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为验证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秸秆半量还田和秸秆全量还田两种方式对后茬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半量还田对水稻的增产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麦—水稻轮作种植模式进行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在当前施肥水平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在0-9 000kg/hm2时,产量表现出随秸秆用量增加而递增的趋势,用量在9 000 kg/h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高。随着秸秆还田量的继续增加产量反而呈迅速递减的趋势。建议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通过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腐熟分解,不断提升土壤肥力水平,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更好的秸秆还田方式,2010年浦东新区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小麦秸秆还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前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苗期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作为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方式,在生产中可全量还田。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再加入碳铵或腐熟剂均能促进水稻前期生长,并能更好地促进水稻后期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采取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秸秆还田后对水稻产量均产生增产作用,增产范围为2.4%~4.9%。其中秸秆全量还田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到9271.5kg/hm2,比对照增产4.9%;其次是秸秆半量还田处理,比对照增产2.4%。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多,土壤中全氮和全钾含量增加,全磷含量减少,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摘要:以早稻 晚稻连作和早稻 大豆轮作体系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33%,50%,100%和150%早稻秸秆还田量处理,测定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晚稻和大豆的产量、产量构成要素以及生物量指标,探讨不同早稻秸秆还田量对后茬作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体系中,早稻秸秆还田均可增加后茬作物产量和生物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产量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6.
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进行不同秸秆还田并减量施用化学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降低习惯性用肥量,可以取得高产,并能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油菜秸秆还田后水稻总粒数、成穗率、千粒重提高,稻谷产量提高7.5%;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孔隙度提高,容重下降。  相似文献   

8.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直播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徐稻3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4.5、6、7.5t/hm24种秸秆还田处理,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通过测定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下直播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根系活性等指标,探讨不同麦秸还田量对直播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直播水稻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有效穗数随着麦秸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结实率、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秸秆还田量在6t/hm2时,直播水稻较对照增产17.9%,过量的秸秆还田量(7.5t/hm2)导致每穗粒数明显减少从而导致减产;秸秆还田降低直播水稻生长前期干物质的积累、叶面积指数、根系活性、根系吸收面积,提高直播水稻生长后期的根系活性、根系吸收面积、干物质的积累和叶面积指数,过量的秸秆还田会使各项指标降低,盆栽条件下适宜的秸秆还田量为6t/hm2。表明秸秆还田量为6t/hm2有利于直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9.
秸秆腐熟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秸秆腐熟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秸秆还田腐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熟还田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最佳方案。[方法]试验设置7个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方案,考察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后施纯氮31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600.90 kg/hm~2。[结论]秸秆还田后配施315 kg/hm~2氮能满足秸秆腐解与水稻生长的需要,该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稻草还田对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46-47,14
进行稻草还田对土壤肥力和水稻抗旱能力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能使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养分含量、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提高,肥力上升;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随之增加,大幅度提高了水稻抗旱能力。稻草还田虽对水稻前期生长有一定不利影响,但促进后期生长,有利于稻谷增产。稻草还田的适宜用量为3000—6000kg/hm^2。  相似文献   

12.
稻草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娄底市娄星区水田稻草覆盖还田用量对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稻草还田量在2250-9000kg(风干重)的范围内,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容重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有效穗和稻谷产量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还得出,每公顷施稻草6750-9000kg,基本上能满足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稻田湿润灌溉对还田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在太湖稻作区开展2年田间试验,设定秸秆还田与否(小麦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还田)和种植体系(常规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双因素试验,采用原位模拟网袋法和土壤有机碳化学分组法测定还田小麦秸秆腐解率,碳、氮、磷、钾释放率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土壤总有机碳的变...  相似文献   

14.
滴灌已逐渐成为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新型灌溉方式,以玉米天赐19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耕深,设0.25~0.30 m、0.30~0.35 m、0.35~0.40 m三水平,秸秆还田量为副区,设常规栽培秸秆1/4还田量、1/3还田量、1/2还田量三水平,以明确玉米滴灌条件下适宜的耕深与秸秆还田量水平.结果表明,各处理对...  相似文献   

15.
对3种复种制度(稻–稻–肥(紫云英)、稻–稻–油(油菜)、稻–稻–闲(冬闲))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作秸秆还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以稻–稻–肥处理最高,稻–稻–油处理居中,两者分别比稻–稻–闲处理高3.1%和1.8%;冬作秸秆与早稻秸秆还田使晚稻显著增产,稻–稻–肥与稻–稻–油处理比稻–稻–闲处理分别增产15.4%和11.0%;秸秆还田使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显著提高了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叶比,不同冬作秸秆还田的增产效应有差异,绿肥(紫云英)效果好于油菜秸秆,且2种秸秆对增加早稻干物质积累的作用机制具有明显差异,绿肥主要增加孕穗前的干物质积累,而油菜秸秆主要增加齐穗后的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效果好,增施钾肥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水稻秸秆在好氧厌氧两相发酵工艺中降解率,采用好氧水解阶段添加不同菌剂方法提高好氧产酸相纤维素降解率。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中木霉和黑曲霉混菌组较单一菌种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更高,水解效果更好。其中木霉黑曲霉混菌曝气组,总酶活最高,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效果最好,累积产甲烷量最高,TS产气量最高达到438.57 m L·g-1。由此可见,木霉、黑曲霉混菌并同时曝气供气方式能显著提高水稻秸秆固体有机物降解利用率,促进秸秆生物质转化为沼气。  相似文献   

18.
碱性预处理对稻草秸秆酶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弱碱性预处理后进行酶解糖化,对预处理前后的稻草秸秆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预处理条件对稻草秸秆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及损失率的影响,通过酶解还原糖的释放量来判断预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碱性预处理降低了稻草秸秆中木质素的含量,提高了纤维素的含量,增加了纤维素酶与底物的酶解可及度,促进了稻草秸秆酶解糖化.经2.0%NaOH、60 ℃、固液比1﹕12处理24 h后的稻草秸秆,在pH5.0、加酶量31.2 mg/g、45 ℃条件下酶解120 h的还原糖达到了790.3 mg/g,糖化率为81.0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经碱性预处理过的稻草秸秆孔隙度增大,机械组织暴露,酶解的有效比表面积增大,酶解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9.
基于连续运行条件下的稻秸干法厌氧发酵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连续进料运行下秸秆干法厌氧发酵的产气情况,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稻秸干法厌氧发酵中试系统,研究了牛粪单发酵启动试验、不同进料方式和氮源添加下的产气特征并且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中试装置可实现含固率为20%的秸秆物料均匀混合,提高进料效率和实现连续发酵均衡产气。发酵启动试验阶段,牛粪单发酵29 d后具备处理稻秸所需的最佳厌氧微生物体系、适宜的发酵温度等,从而使连续进料阶段快速启动。在连续进料稳定运行阶段,秸秆进料量80 kg·d~(-1)并添加猪粪(干质量)4.54 kg·d~(-1)为补充氮源,单日CH4产气量从137.28 L·kg~(-1)VS达到227.8 L·kg~(-1)VS,并能连续维持20~22 m~3·d~(-1)。对于缺乏猪粪等氮源的地区可采用一次性投加的方式,单次补充68.1 kg猪粪(干质量)且定期补充时间为20 d。研究表明,该适用于稻秸干法厌氧发酵中试系统技术可行且可实现连续进出料和稳定运行产气,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麦稻两熟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有明显的减穗、改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效应;在麦秸还田条件下,提高基蘖氮肥比例则有明显的增穗效应;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江苏麦稻两熟制水稻适宜的基蘖肥:穗肥比为(7:3)~(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