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马铃薯茎段再生的植物激素配比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4种植物激素(6-BA、NAA、GA3、2,4-D)的4个水平对3个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陇薯6号、LK99)茎段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不同基因型的愈伤诱导和芽分化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的最佳激素配比,陇薯3号为MS+6-BA 2.5 mg/L+NAA 0.5 mg/L+GA35 mg/L+2,4-D 1 mg/L,陇薯6号为MS+6-BA 2.5 mg/L+NAA 0.5 mg/L+GA32.5 mg/L+2,4-D 0.5 mg/L,LK99为MS+6-BA 2.5mg/L+NAA 1 mg/L;诱导芽分化的最佳激素配比,陇薯3号、陇薯6号为MS+6-BA 3.5 mg/L+NAA 1 mg/L+GA310 mg/L,LK99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GA310 mg/L.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叶片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马铃薯品种(系)为试材,进行叶片离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云薯501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mg/L+NAA 0.3 mg/L+GA310 mg/L,愈伤诱导率为100%,诱导不定芽分化的优化培养基为MS+6-BA 3 mg/L+GA310 mg/L,芽的分化率为86.3%;会-2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 mg/L+NAA 0.5 mg/L+GA310 mg/L,愈伤诱导率为95.7%,诱导不定芽分化的优化培养基为MS+6-BA 3 mg/L+NAA 0.02 mg/L+GA310 mg/L,芽的分化率为65.4%。上述2个品种适宜用作马铃薯转基因实验的载体,其他6个马铃薯品种(系)的愈伤诱导率很低,有的品种(系)没有愈伤组织产生,不能作为马铃薯基因转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南方红豆杉为材料,建立了其愈伤组织诱导与保持的技术体系,主要为:(1)南方红豆杉侧芽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2)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B5+2.0 mg.L-12,4-D+1.0 mg.L-1NAA+0.2 mg.L-1IAA;(3)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增殖的培养基为:B5+4.0 mg.L-1NAA+0.5 mg.L-12,4-D+0.2 mg.L-1GA+500 mg.L-1AC+2000 mg.L-1LH.并在培养基中同时添加AC、LH和GA33种抗褐物质,取得较好的抗褐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品种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马铃薯品种夏坡蒂和费乌瑞它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坡蒂和费乌瑞它的茎段最佳愈伤诱导组织培养基分别为MS+6-BA2.0mg/L+NAA0.5mg/L+GA30.5mg/L和MS+ZT 2.0mg/L+NAA 0.1mg/L+GA30.5mg/L,愈伤率均可达到100%;夏坡蒂和费乌瑞它的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ZT 2.0 mg/L+NAA0.1mg/L+GA3 5mg/L和MS+6-BA 2.0mg/L+ZT 2.0mg/L+GA3 5mg/L,诱导率分别为52.38%和53.6%.结果为进一步转基因工作中高效植株的再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探讨小茴香种子最佳处理技术;以小茴香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为小茴香的细胞培养和再生体系建立奠定基础。将小茴香种子进行温水处理、GA处理等,比较发芽率。加入含有0.1mg/L赤霉素(GA)的温水中浸泡,放在摇床上摇1~2 h后,栽在花盆中获得栽培苗;将栽培苗的茎段和叶片作为组培材料,茎段和叶片的升汞最适消毒时间分别为4min、3min。然后放到合适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GA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最高。由茎段和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时,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蔗糖+琼脂+2.0mg/L6-BA+0.5mg/L NAA、MS+蔗糖+琼脂+2.0mg/L6-BA+0.7 mg/L NAA。确定小茴香种子栽培时获得最高发芽率的条件,初步筛选出小茴香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牡丹愈伤组织增殖倍数和质量,减轻增殖过程中的褐化现象,为牡丹愈伤组织增殖 提供途径。【方法】以牡丹胚轴、子叶愈伤组织为材料,对不同添加物组合及浓度、不同预培养时间等方法 手段进行探究。【结果】牡丹胚轴愈伤组织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组合是 PVP 1.0 g/L+IAA 0.2 mg/L+TDZ 1.0 mg/L+GA3 1.0 mg/L,增殖倍数为 5.75;子叶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是 PVP 2.0 g/L+IAA 0.5 mg/L+TDZ 0.5 mg/L+GA3 1.0 mg/L,增殖倍数为 5.50。采用预培养 30 d 的外植体,可有效提高增殖倍数并减轻褐化。 1.0 mg/L GA3 有利于抑制愈伤组织增殖过程中的褐化现象,并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呈淡黄绿色表面附着絮状物且 质地松软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增殖过程中不易褐化,且中后期体积增殖变化明显。【结论】牡丹愈伤组织增殖中 加入 1.0 mg/L GA3 和采用预培养 30 d 的愈伤组织,可以获得较高的增殖倍数并有效抑制褐化,呈淡黄绿色且质 地松软的愈伤组织是良好的愈伤组织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类赤霉素对试管棉纤维伸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棉花胚珠切块诱导愈伤组织,将其转入含不同种类的赤霉素或同种赤霉素不同浓度的BT培养基中,经悬浮振荡培养使分化为游离的纤维细胞.发现大部分愈伤细胞可分化为纤维细胞,在适当的pH(pH5.0)条件下,GA3、GA4及GA4+7均可促进纤维细胞伸长,其中以GA4+7效果最为显著.每一种赤霉素,对纤维细胞的伸长作用均存在一最适浓度,低于此最适浓度时,纤维长度随浓度提高而增长,而高于此最适浓度时,纤维细胞的伸长效果不明显.对此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中心选育的4个彩色马铃薯品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叶片离体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DE02-24-24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5 mg/L+NAA 0.2 mg/L;DE02-24-39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JC02-27-1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JC02-27-2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15 mg/L.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可达到100%.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DE02-24-24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GA3 3.0 mg/L;DE02-24-39为MS+6-BA 1.0 mg/L+NAA0.05 mg/L+GA3 2.0 mg/L;JC02-27-1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GA3 2.5 mg/L;JC02-27-2为MS+6-BA 3.0 mg/L+NAA 0.1 mg/L+GA32.0 mg/L.其不定芽分化率分别为83.3%、100%、93.3%、100%.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17,(2):16-19
采用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特色马铃薯品种红宝石试管苗茎段为试材,分别选用3种植物激素(诱导愈伤用NAA,2,4-D,6-BA;诱导分化用NAA,GA3,6-BA)的3个水平对其茎段的离体再生进行研究,筛选适合红宝石的愈伤和芽分化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表现出不同的诱导效果,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NAA 0.5 mg·L-1+2,4-D 1.0mg·L-1+6-BA 0.5 mg·L-1,愈伤率达100%;植株再生最佳培养基是MS+NAA 0.5 mg·L-1+GA31.0 mg·L-1+6-BA 1.0 mg·L-1,再生率为80.3%,分化后再生苗健壮。  相似文献   

10.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马铃薯愈伤组织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晋薯7号马铃薯茎尖、茎段、叶圆片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根、不定芽的分化,研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不同配比在马铃薯愈伤组织分化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6-BA 1.5 mg/L+NAA 1.0mg/L+3%蔗糖+0.6%琼脂有利于茎段愈伤组织的生长,MS+6-BA 2.0 mg/L+ZT 2.0 mg/L+NAA 0.5mg/L+GA35.0 mg/L+3%蔗糖+0.6%琼脂有利于茎尖不定芽的分化,MS+6-BA 1.5 mg/L+NAA 0.5mg/L+GA35.0 mg/L+3%蔗糖+0.6%琼脂对叶片根的分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尊村引黄灌区渠道的冲淤情况。[方法]以尊村引黄灌区二干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渠道的挟沙力及影响因素。[结果]渠道夏灌时挟沙力要比春灌时大,不同灌溉期观测断面挟沙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影响渠道挟沙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流量、来沙含量等。[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解决渠道淤积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地下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与灌水器流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采用3种灌水器流量(0.1、0.9和1.5 L/h)与2种灌水下限(试验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和60%)的全因素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处理下较高流量的地下滴灌灌溉水分下渗量较大,使得4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较小流量的地下滴灌水分主要保存在上层土壤;灌水下限为80%田间持水量较60%田间持水量能够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增加,同时能够减缓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不同灌水器流量处理以0.9 L/h处理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最高,提高灌水器流量能够减缓灌水下限为60%田间持水量处理下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综合作物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最优灌溉制度为,灌水下限80%田间持水量,灌水器流量0.9 L/h。  相似文献   

13.
以谷子(Setaria italica)、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模拟降雨测定了不同降雨强度和生长阶段两种作物植株的穿透雨,采用人工喷雾法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冠层截留,根据水量平衡法计算了不同观测阶段的茎秆流。结果表明:谷子、冬小麦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显著,谷子冠下穿透雨率平均约为79%,茎秆流率平均约为20%,冠层截留率平均约占1%;冬小麦冠下穿透雨率平均约为79%,茎秆流率平均约为19%,冠层截留率平均约占2%。在其全生育期内,两种作物冠下穿透雨与茎秆流呈彼此消长趋势。穿透雨量和茎秆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穿透雨率和茎秆流率与降雨强度的关系不显著。茎秆流量和冠层截留量及其二者占总降雨量的比率均与作物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穿透雨量及穿透雨率随叶面积指数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凝析气藏地下储气库单井注采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羽非  林涛 《油气储运》2008,27(3):27-29
凝析气藏地下储气库单井的注采能力主要受储层渗流能力和井筒性质的影响,通过气井的产气方程及节点压力分析法的计算,确定出注采井的流入流出动态关系曲线,在考虑最小携液流量和冲蚀安全流量的约束条件下,计算了储气库内单井的注采能力,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储库的优化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拥堵路段典型交叉口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人工记数法对北京市区某典型拥挤路段6个相关路口全天6个时段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量进行了观测.根据流向建立了该路段不同时段的交通量观测表和流量流向图,以及相应路口的交通量基本数据库。运用交通工程理论和方法分析了该路段的交通特性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路段道路容量和通行能力明显不足:提出了改善该路段交通状况的措施:增加该路段道路容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强高峰时段路口交通管理与控制,规范行车秩序.等等。调查所得结果可作为有关部门改善城区交通拥堵状况、预测未来交通流状态、规划交通路网等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潮汐流-水平潜流组合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潮汐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构建潮汐流-水平潜流(TF-HF)和水平潜流-潮汐流(HF-TF)2种不同组合的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不同组合方式的水平潜流和潮汐流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条件相同、潮汐流人工湿地淹没排空比均为12h∶12h、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HRT)均为4d、系统回流比均为1∶1条件下,潮汐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水平潜流-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0.2%和91.3%,无明显差异;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5%和39.2%,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3%和30.5%,水平潜流-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表现出较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7.
枯草芽孢杆菌中有2个编码谷氨酸脱氢酶(GDH)的基因:rocG基因和gudB基因。其中Bacillus subtilis 168菌株的rocG基因编码有活性的GDH,而gudB基因编码没有活性的GDH。敲除168菌株的rocG基因后,gudB基因会自发突变为gudB1基因,后者编码有活性的GDH(gudB1-GDH)。为了研究gudB1-GDH在代谢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构建了pMUTin4-rocG插入突变重组质粒,将其转化至B.subtilis 168,成功获得了1株rocG失活突变株BS-△rocG。对BS-△rocG和野生株的生长情况及GDH酶活进行了比较,发现BS-△rocG生长情况和野生株相当,但其GDH酶活为4.641U/mg蛋白,高于野生株的3.042U/mg蛋白。由此推测BS-△rocG中,gudB可能自发突变为gudB1,从而能够编码有活性的GDH,这一结果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gudB1-GDH在代谢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ransport capacity models based on different dominant variables-shear stress, stream power, unit stream power, flow discharge, flow velocity, and energy slope – in a model of unsteady and non-equilibrium sediment transport in alluvial channels. The model simulates fully coupled system of water flow, suspended sediment, and bed load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es in two-layer system of water flow phase and movable bed. The model employs conservation of mass equation for the water in both the layers; suspended sediment in the water flow phase; sediment in the movable bed layer; and the momentum equation for the water flow in the flow phase. The system is closed by relating the sediment flux in the movable bed layer to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same layer by employing the kinematic wave theory. Using the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expression with different dominant variables, a serie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for unsteady and non-equilibrium sediment transport. The results seem theoretically reasonable for hypothetical cases. The model is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using different experimental data sets. The calibrated value for the transport capacity model’s exponent (ki) is found to be 1.50, 1.65, 0.24, 0.56, 4.80, and 0.22 for shear stress, stream power, unit stream power, discharge, velocity, and slope approaches, respectively. Th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ransport capacity model based on any dominant variable can be employed for modelling unsteady and non-equilibrium sediment transport.  相似文献   

19.
燃气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因压气机积垢、涡轮腐蚀及侵蚀等问题导致部件性能衰退,对整机运行状态造成消极影响。基于性能仿真模型,研究了用于天然气管道的LM2500+SAC 型燃气轮机的高压压气机、高压涡轮、动力涡轮等部件在等熵效率衰减和通流能力变化时,其高压压气机喘振裕度、最大允许输出功率及热循环效率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高压压气机、高压涡轮等熵效率衰减均会导致燃气轮机最大允许输出功率明显下降,且热循环效率随之降低,但部件通流能力的变化对整机性能的影响较小;为双转子航改型燃气轮机配备具有可转导叶的动力涡轮后,通过增加其通流能力和燃料气供应量,能够有效提升处于亚健康状态机组的最大允许输出功率。研究结果可为故障部件定位和燃气轮机运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减小车均延误为目标,在调查交叉口交通流量和当前信号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韦伯斯特配时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并通过通行能力、交通流量比等指标来确定信号周期时长和各相位绿灯时间,改善相位饱和度,从而充分利用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建设大道新华路交叉口为例,基于实际数据对优化前后的交叉口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各相位的饱和度较优化前更为平均,没有出现很高或很低的极端情况,优化后的车均延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