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基于FVCOM三维水动力模型,模拟霞浦县海堤工程建设前后福宁湾海域潮流场及冲淤环境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由于岸线改变,在工程海域流向发生逆时针偏转,新流向大致保持与岸线平行;工程的实施对工程海域的流速带来局部影响,涨潮时在岸线南侧流速明显增加,增幅可达0.024 m/s,落潮时在岸线东南拐角处流速增幅可达0.025 m/s;部分海域存在轻微冲刷以及轻微淤积,强度均小于0.012 m/a,海堤工程的建设对该工程区外海大范围海域的潮流场和冲淤环境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
长江河势急剧变化区抛石护岸工程量巨大且动态特性突出,研究工程实施后河段水流条件的变化对评价工程实施效果以及分析河势变化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Delft3D软件建立河段三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抛石护岸工程实施对附近河段水位、流速及分流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水位变幅总体在0.01 m以内,落憩时刻水位变化幅度略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无结构网格海洋模型(FVCOM),建立了灌河口海域三维潮流数学模型。模型水平方向采用三角形网格,使得能够更好地拟合灌河口不规则岸线边界,垂向采用σ坐标。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较好地模拟了灌河口潮流场时空分布。水平潮流以旋转流为主,流速由北到南逐渐增大,近岸余流方向都是由北向南的沿岸流。灌河口和海州湾的水动力交换主要受潮流驱动,余流漩涡形成的主要机理可能是潮波和地形及岸线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波流联合作用下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广东阳西电厂工程海区的潮流泥沙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潮流场泥沙场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工程附近海域冲淤变化及暴风骤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方案实施后,流态变化比较大的区域主要是取排水口附近、防波堤两侧以及防波堤东侧水域。排水口处流速明显增大,增幅可达167%;取水口东侧、南侧均为泥沙淤积区,取水口附近年冲淤厚度范围为0.1~0.2 m/a;加长码头防波堤后,堤头东侧水域则会有所冲刷,最大冲刷为0.2 m/a左右;台风作用下,海域含沙量明显增大,造成港池和取水口的较强淤积,取水口东南侧均为泥沙淤积区,取水口附近淤积厚度为0.20~0.25 m;加长码头防波堤后,堤头东侧会有所冲刷,最大冲刷可达0.5 m。  相似文献   

5.
富营养化水体中流速对藻类生长的调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由于发展快、危害大、处理难及恢复慢等特点,受到全球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流速对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成果,探讨水体流速大小和水华发生快慢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横向流速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方面,对水动力其他要素研究的较少,建议将纵向断面平均流速、素动强度、水面波动特性和横向流速结合起来研究,以求更加全面准确的阐述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水质以及藻类生长速率的影响,为制定水华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型渡槽在水体晃动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问题,以结构动力学及流体动力学原理简化槽内水体与槽壁间的晃动阻尼作用,建立了渡槽等效力学分析模型,并以EL-centro波横向输入,采用三维有限元及实程分析技术,对不同过水量下结构动位移及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渡槽水体晃动动水压力对槽身横向动位移影响较其它方向更为显著;相比附加质量法计算结果,通过等效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构动力响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横向减幅最为显著;在大型渡槽结构设计中,考虑液体阻尼效应的等效力学模型相比附加质量法更接近实际情况,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调水方法是改善封闭式浅水湖泊水动力条件的重要手段,以太湖流域典型封闭式浅水湖泊五里湖为实例,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以分析引排水方式、出入流量、风场、底质条件等对湖区水动力特征的潜在影响,为优化调水方案提供技术依据。数值研究表明,引排水方式对湖区空间流态分布起主要作用,在限定引水量的条件下,由南部和东部两处节制闸同时排水有利于改善水动力条件的空间分布,避免出现局部死水区。此外,在湖区水体交换率方面,引排水出入流量起着关键作用,但风场和湖底条件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实施调水管理时候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针对潮流上溯时石马河溢流可能污染东深供水工程取水口水质的潜在风险,采用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东江水利枢纽工程下泄流量对取水口断面潮流上溯的影响。结果表明,下泄流量对取水口附近的潮流上溯具有抑制作用,在最不利水文条件下,下泄流量达到1 380 m3/s的临界值时,取水口附近潮流不再上溯;而下泄流量超过1 380 m3/s的情况下,石马河溢流量增加并不会改变取水口潮流流向和影响取水口水质;潮流上溯强度与地形密切相关,如果东江干流河床分别下切2和6 m,则东江水利枢纽工程下泄流量需分别达到1 550和1 660 m3/s才能防止取水口潮流上溯。  相似文献   

9.
海湾及潮汐河口的冷却水工程研究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其冷却水布置及热污染特性比河道及水库型更为复杂。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首先对电厂附近的潮流特性及冷却水输移扩散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电厂近海水域的水动力结构及其对冷却水排放的影响,给出电厂取水温升及热污染范围,为电厂取水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了永定新河相关流域、河道资料及工程建设资料,用普里斯曼四点隐式差分法对圣维南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建立了洪水演进的水力数学模型。对滩涂改造工程所产生的永定新河壅水进行分析评价,并将其与永定新河的防洪标准相结合,论证结果表明滩涂改造建设项目实施后,沿永定新河所产生的壅水高度是非常小的,对永定新河及其附近区域防洪形势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该工程的实施不会影响到永定新河的防洪泄洪。  相似文献   

11.
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流速较缓,水体抗污染能力弱,改善水系连通性对水环境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以水系连通性较差的盛泽镇跃进联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引调水试验,构建圩区河网水动力模型,探索圩区水利工作调度运行规则、河网水系连通方法以及相应的水环境变化规律。研究以水龄作为水系连通性的一种时间尺度参量,建立了跃进联圩水动力-水质-水龄的河网水环境模型,模拟了5种引调水方案下,圩内水系连通性及水质改善情况,并构建了压力、状态与响应的引调水连通效果评估体系,实现了对水系连通性变化与水环境改善水平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水体交换时长来看,研究区域主要河道水体交换时间在5天以内,水体连通性越好的河道,水龄越短;从水质指标变化来看,调水实验中圩内的水环境氨氮变化最为明显,对引调水响应度高,模拟结果显示水龄与氨氮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体连通性越好,水龄越短,有利于氨氮的削减;从引调水方案来看,单一调度方式对圩内水系连通性改善能力有限,特别是在河网内水体流动性弱的区域,同时使得圩区内水体流动性差异增大,更容易造成河网内水系连通性以及水质的空间分布差异,形成局部的滞水区或死水区。因此,采用多源引水与多区域排水相...  相似文献   

12.
永定新河河口滩涂改造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了永定新河相关流城、河道资料及工程建设资料,用普里斯曼四点隐式差分法对圣维南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建立了洪水演进的水力数学模型.对滩涂改造工程所产生的永定新河壅水进行分析评价,并将其与永定新河的防洪标准相结合,论证结果表明滩涂改造建设项目实施后,沿永定新河所产生的壅水高度是非常小的,对永定新河及其附近区城防洪形势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该工程的实施不会影响到永定新河的防洪泄洪.  相似文献   

13.
水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水源工程对水库库区的永久性影响、周期性影响及临时影响和变化 ,对下游河道及河口三角洲地带的影响 ,气候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水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等。分析了水源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环境因子识别及权重分析、综合评价及评价指标等。在目前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建设成为共识的情况下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东莞市虎门港同舟石化码头工程行洪纳潮影响问题,采用了西、北江三角洲大范围一维网河数学模型与工程局部河段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拟建码头工程的行洪、纳潮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评价结论认为,该码头不会对工程所在的狮子洋水道及附近相邻水道的行洪、纳潮安全等方面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盐城市蔷薇河为研究对象,基于因子分析法和优化的非线性灰色伯努利模型,结合2009-2017年的水质数据,分析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对河道水质改善和主要污染因子的治理效果。结果证明实施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后,蔷薇河水质得到明显提升,生活污染以及营养元素污染治理效果明显,但无机污染和水体物理环境状况改善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应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为规划下一阶段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的工作目标及任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东莞市虎门港同舟石化码头工程行洪纳潮影响问题,采用了西、北江三角洲大范围一维网河数学模型与工程局部河段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拟建码头工程的行洪、纳潮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评价结论认为,该码头不会对工程所在的狮子洋水道及附近相邻水道的行洪、纳潮安全等方面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流速下湖泊水体重金属含量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健刚  钟燮  吴海真  王华 《农业机械学报》2016,47(2):179-184,97
在室内水槽试验中模拟了沉积物的运动特征,通过不同流速、不同水深处重金属总含量以及溶解态重金属含量的试验测定,得到了不同流速、不同水深处Cu、Zn、Pb重金属含量和与沉积物距离的基本关系式。结果表明,水动力作用较强时,水体中溶解态Cu、Zn、Pb含量从底层水体至表层水体呈对数增长;鄱阳湖野外实测试验表明,不同流速、不同水深处Cu、Zn、Pb溶解态含量实测值与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在±15%范围内,说明本试验装置操作性较强,所建关系式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池型结构循环水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兼具良好水动力性能和高空间利用率的循环水养殖池,对比研究了正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圆形、方形切角、方形圆弧角6种池型养殖池的水动力特性及综合性能。在试验数据验证计算方法有效的基础上,研究了池型结构对流动均匀性、流速分布、涡量分布、水体混合均匀性及自净化效能的影响作用,并从适渔性、循环水的利用率、空间利用率等方面分析了养殖池的综合效能。研究表明:随着养殖池的切角距离和圆角半径增大,底流速度增大,水流均匀性、涡流强度和二次流强度增强,有利于提高循环水养殖池的水体混合与自净化效能,但养殖池的空间利用率降低;随着切角距离和圆角半径减小,水体平均速度降低,要维持适宜的速度范围就要增大射流速度,产生更多废水,降低循环水利用效率;正六边形、0.439 61<0.585 8的方形切角养殖池、0.666 72<0.833 3的方形圆角养殖池具有更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9.
在对比抽水蓄能电组与常规水电机组的基础上,根据该装置内部水体流动规律,建立了转轮、导叶及蜗壳的三维模型,应用高雷诺数湍流模型结合CFD技术进行水泵水轮机湍流流态数值模拟,研究了其水动力性能及装置内部水体流动情况,结果表明:该装置能量及流速分布均较为合理,通过数值模拟绘出的装置各元件压能、流速等图表明装置实际流场分布合理,模拟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转轮叶片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五孔探针对轴流泵圆形出水室和出水管内流场进行详细测试,研究了后导叶出流环量、泵轴旋转诱导和出水弯管二次流对流态的影响,分析流场形成机理,揭示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后导叶出流环量较大,旋转方向与叶轮相同,泵轴对附近水体有明显的诱导作用,泵轴附近环量明显增大,出水室和出水管内的环量沿流程逐渐衰减,但衰减速度渐慢,整个出水管内水流都具有一定的环量.出水管内为复杂的螺旋流,断面轴向流速和周向流速分布不均匀、不对称,轴向均匀流和对称流的常规假定与实际不符.研究成果对轴流泵装置的优化水力设计,提高泵装置效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