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疆棉花品质类型生态分布及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生产多类型品种的自然区域优势,以纤维品质为主线,以生态类型为单元,合理布局品种,实现新疆棉花品质类型的区域化生产,是植棉业和纺织工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2.
湖北棉区棉花品种改良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商品率高、涉及行业多、产业链条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棉区,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 500万亩左右,棉花生育期间的光照、热量充足,棉花纤维品质较优,是国家的优质棉基地.半个世纪以来,湖北棉花品种改良取得了辉煌成就,培育了 40多个优良棉花品种,为湖北棉花生产做出了杰出贡献.但面对当前棉花市场的新情况,湖北棉花品种仍然存在纤维品质单一、产量徘徊不前等不足.因此对湖北棉区棉花品种改良方向和对策进行探讨,对提高湖北棉花生产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新疆是全国棉花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棉花无论在纤维长度、色彩等级、短绒含量、断裂比长度等方面都比国外棉花具有明显优势。但当前棉花生产仍然存在品质类型单一、结构不合理及品种多、乱、杂的问题,提高棉花质量的关键是选用优良品种和加强质量管理,指导棉农采摘棉花时进行"四分"(分摘、分存、分晒、分售)管理,防止混等、混级。使用棉制品包装物,禁止异性纤维混入是保证新疆棉花质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05,(5):58
农业部日前公布了对2004年11个主产棉省份63个棉花主栽品种的纤维品质抽样检测结果。测试由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完成。本次抽样以11个主产棉省84 个优质棉基地县作为抽样点,抽样品种的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新疆昌吉州在售棉花品种的田间表现,筛选出适宜昌吉州区域种植的棉花品种,为生产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开展棉花品种展示试验,试验田选址在昌吉州玛纳斯县六户地镇九圣禾早熟棉育种基地。通过田间试验,鉴定10个展示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纤维品质等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推广利用价值。结果表明,新农棉1号、新石K18、新陆早82号这3个品种综合产量优异,品质达标,无较大的产品缺陷,可作为昌吉州六户地棉区较为理想的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6.
2016年从新疆北疆引进12个当地主栽棉花品种在阿拉尔垦区进行品比试验,通过对供试各品种的生育期、丰产性及纤维品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部分供试棉花品种(系)在南疆种植生育期明显延长,与阿拉尔垦区中早熟棉花品种生育期相当,综合产量、纤维品质及抗病性表现可以看出,供试棉花品种(系)中第五师的14-3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棉花产业是新疆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中绒陆地棉目前仍是我区的主要种植品种。包括早熟陆地棉、早中熟陆地棉及少数杂交棉.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0%以上。新疆棉花品质与国内外棉花品质对比.目前在纤维类型、内在品质、抗性、综合性状等方面仍有不足,培育推广早熟、高产、优质、抗(耐)病、  相似文献   

8.
我国"入世"以后,新疆棉花产业受到的影响在农产品中可能最为突出.面对市场多规格、多类型原棉的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合理进行棉花品种布局,依靠科技进步是发展优质棉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棉花质量现状   总被引:54,自引:9,他引:54  
通过国内外棉花抽样测试和广泛调研认为,我国目前原棉内在品质处于国际同一水平,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的要求,不必大量进口。文章在分析了我国不同生态区原棉的特点后指出,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黄萎病、棉铃虫、棉蚜、低温寡照、旱、涝、盐碱等不利生态条件。因此,今后要把抗逆性育种作为棉花科技的重要内容,保证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基础上,改善棉花品质,满足纺织工业对不同纤维品质的要求,注意发放纤维长度31mm、比强度25cN·tex-1(ICC校准)以上,麦克隆值3.7~4.2的特优质的棉花品种。文章在分析了流通领域等级混杂、异性纤维污染等状况后,提出修订棉花国家标准,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棉业集团等建议,以求全面提高我国棉花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生产多类型品种的自然区域优势,以纤维品质为主线,以生态类型为单元,合理布局品种,实现我区棉花品质类型的区域化生产,是植棉业和纺织工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We completed anassociation analysis of economic traits for upland cotton using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We then explored the allelic variation sites to analyze the genetic basis of economically important traits, studied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Xinjiang upland cotton, and aimed to accelerate efficient breeding of upland cotton. [Method] We carried out polymorphic scanning on 156 upland cotton varieties in Xinjiang by screening 73 pairs of SSR markers encompassing the whole cotton genome. We constructed boxplot maps using R statistical computing software and graphics language and used TASSEL software to correlate yield or fiber quality traits with significant allelic variation loci. [Results] We obtained 10 allelic variation loci related to yield traits usi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Xinjiang upland cotton varieties from six different environments. The interpretation rate of phenotypic variation ranged from 6.69% to 9.88% with an average of 8.43%. Twenty-three allelic variation loci associated with fiber quality traits and phenotypic variation interpretation rates ranged from 3.73% to 13.22% with an average of 7.52%. The 22 detect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were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 and 10 showed the same associated traits as previously reported. [Conclusion] The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Xinjiang upland cotton varieties is simple, the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evel is low, and the phenotypic traits show a stable trend under six environments. Using association analysis, we discovered unique allelic variation genes related to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and diverse allele loci.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停水时间对膜下滴灌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对南疆地区主栽陆地棉品种‘中棉所49号’和‘新陆中28号’在不同停水时间调节下,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停水时间向后推移‘中棉所49号’和‘新陆中28号’皮棉产量均显著提高,同时不同停水时间对棉花纤维品质也产生较大影响。停水时间偏早,‘中棉所49号’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均升高,为0.3 mm、0.5 cN/tex、0.3,‘新陆中28号’棉花纤维长度、比强度降低,降幅为0.3 mm、0.1 cN/tex,马克隆值升高0.2;停水时间偏晚,‘新陆中28号’棉花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均降低,降幅为0.5 mm、0.3 cN/tex、0.1;‘中棉所49号’同样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均呈下降趋势,但与正常停水棉花纤维品质相比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生产上适当延迟停水时间至8月15日-9月5日之间,有利于棉花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北疆优质杂交棉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选育高产、纤维品质优良和适宜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的杂交棉新品种,并为杂交组合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指导,选用了10个北疆优质杂交棉新品种(系),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结构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若干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果枝数、株高、单株铃数,其中果枝数与产量的正相关性达到显著程度;农艺性状与品质的相关性以负相关居多;株高与产量和品质均呈正相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提高株高来同时调控产量与品质。要提高杂交棉产量,除了培育适宜的株型之外,增加果枝数、单株铃数和铃重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及纤维品质检测,对南疆9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16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及评价分析,为南疆陆地棉亲本选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6个表型性状中叶枝数(36.24%)、中部果枝长度(22.63%)、单株铃数(17.64%)变异系数较大,节位数(6.07%)、上半部均长(4.63%)、伸长率(2.59%)变异系数较小;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表现为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69%,培育陆地棉优良品种应选择纤维品质优良、结铃数多、株型紧凑、单铃重适中、衣分较高的品种;聚类分析将90份种质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性状差异较大,可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不同特性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5.
研究杂交棉在高密度植棉模式下主要经济性状优势,为新疆南疆棉区棉花杂交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05—2012年南疆中早熟杂交棉和常规陆地棉区域试验品系和审定品种的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多年多点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在高密度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杂交棉参试组合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急速下降的过程。杂交棉参加区试组合在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变幅较大。陆陆杂交棉组合平均皮棉产量略高于常规陆地棉,纤维长度、比强度等品质指标略低于常规陆地棉,但均不显著。陆陆杂交棉审定品种在单株结铃、单铃重方面显著高于常规陆地棉,但每公顷铃数较常规陆地棉低3.0万个,平均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陆海杂交种在单株铃数、纤维品质、抗病性等总体优于陆陆杂交种和常规棉,但在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平均分别低于常规陆地棉27.0%、11.3%、7.0%。在目前高密度植棉模式下,参试杂交棉组合较常规陆地棉生产优势并不明显,继续开展高密度强优势杂交棉育种及种植模式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以北疆高产棉花纤维品质形成为研究对象,引入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对与棉纤维品质形成发育相关的7个生态因子进行生态位适宜度测算,对比实际收获棉纤维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北疆高产田棉纤维生态位适宜度值第3~6果枝较高,第1~2、第7~8、第9~10果枝相继下降。影响棉纤维发育的生态因子的生态位适宜度值(Fi)与棉花纤维品质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不同果枝节位棉纤维品质的生态位适宜度值对棉花纤维品质具有较好的预测性,生态位适宜度分析法可以作为指导棉花生长调控、建立高产高效棉花群体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控释氮肥在棉花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氮素是棉花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元素,而控释氮肥能够依据棉花对氮素的需求控制氮素释放,保证了棉花的高质稳产,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加快了棉花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控释氮肥的概念和类型,以及施用控释氮肥对棉花产量、品质、生理特性和土壤氮素变化等影响的研究概况,并且提出控释氮肥在棉花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简化栽培措施对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程度,以3种类型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等密度(5.2万株/hm2)条件下研究常规整枝和不整枝2种栽培方式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枝措施对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铃重、籽指、衣分、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对纤维比强度影响显著(F=7.27);整枝和品种类型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铃重、籽指、衣分)和纤维品质性状均没有互作效应。在种植密度5.2万株/hm2时,整枝措施能提高棉花品种的纤维比强度,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铃重、籽指、衣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高油含量的海岛棉品种及最优花期,以中国新疆、埃及、美国、中亚海岛棉20个品种8个开花期所结的棉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学统计法和索氏抽提法,分析其物理性状以及油分性状的变化特征及其间的关系。海岛棉的种子油分指数和种仁油分指数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性,变异系数均为12.86%;XH-36、XH-41、DJC-3、DJC-4、DJC-5、A-Za的棉子油分性状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且这6个品种在7月5日的油分性状最优,其次是6月30日和7月20日。该试验初步筛选出6个高油性状的优质海岛棉品种,同时相关性分析表明棉子的物理性状和油分性状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棉子品质,且棉子油分性状受其物理性状调控。  相似文献   

20.
棉花品质、产量、抗性等均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表现型受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影响,且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负相关,采用常规育种手段实现棉花纤维品质与产量的同步改良具难度很大,针对棉花品质、产量、抗性等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棉花品种分子设计研究团队以陆陆种内分离群体、陆海种间分离群体等材料,交叉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学等研究手段,在陆地棉优质品质及抗性基因挖掘、海岛棉优质品质及抗性基因挖掘以及分子标记辅助方法开发及棉花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棉花品质、产量、抗性性状形成的同步改良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