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化杀剂青鲜素对苦荞麦主要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荞植株现蕾前约3 d,每间隔2 d,利用浓度为0.15%的化学杀雄剂青鲜素处理一次,成熟时对其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青鲜素对苦荞麦各品种处理后,株高、分枝数和叶片重与对照在1%显著水平上有极显著差异;在1%显著水平上,对西荞2号、镇巴苦荞和选荞1号叶片数的影响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在5%显著水平上对西荞1号叶片数的影响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在5%显著水平上,对根重的影响,西荞2号和选荞1号与对照有显著差异,镇巴苦荞和西荞1号与对照没有差异;在1%显著水平上,对茎秆重的影响,西荞2号、镇巴苦荞和西荞1号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选荞1号与对照在5%显著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处理组同一朵小花内苦荞麦的花粉粒干瘪率达90%,杀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94dm3系大理州农科所1994年采用系选育种方法选育的六棱大麦新品种。1998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6855.0kg/hm^2,较对照品种品八增产34.7%;1999-2001年参加大理州大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026.0kg/hm^2,较对照高产六棱大麦良种V43减11.3%。全生育期较对照早熟达9d。该品种生育期151d,株高85cm左右,穗长3.7cm,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0g左右。试验示范表现早熟,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抗倒伏,粒多,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适应性强,抗旱耐寒性较好,生长稳健,成熟落黄好,易脱粒,1999-2001年生产示范190.5hm^2,一般产量6000kg/hm^2,最高产量达9750kg/hm^2。  相似文献   

3.
傅连根 《江西棉花》2010,32(4):64-65
浙风棉1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杂交棉品种,2007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棉2007002)。该品种于2006年引入兰溪市试种,2007年迅速扩大,面积超过133.33hm^2,2008年后已是兰溪市主要当家品种。通过3年的试种、观察及对农户的抽样调查,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性强等特点,深受棉农喜欢。  相似文献   

4.
青稞新品系87-9-5是甘南农科所1987年用83A-19-1为母本,肚里黄为父本组配合杂交、南繁北育、系统选育而成。1992年参加品种(系)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500.5kg/hm^2,较对照品种肚里黄和长芒青稞平均增产48.4%;1993-1995年参加甘南州青稞联合区试,平均产量3727.5kg/hm^2,较对照甘青一号增产13.9%,居第2位。差异极显著;1996-1999年多点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4294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5.38%。该品系生育期110-115d,株高84-116cm,穗长 6.9-9.4cm,穗粒数44-52粒,千粒重42.1-48.8g。籽粒粗蛋白含量11.2%,赖氨酸0.49%,淀偻6.26%。表现早熟,抗倒伏,穗大、粒多,穗脖坚韧,落黄好,较抗大麦条纹病。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苦荞品种在吉林西部地区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21年在白城种植了从国内多地引进的20份苦荞品种,并对其13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9%~45.38%,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20份苦荞品种的13个表型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6.919%,根据主成分表型性状的特征向量,可将其称为粒型因子、籽粒质量因子、株型因子、产量因子。聚类分析表明,20份苦荞品种可划分为株高较高、株粒数和株粒质量较低的长粒形苦荞品种,株高较矮、株粒数和株粒质量较高的苦荞品种,茎秆较粗、千粒质量大、株粒数和株粒质量较大的短粒形苦荞品种等3类。综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了高秆、矮秆、高产、大粒、粗秆、长粒形、短粒形的育种亲本材料以及生产上可直接利用的矮秆高产苦荞品种。  相似文献   

6.
大麻新品种云麻1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系统选育法从云南地方品种中选育出云麻l号大麻品种,2001年7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过1998-1999两年的云南省多点试验及1999-2000年两年的生产试验示范,云麻1号纤维产量为1.8t/hm^2,鲜茎出麻率6.5%,平均断裂强度438N。种子千粒重25g,含油量32.24%。四氢大麻酚(THC-tetrahydmcannabinol)含量约0.03%。具有抗旱性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THC含量低等特点。并提出了该品种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双亚11号是2006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命名的纤维亚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纤、优质、抗逆性强、熟期适中等特点,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847.5kg/hm^2、970.9kg/hm^2、1435.4kg/hm^2和427.6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2.1%、16.5%、15.9%和22.9%。长麻率20.7%,纤维强度238.0N。  相似文献   

8.
黑亚16号亚麻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黑亚16号是以高纤、抗病、抗倒、早熟的俄罗斯亚麻品种俄-5为供体,以我所育成的优质、高纤、抗旱品种黑亚7号为受体进行DNA导入,于2000年D4代决选出了亚麻新品系D96021-1。经两年鉴定试验和两年区域试验均表现出高纤、优质、抗病、抗倒等优点。2005年生产试验原茎产量5842.3kg/hm^2,比对照增产11.8%;长麻产量986.6kg/hm^2,比对照增产18.1%;全麻1469.7kg/hm^2、比对照增产18.6%;种子产量405.9kg/hm^2,比对照增产15.8%;长麻率20.6%,比对照高0.9个百分点;全麻率30.8%,比对照高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甘蔗新品种云蔗92—19为中大茎、早熟高糖、丰产性强;萌芽势强、萌芽率高,出苗整齐,蔗苗健壮,分蘖中等;长势强。拔节早。蔗茎均匀粗壮直立,单茎重实,成茎率高,脱叶性较好,有效茎75000株/hm^2左右。平均产量100.2t/hm^2,比CK,(ROC10)和CK2(桂糖11号)分别增产9.3%和4.4%;平均蔗糖分15.24%,比CK1和CK2分别高0.98和1.01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蔗糖分14.13%,较二对照高1.7-1.98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5.6t/hm^2,分别比CK,和CK:高18.2%和13.0%。该品种适应性广,高抗黑穗病和嵌纹病。适宜于中等肥力的旱坡地、水肥条件较好的水浇地及水田种植。该品种于2004年10月通过了云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陈丽 《中国糖料》2005,(1):13-15
中甜205(原代号9017)是以2个二倍体多粒型有粉系按2:1比例配制的杂交组合,该品种1997-2000年参加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分别为39365kg/hm^2和51782kg/hm^2,分剐比当地对照品种提高6.8%和12.2%;平均含糖率为15.7%和16.5%,比当地对照品种提高1.2度和0.3度;平均产糖量为6227.9kg/hm^2和8371.2kg/hm^2,比当地对照品种提高17.6%和14.3%。抗褐斑病性强,平均褐斑病病情为1.0级,在病区一般比当地对照品种低1.5级左右;较耐根腐病。适宜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嫩江、佳木斯地区,吉林西部,内蒙古的中部,山西大同地区,新疆的石河子、和静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