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花卉盆景》2008,(8):47-47
魏积泉先生简介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会长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会长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现任:厦门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从1980年开始学习制作盆景并收藏雅石。  相似文献   

2.
我的恩师贺淦荪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并留下了精辟的论述:“树石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两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编辑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七期盆景、园艺培训班上,赵庆泉先生为学员们讲述了水旱盆景的制作过程,使我这个喜爱水旱盆景创作的工作者从实践中又提高了一步。现将赵先生的讲述,按我的学习体会记录下来,与喜爱盆景的同道共享。中国盆景与优美的自然景致有着密切联系。可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可以表现树木的景象,亦可表现山水的景象。水旱盆景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树木盆案和山水盆景的有机结合,是以植物、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在浅口水盆里表现水、旱、树、石兼而有之的自然景象。赵庆泉先生在继承中国传统水旱盆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并逐渐形成了清新、秀丽的个人风格。他创作的水旱盆景以树木为主,山石为辅,表现大多为比较“完整”的自然号观。  相似文献   

4.
盆景《大江东去》(见右下图),近看是石,远看似浪,汹涌澎湃,气势奔腾。作者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盛定武先生。作品在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刘传刚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中青年盆景艺术家,从事盆景艺术创作与研究20年:80年代初,师承我国著名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在盆景美学、盆景艺术理论和造型技艺诸方面打下扎实基础。先后制作了山水盆景、树木盆景、树石盆景以及博兰盆景、风动式盆景等多项系列作品,其中有20余件作品在全国盆景展览及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奖:  相似文献   

6.
石#石19 5x2flE米黄太瑚石112x25■米周光辉山水盆景选@林运熙  相似文献   

7.
榆树盆景在每年翻盆时期都会不同程度地剪出一定的较粗根系。将其扦插极易成活,经培养可制作附石盆景。栽植2年后的小榆根。榆根较大缺点为上部粗、下部细,直接制作盆景有局限性,造型不理想。可考虑以石遮干,制作附石盆景。任何石料均可选用但以孔多(能穿根)、皱多(能附根)造型较好为上。中,将一较大榆根倚植于石头右侧(可用软金属丝或带子将其固定)。(反面),尽量利用石上的洞穴将树根穿过,增加成型后的趣昧性。有条件可植于园中养坯,如为长石可用瓦片等将其包围后再填土,使根须向下生长。 这是一盆种植有7年的榆树扦插根附石盆景。取名《峡…  相似文献   

8.
一盆形态动人,意境深邃的树木盆景,其根的艺术表现力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附石盆景中,树木的根大部分裸露于石上,根的艺术效果则更为突出。因此,在制作附石盆景时,除对石材和树桩的择优选用以及在干枝的造型上下功夫外,更应着意在营造和使用根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根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附石盆景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印象中,国内出版的盆景专著,专门撰写树石盆景创作的并不很多,除香港《伍宜孙盆景集》将树石盆景纳入"附石盆栽"一章论述较详细之外,内地第一位提出"论树石盆景"者恐怕是武汉的贺淦荪教授了。而今天我又欣喜地看到林鸿鑫先生寄来的《树石盆景的创作与欣赏》书稿真是喜出望外。应该说,关于以树石盆景创作为中心内容的专著也许这是国内第一本。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林先生与我有多次交往。最初,只知他为人诚恳,教学有方,曾先后担任国内多所大、中院校兼职教授,并受聘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兼职教授。再后来,又知道他不仅精于盆景艺术,还擅于设计施工各种园林景观,在香港花展期间,经他设计施工的展区由于风格独特,受到各国宾客的好评,被授予"特别贡献奖"。林先生的才艺不仅在浙江红欣园林艺术公司经营、投资苗木基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在深圳市东湖公园盆景世界中获得了"精品示范园"和"绿色传播者"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0.
水旱盆景,是指在同一盆中既栽种植物又布置山石,既有水面又有旱景的一种盆景。它介于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之间。在这类盆景中,树与石相映成趣,水与早相补相成,巧妙地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图。水旱盆景是人们不满足于仅仅欣赏树木姿态或单单玩赏水石的产物。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尝试将它们集于一体。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航录》记载,当时扬州的花匠善制  相似文献   

11.
每当面对那造型奇趣的附石盆景时,总会心情愉悦,其乐无穷,疲劳烦恼一并消除。那块玲珑石似危岩横空;而附石而生的绒针柏则轻盈飘逸;几只姿态各异的猴子,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一幅大自然情景的立体画,令人心醉(树连石高20厘米,盆长14厘米,石种:太湖石)。其实这类附石盆景的制作并不难,关键在于构图。单论盆景而言,由石、树、摆件、盆组成。选一块形态清瘦透漏的石材,  相似文献   

12.
邵墨寅先生为江苏常熟人。自幼酷爱艺术,他在绘画、造型艺术、艺术品鉴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有生命的盆景艺术品,也是他艺术追求之一。先生曾任常熟市庞薰琴美术馆首任馆长、苏州市盆景研究会理事、第五届中国盆景展特邀评委,在常熟艺术界深受大家的尊敬,都尊称他为邵老师。他以艺术家的眼光参与到盆景的创作中去,是一位独具匠心的盆景美术设计师。他的作品崇尚自然,端庄清秀,飘逸大气。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大型乃至超大型树木盆景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树木盆景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笔者认为,宜小不宜大,小型盆景好处多多。符合盆景创作要求盆景盆景,盆中之景。众所周知,盆景是用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美景以及人文景观再现于盆盎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微缩景观。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以小树展现大树或古术风采,早己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准则和目的。以"咫尺之石,观五岳太华;一勺之水,目睹千里江河",是对盆景艺术的极好诠释。将与自然大树一般大小的树桩移植于盆中,有悖于盆景的创作要求,难冠盆景之名,不宜追奉。而小型盆景,恰好以其有限的体量,无限的魅力,很好地承接了盆景创作原则,是应该提倡的盆景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4.
王惠杰先生,雅好盆景已有30余年,特别钟情家乡的山杜鹃。先生常说,杜鹃根基苍古,枝干虬劲,叶青青而花似锦,实为盆景桩材之上上品。经过多年的钻研,先生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创作山杜鹃盆景的绝招。选桩上多以古桩多干为首选,这既迎合了杜鹃的天然生理习性(野生杜鹃多呈丛生灌木状),又为后天的造型提供了便利(容易获得丛林多干形态)。杜鹃花繁,但却很难形成粗壮的枝托,所以岭南盆景的截干蓄枝技法在杜鹃的造型上很难运作。  相似文献   

15.
魏积泉先生创作的朴树盆景《腾云》曾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荣获银奖。  相似文献   

16.
附石盆景是大自然石上树、悬崖倒挂树、卷石树、依石树、抱石树等的典型特写,是融旱盆与桩景的精华于一体的盆栽表现形式。要养好附石盆景,须有两个先决条件。其一,要有适合于附石生长的生命力特强的树种,而且要培养有足够长度的树根。其二,要有有缝有隙,有形有态,最好可以独立观赏有一定高度的石料。可选用太湖石、斧劈石、英德石、风化石、沙积石、钟乳石、芦管石等。广东适合于附石的树种主要有榆树、福建茶、细叶榕、六月雪,长江  相似文献   

17.
焦国英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盆景艺术家。今年七十八岁,近三十多年来,以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个性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盆景作  相似文献   

18.
张华江先生是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山市盆景艺术协会会长。他陶醉于盆景的改造与创作,不断实践,使其收藏渐入佳境。他的"虫二居"盆景艺术园,园内古树婆娑,锦鲤畅跃,环境幽雅,既是培养盆  相似文献   

19.
用盆景艺术向世界宣传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是海派树石盆景《浦江源头》的创作初衷。早在2006中国陈村世界盆景赏石博览会上,《浦江源头》就赢得了中外盆景界权威人士的高度赞赏。美籍国际盆景雅石协会(BCI)和世界盆栽友好联盟(WBFF)领导人琳达布兰特颇为欣赏地与《浦江源头》合影留念。《浦江源头》能在大展上引起震撼,不仅让人领略了海派盆景的魅力,而且向世界展现了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举办地的母亲河——黄浦江源头的神韵美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卉盆景》2009,(10):47-47
作者简介 蔡加强,1963年11月生,福建永春华桥中学高级教师,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会员。痴迷盆景近20年,刻苦钻研,努力实践,在盆景艺术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后得名师苏本一先生、康日照先生的热心指导,盆景艺术得以升华。已有多件作品发表及参加全国展览,并多次获奖。作品不掬形式,构思生动巧妙,技法细腻,崇尚自然野趣,又不乏浓厚的时代气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苏本一赞其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