。他试探性地用绝螨二号喷脾一次,第二天被喷小群的蜜蜂并没有飞逃,并且巢门有死螨被拖出。30多群喷药2次,除几群外都有大蜂螨虫尸被清出。不知是因今年椴树受霜冻而蜜源短缺的问题,还是有蜂螨危害,蜂产品收入不佳。但9月底蜂群每群大都有3脾或4脾蜂,似乎群势未受影响。那么,大蜂螨是如何传染给中蜂的呢?是中蜂的抗螨性出现了…  相似文献   

13.
野生中蜂的收捕●杨朝环●中蜂新法饲养基础讲座之31怎样收捕自然分蜂群和迁逃群各地中蜂自然分蜂和偶然飞逃的时间差异很大,如云贵高原地区一般是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出现。无论是新法饲养、还是旧法饲养的中蜂群,大部分会发生自然分蜂和迁逃,这是收蜂养的大好时机。下...  相似文献   

14.
中蜂失王是常见的事,但若处理不当,则会使群势削弱、工蜂产卵,给蜂群饲养管理带来许多麻烦。我总结了一下,认为中蜂失王的原因如下:a. 与群势有关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强群分蜂,加速蜂群壮大,但中蜂则有所不同,有时新分群越强,蜂数越多,介入的王台越好或新王越大,则会适得其反。按广东蜂友的经验,分蜂群2~3框最为恰当,新王也容易交尾,交尾成功率高,产卵快;最好的做法是在新王产卵时不断抽调老熟蛹脾补入新群。b. 与子脾有关给中蜂分蜂,必须带子脾,因为无子必逃。分蜂时巢内只有蛹,没有幼虫和卵,显示着蜂群分蜂意念很强,雄蜂多,这种情况是新王易…  相似文献   

15.
<正>本地地处粤西山区,蜜粉源十分丰富,中蜂群一年四季都在繁殖。一般维持四五脾蜜蜂算是强群了,二三脾蜂的群势也会出现分蜂现象。任其自然分蜂,几天内连续分出三四群,到最后分出的蜂团  相似文献   

16.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09,29(6):22-22
中蜂适应力强,采集力并不亚于意蜂.缺点是一旦群势强大了,就会闹分蜂,使采集力下降.另外,中蜂只在周边储蜜,巢脾大部分被子圈占住,无空脾储蜜,致使蜂蜜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17.
土法养中蜂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广大的山区农村,仍习惯用土法养中蜂,土蜂蜜深受消费者所喜爱。土法养中蜂的分蜂依靠自然分蜂,虽然有许多优点,但自然分蜂的最大缺点是分蜂群飞逃,蜂群一旦飞逃难以收回。重庆市武隆区是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开展土法养中蜂防止分蜂群飞逃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该收蜂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男女老少皆可操作。  相似文献   

18.
中蜂弱群 (3框以下 )的复壮 ,多数蜂书上都主张双群同箱 ,或用强群封盖子脾来补充 ,或合并的方法。然而在自然界中 ,常可见到中蜂群分出来的“碗碗蜂”“拳头蜂”在半野生 (如桶养 )的环境下发展壮大起来。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下面 ,把我用中蜂自然复壮中观察到的规律 ,使  相似文献   

19.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3,54(2):24-24
养过中蜂的人都知道 ,中蜂一般养到 4~ 5框蜂就要产生分蜂热。一旦分蜂 ,群势立即减弱 ,巢虫乘机而侵 ,在炎热缺蜜的夏季常弃巢飞逃。中蜂分蜂性强 ,群势弱 ,抗巢虫和囊状幼虫病能力差 ,爱咬巢脾 ,产蜜量低 ,因此许多养蜂专业户都不喜欢饲养它。虽然中蜂有这些缺点 ,但是中蜂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 ,在没有大片集中蜜源条件下的地方 ,饲养中蜂还是比意蜂好。其中如何维持中蜂大群 ,是饲养技术关键。一、蜂王选育蜂王决定蜂群的生产性能 ,也获得蜂产品高产、稳产的决定因素之一。“秋分”以后气候暖和 ,主要蜜源和辅助蜜源也比较丰富 ,特别是菊…  相似文献   

20.
养蜂问答     
问:我是一个兼业的定地养蜂爱好者,现养中蜂20群,因群势弱小(3~6脾),产蜜不多,经济效益低。据报道:“金喀”蜂种在南方可采零星蜜源,效益颇佳。但我没养过“金喀”蜂,想请教几个问题:(1)我现在养中蜂,怎样过渡养“金喀”蜂?(2)中蜂群导入“金喀”蜂王能不能被接受?(3)“金喀”蜂王产的卵在中蜂群里能哺育成功吗?(4)“金喀”蜂用的巢础是中蜂巢础还是意蜂巢础?(5)中蜂群加入意蜂巢础能不能造脾?(1999年第6期13页“问题征答”1)(1)答:①要想过渡到养“金喀”蜂,首先要清楚“金喀”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