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发生褐变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经常成为影响外植体分化,甚至存活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克服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变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影响外植体褐变的因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以及再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变问题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结合国内外研究褐变的相关报道,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影响因素和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3.
天女木兰组织培养的抗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杜凤国  张志翔  齐翠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07-3109,3118
从外植体类型、外植体预处理方法、培养基类型、抗褐化剂类型及培养条件等方面研究了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K.Koch)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问题.结果表明,B5培养基对防止外植体褐化效果好,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褐化严重.外植体的取材部位与天女木兰的褐化程度密切相关,侧芽褐化率相对较低,其次是顶芽,带芽的茎段褐化率最高.在B5+0.5 mg/L 6-BA+0.3 mg/L IBA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抗氧化剂、吸附剂有利于抑制天女木兰的褐化,抗褐化效果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维生素C(VC)>活性炭(AC).用1 g/L VC浸泡外植体4·h可有效减轻褐化.培养初期一定的低温和暗培养可以减轻天女木兰的褐化.  相似文献   

4.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抗氧化剂对中国李茎段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前国内外对桃[1]、杏[2]、樱桃[3]等核果类果树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很快,但对李(PrunusLinn)研究甚少。因为中国李在茎段培养中,外植体一般在接种24 h后就开始出现褐变,最后导致外植体死亡,因此难以建立无性繁殖体系。李组织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易出现外植体或培养物的褐化、枯死现象,这种褐化现象又称为酚污染,会对外植体的脱分化和营养物质的再分化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对李培养能否成功起决定作用。本试验以中国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抗氧化剂对李茎段培养中组织褐变和器官增殖与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较好的防褐化、促进增殖和生长的抗氧…  相似文献   

6.
甘蔗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防褐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抑制甘蔗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褐化,保证其的正常生长分化,就甘蔗不同部位的茎尖及不同的抗氧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幼嫩的带芽茎段萌生的腋芽(5~8位芽)适宜做外植体;用0.75 g·L^-1的抗坏血酸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30 min,可以有效地防止褐化的产生,且不影响外植体的生长分化.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实验对高山杜鹃组织培养中不同的外植体(顶芽、叶片、带腋芽的茎段)、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不同的抗褐化剂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杜鹃不同的外植体褐化率不同,其中带腋芽的茎段的褐化率最低;活性炭对外植体褐变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以添加1.0g/L的活性炭时外植体褐化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褐化是芦荟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组织培养的效果。以库拉索芦荟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5种防褐剂活性炭、硝酸银、维生素C、L-谷氨酰胺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愈伤组织诱导中褐化现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种防褐剂都具有抑制外植体褐化的作用,其中15mg/L的AgNO3是最合适的防褐剂,其外植体褐化程度最轻,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且愈伤组织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组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当前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外植体污染、褐化和玻璃化现象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相应的解决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甘蔗茎尖脱毒及再生苗扩繁中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脱毒茎尖及茎尖分化的茎段外植体为试材,研究基因型、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活性炭及复合抗氧化剂对甘蔗茎尖及外植体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基因型茎尖成活率、褐化率不同,褐化率越低,成活率越高;MS改良培养基较MS培养基和B5培养基利于甘蔗外植体生长;培养基中添加激素6-BA5.0 mg/L有利于材料的分化,NAA的添加不利于甘蔗外植体的分化;活性炭添加量为0.8 mg/L时可有效吸附酚类物质,促进外植体分化。添加柠檬酸、亚硫酸钠及抗坏血酸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能显著降低外植体褐化率,提高不定芽分化系数。采用改良MS培养基,并添加适量激素、活性炭及抗氧化剂组合能有效解决目前甘蔗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的褐化问题,显著提高甘蔗组培苗的分化率。  相似文献   

13.
红树莓海尔特兹初代培养中防止外植体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树莓海尔特兹(Heritage)的健壮新梢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0.1%HgCl2溶液消毒时间、6-BA浓度、防褐化剂、暗培养时间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探讨防止初代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以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用0.1%HgCl2灭菌处理300 s,在MS+6-BA 0.50~0.75 mg/L+NAA 0.1 mg/L+GA 0.2 mg/L培养基中,添加1.5 g/L VC,暗处理5 d,对防止外植体褐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褐变、玻璃化和污染是植物离体微繁中常常出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导致生产中损失,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植物茎段培养中存在的原因,并对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玻璃化和污染治理措施展开探讨,旨在为今后研究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郭艳  杨海玲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7):14-16,31
外植体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已成为影响组培成功的主要障碍。结合近几年的研究,对导致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发生褐化的形式和发生机理、影响褐化的内外因素以及防止和减少褐化的基本途径等进行了阐述,并对解决组织培养中褐化这一难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防止无花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方法]以无花果幼树顶芽为试材,研究了2种外植体类型、4种消毒方法、同一种消毒剂的不同消毒时间、5种激素组合和3种防褐化剂对无花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与刚长出幼叶的项芽相比,未发芽的顶芽适宜作防褐化外植体;先将外植体用1000mg/L维生素C溶液浸泡30min,再用浓度0.1%升汞消毒为最佳消毒方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外植体用浓度10%次氯酸钠消毒时间越长防褐化效果越好;防褐化的最佳激素搭配为6-BA和NAA;3种防褐化荆中以1500mg/L维生素C的抗褐化效果最明显。[结论]选用未分化的顶芽为外植体,浓度0.1%的升汞为消毒剂,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6-BA1.0mg/L和NAA0.1mg/L进行组织培养。防止外植体褐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DC.]带芽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抗褐化剂对两面针组织培养中试管苗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初代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外植体褐化程度轻,萌发率最高,为62.50%。3种添加抗褐化剂组合对试管苗抗褐化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添加PVP处理效果最理想,PVP浓度为1.0 g/L时,试管苗褐化率仅为11.67%,增殖系数为5.03,其次为活性炭(AC),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抗褐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美国红枫外植体选择及启动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美国红枫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灭菌、褐化预防及外植体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美国红枫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用1%次氯酸钠灭菌4 min,外植体的成活率最高为82.22%;在外植体培养初期每隔2 d转移至新鲜培养基中,2~3次后可以彻底去除褐化现象;最佳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外植体抽芽率可达92.2%。  相似文献   

19.
李子峰  胡永红  刘庆华  王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2998-2999,3001
综述我国牡丹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及进展,着重介绍以种子、茎尖、芽、幼叶、叶柄、根等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的研究成果。牡丹组织培养的技术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但对于大规模生产还存在困难,主要在组培品种少,培养物褐化、玻璃化、生根难以及培养基的筛选、合适的外植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非洲菊组织培养抑制褐变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非洲菊组织培养中的褐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及抗氧化剂对非洲菊褐变现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洲菊幼嫩叶片、花蕾、花托和花梗等不同外植体中叶片的褐变程度最重,花蕾的褐变程度最轻。在非洲菊叶片组织培养时,接种前将外植体用100 mg/L Vc溶液浸泡1 h,再在以后的继代培养中加入200 mg/L PVP使褐变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