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不同柿果品种的耐藏性柿果各品种间的耐藏性差异较大,一般表现为: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藏;含水量低的品种比含水量高的品种耐贮藏;同一品种,采收晚的比采收早  相似文献   

2.
一、不同柿果品种的耐藏性 柿果各品种间的耐藏性差异较大,一般表现为: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藏;含水量低的品种比含水量高的品种耐贮藏;同一品种,采收晚的比采收早的耐贮藏.  相似文献   

3.
涩柿采收后要催熟、脱涩后才能食用。欲长期保存鲜柿,必须掌握好以下技术要点:①选用耐藏品种:如山东牛心柿、河北大盖柿、莲花柿、镜面柿、陕西火罐柿等。②适时采收:柿皮为橘黄色时采收,保留果梗或萼片。③控制适宜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4.
<正> 一、品种与耐藏性 柿子品种很多,果实的耐藏性差异较大,一般认为晚熟品种较耐贮藏。优质且耐贮藏的大部分品种为涩柿,需要脱涩后方可食用。 二、柿果的贮藏 柿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0℃,相对湿度85%-90%。柿能忍受较高的二氧化碳,适合气调贮藏,氧2%-5%,二氧化碳3%-8%的气体配比比较适合。以软柿供食的柿果除了可在上述条件下贮藏外,还可在0℃以下低温冻藏,或在-20℃下人工速  相似文献   

5.
根据柿子的生物学特性 ,提供适宜的贮藏环境 ,选择耐贮藏品种 ,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能够达到减少品质变化和腐烂损耗、延长柿果供应时间的目的。一、品种与采收期柿果各品种间的耐藏性相差极大 ,一般表现为 :①早熟品种较迟熟品种不耐贮藏 ;②含水分多的柿果比含水分低的不耐贮藏 ;③同一品种 ,采收早的比采收晚的不耐贮藏。不同品种柿果贮藏期明显不同 ,因此 ,首先要选择耐贮藏品种 ;其次 ,要适当晚采 ,一般贮藏的柿子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柿果已成熟着色 ,而肉质仍然很脆硬时采收。另外 ,采收依加工不同而有区别。作为榨取柿漆的 ,…  相似文献   

6.
“火罐”柿减压处理、低乙烯MA贮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减压贮藏的原理,提出了减压处理低乙烯MA贮藏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陕西优良柿子品种--火罐柿进行了室温条件下的保鲜贮藏研究。结果表明,减压处理低乙烯MA贮藏技术甬地抑制火罐柿硬度的下降,延长果实贮藏期。保硬期为43d,比对照长24d;贮藏期达97d,比对照长67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不同耐贮性柿果实采后生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品种柿果实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参考。【方法】以耐贮性差的‘富平尖柿’和耐贮性强的‘干帽盔’为试材,于八成熟时期采收果实后分别经丙烯和1-MCP处理,以不处理的果实为对照,每3d测定1次果实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活性的变化。【结果】2个品种柿果实在贮藏期间硬度不断下降,硬度降至2kg/cm2的时间以‘富平尖柿’早于‘干帽盔’,‘富平尖柿’的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较‘干帽盔’出现早且峰值更高;2种试材ACS、ACO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富平尖柿’的2种酶活性高峰均显著高于‘干帽盔’。1-MCP能显著减缓果实硬度的下降(但品种间差异不大),可显著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抑制ACS、ACO的活性。丙烯可显著加速果实的软化,对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和2种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富平尖柿’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富平尖柿’对乙烯类似物丙烯的响应较‘干帽盔’更为敏感。1-MCP处理柿果实软化的抑制效果在‘富平尖柿’上的表现优于‘干帽盔’。  相似文献   

8.
青椒品种耐贮性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85年对辽宁地区常栽培的16个青椒品种的耐贮性做了比较试验,经三年7次品种比较,初步筛选出麻辣三道筋油椒、世界冠军、茄门、三道筋油椒、巴彦和12—2等耐贮性较好的品种。通过早、中、晚不同采收期试验表明:早期以7月15~24日,晚期以9月中旬至9月25日以前采收为官。中期(8月采收)果贮藏期间易转红且发病率高,不宜长贮(不宜超1.5个月)。青椒贮藏中抗坏血酸含量增加,在成熟的红果中达到最高含量,过熟时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降低。果皮组织由电镜照相表明,耐贮藏的品种角质层厚,表皮细胞密度大,而且排列整齐,故抗病耐贮,可以此作为一项耐贮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柿的贮藏     
柿的贮藏方法比较简单,河北的大盖柿、莲花柿,山东的牛心柿、镜面柿,陕西的火罐柿、鸡心黄柿等,都是贮藏的优良品种.下面介绍几种贮藏柿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葡萄是一种较难贮藏保鲜的水果,科学贮藏好葡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要选择耐贮藏的品种,一般早、中熟品种不耐贮藏,龙眼等晚熟品种较耐贮藏。在耐贮藏品种中.有色品种比无色品种耐贮藏.在贮藏期间易掉粒的品种,其耐贮藏性会大大降低。多施用有机肥的葡萄可延长贮藏期。用于较长时间贮藏的葡萄.要在充分成熟后采收。采前7~10天应停止灌水。采果时,应轻采轻放,并剔除病虫果、破烂果、日灼果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省常见猕猴桃品种和不同采期的果实耐贮性及品质的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果实耐贮性和品质相差很大,海活德最耐贮,但Vc和风味最差,可做长期贮藏;二短和重阳很耐贮,Vc和风味较海活德好,是值得推广的长期贮藏品种,尤其是二短;黄草Vc含量最高,风味最好,适于鲜食;北京26硬度高,Vc含量高,可做中期贮藏。同一品种不同采期果实的耐贮性不同;耐贮性愈差的品种,其各采期间耐贮性差异愈大;果实成熟时,可溶固形物急剧上升期是果实耐贮藏的最佳采期。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2,(3):35-36
1.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草莓耐贮性不同,对灰霉病的忍耐性也不同。比较耐贮藏、耐运输的草莓品种有:鸡心、狮子头、戈雷拉、宝交早生、绿色种子、布兰登宝硕蜜等。2.适时采收果实表面约3/4变红时采收。采摘最好在晴天进行,早上采收应在露水干后,气温降低之前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  相似文献   

13.
1.挑选适宜的抗病耐贮品种。选择长势好、健壮无病虫害的地块采收贮藏用果蔬。田间病害严重的地块的果蔬不能用于贮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结球白菜贮藏3个月时的好菜率代表其耐贮性,主要分析了8个品种初采时及贮藏过程生长点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球呼吸强度、叶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与耐贮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初采时,耐贮品种的生长点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球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高于不耐贮品种。建议这些指标可作为选育和采后筛选耐贮品种的综合指标。在贮藏过程中,不耐贮品种的生长点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的百分数比耐贮品种增加的百分数明显高,但不耐贮品种叶球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一直低于耐贮品种。本文支持生长点生理活性的迅速增加而导致生长点再生长是结球白菜整株衰老腐烂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5.
徐世芬 《农家顾问》2001,(10):45-45
柿子贮藏保鲜,要选择成熟较晚、皮厚、水分少、耐贮藏的品种,如磨盘柿、马奶柿、干帽盔柿、五花柿、灰柿等,在着色变黄时,细心采收,轻放筐内.  相似文献   

16.
石榴的缸贮     
<正>1.不同石榴品种的耐贮性。石榴果实的耐贮性因产地及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更耐贮藏。  相似文献   

17.
气调库贮藏桃、葡萄、猕猴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桃1.1 选择耐贮性较强的品种不同品种桃的耐藏性有很大差异,水蜜桃不耐贮藏,硬肉桃中的晚熟品种耐贮性较好,如山东青州桃、陕西冬桃、河北的晚香桃。1.2 适时采收用于贮藏的桃一般7~8月份成熟采收。采收应选择晴天和露水干后的早晚进行。采摘时用手托住果子扭转,严防掉把、刺伤或落地造成机械伤。桃在树上成熟不一致,需分批采收,采后放置阴凉处。1.3 贮前处理1.3.1 包装 所用包装容器必须以减少压伤和能够散热为标准。一般多用条板木箱或塑料箱装,内衬包装纸,每箱装20kg左右。1.3.2 防腐处理 贮藏前用仲丁胺作熏蒸剂进行防腐处…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低温贮藏是最广泛采用的贮藏法。如何低温贮藏好猕猴桃,以缓解采收峰期销果压力、延长应市期、加工期和使果实增值等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笔者经过十多年的研究、调查表明,影响猕猴桃低温贮藏的主因有以下几个,应予注意。   一、不同的种和品种间的耐贮藏性有差异:美味猕猴桃绝大多数比中华猕猴桃耐贮,贮期是它的 2— 3倍,如“华美一号”、“金魁”等美味猕猴桃一般可贮藏 4— 5个月,而中华猕猴桃的“华光 1号”和“ 2号”、“早鲜”等贮期难超 2个月。就是同一个种的猕猴桃冷贮性差异亦很大,一般晚熟品种比中熟品种耐冷…  相似文献   

19.
张德珠 《农家参谋》2008,(10):29-29
一、贮前准备1.品种选择。枣的耐贮性因品种的不同而差异甚大,一般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耐贮,干鲜兼用品种较鲜食品种耐贮,抗裂果品种比较耐贮,大果型品种比较耐贮。2.适时采收。用于生食的枣必须在脆熟期采收。脆熟期的标准为果面绿色减退,转为白绿色。此时果实水分多,味甜而质脆。由于枣  相似文献   

20.
柿树原产于我国,在各地分布比较广泛,以河北、河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栽培较多,柿果果实色泽鲜艳、甘甜多汁,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柿子由于采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即软化,不耐贮运,所以,柿子贮藏难度较大。一、品种与耐藏性柿子的品种很多,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