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猴头菌新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红  李莉 《食用菌》2006,28(5):18-19
对猴头菌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从中筛选出诱变株HT65,其摇瓶液体发酵菌丝收率达到21.61g/L,明显高于原始菌株。经过6代斜面继代培养并进行摇瓶液体发酵实验证明所得诱变株为比原始菌株更优秀的稳定高菌丝收率的适宜液体发酵培养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2.
茯苓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对茯苓液体发酵的适用温度,摇瓶装置,摇瓶转速,培养基初始pH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茯苓液体发酵的适用为26℃,摇瓶装量为150ml/500ml三角瓶,摇瓶转速为100 ̄150rpm,培养基初始pH为5.0 ̄5.5。  相似文献   

3.
N~+离子束诱变杏鲍菇菌株液体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杏鲍菇出发菌株Xck和经过N~+离子束诱变后筛选得到的耐高温菌株X072进行发酵试验,其优化的液体培养条件为:出发菌株Xck装液量100 ml/250 ml,初始pH值5~6,培养温度25℃,摇瓶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240h;耐高温菌株X072装液量100ml/250 ml,初始pH值5~7,培养温度30℃,摇瓶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192 h。  相似文献   

4.
邵伟  熊泽  刘世玲 《食用菌》2006,(Z1):24-25
考察了各种条件对杏鲍菇菌丝在液体发酵中生长的影响,确定了杏鲍菇最适摇瓶培养条件,试验表明,摇瓶培养适宜条件:温度26℃、接种量为10%、pH6.0、500 mL摇瓶装液量150 mL,摇床转速为200 r/min。10L罐液体发酵控制条件为:温度(26±1)℃、搅拌转速200 r/min、空气压力40~50 kPa、通气量1:0.4 vvm、发酵时间3~4 d。  相似文献   

5.
深层发酵灰树花菌株的诱变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灰树花Gr980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连续诱变、分离纯化、驯等方法,以斜面生长速度和液全摇瓶发酵产多糖总量为监测指标,筛选出一株遗传上相对稳定的适应液体培养的灰树花菌株-GrUv04,该菌株在综合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菌体丰满纯白。经驯化后在液体培养基中发酵生长力强,生物量达1.97%,发酵多糖总量达216mg/100mL,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129.1%和75.6%。  相似文献   

6.
菌核侧耳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菌核侧耳菌丝体发酵培养的培养基pH值、最适生长温度、摇瓶装量、摇瓶转速及不同液体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菌核侧耳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最适pH6.5,最适温度为25℃,摇瓶装量为50mL/250mL三角锥形瓶,摇瓶转速为150r/min,最适培养基配方是以麦麸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诱变方法对蝙蝠蛾拟青霉原生质体进行选育,经过粗筛和精筛后,选出一株菌丝体得率和腺苷含量明显高于原始菌株的诱变株BS-2#;经过10代PDA斜面继代培养、摇瓶试验和连续3次1 t罐的中试试验,结果表明BS-2#诱变株发酵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8.
吴强  ;胡宝坤 《食用菌》2014,(5):20-21
以莲花菌多糖产生菌GF12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原生质的方法,获得1株莲花菌多糖高产菌株,其摇瓶发酵产糖最高达1.0 mg/ml左右,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6.25%。通过摇瓶发酵试验,研究了该菌株的传代产多糖能力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次传代,GFS2402产多糖能力没有改变,遗传性状稳定,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0,(1)
通过摇瓶正交试验,在确定了适宜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了用于健康食品生产的羊肚菌液体发酵适宜条件为:22℃、pH7.0、120r/min,10%接种量,装量100mL/250mL,时间4d,获得干菌丝体17.0g/L、胞内与发酵液多糖积累量分别为14g/L、0.78g/L。在此基础上,采用10L-自控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试验,结果与摇瓶相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摇瓶培养方法对毛木耳液体菌种的碳源和氮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和蛋白胨分别为较优的碳源和氮源;通过测定液体培养时菌丝生物量、菌丝球数量的变化以及回管萌发试验确定最适发酵时间为5 d;采用以上条件制备的液体菌种栽培毛木耳,菌丝满袋时间较固体菌种减少6 d,生物学效率与固体接种相近。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多糖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胞外多糖为指标,通过摇瓶培养的方式对白灵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蛋白胨0.75%、CaCl20.2%;白灵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0,接种量20%,装液量120mL,培养天数6d。  相似文献   

12.
巴西蘑菇液体摇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巴西蘑菇菌丝在液体摇瓶培养基内培养,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巴西蘑菇液体摇瓶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2%、玉米粉2%、酵母膏0.75%、豆饼粉2%、KH2PO4 0.2%、MgSO4 0.1%;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每500 mL装150 mL,接种量15%,转速160 r.min-1,培养温度28℃,8 d。  相似文献   

13.
灵芝多糖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一系列灵芝(Ganoderma sp.)菌种中筛选出多糖产量高、生长快的紫灵芝菌株(G.japoncium),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源及金属离子对紫灵芝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的蔗糖为碳源,0.2%的豆饼粉为氮源,0.2%的FeSO4为培养基可获得较高多糖。发酵罐放大实验表明,采用同样的培养基,每100mL发酵液胞外粗多糖含量可高达181.7mg,每100mL发酵液菌丝体含量可高达151.0mg,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比较缓和,相对摇瓶生长,发酵生产可获得更多的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14.
灵芝液体培养营养需求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液体培养的适用碳、氮源,最适浓度及其最适发酵周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培养的适用碳源是玉米粉,适用氮源是黄豆饼粉,其最适浓度均为3%,最适发酵周期为108h。  相似文献   

15.
香菇液体菌种固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液体菌种由于具有不耐贮藏和不便于运输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液体菌种的推广应用。研究报道了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固化技术,可有效解决液体菌种的上述缺点。在优选的蔗糖、豆饼粉液体培养基中摇瓶培养香菇856,将得到的菌丝球与优选的主要成分是棉籽壳的固化载体基质按1∶6的比例混合,制成固化菌种,室温保藏30d,与保藏0d的固化菌种相比,呼吸强度低,纤维素酶活力明显升高,萌发力强,菌丝生长快。  相似文献   

16.
灵芝胞内多糖高产菌株G7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摇瓶培养实验从 2 2个广泛栽培的灵芝菌株中筛选出了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菌株 ,并以胞内多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子及正交实验优化了该菌株深层发酵所需的营养因子及非营养因子条件 ,包括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培养时间等。研究发现G7的最佳培养条件及目标产物不同 ,所需的培养时间也不同。G7在对数期内大量形成胞内多糖 ,在 6 0h胞内多糖产量最高达 5 33mg/mL培养液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研究了赤芝Ganoderma lucidum,紫芝Ganoderma sinense,甜芝Ganoderma sp.等3种不同物种灵芝的液体发酵的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灵芝在不同碳源、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深层振荡发酵,分别获得不同产量的菌体细胞、胞外多糖、胞内多糖试验发现3种灵芝均以玉米淀粉为最佳碳源,检定的3种目标代谢产物量均显著高于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但不同物种灵芝在特定碳源条件下表达的菌体生物量与胞外多糖、胞内多糖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呈现不同规律试验还对不同氯源条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种灵芝均在以酵母粉为有机氯源的培养基中产生较高量的菌体细胞和胞内多糖.但发酵产生胞外多糖的最适氮源不尽相同.赤芝为酵母粉,而紫芝和甜芝则为无机氮源(NII4)2SO4上述主要结果对灵芝类药用成分的发酵生产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法,将活化的蛹虫草斜面菌种,经摇瓶培养、发酵罐扩大培养,得到含有蛹虫草有效成分的菌丝体,通过调配、灭菌、接种乳酸菌、发酵等工艺生产蛹虫草酸奶。本工艺比常规蛹虫苹酸奶加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了猴头菌适宜的液体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猴头菌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28℃,培养基起始pH50~60,摇瓶装量100~120mL/500mL,振荡频率150~180r/min,种子培养时间3~4d,接种量10%~15%。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小麦粉3%,酵母粉3%,KH2PO401%,MgSO4·7H2O005%,VB120μg/100mL,VB220μg/100mL。  相似文献   

20.
黄伞菌丝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黄伞菌丝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伞菌丝深层发酵适宜的碳源为葡萄糖 ,适宜的氮源为牛肉膏 ;正交试验得到较优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