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稀点雪灯蛾在保定地区暴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强 《植物保护》1989,15(6):56-56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自1980年以来在保定地区年年都有发生,一般未造成大的危害。但1989年5月底至6月上旬,全区270万亩麦套玉米普遍受到灯蛾危害,发生面积大、来势猛、密度高、损失重。据统计全区严重受害的面积达120万亩,一般虫口密度3—5头/m~2,严重的10头/m~2以上。涞水县13万亩麦套玉米有10万亩被吃光,全区毁种面积达40多万亩。  相似文献   

2.
韦美成 《植物保护》1989,15(6):55-55
近年来,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在商河县麦田危害逐年加重,1988年全县发生25.5万亩;1989年达32.3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3.4%,一般发生地块20—60头/米~2,严重地块达150头/米~2以上,发生重的地块不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减产10—15%。为此,作者于1987—1989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振庄 《植物保护》1991,17(1):47-48
河北省水稻种植面积187万多亩,冀东唐山、秦皇岛两市水稻面积达154万多亩,占总面积的82%。自1984年以来,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 Thunb)对水稻的危害逐年加重。1984年两市中华稻蝗发生面积(1头/m~2以上)为41.5万亩,1985年为52.95万亩,1986年上升为102万亩,1987年高达120.62万亩。二至三龄期虫口密度由3—5头/m~2上升为30—50头,局部最高密度达562头/m~2,田埂卵块最高密度62块/m~2,一铁铲能铲出蝗卵8块。昌黎县1986、1987连续两年在8月  相似文献   

4.
由于持续干旱、水库及洼淀大面积脱水,今年东亚飞蝗在河北省的岗南水库、衡水湖、岳城水库、白洋淀周围发生严重,面积达40余万亩。 据省、地、县植保站调查,岗南水库发生6.4万亩,一般每平方米4—7头,最高达300—500头;衡水湖发生10余万亩,平均每平方米1头左右,其中每平方米1000头以上  相似文献   

5.
一、农田野燕麦的发生和危害野燕麦是世界性的农田恶性杂草。在60至80年代曾在欧洲、北美等地严重发生。在我国于60年代初期开始,在青海、甘肃、宁夏和黑龙江严重发生,每亩有野燕麦几十至上百万株,使小麦减产达20~30%,重者50%以上,甚至毁种弃耕。约经20余年,野燕麦迅速传播蔓延,东侵南犯。至80年代中期,全国野燕麦发生危害面积达7500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约2400万亩,每年减产粮食约17.5亿千克。其中河南省野燕麦发生面积达1600万亩,陕西省野燕麦受害面积达500万亩,新疆野燕麦危害面积约420万亩,每年损失粮食约1.5亿千克。内蒙古野燕麦危害面积350万商,每年损失粮食1.5亿千克以上。在江苏省,野燕麦危害迅速加重,仅扬州地区发生面积已达104万亩。在云南、湖北等省野燕麦危害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6.
1991年河北省唐山、泰皇岛、廊坊等冀东水稻产区稻飞虱暴发成灾,主要是褐飞虱约占70—80%,白背飞虱占20—30%。200多万亩水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害严重的达100万亩。昌黎县9月调查,一般每丛100~200头,高的达200头以上。滦南县9月10日调查,一般每丛2000~3000头,严重的每丛5000头,单叶有虫67头。稻飞虱的严重发生,虫口数量之大,危害之重实属历史罕见。由于防治不及时,使冀东稻区造  相似文献   

7.
据福鼎、霞浦等县报道,1993年稻粉虱大发生。稻粉虱原是水稻上极为次要的害虫,由于发生量不大,危害不严重,一直未引起人们注意。今年稻粉虱在福鼎、霞浦等县单、双晚稻上陆续发生危害。福鼎县全县发生面积达14万亩,其中单季稻叶片霉污枯死面积1500亩,双晚田虫口密度很高,一张叶片上有若虫73—85头,多的上百头,严重发生面积达23000亩;霞浦县双晚田多的每张叶片有若虫21头,少的3头,平均每叶有若虫7.5头,成虫多的稻丛只轻轻一动,就有灶灰  相似文献   

8.
麦田恶性杂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麦子播种面积7500万亩以上。据查,全省麦田杂草种类有25科120余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恶性杂草有猪殃殃、宝盖草、婆婆纳、野油菜、刺儿菜、麦家翁、野燕麦、看麦娘、硬草等10余种。猪殃殃、播娘蒿分布遍及全省,危害严重的面积分别为2000万亩和4000万亩以上。婆婆纳、宝盖草、看麦娘分别分布在豫西南、豫中和豫南地区,趁生危害面积在300~500万亩;野油菜随着油菜生产的发展,在麦早轮作地区的驻马店,许昌等地由油菜品种间杂交遗留下来的后代,逐步由南向北扩大危害,发生面积已达600万  相似文献   

9.
二条叶甲危害大豆严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条叶甲(Monolepta nigrobilineata Mots.)以前一直在大豆上发生,但仅作为次要性害虫而未被人们重视。1989年龙亢农场有500亩大豆受此虫危害,由于防治不及时,豆英少,发倒青,推迟20多天收割,由于收割时仍不太熟,减产6-7成损失大豆5万公斤,1990年发生地块扩大到5000亩,平均每平方米有虫100头以上,最高达350头。由于防治得法,除个别地块外,一般未造成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刘珍  张世举 《植物保护》1991,17(4):53-53
豆天蛾是我市大豆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20万亩左右。1990年全市种植大豆49.63万亩,豆天蛾发生面积达47.7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6.2%。尤其是沿黄河滩区发生更重。一般减产5-10%,严重者豆株被吃成光杆减产50%以上。 封丘县测报站一台黑光灯全年诱蛾量为3023头,除比大发生的1983年(3996头)、1984年(3605)头)稍低外,均高于其它年份,比1985-1989年的平均值多56.8%。发蛾高峰  相似文献   

11.
1991年稻飞虱在枣阳市大发生,全市种植水稻74.61万亩,有60万亩遭受稻飞虱危害。通过防治挽回稻谷1922.52万公斤,分析发生特点是:迁入早、虫量多,范围广、上升快、短翅成虫多、卵量高,虫体发育不一,冒穿早,为害重。由于措施得力,全面控制了危害。一、大发生特点1.灯下虫量多,峰次明显。20瓦黑光灯7月13日—9月20日累计诱虫134360头。其中有白背飞虱86550头,占64.27%,褐飞虱48010头,占35.73%,日诱虫千头以上24天,高峰日8月13日灯上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12.
1991年稻飞虱主要是褐稻虱在我市严重发生,全市种植水稻47.87万亩,稻飞虱发生面积达36.9万亩,其中绝收面积2万多亩。尤其是沿黄河引黄灌溉稻区发生危害更重。其特点是:发生迟、来势猛、危害重。预计全市减收稻谷2200多万公斤。  相似文献   

13.
甘肃兰州市连城实验林场,近三年来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为害十分猖獗。1981年林区被害面积6万亩,1982年为10万亩,1983年达22万亩。该虫发生期早、食量大、食性杂,主要为害杨树、桦树、云杉及多种灌木。据调查:被害株率76.6%,平均每株有幼虫1万头以上。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一代棉铃虫在我县麦田暴发成灾,发生面积之大,虫量之高,危害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其暴发特点及暴发原因分析如下:一、暴发特点1.发生早,来势猛,虫量高5月20日在麦田调查,幼虫为2—3龄,最高4龄,发生期比历年提前5—7天,5月22日调查,幼虫为3—5龄平均平方米有虫6.8头,最高达26头,折亩存虫量4532.9头,为12年同期的18.54倍。5月28日调查,平均一平方米有虫10.7头,最高达58头,折亩存虫量7132.6头,是大发生的1989年同期虫量的6.99倍,部分地块一亩高达1—1.32万头。  相似文献   

15.
皖东丘陵地区,位于江淮之间,常年种植小麦320万亩左右,总产8亿公斤。近年来,麦田杂草危害日趋加重。据统计,1980年麦田草害面积98万亩,1986年达到150.5万亩,草害面积增加53.6%,平均每年增加8.7%。杂草发生密度每平方尺30~200株,多的达300株以上。因草害减产,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50%以上。如不进行有效防除,全区年损失小麦可达4500万公斤左右。可见,麦田草害已成为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梅雨期间雨日多、雨量大,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在一些长期淹水稻田,甚至出现了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细条病为害,对我省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据7月29日监测,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在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部分县市发生较重,稻纵卷叶螟一般县市亩蛾量600-1400头,最高达9800头;亩幼虫量1100-6500头,最高达46000多头,发生最严重的田块卷叶率达80%以上;稻飞虱百兜虫量600-1200头,最高16800头,少数未防治的再生稻田块已出现"穿顶"。"两迁"害虫发生面积1773.29万亩,较上周新增发生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市郊县黑光灯诱蛾,越冬代累计诱蛾量21—113头,1992年一代总蛾量为497—1538头,是1977—1991年平均值61头的8倍多。10月份发蛾到10月15日,1992年共诱到2761头,1991年为63头;全年总诱蛾量为22980头,是1991年3750头的6.1倍。 洛阳市1992年棉花15万亩,大部分棉田伏前桃、伏桃未保住。孟津县1.5万亩棉花,不完全统计,绝收者达5000亩以上,其余的减产也在4成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县部分沿海乡镇蜗牛已成为棉花、粮食等作物上突出的有害动物。1990年初步统计,沿海乡镇棉田发生面积达31.6万亩,占总面积的79%,棉花苗蕾期调查,每亩有幼贝5.9-28.6万头,高的田块达60万头以上,造成棉花破叶率达54%,重发田块在棉花幼苗期即咬断棉苗叶片、嫩头等:受害重的大豆田,  相似文献   

19.
野燕麦(Avena sp)属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性农田恶性杂草。目前我国约16个省,计5800万亩农田遭受野燕麦危害,每年损失粮食达20亿斤以上。我省小麦常年栽培面积6500万亩,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六十年代初,由于缺乏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在引进小麦良种中野燕麦夹带传入我省。野燕麦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加之发生初期未注意控制,致使野燕麦在我省蔓延成灾。1979年据全省重点县,国营农场的调查,发生面积达1600万亩,其中严重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一般减产1—2成,重的在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夏秋大斑病在京郊玉米上突然暴发成灾,造成很大损失。为找到发病原因并为今后控制病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我们对大斑病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现介绍如下。1 发生情况与危害京郊玉米栽培制度以麦后平播方式为主,1992年达230万亩,其中紧凑型品种占160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紧凑型品种甚至超500公斤。大斑病已多年没有流行,这次突然暴发成灾,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