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茶树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功酶的提取方法,不同器官和不同品种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某些酶(例如酯酶)宜在茶树某些器官(例如茶子叶)内检测;在花蕾或茶子为材料可以不考虑多酚类的影响,因而可大大简化测定方法;茶树的不同器官和品种的同功酶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云南古茶树(园)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云南省保存有20多万亩古茶园,这些古茶树(阿萨姆变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种质资源可能含有各种优良基因,对未来茶树良种选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十个有代表性的古茶园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十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6.5%~90.9%;Nei’氏遗传距离(He)居群平均是0.281,阿萨姆变种水平内是0.461;Shannon多样性指数(Ho)居群平均是0.418,阿萨姆变种水平内是0.653。而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391,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36.0%)和AMOVA分析结果(39.7%)相一致,说明阿萨姆变种60.9%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內的个体间,39.1%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间。研究结果揭示阿萨姆变种居群遗传多样性高,居群间遗传变异存在中度的遗传分化,这可能是由于茶树种内高度异交的特性和生境片段化所致。基于观察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R.N.Das  R.K.Bhagobaty 《茶叶》2010,36(3):133-139
茶是印度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商品茶园由于茶树异花受粉而杂合程度很高。本文以中国变种、阿萨姆变种和柬埔寨变种的典型茶树品种TV-7,TV-8andTV-9为参照,利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标记对印度阿萨姆茶园茶树资源的遗传变异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正4月24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深圳华大基因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上海)等相关研究团队,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从基因组层面系统解开了茶叶中富含独特的风味物质之谜,标志着中国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据介绍,世界主栽茶树分属两个变种:中国种和阿萨姆种,前者叶小,分布广泛,适合制作绿茶等茶  相似文献   

5.
正印度阿萨姆、大吉岭两大地区所产著名红茶,其茶种均源于中国。据日本、中国等专家考证研究,印度阿萨姆茶树源自云南大叶种茶树,是从云南西部传播过去的。英国罗伯特·布里斯1823年在印度阿萨姆发现茶树,英帝国为压制华茶,吹嘘印度也是茶树原产地。印度大吉岭地区的茶树又源自何处呢?中央电视台2013年推出的电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四集说:"大吉岭红茶种植的历史还不到两百年,其茶技、茶种均来  相似文献   

6.
在前几篇文献中,作者已经报道过了用阿萨姆变种(Vassamicu)(斯里兰卡茶叶和阿萨姆茶叶)和阿萨姆,中国杂交种(LLybv ids·oaV·assamica ondsinensis)(大吉岭茶叶和日本茶叶)所加工的红茶,其挥发性芳香油里的芳樟醇和(牛龙)牛儿醇的典型差异及其与遗传性的关系。近年来,云南红茶已被作为一种具有与印度红茶香型类似的高香红茶。另外,驰名世界的祁门红茶则具有浓郁的玫瑰花香。  相似文献   

7.
虞富莲 《中国茶叶》2005,27(3):26-26
本刊讯 2005年3月20日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举办的"中日茶起源研讨会"上,日本茶业界著名学者松下智先生认为茶树原产地在云南的南部,并断然否认印度阿萨姆的萨地亚(Sadiya)是茶树的原产地.理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及2002年他先后5次去过印度的阿萨姆地区.  相似文献   

8.
茶树中存在2个亚细胞定位不同的NUDX1基因(CsNUDX1-cytoCsNUDX1-chlo),其中定位于细胞质的CsNUDX1-cyto基因与香叶醇生物合成密切相关。为探究NUDX1基因在不同茶树品种中的序列、功能差异及其在物种间的进化,通过序列比对、基因克隆、进化树构建、代谢物分析、功能验证等分析了该基因在茶树与非茶树植物中的进化以及香叶醇积累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基因库中组装的CsNUDX1s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RT-PCR克隆显示4个阿萨姆变种和4个中国变种茶树中均有CsNUDX1-cytoCsNUDX1-chlo的阳性克隆,且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利用Phytozome网站数据进行序列比对及进化树构建,结果显示共有58个植物中存在CsNUDX1同源基因;该基因在植物物种间较为保守,在低等植物藻类基因组中也存在;在单子叶禾本科植物中,除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泛基因组中存在蛋白序列匹配率大于58%的目的基因,其余均较低,尤其是在部分禾本科植物中该基因存在缺失。代谢物分析表明15个禾本科植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品种鲜叶中均未检测到香叶醇的合成,而4个茶树品种嫩梢中香叶醇含量为0.87~4.12 μg·g-1。此外,茶树CsNUDX1s基因在幼嫩叶片中有高表达;阿萨姆变种茶树佛香3号的CsNUDX1-cyto同样具有合成香叶醇的功能。本研究表明,NUDX1基因广泛存在植物基因组中,在茶树基因组中存在2个CsNUDX1s基因,并与茶树叶片中香叶醇的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9.
探讨茶树的生态型分类,不同生态型花的构造存在差异。对日本种(山茶和栽培种)、中国种、阿萨姆种约2400株个体进行调查,按照下图雌蕊和雄蕊长度比,可分为长(L)、中(M)、短(S)3类。花柱分岐点的节(knot)的有无,分成2类。雌蕊的花柱的位置深(I)、中(m)、浅(S)分为3类。共分为18个型的组合。 关于雌/雄蕊长比:日本种平均长雌蕊为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岭头茶科所先后引进了省内外的茶树良种及优良地方品种作为茶树选种育种的原始材料。通过初步观察,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有关经济性状上,表现较好的有云南大叶种、台湾大叶种、阿萨姆种和海南大叶种。现将1980年初步观察情况整理如下。一、不同品种茶树形态特征及产量的比较从形态上看,台湾大叶种长势较其它三个品种旺盛,树高、树幅、一芽三叶长及重比其它三个品种大,但芽头密度比海南大叶种小,比阿萨姆种和云南  相似文献   

11.
香叶醇是茶树中重要的萜烯类化合物,在不同茶树品种中的积累存在较大差异。茶树核苷二磷酸水解酶(Nucleosidediphosphatehydrolase,Nudix)基因CsNUDX1-cyto可促进香叶醇及其糖苷在茶树中的积累。为探究该基因在不同茶树品种中的催化功能及调控差异,分析了7个茶树品种中香叶醇的积累差异及CsNUDX1-cyto时空表达变化,同时分析了该基因的催化功能及其启动子结构和功能差异。结果显示,CsNUDX1-cyto表达量与香叶醇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05);香叶醇在中国变种茶树嫩梢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阿萨姆变种茶树。农杆菌介导的本氏烟草遗传转化体系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的CsNUDX1-cyto均能促进香叶醇的生物合成。启动子活性分析显示,云抗10号茶树品种中CsNUDX1-cyto的启动子活性较弱;结构分析表明,云抗10号茶树品种CsNUDX1-cyto启动子在转录起始位点–33处有185碱基的序列插入,使得增强元件CAAT-box位于–133处(其他品种CAAT-box均位于–47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中的CsNUDX1-cyto均能够促进香叶醇的...  相似文献   

12.
修剪的目的有两个:(1)控制茶树生长和(2)刺激茶树生长。本文主要讨论修剪的第二方面,即刺激茶树生长。在阿萨姆的茶树,正常的修剪是一年进行一次,但是在象大古岭这样的地区,修剪则是根据茶园地势的不同而定的,一般为2—4年进行一次,也有长到7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红茶的香气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以前的论文中.报导了印度大叶变种(v.assamica)的栽培型(斯里兰卡茶和阿萨姆茶)及印度大叶变种(V.assamica)同普遍种(Sinensis)即大吉岭茶和日本茶的杂交种所制出的红茶,其挥发油中的沉香醇和牛儿醇的典型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与遗传性有关. 最近,引进了香气与印度茶相似的高香茶—云南红茶,同时又引近了世界闻名的、具有浓厚的玫瑰香的祁门红  相似文献   

14.
关于普洱茶种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虞富莲 《茶叶》2003,29(3):163-163
一提起普洱茶 ,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或饼形、或方形、或竹筒形、茶汤褐红、滋味浓酽 ,带有独特陈香味的普洱茶。殊不知 ,“普洱茶”还是另一专用名 ,这就是茶树分类上的普洱茶。原来 ,在茶树形态分类上 ,植物学家将生长在热带、南亚热带的乔木、小乔木树型、叶大质软 ,花小瓣薄 ,子房多毛 ,花柱 3裂的茶树定名为 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即阿萨姆变种。“assamica”用作茶树种名最早出现在 1 884年 ,当时的英国人Masters把从远东引进栽培在印度阿萨姆的大叶茶树称为“Thea assamica”;1 90 8年英国植物学家 G.Watt在他的分类中也将“as…  相似文献   

15.
邦崴大茶树等5个大叶茶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斌  陈国本 《茶叶科学》1996,16(2):119-124
对中国云南邦崴大茶树、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缅甸掸部大叶种、越南大叶种等5个大叶茶树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茶树品种均为二倍体(2n=2x=30),但存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特别是在越南大叶品种中首次发现了一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31条的细胞。这5个品种均为2A型核型,其核型对称性的大小顺序为:邦崴大叶茶树→阿萨姆种→云南大叶种、越南大叶种→掸部大叶种。根据核型分析结果,认为这5个大叶茶间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和共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16.
成龄茶树及其无性苗的同工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个无性系茶树品种(福鼎,槠叶齐,鳛水大树茶(2),政和大白,1—32号,慢奇兰)为材料,用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提取酶液,结合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成龄茶树及其无性苗之间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六个品种的成龄茶树及其无性苗之间的酯酶同工酶无差异,四个品种成龄树与其无性苗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母树的酶带数比其扦插苗要多。这些结果表明了茶树个体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表达,存在着“时间顺序性”,同时还体现了茶树不同发育时期某些生理生化代谢上的异同,对于材料的选择及早期鉴定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茶树分类学现状 几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曾提出了许多茶树种和变种的系统分类法,但无论那种分类法,都是以形态特征,尤其是叶片形状等生物学特征为其主要依据。1981年庄晚芳等以茶树亲缘关系、生物学特征和地理分布为依据,提出了茶树变种的系统分类法:即茶种——茶亚种(二个)——茶变种(七个)。在这一分类法中已运用了茶树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规  相似文献   

18.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1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贵州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81份资源分为茶组植物4种2变种,9份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主要分布于温湿度较高的贵州西南部;9份秃房茶(C.gymnogya)主要分布在气候条件相似的贵州西北部;1份厚轴茶(C.crassicolumna)位于金沙马路;3份阿萨姆茶(C.assamica)分布在温湿度较高的广西贵州交界处;59份茶(C.sinensis)主要分布于贵州中西部,境内分布广泛。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气候要素影响了81份资源的分布,如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对秃房茶分布影响较大。秃房茶、厚轴茶及大厂茶乔木型、植株高大,叶大、革质或薄革质;阿萨姆茶小乔木型,叶大、无革质;59份茶以中叶种为主,品种多,形态多样,叶面积与年极端最高气温相关系数r为0.28(P<0.05)。贵州可能存在野生茶树资源秃房茶、大厂茶和茶的分布中心,气候要素影响了其分布、演化及部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用1978年8月从中国浙江、江西和广东收集的材料,进行茶树叶片形态学特征的比较;并根据叶片特征的测定值作进一步丛群分析(Cluster analysis)。浙江茶树一般叶片较小,在植物分类学上被认为属于中国变种 var、Sinensis 中的小叶型 f.Parvifolia。几乎所有的江西茶树都属于普通的中国变种,但有少数属于小叶型。庐山已证实有大叶型 f.macrophylla。  相似文献   

20.
茶树花器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乃兴 《中国茶叶》1996,18(5):18-19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茶树酯酶同工酶受树龄、季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具有较稳定的遗传特性.花器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传递力,在植物分类学上常作为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花期(露白、欲开、开放)以及不同茶树品种花瓣、花药的酯酶同工酶分析,探讨在鉴定茶树不同品种以及品种间亲缘关系中,以花器酯酶同工酶作为生化指标的可行性.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