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抗菌药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是在致病菌、感染机体和药物的性能及作用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下不断发展的。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医学及兽医学上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 1929年,青霉素 (penicillin, PC)被作为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 1945年,头孢菌素 C(cephalosporine c, CS)被发现。 PC及 CS的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它们成为β-内酰胺类的代表药物。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分别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要规范使用抗生素,尽量减量使用,直至不用。一、青霉素类  相似文献   

3.
正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要规范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使用,直至不用。一、青霉素类1.青霉素G(青霉素钾、钠)。由青霉菌等的培养液中分离而得,是青霉素G(一种不稳定的有机酸)与金属钠、钾离子结合而成的盐。作用与应用:常作为治疗革兰氏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是在致病菌、感染机体和药物性能及作用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下不断发展的。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医学及兽医学上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 1929年,青霉素 (penicillin,pc)被作为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 1945年,头孢菌素 C(cephalos porine c,cs)被发现。 pc及 cs的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它们成为β-内酰胺类类的代表药物。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分别发展了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的研制和应用,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光辉时代。但细菌的耐药性也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而变得日益普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制应用,恢复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有效性,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得以继续发挥其在临床上强大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β-内酰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的抗菌活性,以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概况。为有效地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 spectrum β-lactamses,ESBLs)的产生是革兰阴性菌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ESBLs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常见,细菌产生ESBLs后,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都可耐药,耐药谱可因小同地区使用抗生素的差异而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分泌的一种胞外酶,该酶可选择性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水解使β-内酰胺环打开而失去抗菌活性,类型众多,底物不同,特性各异。β-内酰胺酶包括以下几种:(1)青霉素酶,主要水解青霉素类,能被克拉维酸抑制;(2)头孢菌素酶,能水解头孢菌素,但对青霉素水解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抗生素根据环上是否还连有其它杂环的化学结构将其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类。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兽用不多,此处不作介绍。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效基团基本相同,故使用时易产生混淆,用本类药物时要慎重选择;另外,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开环而失活,造成药效降低甚至无效,故使用此类抗生素时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具有共同的抗菌作用机制,即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属于繁殖期杀菌药,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一直以来在临床上视为抗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反复使用,造成耐药性严重,耐药性与日俱增。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仍然必不可少,那么联合用药也就非常重要,为了客观评价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用药的抑菌作用,笔者通过动物体外实验,对普杆仙(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治疗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试验,以期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彦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自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在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很多感染性疾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因此,抗生素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则可引起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以及细菌耐药性等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其中对抗生素会造成不良后果的意识淡薄是造成畜禽养殖中抗生素滥用最大的问题。因此认识和了解抗生素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1942年开始生产青霉素并应用于临床,从此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时代,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现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临床常用的主要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临床应用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螺旋体和放线菌高度敏感,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上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链球菌、李氏杆菌、坏疽及钩端  相似文献   

14.
一、氨苄青霉素的应用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是畜禽等农产品养殖中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之一,其属于β-内酰胺类中的青霉素类.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青霉素类和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在化学上都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新卜内酞胺类抗生素则是在70年代发展半合成青霉素和头抱菌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保留了青霉素和头抱菌素的结构特点和优点,却起着肝内酰胺酶(青霉素酶)抑制剂的作用。单独应用时,抗菌活性低,当其与卜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时,使许多产生卜内配胺酶的耐药菌,变成敏感菌,大大减少卜内酰胺抗生素的剂量,从而增加了效果。因此,这类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当前抗生素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半合成抗生素中最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在抗细菌感染中将开辟一新纪元…  相似文献   

16.
<正>β-内酰胺类药物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而抗生素与抗菌药物的区别在于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放线菌、真菌、细菌)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果是抗生素早期肯定是由发酵而来,这是区别于化学合成抗菌药的特点。发现青霉素的培养液具有抗菌作用,提取了青霉素结晶,并肯定了疗效。以后就开始生产青霉素并应用于临床,从此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时代。因此本类抗生素的发现有划时代意义。抗生素在临床上不仅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同时也可用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临床上出现了许多产生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为了消除细菌的耐药性和防止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在80年代就开发出了β-内酰胺酶抑制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应用。如90年代上市的他唑西林(tazocillin)、阿莫维酸钾胶囊等制剂就是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临床应用效果很好。克拉维酸(clavulanicacid),又名棒酸,是由克拉维链霉菌分离到的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本身的抑菌作用非常微弱,临床上主要用作β-内酰胺酶的抑制剂与β-内酰胺酶类药物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兽医临床用药中常见以下误区。1青霉素万能有的兽医在治疗畜禽疾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青霉素,认为青霉素是万能。其实,青霉素只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旺盛期的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的细菌作用弱,对病毒无效,不是万能。2抗菌素越多越好有的兽医认为治疗畜禽疾病,多用几种抗生素比单用一种疗效要好,往往把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由此带来的结果:一是疗效不确切,产生交叉感染;二是有疗效,也无法弄清是哪种抗生素起作用;三是浪费药物,增加费用。3随意配伍加大剂量有的兽医人员在治疗畜禽疾病时,认为多用几种兽药,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病是养鸡业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耐药性大肠杆菌目前也不断出现。尤其在商品肉鸡的饲养过程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耐药性菌株的出现。鸡群后期一旦爆发耐药性大肠杆菌病,抗生素很难治疗,死亡率一般在5%-20%,严重则可造成全群覆灭,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耐药性菌株出现的机理: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极易产生耐药性。耐药性的产生主要由于大肠杆菌能分泌一种名叫β-内酰胺酶的物质,从而使具有β-内酰胺结构的抗生素失去作用。而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有β-内酰胺结构,因此耐药性菌株极易…  相似文献   

20.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一次意外的发现让第一个抗生素也是第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Penicillin)进入了现代医学的视野中[1]。1941年,Flory和Chain成功地对青霉素进行了分离与纯化,进而广泛地运用到临床当中。他们三人也于1945年共同分享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2]。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