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灌溉量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溉量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小麦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春小麦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溉量为4 286 m3/hm2(常规对照灌溉量4 495 m3/hm2,减少209 m3/hm2)未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灌溉量为3 6 70 m3/hm2(比常规灌溉量减少825 m3/hm2)对春小麦生长产生了部分不利影响,但没有使产量明显降低;灌溉量为3 060 m3/ hm2(比常规对照减少1 435 m3/hm2)使春小麦株高降低、干鲜重减少、产量明显减少,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综合考虑,正常年份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适宜灌溉量在3 900~4 200 m3/hm2,尚有200~5 00 m3/hm2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灌溉量下春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处理条件下春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处理下土壤含水率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一致,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逐渐变小;在春小麦整个发育期,不同灌水量处理在拔节期耗水强度均达最大值,为其需水高峰期;从节水效益看,全生育期灌水量为428.6 mm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较好,灌溉效果最佳,达到节水灌溉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旱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刍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北方旱区水资源缺乏。全国有43%的国土面积,年均降水量小于400mm,这些地区都分布在我国北方。采取节水灌溉用水措施,大力推行不灌溉农业,实行灌区节水改造,将是旱区灌溉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其主要措施:(1)拟定节水灌溉农业分区,因地制宜推广灌溉节水;(2)对可灌区实施以节水为目标的技术改造;(3)实行节水灌溉设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4)加强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蔬菜节水灌溉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随着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节水农业研究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通过参阅国内外文献,对目前蔬菜水灌溉的灌溉量、灌水始点、灌溉土壤湿润层深度、灌水次数和灌溉土壤水分上限等指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指出目前蔬菜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农业节水发展方向和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省农业节水要综合运用水利,农业、管理等配套措施、提高单位水效益,采取适用的田间灌水技术,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在渠灌区实行综合技术改造,并渠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发展低压管道灌溉,喷灌与微灌技术,盖膜和秸秆覆盖,制订并实行节水灌溉制度,灌溉预测预报制度,因地作好开发微咸水等,是河北省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适度亏缺灌溉的节水增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民勤县灌区4年春小麦灌溉对比试验,对春小麦适度水分亏缺下节水增产机理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分蘖,拔节,乳熟前期受旱3d ̄5d,可增产2% ̄20%,耗水量减少750m^3/hm^2 ̄1050m^3/hm^2。适度亏缺灌溉能够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旱能力,提高抗倒伏能力,并对生殖生长有促进作用,使667m^2穗粒数增加,将有限水量用于保证关键时期的水分供应,具有明显节水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测沙区两种土壤类型春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单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对全生育期不同灌溉量、灌溉次数和土壤含水量处理(单次灌溉量)的响应,分析该区春小麦稳产、高产的最佳经济灌溉量。结果表明:(1)干旱沙区全生育期总灌溉量、灌溉次数及土壤含水量处理与春小麦产量和产量各构成因素间有强正相关关系(P<0.01);(2)风沙土春小麦全生育期总灌溉量约为4312m3/hm2,单次灌水定额相当于30.8mm水层厚,总灌水次数约以14次最佳;(3)灌淤土春小麦全生育期总灌溉量为4590m3/hm2,单次灌水定额相当于45.9mm水层厚,总灌水次数以11次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策勒县农作物节水灌溉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业节水技术的实质在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冬小麦,棉花,玉米三种作物的管灌试验,结合土壤水分,作物生长状况以及气象等诸要素的系统监测,初步确定了当地通常年份下的作物灌溉期和灌溉量,为建立适于当地条件的灌溉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实时的精准灌溉能够有效提高干旱区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灌溉问题的复杂性与来水的不确定性,文中建立了作物实时非充分灌溉制度模型,提出了短期作物系数取值的确定方法.针对已有灌溉管理系统存在的共享性、实时性差问题,文中采用B/S结构模式,以java为开发语言,采用Struts、Spring和Hiber-nate框架,基于实时的气象与田间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应用作物实时非充分灌溉制度模型,研发了冬小麦实时在线灌溉管理系统,并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节水灌溉实验场进行调试和应用.结果表明其精度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对北方节水农业尤其是智慧灌区建设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与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主要灌区春小麦、春玉米农田优化灌溉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在系统分析土壤相对有效含水量Ar和耗水量与产量、灌溉量与WUE及需水关键期Ar与WUE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内蒙古主要灌区春小麦、春玉米不同发育时期农田水分优化灌溉指标,即苗期、孕穗开花期和灌浆期春小麦的灌溉指标分别为Ar60%、70%和55%,春玉米的灌溉指标分别为Ar60%、75%和60%。同时给出了供试作物适宜耗水量、灌水量及WUE最高时的Ar等参数。  相似文献   

11.
从节水灌溉制度、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农业水价改革和抗旱保水剂的应用等4个方面对北方灌区非工程节水措施进行了综合评议。认为这些措施既可分别实施,也可组合应用,投资少,见效快,是解决北方灌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效用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2006年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试验站—春小麦的灌溉试验资料,应用FAO-56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不同试验处理的春小麦的实际需水量,研究了需水量与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并用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原则确定了春小麦各种处理的高效用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3.
非充分灌溉下氮肥对棉花蕾铃消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膜下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施用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效应,揭示不同灌溉量下施用氮肥对棉花产量构成因子的效应,为干旱区发展节水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依据。在南疆生态条件下,选用新陆中54为试验材料,研究灌溉量及氮肥对棉花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与灌溉量为3 800 m~3·hm~(-2)处理相比,2 800m~3·hm~(-2)生育进程提前,现蕾增加率、成铃增加率及产量增加率均最高;与不同施氮水平(4个施氮水平0、150、300、450 kg·hm~(-2),分别用N0、N1、N2、N3表示)相比,总体趋势表现为N2N3N1N0。灌溉量及氮肥对棉花干物质形成及其分配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灌溉量为2 800 m~3·hm~(-2)处理相比灌溉量为3 800 m~3·hm~(-2)的处理,更有利提高棉花增产率。结合灌溉棉田灌溉量可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灌溉施肥制度,对实现棉田节水高产高效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节水灌溉工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节水灌溉替代落后的大水漫灌方式是降低成本增加和解决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所在。本文依据 2 0 0 0年甘肃省灌区普查资料对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肃省 2 0 0 5年节水灌溉工程规划 ,对实施节水灌溉后的环境经济损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FAO的CROPWAT模型在非充分灌溉中的适用性和精确性,将民勤棉花和春小麦非充分灌溉的试验方案及当地气象资料输入模型,分析CROPWAT模型在模拟作物蒸发蒸腾量和非充分灌溉对产量影响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棉花各生育期日平均蒸发蒸腾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表现出相同的分布规律,但模拟值整体高于实测值0.15~1 mm;模拟非充分灌溉对棉花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时,模拟值和实测值显示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棉花和春小麦的RMSE、EF、CRM分别为20.62%和10.35%、0.98和0.856、-0.00051和-0.0155,说明CROPWAT模型总体模拟效果较好,但模型的执行值较实测值偏高。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在非充分灌溉的研究中有着较好的适用性,但为了使模拟结果更准确,使用前需根据当地实测资料对Kc、Ky等参数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86-2009年张掖市灌溉引水统计资料,对黑河中游各灌区逐年灌溉引水总量和引水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在灌溉引水总量方面,黑河灌区有明显下降趋势,梨园河灌区呈现轻微上升趋势,而沿山灌区的引水总量与降水量的丰枯变化密切相关。2)黑河、梨园河与沿山灌区不同水平年的灌溉引水强度(m3/亩)在2000年后均有所下降,年均下降幅度分别为20.9%,32.6%,8.3%。3)就灌溉引水结构而言,黑河灌区受分水制度的影响最大,2000年后地下水年均引水比例上升了15%;梨园河灌区的地下水引水比例轻微上升;沿山灌区则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7.
灌溉农业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灌区的灌溉管理和信息化程度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限制了灌区农业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将促进灌区灌溉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例,对灌区耕地资源及其主要变化类型、灌区土地盐渍化现象及调整力度较大的作物种植结构进行遥感监测与分析,有效地补充了传统获取手段的不足,为灌区管理与合理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分区交替灌溉对梨生长结果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的途径,以黄冠梨为试材,研究了分区交替灌溉对梨营养生长、结果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2量分区交替灌溉较全量常规灌溉,光合速率稍有降低,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因此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盆栽试验中灌水量为1/3量分区交替灌溉光合速率则受到显著影响,1/2量分区交替灌溉处理的枝梢和根系生长量显著大于1/3量分区交替灌溉,秋季复水后,以1/2量和1/3量分区交替灌溉处理新发生的侧根和须根较多.在田间试验不同灌溉处理中,1/2量分区交替灌溉对产量品质无显著影响,灌溉水和降雨总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全量常规灌溉提高了22.9%.  相似文献   

19.
土水势的初步测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是严重干旱缺水地区,灌溉农业,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805以上,由于灌溉技术落后,浪费十分严重,因此,节约农业用水是缓解新疆干旱和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用负压计测定土壤水势,了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并对冬麦进行适时适量灌溉预报,达到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是一项投资少,操作简单,节水增产幅度大的节水技术,为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陕西水资源状况看节水灌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水资源贫乏,降雨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加之水污染严重,旱灾已成为制约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处特别是关中地区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全省农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陕西水资源实际,发展节水灌溉的对策和措施是提高认识,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增加投入,加强项目管理,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