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敬恒 《中国蜂业》2002,53(6):12-12
长途转地养蜂 ,在促进我国养蜂事业的发展方面 ,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但是 ,长途大转地养蜂 ,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诸如运杂费高、养蜂人员生活艰辛、蜂场风险大等 ;更主要的是容易传播蜜蜂疾病 ,比如1992年春季 ,只在南方少数地区发生的白垩病 ,随着蜂场北移 ,很快便传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为了克服大转地养蜂的弊病 ,曾有人主张按照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把全国各地划分成几个大区 ,每一个区域内的蜜蜂只在本地区放养。这种想法出发点是好的 ,但实行起来是不可能的。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由于运输费用、养蜂物资等价格一涨再涨 ,而蜂…  相似文献   

2.
谈大转地蜂群怎样在辽西就地安全越冬辽宁北镇县大市乡江家村(121301)艾国民近年来,由于大转地养蜂费用大幅度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不断下降,促使大批蜂场逐渐由大转地饲养过渡为定地加小转地养蜂。在这转变过程中,本区有很多养蜂者由于是在走南闯北、追花夺蜜...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建木 《中国蜂业》2007,58(3):34-34
问:我初学养蜂,听说长途转地放蜂要打开蜂箱巢门进行运输,在漫长的路途中,蜂群里的蜜蜂难道不飞走吗?(江西新建县于春节)  相似文献   

4.
李易谷 《中国蜂业》2010,61(7):27-27
利用养蜂车进行长途转地放蜂,可大大降低养蜂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可根据蜜源情况,随时转入最合适的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蜜源,提高蜂产品产量,进而大大提升蜂蜜品质,生产优质蜂蜜。  相似文献   

5.
转地放蜂追花夺蜜是我国养蜂业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一种养蜂方式 ,几百万群蜜蜂组成的养蜂大军 ,弛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特别是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是我国转地放蜂的鼎盛时期 ,每年由南方转地到东北采刺槐、椴树蜜的蜂群达 1——— 2百万群 ,其声势之大 ,场面之壮观 ,使人叹为观止。转地放蜂对我国养蜂生产发展曾起到较大作用 ,但随着养蜂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以及蜜源结构的变化 ,转地放蜂已不完全适应我国现在养蜂生产的需要。笔者根据数年来的观察 ,以及和不少蜂友座谈 ,认为转地放蜂甜中有苦 ,甚至有许多弊端。因此 ,应该寻求一种适应我…  相似文献   

6.
杜宏业 《中国蜂业》1995,(1):9-9,11
北京地区春季与秋季小转地养蜂北京市门头沟区林业局(102300)杜宏业北京地区养蜂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本地蜜源定地养蜂;二是定地结合小转地养蜂。扩大蜜源范围。这是北京养蜂的成功经验。北京地区山场大,平原广,又与河北省、天津市毗邻,蜜粉源植物种类多。分...  相似文献   

7.
转地养蜂 ,追花夺蜜是养蜂生产者取得高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但是 ,长途放蜂投资多 ,风险大 ,所以 ,没有一定的经验不可铤而走险。那么转地放蜂应具备哪些条件呢?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在农村养殖业中 ,养蜂是一项经营管理比较复杂而又受自然条件制约比较大的行业。养蜂者不仅要了解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及蜂群四季管理规律 ,还必须根据自然条件灵活地采取各种措施以达到其丰产的目的。1979年 ,笔者在放蜂时 ,邻近有几位河南蜂友 ,他们在秋季买蜂群 ,冬初便随浙江蜂友转到四川 ,开繁后 ,总觉得蜂王产卵太慢 ,就采取奖励饲养 ,结果不但没…  相似文献   

8.
蜜蜂能在短时间内采进大量的饲料,人们正是利用蜜蜂的这种习性,转地放蜂、追花夺蜜,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转地放蜂有大转地和小转地之分。何为大转地或小转地?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说,长途的、跨越省区的、一晚上的时间内不能赶到目的地的,应为大转地;而在本地区...  相似文献   

9.
养蜂规模是影响蜂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风险系数大等条件下.怎样的养蜂规模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适度养蜂规模)是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2011-2012年,跟踪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规模经济效益,结果发现,2011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4人蜂场平均饲养186群西方蜜蜂;2012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3人蜂场平均饲养158群西方蜜蜂.这表明转地蜂场适度养蜂经营规模处于动态变化中.调查结果对指导转地蜂场调整适度养蜂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伟  陈旭 《中国蜂业》2008,59(5):36
说到换王,很多蜂友各有高招,在众多方法中我选择的是一次性原群换王法,不用交尾群。因为我养蜂主要以长途转地为主,南北大转地,行程数千里,蜂数又多,经常更换场地,用交尾群太麻烦,成功率也不太高,我采取原群直接诱入王台法。  相似文献   

11.
转地蜂场结构,素质,规模效益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元强 《中国蜂业》1998,49(3):14-15
调查6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式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1~3人为主,人均养蜂28群。养蜂员平均年龄3467岁,养蜂工龄平均9年,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占7064%,与农村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相比,养蜂员整体素质较高,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调查统计表明:家庭模式转地蜂场以3人饲养83群蜜蜂为适度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佳,具有推广价值,对提高养蜂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长途转地放蜂效益低的原因及对策●王福仁近些年来,养蜂业始终在崎岖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经济效益不佳,这种现象在长途转地放养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时间人们对长途转地(以下简称大转地)放蜂是“谈虎色变”,把它看成是亏本的罪魁祸首。那么长途转地放蜂的效益究竟...  相似文献   

13.
转地蜂场以多大的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好,这是广大蜂农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浙江省缙云县的数十家转地蜂场2004~2006年连续3年的养蜂规模效益进行了调查,通过统计比较分析得出的结果为:目前转地蜂场以4人蜂场、饲养170群蜜蜂的蜂场养蜂规模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4.
养蜂规模是影响蜂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转地蜂场何等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好,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之一。2007-2010年,我们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以生产蜂蜜为主、生产蜂王浆、蜂花粉为辅的转地蜂场养蜂规模经济效益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的转地养蜂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下,蜂场规模以2-4人为主,其中,4人规模的家庭蜂场饲养185-195群西方蜜蜂,为最佳的适度规模;5人蜂场的经济效益最佳,但发展缓慢,值得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15.
赵中和 《中国蜂业》1999,50(2):12-12
转地饲养的特点是蜜源衔接紧凑,连续不断,能获得高产。定地饲养是分散放牧,能利用零星蜜源。各有好处。但从产量上说,还是转地饲养为高。一、转地饲养转地饲养因蜜源丰富,不仅能获得高产,而且增殖快,蜂群壮,疾病少,这是养蜂的一种生产方式。但转地饲养有三苦:装...  相似文献   

16.
中蜂转地是养蜂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有许多养蜂者转地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没有采取得当的方法,结果不但没有取得好的效益还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要实现中蜂顺利转地,就要深入了解放养场地的基本情况、转运道路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运输方法,选择合适的转运时间,并做好运输过程中的管护,以及蜂群落地后的摆放及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笔者养蜂二十多年,走遍了全国,经历不少酸甜苦辣,其中蜂场转地是养蜂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养蜂离不开花,赶花就必须转地,哪个季节往哪走,一般在春天就计划好了。转地装车、卸车是养蜂最苦最累的活,能干、有力气的人越来越少,请外行人怕蜇没法干。虽然这几年国家强调养蜂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有在车上养的,也有用吊车吊的,但都受条件限制,实践证明目前装卸蜂箱最实用最有效的还是用扁担挑。  相似文献   

18.
1.秋季转地养蜂繁殖场地和采蜜场地的选择。秋季转地的场地要选择蜜源植物多、面积大、长势好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多采蜜、多采粉,有利于蜜蜂秋季繁殖。场地的范围大些,对于采蜜有好处,又可以避免出现盗蜂现象。  相似文献   

19.
黄孝恩 《蜜蜂杂志》2012,32(7):23-23
现在有很多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或院落里养起了蜜蜂,少则五六箱,多则十几箱,每年有不少的人跟随养蜂大户小转地追采大宗蜜源。这样在转地落场的时候,如果忽略了蜂箱位置的摆放,  相似文献   

20.
张振中 《中国蜂业》2012,(1X):67-67
<正>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养蜂生产为寻求高效益,形成了长途迁徙、追花夺蜜转地放养的形式,但由于在同一时节不同地域的蜂群在同一地方聚集,致使其他地方的植物得不到蜜蜂的均衡授粉,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之近年来,物流、饲料、劳动力和生活成本的迅速提高,从业人员日渐减少,我国蜂业实际面临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