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β-catenin在人工诱导发情绵羊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检测绵羊发情后第10、12、14、16、18天子宫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结果显示:2种检测方法均能检测出不同时期的绵羊子宫中β-catenin mRNA表达,其中绵羊发情后第10天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间点(P0.05),第12天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之后相对保持恒定,到第18天又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均可用于检测绵羊子宫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绵羊发情后第10~18天,β-catenin在子宫中的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鹅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其种蛋品质的异同。随机选取浙东白鹅(65周龄)、四川白鹅(76周龄)、豁眼鹅(66周龄)的种蛋各50枚,分别测定其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三品种间蛋的比重、蛋黄重、蛋壳比例、粗蛋白、粗灰分及蛋壳中钙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浙东白鹅的蛋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哈夫单位、蛋黄颜色、蛋白重、蛋白比例、蛋壳重指标均高于四川白鹅与豁眼鹅(P<0.05或P<0.01);豁眼鹅的蛋形指数、蛋壳颜色、蛋黄比例、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浙东白鹅与四川白鹅(P<0.05或P<0.01);四川白鹅的多数指标介于浙东白鹅与豁眼鹅之间。不同品种鹅蛋品质差异为蛋品质的选择改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并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合理消费鹅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工光照对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甘蔗组培苗在冬季的假植成活率,实现甘蔗组培苗周年规模化生产的目的,采用人工光照的方法,比较不同红外线辐射型灯泡密度和灯泡功率的设置对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影响,研究在冬季低温阴雨天气条件下提高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的灯泡功率之间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育苗棚顶部每隔1 m安装一盏红外线辐射型灯泡,组培苗假植成活率可高达84%,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育苗棚中安装密度适当的红外线辐射型灯泡进行甘蔗组培苗的假植,可实现甘蔗组培苗周年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固持作用可以减少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本研究以云南主要农作物玉米为例,通过采用剪切箱和锚杆拉力计,在玉米的成熟期对单作和与大豆间作2 种种植方式下的玉米根系在10 cm 深度上的固土能力进行了原位测定。结果表明,当施加载荷为1.5 kN 时单作玉米根系位移为5.9 mm,与大豆间作下的玉米根系位移是3.15 mm,裸地的位移是7.26 mm。单作玉米根系滑动距离要明显高于间作玉米根系,说明间作种植模式下的玉米的固持土壤能力要强于单作玉米。  相似文献   

5.
西瓜对外源无机碘的吸收与利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土壤中施加外源无机碘KI和KIO3,研究了西瓜对外源无机碘的吸收和利用。同时,通过对成熟期西瓜主要生长生理指标的调查,研究了土壤中外源碘的施加对西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植株可以吸收土壤中的碘,并可以在植株根部、茎部、叶部、果皮和果瓤中积累。西瓜植株不同部位对外源碘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根部>叶部>茎部>果皮>果瓤,这种分布能力在KI处理和KIO3处理上具有相似表现。其中,不同浓度外源碘处理条件下,果瓤中碘含量分别为对照中的3.23~28.94倍。土壤中外源施加无机碘没有影响西瓜植株的正常生长,没有影响西瓜产量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玉米纹枯病胁迫相关miRNA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茂  彭华  宋锐  高健  潘光堂  张志明 《作物学报》2013,39(5):837-844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19~24个碱基长度的小分子非编码RNA, 通过碱基互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并在多种非生物与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玉米纹枯病胁迫相关miRNA表达调节与功能尚不完全清楚。利用生物信息学挖掘玉米中的microRNA及其靶基因, 筛选到23条新的玉米miRNA, 预测到89个靶基因。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 以对纹枯病抗性不同的自交系R15和478作为对象, 采用半定量方法对预测获得部分miRNA前体初步鉴定,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手段对R15和478中表达存在差异的成熟miRNA进行抗纹枯病组织特异性表达验证。结果提示, 部分miRNA在玉米抗纹枯病胁迫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在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试材,设置了4种灌溉施肥方式(雨养玉米、常规灌溉施肥、滴灌施肥、1/2滴灌施肥),研究其对春玉米株高、茎粗、根系、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自然降雨条件下,滴灌施肥方式可明显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对玉米前期的地上部生长发育有较大作用;施肥总量一致的前提下,采用滴灌施肥有利于保障玉米的有效成穗,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生育期灌水675 m3/hm2的滴灌施肥模式,较常规灌溉施肥方式节省灌水50%前提下,产量达11310 kg/hm2,提高420 kg/hm2;水分生产效率2.2 kg/m3,提高0.26 kg/m3。因此,滴灌施肥技术在春玉米上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在有条件的地方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9.
脱水素是一类植物胚胎发育后期丰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 LEA蛋白),属于LEA D-11家族,植物受非生物胁迫会大量表达。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郑引1号小麦中克隆了1个Kn型脱水素基因,命名为wzy2-1。该基因全长1740bp,编码579个氨基酸,含有9个保守的K片段,与大麦的Dhn5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生物信息学预测该蛋白属于高度亲水性的无序蛋白。通过该蛋白对大肠杆菌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WZY2-1蛋白能够提高大肠杆菌对低温、高温、高盐以及高渗胁迫的耐受性。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wzy2-1基因受低温、盐渍、干旱诱导表达,但不受外源ABA诱导,说明wzy2-1基因属于非ABA依赖型脱水素基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的了解不同胎次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指导实际生产工作,本试验选用体况相近的不同胎次荷斯坦奶牛,对奶牛的血液样品进行血常规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血常规测定发现5胎奶牛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显著高于2-4胎奶牛(P<0.05);2-4胎奶牛红细胞数显著高于5胎和1胎奶牛的红细胞数(P<0.05);1胎奶牛的血红蛋白却显著高于2-5胎奶牛;5胎奶牛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P<0.05)。血液生化测定发现1胎奶牛内ALKP的含量与钙离子浓度显著都高于2-4胎(P<0.05),趋势都是随着胎次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结论得出母牛胎次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不同胎次母牛的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春玉米生产潜力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计算吉林省春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运用敏感系数法计算并分析了生产潜力对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和降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春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在吉林省由西向东呈递减趋势,中部的气候生产潜力最大,为17 266kg/hm 2,西部和东部分别为10 787、16 983kg/hm 2;西部、中部和东部生产潜力气温影响率分别为20.1%、19.5%和30.9%;生产潜力降水影响率分别为50.9%、17.6%和3.2%;西部和中部的气温敏感系数均值分别为1.77和1.99,西部最大为3.63;西部的降水敏感系数均值最大,为1.6,东部则形成了低值区。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估算黑龙江省典型日光温室气候生产潜力,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使有限的气候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为设施农业的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温室内外的观测数据,建立温室内温度预测模型,模拟1961—2020年温室内温度,对黄秉维光合生产潜力估算模型进行修订,得到日光温室内的光合和光温生产潜力模型,计算1961—2020年不同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间段内林甸和友谊的天气类型每月晴天居多,其次为阴天,多云天气相对较少;建立了代表站点典型日光温室平均气温预测模型,均通过信度检验(P≤0.05);黑龙江省日光温室1961—2020年温室生产季节光合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时空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是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大,且逐年减小,5月最高,12月最低。光合生产潜力最小值出现在2015年,最大值出现在2020年,光温生产潜力最小值出现在1995年,最大值出现在2020年。该研究获得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典型日光温室1961—2020年的气候生产潜力分布,以期为当地日光温室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不同气象要素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分析影响该地区作物生长的主导限制因素,基于鲁西南地区50年的气象数据,应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研究区的气候变化趋势,运用布达格夫斯基连乘原理估算了研究区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平均气温以0.16℃/10 a的速率呈极显著上升,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以3.0 mm/10 a的平均速率增加,日照时数以112.05 h/10 a的速率呈极显著减少。近50年的光合、光温、光温水生产潜力平均值分别为22.6×104、17.6×104、7.4×104 kg/hm2,其变化趋势分别为:光合、光温生产潜力总体呈减少趋势,而光温水生产潜力的总体减少趋势不明显。温度对气候生产潜力具有负效应,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具有正效应,与温度相比,水分是制约鲁西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4.
估算一定区域内作物生产潜力,对于明确该区域作物生产力及其限制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农业生态区域法和生产潜力递减机制法估算山西省冬小麦生产潜力,并解析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3年山西省冬小麦平均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介于63.63~74.81、10.86~12.97、3.68~5.65和2.71~4.73t/hm 2。山西冬小麦生产潜力分布特征为南部普遍低于中部地区,中部盆地地区普遍低于东西部高海拔地区。与2004-2008年相比,2009-2013年晋中西部地区和吕梁冬小麦光合和光温生产潜力有所增加,而晋中东部和长治东部的冬小麦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有所降低。限制冬小麦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生育期降水量和日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5.
近 5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小麦生产潜力变化主要特征和气候归因,将1961-2010年分为1961-1990年和1991-2010年2个时段,对比分析近50年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并基于IIASA最新开发的农业生态区模型AEZ 3.0模拟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热量、水分条件以及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近50年中国雨养和灌溉小麦单产潜力增加的区域主要为东北、华北和四川盆地,单产潜力减少的区域为西北和东南地区.中国冬小麦的适宜区域出现较明显的北扩南收态势,而雨养春小麦适宜面积在中国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显著减少.全国雨养小麦总生产潜力减少5%,而灌溉小麦总生产潜力变化不大.东北区域雨养和灌溉小麦总生产潜力增加都最为明显,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中国小麦增产的重点区域.中国小麦生产需要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优化布局,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Mixture of Oats and Whea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search assesses the productivity of mixture of oats (Avena sativa) an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and compares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used in plant competition studies: replacement (substitutive) designs and additive designs.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sandy loam soil at the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Wrocław (Poland). Oats and wheat were grown for grain as sole crops and in 1 : 1 replacement mixtures at three rates of seeding: 150, 300 and 600 viable seeds m−2. These designs allowed mixtures seeded at a rate of 300 and 600 seeds m−2 to be analysed according to either a replacement or an additive approach. In 1999, pure stand wheat and oats–wheat mixture yielded significantly more grain than oats grown alone but in 2000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yield. Wheat outcompeted oats in mixture but the relativ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he two species changed little with increasing seeding density. Relative yield total (RYT) for grain was significantly >1.0 (RYT = 1.07) in 1999 for the lowest seeding density, showing partial complementarity in use of limiting resources by the species in mixture. Based on grain yields,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substitutive and additive mixtures were similar with respect to the relative yields and relativ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he two species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7.
双季晚粳生产力及相关生态生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江西鄱阳、上高县,选用代表性晚粳稻品种(武运粳24、南粳44、镇稻11、常优1号、常优5号、甬优8号)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当地代表性晚籼稻品种为对照,系统比较了粳、籼稻间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差异,初步阐明了双季晚粳生产力优势,并从温光利用、株型、光合物质生产等方面探讨了其优势形成的生态生理特征。结果表明,3年晚粳平均产量分别为9.6、8.3、9.9 t hm-2 (2011年上高县甬优8号最高产量田块达10.6 t hm-2),极显著高于晚籼,而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晚粳加工品质、食味品质优于晚籼(晚粳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或极显著高;其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胶稠度显著或极显著长),外观品质逊于晚籼(粳稻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晚粳效益高于晚籼(3年晚粳的纯收益分别为11 890.6、10 252.1、16 565.9元 hm-2,分别高23.8%、23.6%、26.7%)。双季晚粳生产力优势形成的相关生理生态特征为,较籼稻全生育期特别是结实期明显延长,抽穗结实期较籼稻适应凉爽气候,增加对温光资源利用,能正常成熟;后期有较高光合生产能力,增大了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积累量,源库协调性好,库容总充实量高;生育后期在偏低温气候下不早衰,维持较强根系和较大茎鞘强度,具有较强群体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定量评估西藏高原青稞产区不同气候区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理,对于西藏高原青稞生长环境变化研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藏高原青稞产区不同气候区的7个典型气象站观测资料序列,采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西藏高原青稞产区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961—2018年青稞产区各站气温生产潜力(NPPt)呈极显著增加趋势,降水生产潜力(NPPr)呈显著增加趋势,蒸散生产潜力(NPPe)和标准气候生产潜力(NPPb)也均表现为波动的增加趋势。西藏高原主要青稞产区东部及沿雅江一带气候生产潜力限制因子为降水,高寒的北部地区气候生产潜力限制因子为气温或蒸散。NPPtNPPrNPPeNPPb均表现为年代际增加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发生突变,且在21世纪初显著增加。1961—2018年气候的“暖湿型”变化趋势有利于当地青稞气候生产潜力的提高,青稞的生产不仅依赖于气候资源,还依赖于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辽河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机制法,对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呈双波型变化曲线,其中光合生产潜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在1981年发生突变下降;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在1978年突变减少,1997年突变增加;气候生产潜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1957年突变增加。自1951-2008年以来,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差值趋于增大,表明降水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制约加强。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稻茬小麦壮苗培育和高产栽培途径,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了耕翻(PR)、旋耕(RR)和免耕(NT)3种耕作方式对冬前麦苗主茎和分蘖生长生理和成熟期单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翻方式下越冬始期茎蘖数分别比旋耕和免耕方式下高1.5%,12.8%,差异显著(P<0.05);单株叶面积和干质量分别达到94 cm2和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