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泥鳅人工养殖的苗种多来源于自然水域捕捞。野生泥鳅苗种来源不稳定,且质量较差,很难保证养殖的效果。采取人工繁育的办法获得泥鳅苗种可有效保证泥鳅苗种供应,确保养殖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泥鳅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经济鱼类,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泥鳅的学名为Misgurnus anguillicatus。泥鳅分布较为广泛,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人民喜食水产品,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各地纷纷开展了泥鳅养殖。在泥鳅养殖过程中捕捞与运输是末尾环节,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当年产量、经济效益等。有关泥鳅的养殖、繁殖方面的报道很多,但是关于人工养殖泥鳅的捕捞和运输方面的报道却很少见,因此开展泥鳅的捕捞以及运输这一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温水性底层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泥鳅广泛分布于有淤泥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尤其喜欢在中性或弱酸性的淤泥处栖息。泥鳅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正>泥鳅(Oriental weatherfish)因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繁殖力强、饵料易得,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养殖前景广阔。通常泥鳅都在秋季大批量上市,但此时,其售价并不高,而春节前后上市,售价则能提高20%~50%。泥鳅有冬眠的习性,要实现冬天顺利捕捞泥鳅并且不使其患病绝非易事。笔者结合近几年国内捕捞泥鳅的经验教训,将池塘养殖泥鳅冬季捕捞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引地下井水,唤醒泥鳅  相似文献   

5.
《现代渔业信息》1988,(6):28-28
目前,不少名特小水产品已由天然捕捞进入了人工养殖阶段,如河蟹、河鳗,泥鳅,甲鱼等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其中具药用价值的泥鳅在日本具有广阔的市场。日本每年销售泥鳅4,000吨左右,而其国内产量不足1,500吨,其余全部依靠进口,在日本,泥鳅的价格几乎接近河鳗,冬季每公斤零售价高达2,400日元,折合人民币57.6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及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加上人为的大捕捞强度,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锐减。泥鳅属小水产品,市场销路好(目前时价22-25元/公斤),是百姓餐桌喜食的水产珍品。泥鳅的人工养殖己被我市越来越多广大养殖户看好,2006年产量达269吨。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小塘小池居多,且多为静水状态,水质容易恶化。  相似文献   

7.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世界上有泥鳅十多种,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真泥鳅。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普遍分布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是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但是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为增加有效供给,发展泥鳅的规模化养殖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作简单的介绍。 一、泥鳅的人工繁殖 1.亲鳅的选择与雌雄鉴别 人工繁殖用的亲鳅一般不易长期蓄养。最好是采集临近产卵期的…  相似文献   

8.
<正> 泥鳅是我国常见的淡水鱼之一.上颚3对,下唇后缘有2对做味觉器官的胡须。鱼体为鳗鱼型,背部体色勾暗绿色,胸部白色略带黄色。除胸鳍外,各鳍位于鱼体后半部。雄鱼的胸鳍大.前端尖.而雌鱼胸鳍小.呈圆形。现在泥鳅畅销日本、韩国、港澳等地,尤其在日本市场上非常抢手.每公斤价格高达2400日元。现将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1 泥鳅的栖息分布和养殖池的设计泥鳅分布在我国、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在河川下游、湖、沼、水池、水道的泥底基均有栖息。在梅雨期间,为了产卵而上浮,秋季后移入下游底泥中进行越冬。冬季在水温10℃以下时潜入泥中进行冬眠。栖息的  相似文献   

9.
袁成玉 《水产科学》1992,11(6):26-29
日本佐贺县开展泥鳅养殖,至今已有二十年左右的历史。主要养殖当地产的真泥鳅,但苗种的利用率不超过50%。近年来,又培育出杂交第一代苗种,苗种的利用率可达90%以上,从而发展了泥鳅养殖业。真泥鳅具有当地泥鳅特有的美味,但缺点是对环境适应力差,与从中国进口的扁平的“平形”泥鳅相比,对栖息环境的温度适应能  相似文献   

10.
泥鳅又名鳅、鳗尾鳅、真泥鳅等。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它内陆水域(包括渠道、稻田)皆有分布,是主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之一。由于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可食部分约占80%)优(高蛋白、低脂肪)并具有滋补强身的独特功效,素有“天上斑鸠,地上泥鳅”、“水中人参”之美誉。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泥鳅愈来愈受到消费者亲睐,市场供不应求。本市历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泥鳅抗逆性强,适合庭院养殖。庭院养鳅,有钱可图。 1 泥鳅的生物特性 1.1栖息。泥鳅属温水性底栖鱼类,常栖息于内陆水域的浅水区,喜中性和微酸性的粘性土壤。当生活水温超过34℃或低于6~10℃时,泥鳅会潜入水域底质休眠。自然条件下,泥鳅有昼伏夜出的习性。  相似文献   

11.
泥鳅是温水性鱼类,生活的适宜水温为20~30℃,当水温在30℃以上时,白天钻入泥土栖息,冬季水温降到5℃以下时,开始冬眠。冬眠期不摄食、活动少、依靠少量的水分,用肠壁进行呼吸。平时喜栖息在水体底层,特别喜栖息在有丰富腐烂植物淤泥表层。泥鳅适应能力很强,除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独特的肠呼吸。水中缺氧时,可立即跃出水面呼吸。  相似文献   

12.
赵青松  金珊 《淡水渔业》1999,29(8):42-44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兴起养殖泥鳅的热潮,但是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何捕捞养殖泥鳅的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1 笼捕捕泥鳅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用须笼或黄鳝笼捕。须笼是一种专门用来捕捞泥鳅的工具,它与黄鳝笼很相似,是用竹篾编成的,长30cm左右,直径约10cm。一端为锥形的漏斗部,占全长的1/3,漏斗部的口径2~3cm。须笼的里面用聚乙烯布做成同样形状的袋子,袋口穿有带子。鳝笼…  相似文献   

13.
泥鳅的捕捞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属鲤形目,鳅科。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几种捕捞方法,供参考。1笼捕泥鳅笼捕泥鳅是根据泥鳅的生活习性,将笼设置在养殖泥鳅的池塘、稻田、浅水沟等水体中,在笼内放上泥鳅喜食的饵料,诱惑泥鳅进到箱内而被捕获。笼捕泥鳅的工具有须定和黄鳝笼,方法简单,效果好。须笼是一种专门用来捕捞泥鳅的工具。它与黄鳝笼很相似,用竹霞编成,长3Ocn。左右,直径约lOom。一…  相似文献   

14.
<正>台湾泥鳅是近年来台湾地区改良的泥鳅新品种。2012年,台湾泥鳅开始进入中国大陆;2013年,台湾泥鳅养殖在大陆特别是广东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无论是鱼塘边,还是网络上,人们都在讨论这个新兴的养殖品种。业内人士预言,2014~2015年,台湾泥鳅养殖热潮将席卷广东并漫延到全国。个体最大的泥鳅品种台湾泥鳅具有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养殖密度高、容易捕捞等优势,其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大。目前,台湾泥鳅是市面上个体最大的泥鳅品种。据了解,  相似文献   

15.
黄河滩区泥鳅集约化养殖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范县地处黄河背河洼地,1999~2002年,该县在我站指导下,在陈庄乡、杨集乡等相继建立了6个泥鳅养殖示范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泥鳅养殖。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亩产均达到1000千克以上,亩利润达4000元。现将几年来泥鳅养殖过程中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一、泥鳅的苗种培育技术(一)清塘与施基肥1.池塘的清整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面积以30~100米2为宜,池深40~60厘米。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实,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厘米淤泥层,池中投放浮萍或水草起遮…  相似文献   

16.
泥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分布广、数量多的普生型小型鱼类。泥鳅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泥鳅肉含蛋白质65.21%,与名贵的鳗鲡、虹鳟相当,还有多种药用功能。泥鳅不仅在国内畅销,在国际市场上需求量也很大,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但由于近年来农药及工业废水等污染了泥鳅的栖息场所,资源遭到破坏,泥鳅天然产量大为减少。因此,大力发展泥鳅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特别适合于目前农村家庭式饲养,是渔民致富的新  相似文献   

17.
<正> 广西浦北县乐民公社社头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曾庆华,1981年10月利用面积为2厘的鱼池养殖泥鳅,放养苗种10斤,约2,000尾。饲养7个月后开始陆续捕捉出售,到1982年10月底,共捕出泥鳅86斤,收入172元。池内尚有泥鳅40多斤,折款80元。曾庆华养殖泥鳅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龟池建在向阳、有水源的地方,最好建在住宅附近,面积15~20平方米为宜,池深90~100厘米。2.池底铺一层20~30厘米厚的软肥泥,以供泥鳅钻入泥中栖息和防寒避暑。  相似文献   

18.
向冰 《河北渔业》2008,(7):58-60
泥鳅是我国常见的经济淡水养殖品种。由于泥鳅身体圆滑。有喜欢钻泥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殖泥鳅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此。本文总结出实践中捕捉泥鳅的若干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陆炳法 《淡水渔业》1986,(1):42-42,29
<正> 本试验以提高泥鳅的养殖产量、减轻捕捞强度为目的,对多孔材料替代泥土进行立体式养殖过程中,该鱼的行动、生长情况及最终的捕捞强度进行了观察,并与相同条件下的泥底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泥池中设置多孔水泥砖块,经90日饲育,  相似文献   

20.
豫站 《河南水产》2001,(2):6-1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自身的保健越来越重视,而泥鳅具有滋阴养颜功能,颇受人们的青睐,市场价格坚挺,发展前景广阔。1 泥鳅的苗种培育1.1池塘条件 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面积以30-100m2 为宜,池深40-60cm,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实,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cm淤泥层,池中投放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