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虾“黄鳃病”病原菌的回接及其药物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黄鳃病的中国对虾的血淋巴液中分离到细菌AE1。经浸染及肌肉注射方法感染的健康对虾,并对发病过程及症状进行观察,证明被感染对虾出现的症状与原发病的虾相同;幼虾死亡率与水体中含菌量密切相关;注射AE1菌的对虾死亡率达100%,经专家鉴定病原菌AE1是鳗弧菌Ⅱ型(Vibrio anguillarum Bergman Ⅱ)。抗菌药物氯霉素等可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繁殖及病菌对健康虾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我省自1984年开始大规模养殖对虾,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和面积的扩大,对虾“黄鳃”病发生率逐年剧增,危害也日趋严重。1985年8月仅在个别虾池中零星发现黄鳃病虾。然而到了1986年8月在闽东部分养殖历史较久的养殖区开始大面积发生黄鳃,发病率达40%以上,病虾死亡率近80%。1987年7—8月发病区域蔓延至闽东和闽南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长毛对虾黄鳃病是我省对虾养殖中发病较普遍、流行甚广、威胁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十几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入地进行虾类病理学研究,以便准确地弄清导致对虾生理病态紊乱和虾体防御的机制及病原体在体内进行的合成作用。B.Z.Bian(1981),S.Egusa(1983),I.Dykova(1988),I.G.Nash(1988)等在对虾黑鳃病、红鳃病、弧菌病和单孢子虫病的组织病理学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随着对虾养殖的发展,我国也开始了虾病的组织病理研究。盂庆显等(1989)开展了中国对虾红腿病的组织病理观察;叶孝经(1990)对中国对虾红足病进行了病理学初步研究;刘正义、张聪洲(1987)报道了斑节对虾外寄生原虫症、细菌性败血症、铁末沉积症的病理病征。但有关长毛对虾黄鳃病的组织病理研究,则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对长毛对虾黄鳃病的鳃和肝胰腺组织病理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报道中国对虾细菌性黑鳃病的症状、鳃组织的显微、超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病虾鳃区呈,黑色条斑状、活动力差、厌食、死亡率较高。不镜下观察,鳃组织严重坏死、断裂,鳃丝充血,为多量血淋巴细胞浸润,黑色素在多沉积在鳃丝末端。电锐观察到鳃组织的甲壳层和表皮层中的许多没切面的杆状细菌,呈多形态,大小约为(0.2-0.4)×(1.2-1.8微米,单个,偶而连成双,无芽孢,菌体周围细胞结构完全瓦解,组织被腐蚀或许多圆 相似文献
5.
6.
对虾高密度养殖过程中常会发生鳃病,有许多养殖户由于没有正确诊断病原或病因,常采用错误的防治方法而给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笔者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由弧菌引起 病虾浮在水面游动缓 相似文献
7.
弧菌感染中国对虾患“肌肉白浊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肌肉白浊病的中国对虾的血淋巴液中分离获得的两株弧菌AE_6和AE_7,运用浸染及肌肉注射法感染健康对虾,并对发病过程及症状进行观察,证明被感染的对虾出现的症状与原发病的相同,幼虾死亡率与水体中含菌量密切相关,注射病菌的对虾死亡率达100%,抗菌药可有效地抑制病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对虾是我国水产经济动物的一大品种,随着人工养殖时间的延长,对虾自身抗病力减弱,环境污染,病原体较多,对虾病害已成为威胁对虾养殖业的一个严重问题。多年来,我们对养殖对虾主要疾病的病原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养殖过程中建立了严格的消毒措施,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建立了实用、灵敏、准确的病原监测程序,推广使用快速、灵敏的对虾病毒检测技术(PCR检测方法及核酸探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又名草虾。我国台湾省在世界上享有“草虾王国”之荚誉,十几年来在草虾的人工育苗和养成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台湾草虾的养殖方式为集约式养殖,这种高密度的养殖使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导致各种疾病不断产生。本文根据一些报道,就台湾斑节对虾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正> 1982~1984年我们采用生态预防及投用药物的方法对危害我市草鱼养殖最严重的鱼病——草鱼烂鳃病进行综合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在沙县淡水养殖场进行。1982年为7口成鱼池计62.7亩,1983年和1984年均为20口成鱼池计103.15亩。 相似文献
12.
13.
鳃是虾的呼吸器官,一旦对虾鳃部发生病变,全身各组织、器官将会受其影响而产生其他病症,严重时甚至导致对虾死亡,给养殖业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黑鳃、烂鳃病的防治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4.
15.
1986年,舟山地区主要有两种疾病对养成期对虾危害极大,即对虾的黑鳃病和痉挛病。这是当年舟山地区一些生产单位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原因,对进一步开展对虾精养高产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黑鳃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宁波市各地发生的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Kishinouye)黑鳃病,经过水质铜的测定及病原菌分离和感染试验,排除了水质铜及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性弧菌的致病因素,证实了镰刀霉菌是本次黑鳃病(Fungal blackgill disease)流行的病原菌。继而又研究了杀灭霉菌的药物.获得了在实验水体中制霉菌素1.6万单位/升为最低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17.
18.
池塘精养鱼常见鳃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这在精养鱼塘显得尤为重要。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19.
20.
1992年暴发于福建漳州地区的对虾瘟疫,次年便像洪水猛兽似的传染到全国沿海,给我国新兴的对虾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致使许多虾场濒临破产,至今尚难恢复。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经过数年的研究,基本搞清了病原、病因、病理、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广大虾农在生产实践中也探索出了许多防病的好方法,使我国的对虾养殖业逐年有所回升,估计1999年总产量可达14万t。但是北方的中国对虾的养殖产量回升较慢,这除了与中国对虾抗病力低有关外,近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疾病,也是造成对虾大量死亡的原因。由于许多病症外部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