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根据巩乃斯草原的地貌特征和植被特点,将该草原划分为三个景观类型,对各草场类型的昆虫群落组成、优势种及优势种群进行了讨论,并应用群落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对各类型草场的昆虫群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中蒙荒漠草原不同放牧方式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特征。结果表明,四季游牧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和重要值均高于定居放牧;多年生植物重要值为蒙古四季游牧高于定居放牧样地;四季放牧群落一年生植物重要值低于定居放牧样地。四季游牧的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定居放牧,而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则正好相反。群落多样性指数间相关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丰富度指数间均呈正相关,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间呈负相关。研究不同放牧方式荒漠草原群落结构和群落多样性特点,探讨不同放牧方式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可为荒漠草原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新疆霍城蝴蝶的群落结构,对霍城县5种不同生境进行蝴蝶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方法 2016~2017年5~8月采用样线法观测蝴蝶,α–多样性测度方法分析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及科、属和种级分类下的多样性指数。结果 共记录蝴蝶1 993只, 隶属于7科29属39种。粉蝶科个体数占比54.9%,是该地区的优势类群;绢蝶科、凤蝶科和弄蝶科是稀有类群。蝴蝶群落呈现季节性变化,蝶类种类和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6和7月。通过不同生境蝴蝶群落多样性和相似度比较,5种生境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山地森林>山地草原>农田>亚高山草甸>荒漠,山地草原和亚高山草甸的相似性系数较高,达到0.458,荒漠和亚高山草甸的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2。结论 蝴蝶群落的多样性与生境类型密切相关,植物群落的组成、海拔高度、人为干扰程度和气候等因素对蝴蝶种类组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7年6~9月对黑里河自然保护区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并用多样性指数对昆虫的多样性进行了测度.采集到该区昆虫223种,分别隶属干11目65科176属.群落的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顺序是蒙古栎林林缘群落>白桦林林缘群落>河滩草地群落>平榛林林缘群落>人工针叶林群落;在5个不同群落中,蒙古栎林林缘群落昆虫的物种数、个体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群落.群落的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落昆虫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显著,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植被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变化对不同生境类型的生态反应。[方法]选取哈尔滨市不同生境区域中的样地,分析鞘翅目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共获得鞘翅目昆虫标本3 215个,隶属鞘翅目55科120属233种,其中以小蠹科(Scolytidae)等为优势类群。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哈尔滨植物园,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最低。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其次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哈尔滨植物园最低。不同生境类型的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动态不同,哈尔滨植物园的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随时间的波动最小,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物种数和优势度指数波动较大。不同生境区域鞘翅目昆虫相似性系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水平,说明各生境类型的鞘翅目昆虫栖息地空间异质性较大,导致鞘翅目昆虫群落间相似性程度较低。[结论]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边缘效应对贺兰山东坡直翅目昆虫群落的影响。[方法]样带法采集取样,采捕过程中针对采捕的不同种类及生境中的具体情况,采用网捕法、徒手捕捉、诱捕法等。采集时将昆虫标本毒死后带回实验室,制作针插标本,根据相关文献专著鉴定并记录直翅目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并通过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标和多度值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斑翅蝗科、斑腿蝗科和癞蝗科个体数量分别占总数的42.65%、29.15%和12.76%,构成研究区域直翅目昆虫的优势类群。直翅目昆虫数量沿疏林草地、边缘和荒漠草地依次增加,边缘多样性高于疏林草地和荒漠草地内部,且边缘与疏林草地差异显著;无论是疏林草地还是荒漠草地,直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都是随着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疏林草地-荒漠草地过渡带出现了栖息地广布种、利用边缘的栖息地广布种、利用边缘的栖息地特异种和逃避边缘的栖息地特异种4种边缘反应类型。[结论]该研究可为直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及保护生物学的发展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对茶园昆虫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植物入侵后茶园昆虫群落的演变机制及茶园生态管理措施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田间样地调查法,选取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和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入侵程度不同(未入侵、轻度入侵和重度入侵)的茶园群落作为研究样地,采用巴氏罐法(陷阱法)和黄板法采集各类型茶园群落地表昆虫,通过计算、比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对茶园群落昆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在紫茎泽兰和飞机草不同入侵程度的3种类型茶园群落中共采集到昆虫标本8 033个,隶属于11目37科38种;其中,膜翅目(67.19%)、双翅目(15.25%)、弹尾目(5.39%)和同翅目(4.68%) 4个昆虫类群为优势类群,占昆虫标本总数的92.51%。随着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的加剧,茶园群落中的昆虫种类和所属种的个体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茶园群落间昆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及Pielou均度指数显著降低(P0.05), 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升高(P0.05);茶园群落间昆虫群落物种组成的相似性不断减小。【结论】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入侵对茶园群落昆虫群落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影响,使茶园的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茶园群落中的昆虫多样性降低,茶园群落间昆虫群落物种组成的相似性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荒漠草原不同生境中琵甲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分析其与土壤及植被等环境因子的关系,2010年3-10月利用巴氏罐诱法采集盐池四墩子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荒漠草原样带的琵甲属昆虫,并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 (CCA)研究昆虫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共采集8种琵甲,标本计3 436。其中弯齿琵甲(Blaps femoralis)的个体数量占总数的91.33%,为该地区琵甲属的优势种。CCA排序结果说明,排序能较好地反映物种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琵甲属昆虫群落的分布能正确表达环境因子的变化,植物群落多样性、植被密度、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物量对琵甲属昆虫群落的分布影响较大;弯齿琵甲和异距琵甲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土壤含水量及植物生物量都呈正相关;边粒琵甲、皱纹琵甲和异形琵甲与植被密度呈正相关;扁长琵甲和达氏琵甲与植物生物量呈正相关;戈壁琵甲与植被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相关性较好,与植物生物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武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昆虫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山地草甸害虫的防控提供参考,分别于2013年7—9月、2014年6—9月和2015年5—9月在武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6个典型生境(发射塔西北坡、发射塔东南坡、混生区、避风洼、云海客栈和吊马桩,海拔1 592~1 855m),采用"Z"字形网捕法对山地草甸昆虫种类和数量进行系统调查,并运用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分析不同生境的昆虫群落特征,计算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3年共采集昆虫标本7 895个,隶属于9个目,其中鞘翅目、半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为优势类群,占总标本数的96.19%;4个指数在不同年份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在7月达最高或最低值;混生区(海拔1 657 m)与发射塔东南坡(海拔1 855 m)的相似性系数为0.249 9,处于极不相似水平,其他样地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302 0~0.420 7,均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海拔较高的发射塔东南坡与西北坡由于坡向差异,相似性系数仅为0.305 0,但两者与其他样地间相似性(0.249 9~0.323 0)低于其他4个样地相互间的相似性(0.359 7~0.420 7)。武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草甸昆虫种类丰富,具有明显的时间性规律,其山地草甸昆虫群落的结构相对稳定,与气候、寄主植物的生境类型密切相关,并且还受海拔和坡向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每个生境都具有其独特的物种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垂直植被带不同生境步甲昆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探讨该地区步甲分布和物种多样性与生境的关系,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监测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境类型和海拔高度,设置亚高山草甸A(SMA)、亚高山草甸B(SMB)、针叶林A(CFA)、针叶林B(CFB)、针阔混交林(MBCF)、阔叶林缘(BLFE)、灌丛(DS)和荒漠半荒漠草地(DSDG)8个不同样地,于2015年5-8月利用巴氏罐诱法对8个不同样地的步甲科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共采集到步甲昆虫3 749只,隶属于12属24种,种类组成体现了荒漠半荒漠区系特点。个体数量最多的是直角通缘步甲和弗氏步甲,分别占总数量的39.11%和20.42%,为该区域的优势类群。直角通缘步甲在沿海拔梯度的各生境均有分布,弗氏步甲仅在油松林生境无分布。不同植被带步甲种类组成和优势类群差异较大,其中亚高山草甸和灌丛生境步甲物种数最多,各有17种,亚高山草甸步甲个体数量也最多;针叶林生境步甲物种数最少,仅有6种,个体数量也最少。步甲活动的高峰期为7-8月。各物种在各生境内的季节变化趋势与不同生境植被生长季节相关。灌丛生境的步甲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均最高,优势度最低;针叶林生境均匀度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较低。主成分分析显示,生境相近的样地步甲昆虫群落结构也相似,步甲群落分为三大类群,样地DS、BLFE和MBCF的步甲群落聚为一类,样地CFA和CFB的步甲昆虫群落聚为一类,样地SMA、SMB和DSDG的步甲群落聚为一类。【结论】垂直植被带生境差异性与步甲昆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密切相关,维持生境异质性是保护步甲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巴氏罐诱法于2009年5月至9月对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拟步甲垂直分布及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共收集拟步甲19属40种,3 507只,其中粗背伪坚土甲(Scleropatrum horridum horridum)、弯齿琵甲(Blaps femoralis femoralis)、郝氏刺甲(Platyscelis hauseri)、突角漠甲(Trigonocnera pseudopimelia)、条纹琵甲(Blaps potanini)和宁夏漠土甲(Melanesthes ningxiensis)为优势种,个体数量分别占总数的28.74%、7.93%、7.13%、6.81%、6.47%和6.47%。5种主要生境(山地荒漠草地、浅山灌丛、山地针阔混交林、山地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中,山地荒漠草地拟步甲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均高于其他生境,浅山灌丛次之,山地针叶林最低,山地荒漠草地和浅山灌丛是拟步甲主要的分布带。山地荒漠草地和浅山灌丛之间拟步甲物种相似性最高(0.648 6),而山地荒漠草地和山地针叶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低(0.027 8)。根据拟步甲生态分布特征,并结合植被、地形、地貌,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可将40种拟步甲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2.
2006-2008年研究了新疆东部天山蝶类多样性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记录蝴蝶7科43属63种,占新疆已记录蝶类种数的24.80%,区系组成主要是古北种,占73%;其次是广布种,占27%,没有发现东洋种。其中蛱蝶科的物种数最多,为11属19种,蚬蝶科的物种数最少,只有1属1种。按海拔将生境分为5个垂直自然带,包括低山灌木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蝶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排序为亚高山草甸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低山灌木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G-F指数对蝶类物种和科、属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亚高山草甸带的蝶类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山地森林草原带和低山灌木草原带,而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的蝶类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和科、属多样性分析结果均一致。蝶类垂直分布明显,物种数和个体数随海拔变化的趋势类似,均为先增加后下降。蝶类区系成分随着海拔升高发生改变,广布种的比例逐渐降低,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只有古北种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生境改变对蝴蝶群落影响明显,保护生境是保护蝴蝶生存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县境内围封8 a的荒漠草原(DR)、高山草原(AST)、草甸草原(MS)、沼泽草甸(SM)、高寒草甸(AM)和高寒灌丛(ASH)为对象,研究6种类型草地的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牧草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在AM和MS中显著高于ASH、AST、SM和DR。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在AM中最高,在MS中最低,而不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在各类草地中为AM>SM>DR>ASH>AST>MS;牧草中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在ASH中最高,在DR中最低,而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变化正好相反,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ADFD)在SM和ASH中最高,而在AST和DR等低海拔的草地中最低;牧草中CP、EE、DMD、NDFD和ADFD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而牧草中的NDF、ADF含量和粗蛋白消化率(CPD)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牧草饲用价值作为评价牧草营养品质的综合性指数,在不同草地间的变化规律与CP和EE等指标基本一...  相似文献   

14.
对吉林省西部不同封育年限草地中昆虫群落进行了连续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草地昆虫群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昆虫种群数量5~7月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到8月上旬达到峰值,9月份随着气温的降低昆虫种群数量显著下降。不同月份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波动均较大。不同封育阶段草地昆虫群落季节动态变化明显。除未封育草地5月份优势集中性指数超高外,其他月份都处于平稳振荡中。封育年限高,植被种类多、盖度大的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高,人工封育5年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而未封育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5.
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多样性与退化程度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退化程度下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草原退化程度加重,植物种数目逐渐减少,其中禾本科植物物种明显下降,而豆科、菊科、莎草科植物物种数目变化不大;生活型内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半灌木类植物种逐渐减少,而一、二年生草本则呈现"低-高-低"的波动变化;中生植物物种数目在群落中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而中旱生和旱生植物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在草原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发生了羊草+杂类草草原-羊草+寸草苔-寸草苔的逆向演替;随草原退化加剧,群落α-多样性明显下降,其中重度退化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分别比轻度退化草地下降了27%、62%、61%;β-多样性指数表明,轻度退化草地与中度、重度退化草地的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中度与重度退化草地之间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人工混播草地害虫综合治理水平,采用网捕法和陷阱法对贵州独山县豆禾混播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播草地昆虫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其多样性在4—10月均能保持较高水平,11月多样性水平显著降低,需加强对优势害虫种群的防控工作。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优势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昆虫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紧密,受降水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禁牧休牧对藏北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藏北高寒草甸禁牧3a(JM3)、禁牧5a(JM5)、禁牧7a(JM7)、休牧5a(XM5)和自由放牧(FM)等不同管理措施样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实地调查与分析,探讨了禁牧和休牧对藏北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样地的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休牧和自由放牧样地,而禁牧3a和5a显著高于禁牧7a;禁牧3a的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禁牧5a和7a,其禾草和莎草的重要值则高于其他样地;禁牧5a样地地上生物量最高,为84.2 g/m2,并且其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最小。在藏北地区,禁牧5a不仅可维持较高的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而且还能够明显提高高寒草甸可利用生物量,但是禁牧5a以上将不利于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草地可利用生物量。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流域属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退化状况是反映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有效指标。在对青海湖流域退化草地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手段获得流域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信息。采用Markov模型、退化草地动态变化度、转类指数和景观指数对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变化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状况良好,未退化草甸与未退化草原在整个流域占绝对优势,是流域面积的38%。2000-2010年期间,流域草地变化不大,退化草地转类指数为-0.0384;草地变化整体上呈极轻微退化趋势,在这11a期间呈现先退化、后改善的状况。流域内不同退化草地类别的空间景观格局表现比较稳定。青海湖流域的优势草地类别是未退化草甸,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2000-2010年期间该类别的动态变化度为1.82%,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时空变化都比较稳定。中度退化草甸是退化最明显的类别,即使在流域草地呈改善状况的2006-2010年期间,有近7.4万hm2退化为重度退化草甸,占中度退化草甸转变为其他类别的65%。流域中与其他类别相互转换频繁,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类型是轻度、中度退化草甸,及重度退化草原,在流域草地退化发生改善的2006-2010年期间,这3个类别的动态变化度达到15%-21%之间;空间上它们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青海湖北部以及环青海湖区域。  相似文献   

19.
在皖南宣城市敬亭山马尾松林生态系中从山脚至山顶共10个小区内逐月进行虫生真菌全面调查,以分离株数为指标,对2005年2月~2006年5月的球孢白僵菌和几种拟青霉在昆虫群落中的的消长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个月中以白僵菌属占绝对优势,其中球孢白僵菌占总数的54.17%,而多型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仅分别占0.33%和0.98%.拟青霉属次之,以环链拟青霉为主的3种拟青霉共占43.04%.而绿僵菌属仅金龟子绿僵菌一种,占0.49%.从昆虫寄主的多样性来看,球孢白僵菌和环链拟青霉的Brilloui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9和1.23,均匀度分别为0.61和0.52;粉拟青霉和玫烟色拟青霉的Brillouin指数分别为1.19和0.78,均匀度为0.49和0.32;多型白僵菌、布氏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标较低.不同季节中被球孢白僵菌侵染的寄主昆虫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春秋季低、夏季高的趋势,其中7月份最高为1.77;而被环链拟青霉侵染的寄主昆虫多样性指数呈现夏季低、秋季高的趋势,其中10月份最高为1.82;粉拟青霉和玫烟色拟青霉呈现春季高的趋势,在2、3月份最高,分别为1.18和1.54.因此,球孢白僵菌适宜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流行,而3种拟青霉却适应稍低的温度,它们随季节性变化而呈现的不同消长动态,有利于互补地持续控制森林害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是判别干扰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干扰下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了解刈割干扰下草原功能群与多样性变化过程和机制,为退化割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时空刈割配置为试验平台,于2014—2018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即每年8月初),采用样方法对各个小区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分析一年一割(G1)、两年一割(G2)、漏割带10 m(G3)、漏割带5 m(G4)和对照(CK)处理下草甸草原群落功能群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刈割时间和不同刈割处理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 研究发现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不同刈割制度下均为优势物种,但是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呈现出羊草重要值逐渐降低,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等重要值增加的趋势;两年一割处理下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长柱沙参(Adenophora stenanthina)、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和草地早熟禾(Poa ratensis)等植物重要值均高于其他处理。一年一割和常年不刈割处理下草地植物禾本科和豆科植物重要值所占比例减少,以退化植物居多的菊科和莎草科植物所占比例增加,在漏割带为10 m处理草地的豆科植物增加;刈割处理5年后,不同刈割制度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增加,其中漏割带为10 m处理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5个刈割处理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其中G3和G4处理草地的群落均匀度有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16%和5.8%,G1、G2和CK草地群落均匀度指数下降,其中G1下降最大(下降了1.8%),其次是CK(下降1.6%),G2草地下降最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分析表明经过5年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10 m处理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功能群禾本科重要值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毛茛科和菊科重要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长期高频度刈割会导致草原退化,同样对草原长期不利用也会致使草原发生逆行演替;两年一割和漏割带为10 m的连年刈割均可以缓解群落中禾本科等优势植物比例下降,促进毛茛科植物比例增加;经过5年的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为10 m的刈割处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有所提高,即对草原进行适度刈割干扰(两年一割和漏割带10 m)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