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犊牛屈腱挛缩病俗称"栽蹄""、滚蹄",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会导致犊牛残疾而失去行走能力,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甚至丧失生产能力。1临床症状犊牛先天性屈腱挛缩较轻的,常以蹄尖负重、行走时容易猝跌,球节腹曲为特征,严重者则球节基本不能伸展,球节前面接触地面行走。后天性屈腱挛缩,初以蹄尖负重,随着病情发展,逐渐蹄踵增  相似文献   

2.
新生骡驹屈腱挛缩或松弛是胎儿肢蹄畸形发育所致,若不予矫正,育成后影响使役,甚至报废。1978年以来,我区某军马场先后发生新生骡驹屈腱挛缩和松弛共15例。屈腱挛缩的,前肢6例,后肢8例;四肢屈腱松弛1例。屈腱挛缩的症状是:驻立时患肢提举不愿着地,并且以蹄前壁或系关节前面着地。运步时呈明显跛行,患肢拖拽在地甚至呈三肢跳跃。屈腱挛缩以一肢或两肢为多见。两前肢或后肢同时患病严重者,患驹不能自立。屈腱松弛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犊牛屈腱挛缩症俗称“栽蹄”、“滚蹄”。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将会导致残疾而失去行走能力,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甚至丧失生产能力。1症状犊牛先天性屈腱挛缩较轻的,常以蹄尖负重,行走时容易猝跌,球节腹曲为特征。严重症则球节基本不能伸展,球节前面接触地面行走。后天性屈腱挛缩,初以蹄尖负重,随着病情发展,逐渐蹄踵增长,呈木脚姿势,球节向前方突出。如果不加矫治,常引起创伤,损伤关节,并发化脓性关节炎。2治疗2.1将患肢的球节拉开,使蹄面完全着地,用夹板、绷带加以固定。2.2如果症状较重时,除上述方法矫正外,还应静注10%葡萄糖酸钙40毫…  相似文献   

4.
屈腱挛缩是初生犊牛比较常见的肢蹄疾病,如果诊治不当,会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主要分析了犊牛产生屈腱挛缩的原因,并初步探讨了防治方法,以期为规模化牧场犊牛的饲养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屈腱挛缩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屈腱变短,造成指(趾)关节掌屈,妨碍肢蹄运步和负重的一种疾病。幼驹和成年家畜都有发生。站立时,患肢好象较短,腕关节伸展不充分,球关节不下沉,系部直立,蹄踵不着地,以蹄尖负重。甚者出现滚蹄,球关节和蹄前壁着地,蹄底后翻。几年来遇到8例,用小宽针治疗1~2次,均愈。  相似文献   

6.
笔者用旧自行车外胎固定法治愈幼驹屈腱挛缩9例,方法简便,效果可靠。简介如下: (一)症状病畜常两肢同时发病。腕关节和球节都呈掌屈状态,系部向后倾斜,以蹄尖着地,运步困难。难以人为地使其关节伸直,强行拉直时病畜有疼痛表现,屈腱弹性消失。  相似文献   

7.
幼畜先天性腱挛缩主要发生在屈腱,是牛最为普遍的先天性缺陷,犊牛多为两前肢患病,后肢发病的极少。在北京黑白花牛群中,几乎每年每个牛场都有此病发生,我场牛群1986—1989年初生犊发病率为0.7%强(6/843)。治疗该病以往多采用石膏绷带或夹板绷带固定等保守疗法,对严重病例疗效不够理想,且医疗费用较高,病程亦长。几年来,我们对不同程度的屈腱挛缩分别采用绷带固定和切腱术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指深层肌腱挛缩是由于骨和指深屈肌腱的相对长度不对称而引起的、以蹄固定挛缩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也可能与所谓“畸形蹄”的状况有关。腱挛缩可能有幼龄驹先天性的,也可能有后天获得性的。先天性腱挛缩多发生于前肢,其症状可从出生到6月龄表现出来。特征性症状为蹄关节屈曲、蹄踵高举和蹄尖过度磨灭,但球节姿势正常,即使发生跛行,也是很轻微的。  相似文献   

9.
马、骡、驴屈腱挛缩,中兽医称板筋短缩或滚蹄。笔者遇到5例,其中:马1例,骡3例,驴1例,用醋酒结合按摩治疗,均获全愈。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病畜放倒,健康三肢用绳捆缚,患肢向上,露出屈腱及腿部肌肉。用陈醋润湿患肢被毛,然后往上酒酒,  相似文献   

10.
初生犊牛屈腱挛缩的矫正奶牛胎儿出生后屈腱挛缩,其表现为不能站立或一经站立则蹄不能着地,而球节栽地负重。新生幼畜可朔性强,生长势快,矫正治疗,可获痊愈。(一)治疗方法取宽5厘米,长10厘米,厚0.8厘米竹片或木板二块,宽10厘米绷带一卷,棉花适量。用棉...  相似文献   

11.
犊牛先天性屈腱挛缩的简易疗法昆明市第一农场(650221)沈宝清我场近几年来发生犊牛先天性屈健挛缩9例。现将临床症状及简易疗法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9例犊牛患部均在前两肢。其中3例症状较轻,经观察,病轻者生后能够站立,患肢系部屈健紧张,蹄尖稍能着地,蹄...  相似文献   

12.
长尾连尾蹄铁的应用,以往国内外文献记载仅限于配合治疗外伤性屈腱断裂。三年来,我们对73匹“趴窝病”马,用装订长尾连尾蹄铁的方法预防和配合治疗屈腱、韧带撕脱性骨折及其所引起的蹄或关节脱位、蹄尖翘起等病例,均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结合规模化牧场的生产数据,对10 头出现屈腱挛缩的初生荷斯坦犊牛病因进行分析讨论,并浅谈了预防和治疗效果,以期为规模化牧场解决犊牛屈腱挛缩提供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4.
幼畜先天性腱挛缩主要发生在屈腱。在牛,本病是最为普遍的先天性缺陷,许多品种的牛都可罹患。犊牛多为两前肢患病,后肢发病的极少。在北京黑白花牛群中,几乎每年每个牛场都有此病发生,就我场牛群而言,1986—1989年初生犊发病率为0.7%强(6/843)。关于该病的治疗,以往大多采用石膏绷带或夹板绷带固定等保守疗法,对严重病例疗效不够理想,且医疗费用较高,病程较长。几年来,我们对不同程度的屈腱挛缩分别采用绷带固定和切腱术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幼驹前肢屈腱挛缩病在本地逐年增多。多发生于骡驹,驴、马驹少见。主要表现为突球。当地俗说“滚蹄”或腕关节向前隆起。过去认为不治之症。对个别不大严重病例,有中兽医用竹、木板捆绑,结果很少痊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指(趾)浅屈肌和指(趾)深屈肌腱的挛缩可以引起马肢体的结构不良,可能是变形性舟状骨病的始发原因。一般说来,纯种马更多见,遗传因素在解剖学构造方面起一定作用。此外,紧张、过劳、装蹄不当也可继发舟状骨变形。小马发生腱挛缩往往不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成年才被发现,这种腱挛缩称为代偿性挛缩,分为轻、中、重三度。临床症状的轻重,初诊年龄、负荷情况及对马的护理都影响预后。如果不予以治疗,将  相似文献   

17.
指(趾)浅屈肌和指(趾)深屈肌腱的挛缩可引起马的形态缺损,是变性性舟骨病的始发原因。某些品种的马更多见,遗传因素在促使腱挛缩发生的解剖学构造方面可能起一定作用。应激、过劳、装蹄不当也可继发舟骨变性。  相似文献   

18.
正犊牛先天性屈腱挛缩症表现程度不同,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会导致残疾而失去行走能力,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甚至丧失生产能力。先天性屈腱挛缩较轻的,常以蹄尖负重,行走容易猝跌,球节腹曲为特征。严重症则球节基本不能伸展,球节前面接触地面行走。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治,常引起创伤,损伤关节,继发化脓性关节炎直至淘汰。1判定标准犊牛自出生后,精神、食欲均正常,两后肢正常站立负重,而两前肢或一前肢微弯曲,但勉强能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0月1日,一2岁龄骡右后肢球节上方3cm处被铁锹致斜线开放性损伤,经当地人医止血处理,次日笔者前往治疗.检查创部,发现趾深、趾浅屈肌腱及悬韧带同时完全断裂,籽骨骨折为两半.病畜明显肢跛,站立时蹄球着地,蹄尖翘起,运动时患蹄摆动,球节高度背屈、下沉.创部行一般外科处理,由于趾深屈肌腱的断端向近心端收缩,向外牵拉时张力太大,顺腱作了5cm长纵行切口,便于牵拉缝合.然后对断裂腱用18号粗丝线作交叉扣绊缝合,并在断端行纽孔状加固缝合,以防交叉扣绊状缝合的丝线拉裂肌腱.对趾浅屈肌  相似文献   

20.
家畜慢性四肢病如肘肿、屈腱炎、飞节内肿等,若先施合理的削蹄与装铁,矫正肢势蹄形,再行治疗,确有治愈快、疗效好、预防复发的效果。现介绍几种常见四肢病的治疗与削蹄装铁矫正法,以供同道参考。 (一)肘肿肘头部所生肿块,临床上简称肘肿,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