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育王是养蜂工作中的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明智的养蜂员必须在做好蜂场其它工作的同时,抓紧做好育王工作,使蜂场的每群蜂都有优质的蜂王产卵繁殖,强大的群势投入生产,这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但要培育优质的蜂王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笔者就自己多年育王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发表以下看法,供养蜂者育王  相似文献   

2.
蜂王品质的优劣,对于蜂群的发展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产卵力强的蜂王,能维持强大的蜂群群势.而强群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培育优质蜂王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蜂王的品质呢?广大的养蜂科技工作者在人工育王技术普遍采用之后,对培育蜂王各个步骤的细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  相似文献   

3.
正要想养好中蜂,获得较好的效益,必须做好这16个字:良种好王,蜂多于脾,饲料充足,多造新脾。一、怎样繁育良种优良的中蜂品种抗病力强,产卵力强,分蜂性弱,采集力强。蜂友们要高度重视良种的选育与培养,可以在本场、周边蜂场、种蜂场观察发现或引进良种,选取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品系的几个种群进行人工育王,培育新一代蜂王。在养蜂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塑料台基的人工制造是人类在养蜂材料及制作工艺上的一大改进。它是养蜂工作者模拟蜂群中自然台基的形态结构利用可塑性强又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新型材料———塑料所制成的 ,再用蜡按照一定距离将塑料台基粘贴在育王框上 ,进行人工育王或生产王浆之用。由于塑料台基内壁光滑 ,有利于在人工取王浆时的刮取 ,并且浆中不易带蜡渣 ,从而提高了蜂王浆的产量和质量 ,塑料王基经久耐用加之工厂化生产 ,为产业化生产王浆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用塑料台基培育种用蜂王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使用塑料台基培育出来的蜂王比用蜡制台基培育出来的蜂王普遍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养蜂或分蜂中 ,人工育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往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人工移虫 (卵 )育王的方法。本人在养蜂实践中经多次试验 ,掌握了一项不用移虫 (卵 )育王新法。使用工具 :育王框、自制蜡碗、竹制王笼控制器(规格 :长 4 5 5cm 宽 2 5cm 高 2 2cm )。具体做法如下 :1、把自制蜡碗筑在育王框上 ,放入强群中让蜜蜂修好。2、把修好的育王框与蜂王同时放入竹制蜂王(笼 )控制器中 (或塑料蜂王控制器内 )。3、调整蜂脾关系 ,使工蜂十分密集。4、奖励饲喂 ,刺激蜂王产卵。5、经过调整 ,蜂王在蜡碗中很快就能产上卵。6、把产上卵的育王…  相似文献   

6.
刍议育王     
养蜂人都希望自己饲养的蜜蜂群势强、经济效益高。为此 ,许多蜂友不断更新养蜂技术和经营方法 ,重视引进良种 ,在人工育王和自然育王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力求培育理想的优质蜂王。人工育王就是在具备育王的气候和充足的蜜粉源条件下 ,根据蜜蜂生物学特性 ,在强大健壮蜂群的人工王台里移虫或移卵来培育蜂王的方法。能够根据人们的需要定向培育出适宜的蜂王。自然育王是在有分蜂热并有强烈分蜂情绪条件下 (急造王和自然交替王例外 ) ,由工蜂自然筑造王台 ,老王在台里产卵 ,由蜂群自己培养蜂王的方法。因自然育王筑造的王台数量极其有限 ,…  相似文献   

7.
养蜂生产实践告诉我们 ,育王季节与优良蜂种的选择当否 ,直接影响到蜂王的正常生长发育 ,蜂群的群势 ,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就这个问题谈点体会 ,仅供参考。1 育王季节的选择从全年各个养蜂生产季节的育王效果来看 ,除了我国北方地区在冬季和南方地区在盛夏季节不宜育王之外 ,其它季节均可育王。根据养蜂生产的实际需要和育王要求 ,我地适宜在春季的第一个流蜜期和秋季的最后一个流蜜期进行育王。1.1 春季育王很重要 ,“一只春王一群蜂” ,一些有经验的养蜂员非常重视春季育王工作。春季育王有利于提高蜂王产卵力 ,增加蜂群数量 ,…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蜂科技的发展 ,育王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蜂友们摸索出了如一次性移虫、采用大卵育王等新的育王方法。但育王时间的选择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笔者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 ,叙述如下 ,与大家探讨。1 育王时间的选择1 1 有人提出从能育王时开始就应不间断育王 ,每 5~ 10天育一批王来满足补王换王和分群的需求 ;也有人提出早育王、早分群 ,以增加蜂场效益。以上观点忽视了时间对培育蜂王的影响。白天气温在 2 0℃ ,有丰富的蜜粉源是培育优质蜂王的基本条件。但在实际生产中 ,2 0℃的气温与丰富的蜜粉源并非同时拥有。如…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培育蜂王是蜜蜂育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育种技术措施,选育良种蜂王的主要技术保障,也是中蜂良种选育的关键所在,对于初学者来说,技术含量高,难度较大。人工育王是养蜂生产中每年要做的基本工作,人工育王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实施人工养王,蜂场规模大,自然王台很难实施大批量更换老弱蜂王,所以必须进行人工育王。要养好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蜂王的质量,优质蜂王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能维持强大的群势,不易分蜂,工蜂采集力强,蜂群  相似文献   

10.
罩虫育王和育大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选择优良品种当前 ,“爬蜂病”等流行广泛 ,使养蜂受到严重威胁 ;近年来科学养蜂技术的不断发展 ,也显示了新品种在抗病及蜂产品产量等方面的优势 ,所以品种的选择实为重要。选择哪一个品种好 ,要根据自己的养蜂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 ,黄色蜂种产浆率高 ,在外流动放蜂采用黄色蜂种比较好 ;黑色蜂种比较抗寒 ,采蜜量高 ,不擅长生产王浆 ,适合北方越冬。2 自然王和人工育王自然王是蜂群为自然分蜂而培育的蜂王。自然王比人工育的王体质好 ,但有两个缺点 :一是数量有限 ,不能按养蜂的要求和计划进行分蜂 ;二是会使品种退化。有的蜂友把原箱…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育王     
许忠林 《蜜蜂杂志》2004,(12):26-26
1 育王前的准备工作只有在天气、蜜源、蜂群群势3个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才可培育出优质蜂王。一般在气温不低于15 ℃,蜂巢温度为32~35 ℃和相对湿度为75 %的条件下较适宜;在蜜粉充足的时期,挑选适龄蜂最多的蜂群为育王群;育王前将所选群的蜂王囚禁9天以上,做到群内无虫。2 选择优质王台2.1台基的大小先要选好优质适宜的王台基,最好用蜡制台基,台口直径以8~9 mm为宜,王台基太小影响处女王在台内的发育;太大育出的处女王个头反而小,也不健康。2.2 利用自然王台基在同一条件下,蜂群自然分蜂培育出的自然王的体质要比人工育出的好,其婚飞时间…  相似文献   

12.
宋延明  刘阳 《蜜蜂杂志》2005,25(5):18-19
围王,指蜂群中工蜂围困、攻击群内蜂王,属不正常现象,多数出现于蜂群诱王时,方法不正确所致。造成围王的原因:一些人认为,如果蜂王与蜂群中工蜂气味没有相通好,则会围王,反之气味相通,则不会围王。据此,养蜂者诱王时,将蜂王先扣一段时间,待蜂王与工蜂气味相通时放王,则诱王成功。这从理论上似乎行得通,其实不然,很多实际情况与此并不相符。比如,蜜源好时,直接从巢门诱入蜂王可一次成功,并未经过气味相通;再如,外界蜜源少,向无王的大群诱王,扣王2~3天后放王,气味已经相通了,仍有不成功的。还有很多现象都可以说明,气味相通并不一定保证诱王…  相似文献   

13.
关山峰 《蜜蜂杂志》2007,27(2):27-28
(接上期) 3 人工育王的小窍门、注意事项和简易工具 3.1人工育王的小窍门 窍门一中蜂人工育王可采用自然台基和王台条嵌脾方法.分蜂季节,在中蜂强群中经常可见到建造完整厚实的自然台基,应留意取下保存,可代替人工王台使用.实施人工育王时,先将自然台基蜡粘在正方形小木块上,木块长、宽各22 mm,厚4~5 mm,后将小木块蜡粘在杉木台条上,王台条长370 mm,宽15 mm,厚10 mm,每条8~10个台基.人工育王开始,先从育王群中取出一张老一点的蜜粉脾(使用1年以上,巢房中有茧衣带黏性)作育王脾.  相似文献   

14.
关山峰 《蜜蜂杂志》2006,26(11):42-43
(上接2006年第8期)1.5精心挑选组织好育王群1.5.1定向选群大场3~5群,小场2群以上。基本条件是生产力强,生活能力旺盛,繁殖发展复壮快,抗病害能力强,性情温驯方便管理,高产性能稳定等。定向条件还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尽量满足和服务于社会。如产蜜性、蜜浆并重性、快速发展种蜂种王的能力等。一句话,定向选群就是在集团群中挑选育王群,做到优中选优,并灵活掌握。1.5.2群强蜜粉充足预定在一个主要蜜粉源盛花期实施人工育王,必须在移虫前1个月挑选好育王群,并精心饲养成强群,移虫前3~5日组成育王群,其群势应有15框足蜂,其中应有8框以上封盖子…  相似文献   

15.
关山峰 《蜜蜂杂志》2007,27(1):34-36
(接上期) 2.2 产卵王的管理和使用 人工培育蜂王具有成批操作、时间统一、可控制与精选育王的数量和质量等优点.新王产卵后,除自然分蜂或迁移飞逃外,终身在蜂巢内生存产卵,不再飞去,其全身尤其是腹部逐渐变得粗而长,行动变得稳健规全,工蜂圈围护理饲喂,产卵由少到多,子脾规则齐整,呈圆圈形扩大等,这表明产卵新王正在逐步发育成长壮大,整个生殖系统,全部产卵器官,及其各项功能正在发育完善.由于蜂王是在体内受精,并能控制受精或未受精卵的产出,且在前5月内产雄蜂卵较少.这些优点特征和性能,为综合管理与合理使用产卵新王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提供了一些方便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6.
宋福仁 《蜜蜂杂志》2011,31(4):22-22
首先要解释一下标题,“仿生学育王法”是模仿蜜蜂生物学特性,把各蜂群都育王,这样育出来的蜂王质量好、成功率高,做好了能达到百分之百省工、省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蜂王问题,蜜蜂刊物上不断刊登有关的文章,有的还开展了大讨论。无疑这对养蜂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养蜂人在实践中体会到,在相同的条件下,蜂群发展的快与慢,蜂产品收获的多与少,关键在蜂王。其中,蜂王抗病抗逆能力的强与弱,能否维持大群,是否温驯等因素,都是由蜂王的品种和遗传基因的优劣决定的。为此,养蜂人不惜千里迢迢,花重金购买优良种蜂王。对于改良蜂王的品质,提高蜂产品的产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的一位养蜂师傅,为了提高蜂王浆的产量,前些年,从浙江省平湖市(浆王)种蜂场邮购来种王在全场更换蜂王后,王浆产量…  相似文献   

18.
19.
笔者在40多年的养蜂经历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诱王方法,现介绍给同行根据具体情况选用。1直接诱王法在黄昏时,把要介绍的蜂王轻轻捉住放在巢门口,任其自行慢慢爬入巢内。也可在蜂王体上滴几滴蜜(糖液),使蜂王进入巢内后吸引工蜂舔食,有利于气味融合,消除敌意。这种方法简单,且蜂王进巢后即可产卵。倘若外界蜜粉源缺乏、盗蜂猖狂,则不能采用此法。2用纸盒诱王选择火柴盒1只(也可用硬纸板自制纸盒),抽出盒芯,在两头用剪刀剪米粒大小的几个小孔,把要诱入的蜂王放进盒内;盒子两头可浸点糖液,随即放进巢内,夹在两脾的中间,工蜂当即爬向盒子两…  相似文献   

20.
蜂王产卵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为实验材料,在2 h内观察蜂王标记产卵,20天后取样.运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分子技术和NTSYS聚类软件分析各个卵之间的亲缘关系和亚家庭数组成.结果表明:蜂王在短时间内不会固定产某一个亚家庭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