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哺乳期母猪采食量和体况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5头胎次、预产期近似,品种一致的经产大白母猪,考察了一个哺乳期内母猪背膘厚度和采食量的变化.研究发现:采食量与背膘厚度在哺乳期内都呈二次曲线变化,即Y(采食量,kg)=-2.305 6x2+24.239x-20.417与Y(背膘厚度,mm)=-0.071 4x2-0.4x+19.107.哺乳期采食量与母猪哺乳期的失重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哺乳期各阶段采食量与母猪背膘厚度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P<0.1),回归方程为Y(背膘厚度,mm)=19.876-0.085X.上述结果表明,以哺乳阶段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预测采食量的准确性要优于背膘厚度,通过采食量预测背膘厚度也可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割手密抗逆性强、染色体数目变化范围广、倍性水平丰富,是甘蔗改良育种中重要的亲本材料。为探究缅甸割手密的倍性关系,本研究选取5个不同染色体数目类型的缅甸割手密材料进行荧光原位杂交5S r DNA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2015-95(2n=48)有6个杂交位点,材料2015-61(2n=56)有7个杂交位点,材料2015-25(2n=64)有8个杂交位点,材料2015-68(2n=80)有10个杂交位点,材料2015-31(2n=96)有12个杂交位点。说明缅甸割手密的染色体基数是x=8,5份材料分别是六倍体(6x)、七倍体(7x)、八倍体(8x)、十倍体(10x)和十二倍体(12x)。研究结果对缅甸割手密的采集、保存及利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平邑甜茶与扎矮山定子杂交后代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Pamp.)Rehd]与扎矮山定子[Malus Baccata(L.)Borkh]杂交后代的倍性特征和核型特点,以风油精为预处理液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和核型分析,以亲本和普通山定子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6株皱叶型株系均为四倍体,2n=4x=68。染色体均为小型,染色体长度比差异不大,核型组成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株系10#、14#、15#、19#、28#、33#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44m+24sm,2n=4x=60m+8sm,2n=4x=20m+48sm,2n=4x=52m+16sm,2n=4x=56m+12sm,2n=4x=48m+20sm,核型分别为1B、2B、2A、2B、1A和1B类型;1株光叶株系为非整倍体,2n=43,核型公式为2n=22m+18sm+3st,核型为2B类型。表现为株系之间的核型不完全相同。试验为丰富无融合生殖型砧木的育种理论,获得新的苹果无融合生殖型砧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藏系绵羊分为高原型、河谷型、三江型。选择西藏具有代表性的阿旺绵羊、岗巴绵羊、彭波半细毛羊、多玛绵羊为试验对象。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781—2015羊胴体等级规格评定规范,以成年羊胴体质量、肋脂厚度、眼肌面积、背膘厚度等为主要指标,将羊胴体划分为4个级别(特等级、优等级、良好级、普通级),初步制定出了藏系绵羊肉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4种大花蕙兰与国兰杂交F1代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报道4种大花蕙兰与国兰杂交后代染色体形态与核型。结果如下:绿宝石×春剑(Cym. Lovely Valley‘Evergreen’×Cym. Longibracteatum)后代2n=3x=45m+15sm,核不对称系数为59.75℅,2B型;天使×蕙兰(Cym. KLR565×Cym. sinense)后代2n=3x=42m+18sm,核不对称系数为59.33℅,2B型;夏绿×春剑(Cym. Summer Queen×Cym. Longibracteatum)后代2n=2x=30m+10sm,核不对称系数为58.58℅,2B型;圣蕾芬×春剑(Cym. Saint Raphin×Cym. Longibracteatum)后代2n=2x=34m+6sm,核不对称系数为57.15℅,2B型;结合兰属植物若干稳定特化的形态学特征,讨论了兰属植物的核型进化。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利用二倍体栽培稻(Oryza stativa L.)品种8204,染色体组型为AA,2n=24作为母本,四倍体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染色体组型为BBCC,2n=4x=48作父本杂交,获得异源三倍体杂交种,染色体组型为ABC。F1根尖检查,染色体数目为2n=3x=36。用该异源三倍体杂交种的幼穗诱导愈伤组织,经长期细代培养进行原生质体游离,获  相似文献   

7.
杂交油菜机械化直播适宜定苗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油菜黔油30号为材料,在绥阳县开展了对杂交油菜机械化直播适宜定苗密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定苗密度为30万株/hm2产量最高,单产达2446kg/hm2,适宜的定苗密度范围为22.5万~30万株/hm2,实收产量与定苗密度间有显著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y=-0.272x2+14.48x+2261.6,预测杂交油菜机械化直播最佳密度为26.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张春庆  李岩  吴承来 《种子》2016,(8):118-120
去雄是玉米杂交制种的重要环节,研究明确去雄叶片数对制种产量的影响,对于指导机械化去雄具有重要意义.以郑58、昌7-2、Lx 9801三个自交系为材料,研究去雄带1~5片顶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雄带1片叶产量最高,随着去叶片数的增多产量开始明显降低,不同材料对去叶片数产量反应不同.去掉叶片数大于1片叶时,去掉叶片数每增加1片,在新疆单位面积产量减少5.52%,在甘肃减少6.77%.去叶片数(x)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关系方程,在新疆为:y=-51.161x2-175.77 x+9 545.9(R2 =0.978 7**);在甘肃为:y=-124.55 x2 +228.48 x+7 935.5(R2=0.954 9**).机械化去雄时,适当增加密度是减少机械去雄对产量影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瘦肉猪母本新品系(DVI系)的选育及杂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瘦肉猪母本新品系(DVI)系,是利用国内外优秀猪种资源,太湖猪,长白猪和施格猪杂交育成的,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其经产猪的平均窝产仔数13头以上,平均日增重665g,胴体瘦肉率59.32%,DVI系经产母猪与大白猪,杜洛克和皮特兰杂交,其窝产瘦肉量分别为462kg,470kg和492kg。  相似文献   

10.
李旭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3):256-260
为了明确土壤调理剂在改良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增加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确定土壤调理剂产品的最佳施用量,便于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广,笔者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对设施菜田(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土壤性状及农作物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对提高设施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番茄产量作用明显,土壤调理剂施用量与土壤田间持水量、阳离子交换量及番茄产量的关系分别可以用方程y=-8×10- 5x2+0.0329x+27.34(R2=0.958),y=-0.0004x2+0.0639x+16.39(R2=0.9344)和y=-0.0041x2++0.5155x+77.725(R2=0.9877)拟合。土壤调理剂施用量60~75 L/hm2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番茄产量最优。  相似文献   

11.
摘 要:本文对四川生态区861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和硫苷含量的NIRS法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NIR法测试甘蓝型油菜自然种粗脂肪含量普遍较自交种高,自交种粗脂肪含量与自然种粗脂肪含量绝对值差异达1%显著水平,自交种与自然种硫苷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甘蓝型油菜育种中,对粗脂肪的选择应侧重考虑自然种含量,兼顾考虑自交种含量,对硫苷的选择则可同时考虑自然种和自交种含量。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和硫苷含量的NIR法测试结果间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均达1%显著水平,说明在已知自交种粗脂肪( x1 )、硫苷( x2 )含量测试结果的情况下,可分别通过回归方程 y1 = 16.844 + 0.614 x1,y2 = -0.620 + 1.017x2预测自然种粗脂肪( y1)和硫苷( y2)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以6只150 d龄的獭兔为对象,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相关各项指标的测定,对獭兔的活质量、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屠宰率、腿肌率、色泽、pH值、失水率、嫩度、贮藏损失、水分、脂肪、蛋白质、灰分等指标进行分析,为獭兔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0 d龄獭兔的平均活质量为2.71 kg,全净膛率为50.20%,半净膛率为54.34%,屠宰率为60.70%,腿肌率为20.81%,肉色L*,a*,b*值分别为50.27,6.22,4.08,pH值为6.32,失水率为26.72%,肌肉剪切力值为23.52 N,贮藏损失为6.61%,水分含量为79.52%,脂肪含量为1.8%,蛋白质含量为21.9%,灰分含量为1.6%。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河田鸡体重、体尺与屠宰性状的相关关系,为河田鸡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对120日龄河田鸡的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胸宽、胫长和胫围在公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胸宽、胫长、胫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各指标间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宰前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腹脂重、皮脂重、腿肌率和腹脂率在公母之间存极显著差异(P<0.01);宰前体重与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皮脂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各指标间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波纹板储粮害虫诱捕器在立筒仓散装粮面的使用,分析其结果,得出诱捕器法平均值与扦筛法测值关系:y=2.4405x 0.877,R2=0.9852,相关性强;害虫诱捕器的最高值与扦筛法测值关系:y=1.2333x 6.9333,R2=0.5518,相关性弱.而诱捕器在包装粮堆表面使用表明:诱捕器法最大值与扦筛法测值关系:y=1.3682x 0.8885,R2=0.874;诱捕器法平均值与扦筛法测值关系:y=1.1135x-0.077,R2=0.8908,相关性尚可.害虫诱捕器在散装粮面的使用,相对传统方法简便易行,数据可信,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熟制咸鸭蛋质量分析及其分级标准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市场上熟咸鸭蛋的质量并建立分级标准,对来自不同省市的6个品牌真空包装熟咸鸭蛋进行了部分品质指标分析。所测样品蛋白部分含水量80.03%~82.56%、含盐量5.25%~10.45%;蛋黄部分含水量26.86%~39.53%、含盐量2.06%~3.22%、脂肪总量39.81%~50.82%,出油率11.28%~22.26%。蛋白和蛋黄的含盐量在样品间都有很大的差异,含盐量普遍偏高;蛋黄含水量、脂肪含量和出油率在样品间变化幅度也较大。多数样品蛋黄有明显的出油状态,但在质构上发生"泥化"或者部分"泥化",失去了原有的完整形态;蛋白色泽灰暗;蛋黄颜色劣变严重。根据对市场咸蛋质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咸蛋质量分级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6.
西门塔尔X鲁西黄牛的杂交群体属于优良的乳肉兼用品种,为探讨其部分经济性状的标记进行早期育种,提高产业利润,此研究以组织蛋白酶B基因(Cathepsin B,CTSB)基因为胴体和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利用PCR-RFLP方法对174头西门塔尔X鲁西黄牛CTSB内含子6的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的群体遗传结构,应用SAS9.2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不同基因型与牛4个胴体和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TSB基因第6内含子的T5357C突变在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且基因型值与日增重和净肉重两个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AA型的日增重和净肉重显著高于AB,BB型。上述结果为T5357C突变作为潜在的肉牛胴体和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饲养方式对固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固始鸡饲养至4周后,分别笼养和放养至18周,测量其体尺、屠体性能,到42周龄测量蛋品质。结果表明,笼养和放养的活重差异显著(P>0.05),其余屠宰指标差异不显著;蛋品质除了蛋重和蛋壳厚度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放养条件下,纤维素酶高于笼养,而对总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业政策对于我国生猪生产具有直接导向作用,虽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生猪生产量有明显下降,但是养猪业仍然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我国生猪饲养量的2/3仍然由农户生产,畜牧业政策对于正确引导和鼓励户饲养和朝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四川和山东两省养猪农户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获得的分析,研究了畜牧业政策对养猪农户生产和行为的影响, 从一个方面反应了我国畜牧业政策对农户饲养生猪的效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糯小麦粉添加到一定量非糯小麦粉后对淀粉粘度仪参数和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糯小麦粉后,以直链淀粉含量与直/支比变化为主,而蛋白质、湿面筋、支链淀粉等成分含量与沉降值等变化较小。高峰粘度、低谷粘度、最后粘度、反弹值、糊化温度、峰值时间等粘度仪参数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等品质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这些品质性状都与稀懈值、搅拌值无显著相关。此外,还建立了面条品质预测的线性回归方程: 。  相似文献   

20.
小麦茎顶端原基分化的动态模式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各类茎顶端原基分化与播种后累积生长度日(GDD)之间均呈S曲线关系, 符合Logistic数学模型, 表明小麦茎顶端各类原基的分化一旦启动, 其分化速率均随着GDD的增加呈现“慢-快-慢”的动态变化规律。 虽然不同播期对苞叶原基和小穗原基的分化模式具有调节作用, 但冬性与春性品种以及主茎与分蘖顶端原基分化的模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