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谢永宏研究员团队和兄弟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之第5课题"江湖关系变化下湖泊和洲滩湿地生态效应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为鄱阳湖水域生态系统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调查;洲滩湿地生态系统植被分布特征、成因及模拟;湿地水文生态系统的同位素特征研究;珍稀候鸟(小白额雁和白鹤)的时空分布格局与水文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影响鄱阳湖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环境因素为离子浓度、水温和水体酸碱度的差异,底栖动物群落  相似文献   

2.
12月6至7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课题"江湖关系变化下湖泊和洲滩湿地生态效应"启动会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站召开。来自河海大学、中科  相似文献   

3.
紫色丘陵区垦殖指数高达40.8%,西临青藏高原东缘,东接长江中游平原。地势起伏,地貌变化大,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既影响农业持续发展,又影响长江水系安全。在农业部、四川省科技厅相关项目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西南地区生态保护型高效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研究(2001BA508B16)  相似文献   

4.
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94-9896
三峡水库的运行,使洞庭湖水情发生了变化,对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讨论了三峡运行以来洞庭湖三口、四水入湖的年径流量、入湖沙量的变化以及出湖水沙变化,分析了洞庭湖水沙演变的特征和长江干流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以及流域降水量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涝灾害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了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探讨了该时期洪涝灾害的成因,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汉江上游历史洪涝灾害的发生规律提供了参考,对汉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现代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了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探讨了该时期洪涝灾害的成因,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汉江上游历史洪涝灾害的发生规律提供了参考,对汉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现代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途径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流域生态系统过程管理、时空尺度变化、流域生态系统的演替、土地与水资源的规划和模拟以及流域生态经济综合管理5个方面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管理途径。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适应性动态演变机制模型、分布式多尺度过程模拟模型、基于土地使用分类的流域生态经济优化模型、流域资源流动与价值传递模型和基于多智能体的流域适应性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洞庭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环境、资源、能源和粮食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的表现形式之一,日益受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注。通过对洞庭湖区农业生态发展的现状分析,发现农业生态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依据十三五规划要求,为促进洞庭湖区的农业生态发展提出六点举措。  相似文献   

9.
长江倒灌鄱阳湖的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的核心是长江和湖泊之间的水量交换,而江水倒灌是江湖关系相互作用中强烈 的长江顶拖作用的一种最直接表现.本文以1960-2007年鄱阳湖湖口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分析和探讨 了江水倒灌鄱阳湖的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受差异性的湖泊流域和长江中上游来水的影响, 江水倒灌的发生主要集中在长江主汛期的7,8和9三个月,其中7月中下旬、8月底至9月中下旬是江水倒灌最为 频繁的时期;近50年来江水倒灌频率的年际变化总体呈长期的减小趋势,不同年代间呈现一多一少的相间分布格 局,反映出江湖作用强度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一个此消彼长的波动过程.江水倒灌及其所反映的江湖关系相互作 用的演变过程,与长江流域气候波动背景下长江中上游来水和鄱阳湖流域来水量的差异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不同 时期长江中下游过水能力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流域来水量和水位关系的改变也对江湖关系的演变产 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抚河是是江西境内第二大河流,也是鄱阳湖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抚河流域就因处于东部季风区而洪涝灾害多发,给这一地区的人员和财产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而到了近现代抚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又有了新的变化。抚河流域是江西重要的农业经济区,研究该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减轻因洪涝灾害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1.
汾河为黄河第二大支流,研究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及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位于汾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山西省晋中市为典型案例区,利用RS和GIS技术对遥感图像和相关社会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研究1998-2018年晋中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 显示:近20年,晋中市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远超其他地类,且面积持续增加,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均呈波动增加趋势,而耕地和林地处于持续减少状态.在此影响下,晋中市ESV呈持续弱化态势(-2.36%),共减少7.74×108元,生态环境出现退化迹象,因此,该区域应注重维持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首先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中游垦区1992和2000年两期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了研究区土地覆被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区域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水文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地覆被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的增长使得农田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灌溉需水量、农业废水排出量等也随之增加,这直接导致了塔里木河水量的减少、水质的恶化;植被面积锐减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塔里木河中游垦区土地的荒漠化现象正在加剧。最后,为遏制塔里木河中游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提出了科学利用水资源、控制流域人口增长、进行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防止荒漠化的工程措施等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为全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合理评估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可为其服务功能价值演变、改善和推广稻田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梳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和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方法的基础上,对评估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对比,并归纳总结了该区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因稻田类型、稻区分布区域和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不同,各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方法和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存在一定差异,认为未来研究需要不断完善不同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准确性;同时本文还对长江中游地区部分稻田的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稻田微观试验和省市县区域宏观测算2个维度上,对稻田生态系统某一部分服务功能或系统整体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静态评估,而对其价值评估的长期动态跟踪研究不足,对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价值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生态公益林空间格局分布与配置对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及生态效益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在对流域1986—2003年格局变化分析的基础上,以形成一个协调、稳定、效益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为目标,提出了流域生态公益林空间格局优化配置技术,模拟实现了配置结果,并利用生态学原理分析模拟结果。研究表明,经模拟配置后的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利于流域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成因及其孕灾环境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调蓄功能,对于长江荆江段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减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洞庭湖区气象因素、水文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等洪涝灾害发生的关键因子,指出了湖区洪涝灾害孕灾环境的变化,包括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湖区暴雨出现频次增多;三峡水库运行以及荆江裁弯取直,引起了洞庭湖蓄洪、泄洪能力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石羊河流域及绿洲的水资源短缺、时空动态分布差异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演变的影响等问题,就其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对策与方法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并试图有所创新和发展。研究显示,本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理念更新、人口合理调控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性缺水的下游绿洲区其生态系统的维系须加大跨流域调水力度和研究开发空中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东洞庭湖区水陆交错带的复杂性分析及防洪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陆交错带是指内陆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功能界面区。从结构、功能和性态的角度,分析了东洞庭湖区水陆交错带的复杂性及其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提出了提高界面的系统稳定性、促使界面的湿地类型有序演化和强化界面的防洪功能等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18.
3月15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主持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稻田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与生态功能协调机制研究,在长沙通过了由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的课题验收。该项目针对农业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农学与生态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围绕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生态功能协调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景观生态学与景观农业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生态学作为传统生态学研究向宏观与空间方向发展的自然延伸的生态学的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的驱动力、生态环境效应、数学模型模拟等研究领域进展较快、日渐成熟。国际景观生态学界对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更为重视,景观生态学与农村、农业的结合成为当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取得多方面成果。景观生态学与景观农业研究相互促进、完善。近年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主要问题: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和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不足,RS和GIS技术滞后,研究方法单调,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不够,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缺乏宏观实证研究。今后研究发展方向:重视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重视"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自动化制图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数量化研究和模拟技术的应用;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当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融合。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土地生态功能价值变化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基于遥感和Arc GIS平台,利用洞庭湖区2001年及2011年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通过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的粮食产量修正,分析洞庭湖区土地生态功能价值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水体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草地减少最多;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林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增加最多。2001~2011年洞庭湖区土地生态功能价值减少了2.555亿元,变化率为-1.47%,减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生态功能上,建设用地扩张、草地退化是导致土地功能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