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鹅源Ⅰ型禽副粘病毒JG97株F基因的分子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GenBank中鸡新城疫病毒(NDV)基因序列合成了1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了鹅源Ⅰ型禽副粘病毒(AMPV-1)或NDV JG97株的F基因.将扩增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中,并进行了序列测定.该片段含1个完整的、长1 662 bp的F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编码的F蛋白长553个氨基酸,其中含有12个半胱氨酸残基和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R-F117,与NDV强毒株特征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JG97株与LZ-NDV、NA-1、SF02、Taiwan95和YG97株的核苷酸和蛋白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6%~99.6%和96.6%~99.5%,与La Sota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仅为84.6%和88.8%.结果表明JG97株与LZ-NDV、NA-1、SF02、Taiwan95和YG97等5个毒株的遗传关系较近,而与La Sota株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用鹅胚和鸡胚从山东、安徽两地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脾中分离到2株病毒,代号分别为SD20和AH20。经电镜观察、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理化特性鉴定等试验表明,2株分离毒符合禽副粘病毒I型特征,单克隆抗体介导的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SD20和AH20分离株都能与禽副粘病毒I型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3.
参考禽副粘病毒的融合蛋白基因(F基因)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以他离到对鹅有致病力的Ⅰ型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的核酸(RNA)为模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其融合蛋白基因3'端进行扩增,获得了预计的884bp左右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进pGEM-T Easy质粒载体,获得重组质料T-GPMVF3',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和PCR方法对该重组质粒进行鉴定,证明所克隆的  相似文献   

4.
鹅源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对新近分离到的鹅源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球形,直径121~250nm,表面有纤突,能凝集鸡的红细胞,血凝反应能被I型禽副粘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由此初步判定该病毒属于I型禽副粘病毒,该病毒人工感染1、14、28、48日龄的鹅,发病率均为100%。致死率分别为100%、87.5%、62.5%、12.5%;人工感染25日龄的鸡,发病率和致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猪源I型副粘病毒F基因测序分析,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参考GenBank发表的相关禽副粘病毒I型(Avian paramyxovirus serotypeI,APMVx)基因组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法分别扩增出病毒各F基因片段,并将目的基因片段回收纯化。测定得F基因的序列结果表明,从猪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猪源禽I型副粘病毒,分离株F基因112~117住裂解住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R—Q-R—R-F,与强毒株DQ417113、AF458012的裂解位点一致。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标准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5%和87.4%。猪源禽I型副粘病毒分离株为强毒株,属于基因I型是传统型毒株,广西地区禽I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呈不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禽副粘病毒I型结构蛋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鹅副粘病毒YC97分离株,鸡源V98分离株以及新城疫病毒(NDV)F48E8、LaSOta和C30毒株,鸽副粘病毒YZPNF2分离株经鸡胚增殖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YG97和Y982个毒株在56kD处比另外4个毒株多出一个条带。用单抗2010株进行Western blot转印,结果该单抗只对YG97和Y982个毒株的56kD条带反应,证明这2株病毒的结构蛋白与经典的新城疫病毒有  相似文献   

7.
克隆了分离自七彩纹鸟的禽副粘病毒2型F4分离株F基因的全长,对它的生物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试图通过与标准株Yucaipa株进行全面的比较,探讨该变异株的变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电镜形态结构上,这两个毒株没有明显的差异;而血凝抑制交叉反应以及F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疏水性和预测的二级结构比较分析显示它存在一些较为重要的变异,这对于禽副粘病毒2型病毒的流行病学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鹅副粘病毒F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YG97经10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采用RT-PCR一次性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7kb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CEM^R载体,经转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的阳性克隆。将所获得的阳性重组质粒进一步进行了序列鉴定。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的F基因片段的长度为1695bp,共编码533个氨基酸,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P-F^117,与NDV强毒株特征相符,同时也与鹅副粘病毒分离株致病性实验结果相符,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与国内外其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2%~89%之间,表明该毒株相对于经典的NDV在F片段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以鹅副粘病毒LN-7-02株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F基因片段,并克隆至T载体.经质粒PCR及酶切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后拼接得到F基因上游539bp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出ATG后1~374bp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LN-7-02株F蛋白裂解位点区的氨基酸组成为112R-R-Q-K-R-F117,与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强毒株特征相符.将LN-7-02与AMPV-1株CH2000、F48E9和LaSota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LN-7-02与CH2000、F48E9和LaSota的同源性分别为91.8%、86%和84%,表明该毒株相对于经典的AP-MV-1在F基因上已发生了较大变异.根据国内外70株APMV-1的F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疫苗株Lasota属于基因Ⅱ型,经典株F48E9属于我国特有的基因Ⅸ型,而LN-7-02株与鹅副粘病毒JS-9-01、ZJ-100和GD-QY97同属于APMV-1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10.
禽Ⅰ型副粘病毒广西分离株F基因序列及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源于鸡,鹅,鸽的9株APMV-1广西分离株及我国常用的中发型疫苗毒株I株(Mukteswar株)的F基因N-端前段进行了RT-PCR坟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基因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分析并与已发表的其它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广西分离株在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均符合强毒株的特征。根据F基因绘制的系谱树来看,广西鸡和鹅分离株都归属于基因型Ⅶ,证实近年来广西流行的基因型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同;并发现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Mukteswar株)也属于基因型Ⅶ。研究还对分离株进行了常规的毒力和致病性测定试验。并与根据F基因序列特征判定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发现其中一株鸽源和两株鹅源分离株根据常规方法判定的结果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性不相符。而根据F基因序列特征判定的结果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根据GenBank中公开的鸡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序列合成了1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了鹅源NDV JG97分离株的HN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T载体中,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扩增的基因片段含1个完整的、长1 716 bp的HN基因阅读框(ORF),编码的571个氨基酸中含13个Cys残基和5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JG97株与SF02、GD/1/98/Go、JS/1/97/Go、JS/2/98/Go、JS/5/01/Go、NA-1、SD/5/04/Go和ZJ/1/00/Go等8个毒株的HN基因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3%~98.2%和97.0%~98.9%,而与F48E9株分别为84.8%和89.8%,与La Sota株分别为82.1%和86.9%,表明JG97株与我国其他鹅源NDV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来源,但与经典NDV毒株间差异较大.此外,鹅源NDV毒株HN蛋白中有6个独特的氨基酸变异,另有14个仅与Taiwan95和VOL95毒株共有的氨基酸变异.  相似文献   

12.
鹅副粘病毒NA-1分离株HN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鹅副粘病毒分离株NA-1经11日龄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病毒的基因组RNA,采用RT-PCR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7kb大小相符合的特异条带.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MD 18-T载体,经纯化、筛选及酶切鉴定后,初步获得了含鹅副粘病毒HN基因的阳性克隆,并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后拼接得出HN基因的全序列长度为1 740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 716 bp,编码571个氨基酸.与GenBank下载的15株参考毒株比较HN基因编码区全核苷酸序列,发现所测NA-1毒株与参考毒株YG97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3%,与F48E9同源性为84.5%,与La Sota为82.2%.同源性分析表明NA-1相对于NDV在HN基因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RT-PCR技术对禽Ⅰ型副黏病毒鸡源分离株(WF00C)、鹅源分离株(WF00G)和鸽源分离株(WF00P)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毒株的P基因最大ORF的长度均为为1188bp,编码395个氨基酸。P蛋白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WF00C株和WF00G株与NA-1、ZJ1、FP1/02、PX2/03、Duck/1/05、SP02和SRZ03的同源性较高,WF00P株与意大利鸽源分离株IT-227/82、2736/00和法国鸽源分离株99106、99299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且WF00C株、WF00G株和WF00P株均与传统疫苗株或弱毒株HB92、LaSota、Clone30和B1以及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遗传距离较大,这预示目前流行的APMV-1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异。V蛋白羧基端氨基酸比对分析发现,APMV-1V蛋白的特有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即氨基酸序列(132KKG134)和V蛋白羧基端的5个Cys残基位点在所有的毒株中是高度保守的,但在138~170位和201~240位存在较大的变异,APMV-1毒株V蛋白羧基端氨基酸的突变呈现"基因型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自发病死亡雏番鸭中分离到一株(XBT14株)基因Ⅸ型禽1型副黏病毒,该病毒可引起雏鸭明显神经症状及急性死亡,致死率达44.4%;病毒融合(F)蛋白裂解位点处具有强毒株特有的多碱性氨基酸序列(112RRQRR↓F117),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发布的基因IX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7%~99.9%,与基因VII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5%~86.6%。该分离株与近来报道的GD09-2等基因IX型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以上结果表明对水禽致死性的禽1型副黏病毒呈现基因型多样性,水禽禽1型副黏病毒病的防控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15.
NA-1株鹅源副黏病毒表面结构蛋白HN的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特异性引物,从鹅源副黏病毒NA-1株中扩增出HN蛋白基因,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入pGEM-T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THN。用EcoRⅠ和NotⅠ双酶切pTHN,回收目的基因HN片段并将其定向克隆到pPICZαA中,构建重组质粒pPICZαAHN。用SacⅠ酶切pPICZαAHN使其线性化,并电击转化至感受态毕赤酵母细胞GS115。PCR法鉴定阳性重组子,用1%甲醇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在酵母菌培养基上清中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63000的重组蛋白,且该重组蛋白可与NA-1株病毒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血清学反应,表明NA-1的HN蛋白片段在Pichiapastoris中获得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6.
对鹅副黏病毒61/GO/GD/05分离株进行主要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毒株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78 h,脑内接种指数(ICPI)为1.70;静脉接种指数(IVPI)为2.34;对鸡胚的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7.43/0.2 mL;对鹅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1.93/0.5 mL;致病性试验表明,该毒株对21日龄非免疫鸡和16日龄非免疫鹅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综合各项生物学特性指标,确定该毒株为强毒力GPMV毒株。对其F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该毒株为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17.
以鹅副粘病毒HZ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F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中。经转化、筛选、酶切和PCR鉴定后,初步获得含鹅副粘病毒F基因的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验证。结果表明,该基因由1 662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553个氨基酸。与GenBank下载的9株参考毒株的F基因作同源性比较,发现HZ株与ZJ1、F48E9、Lasota等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3%、85.4%、82.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90.6%、88.1%。说明HZ株与经典的鸡新城疫病毒(NDV)在F基因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与近年来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8.
基因Ⅶ型鹅副粘病毒NA-1株全基因组的克隆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将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NA-1株鹅副粘病毒(GPMV)经SPF鸡胚增殖,收集鸡胚尿囊液进行病毒纯化,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参考GenBank已收录的GPMV ZJ1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了8对特异性引物,RT—PCR法分别特异性的扩增出病毒各基因片段,并将各目的基因片段回收纯化.克隆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小提质粒选取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拼接得到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DQ659677)。NA-1株核苷酸比新城疫病毒(NDV)核苷酸多6个碱基,位于1644~1645nt之间,符合NDV核苷酸“六碱基原则”。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PMVNA-1株与各地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81.2%~91.3%。同时根据各毒株F基因开放阅读框前389个核苷酸序列绘制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GPMNNA-1株与SFO2和QY97病毒株同属于基因Ⅶ型,不同于基因Ⅸ型NDV的国家标准株F48E9和基因Ⅱ型的LaSota传统弱毒株。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鹅副粘病毒(GPMV)主要保护性抗原F基因和LacZ报告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所构建的转移载体转染禽痘病毒(FPV)017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通过蓝白筛选获得重组病毒;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禽痘病毒中F基因在CEF中获得表达,并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重组禽痘病毒的免疫保护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