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度和相对饵料丰度对海蜇水母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鲁男  蒋双 《水产科学》1993,12(2):1-5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盐度为20‰时就温度和相对饵料丰度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水母体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温度设6个梯度组(16℃,20℃,24℃,28℃,32℃、变温),同时对应4级饵料丰度(20℃组设7级),通过测定海蜇水母体日生长率得出海蜇水母体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佳有效饵料丰度及变温组的适宜饵料丰度,并在20℃条件下,得出水母体平均日生长率(Y)与相对饵料丰度(X)的关系式:Y=9.43-2.69(1 X~-),从理论上推算出水母体平均日生长率的最大值为9.34%及停止生长(或出现负生长)时的饵料丰度为0.285次/日。实验用逐步逼近方法得到海蜇水母体致死的上限温度为34℃。  相似文献   

2.
<正> 海蜇的池塘养殖是刚兴起的养殖热点,但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有些池塘养殖产量低效益差。其主要的原因是池塘内换水条件差造成生物饵料缺乏。海蜇的摄食量很大,即使接种一些生物饵料也是供不应求,从而造成成活率低、个体小,直接影响到产量和效益。本文主要从人工培养生物饵料角度,采取三池一体化即两池养虾一  相似文献   

3.
谢海妹 《齐鲁渔业》2005,22(1):17-18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um)是真水母中可食用的大型水母,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味道鲜美,很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海蜇不仅是食用佳肴,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治气管炎、哮喘、高血压、胃溃疡及甲状腺肿等症。海蜇加工后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近20年来,由于捕捞强度的日益增强和海洋环境的恶化,已形不成渔汛。海蜇皮和海蜇头的市场价格猛涨,  相似文献   

4.
海蜇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食用水母,是我国沿岸养殖和捕捞的重要对象。本文不仅综述了溶氧、温度、盐度、光照、营养条件、重金属离子、pH、氨氮、气候和水文状况等自然因子对海蜇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而且从养殖用水管理、机械损伤和敌害生物等方面对海蜇生活史中各个时期生长、存活的影响做了概述。总结发现,各种因子对海蜇的生长、发育、存活都有明显的影响,但其作用机理和我们对其的调控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海蜇研究,乃至钵水母纲动物的生理学、生态学研究中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5.
海蜇隶属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e),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Rhizostomadae),海蜇属(Rhopilema),是我国近海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浮游动物,全国沿海均有分布,主要场所在黄、渤海以及浙江沿岸。近年来由于海洋资源量的减少,海蜇产品市场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不断攀升。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沿海地区海蜇池塘养殖迅速发展,到2003年已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  相似文献   

6.
几种生物饵料对海蜇幼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结果表明:在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养殖过程中,褶皱臂尾轮虫(Bra chionusplicatilis)、细巧华哲水氵蚤(Sinocalnustenellus)、近亲真宽水氵蚤(Eurytemoraaffinis)、蒙古裸腹水氵蚤(Moinamongolica)和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均可作为幼蜇的饵料,在水温22~25℃,pH8 4~8 8,溶氧4~8mg/L,盐度30±0 5的条件下,培养22d幼蜇日生长率为1 2%~3 2%,成活率为100%。其生长率与试验饵料的种类关系不大,而与投喂密度有关。轮虫的合适密度为0 5×104~1 0×104/L。笔者还根据试验结果,以等生物量法,提出了投喂其它几种生物饵料的参考密度指标。以期为海蜇的人工养殖寻找更加广阔的饵料资源。  相似文献   

7.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海蜇养殖池塘改造、苗种放养密度、饵料培植、水质管理等技术,为当前国内虾池综合利用探索了新途径;提出了大水面海蜇养殖的基础设施要求,在苗种放养密度、肥料施用及进排水管理方面提出了确切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上世纪90年代,对海蜇人工育苗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世纪初海蜇自然产量下降,出口效益高,价格上涨迅猛,因而池塘养殖发展迅速,2002年山东省海蜇养殖面积达667hm^2(万亩),2003年迅速发展到2667hm^2(4万亩)。由于海蜇池塘养殖技术尚未完善,成功率只在30%左右,养殖效果高低悬殊,有些池塘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有的绝产或赔本,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饵料结构对海蜇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在一定时间内改变海蜇的饵料结构,观察海蜇的生长和存活情况,并与单纯摄食丰年虫的海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以丰年虫和小球藻为饵料共同饲喂,小伞径海蜇和大伞径海蜇的存活率分别为74.0%和88.0%;单纯以丰年虫为饵料,小伞径海蜇和大伞径海蜇的存活率分别为52.8%和59.7%;以自然海区海水中的浮游生物饲喂,小伞径海蜇的存活率为14%。结果表明:以丰年虫和小球藻共同饲喂的海蜇,其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饲喂丰年虫,而且摄食小球藻的海蜇色泽比较深,活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李晓霞 《科学养鱼》2003,(10):30-30
一、池塘海蜇养殖回捕率低的原因 1.养殖池塘选择不规范。一是池塘水质差,单个池塘面积不合理,池面积太小或太浅。二是养殖多年的旧池塘,淤泥厚,坡比小,清塘不彻底,敌害生物多;有的池中已养花蛤、文蛤或竹蛏等,养殖户为了眼前利益,难以进行彻底晒滩、清塘、消毒;有的是连片垦区虾池,现已承包到户,养殖品种不一,规格不同,思想不统一,加之池渗漏严重,造成晒滩不彻底,外堤中沟进排水污染严重。三是进出水条件差,有的垦区虾池小  相似文献   

11.
12.
海蜇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文秋  鲁林仓 《水产养殖》2004,25(3):14-14,13
海蜇养殖作为一项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低、收益高的新兴特种水产养殖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户的青睐。本文介绍较为成熟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海蜇和日本对虾混养生产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物饵料对黑鲷仔鱼前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产增养殖业的日益发展,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内近年来在鱼类种苗培育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对饵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的要求比较高。日本在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对生物饵料的培养,特别是小球藻、轮虫等的培养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鱼类种苗生产中都使用小球藻和轮虫作为仔鱼的主要饵料。我国大部份也是采用单细胞藻和轮虫培育仔鱼,同时也用一些个体较小的  相似文献   

14.
为测定生物饵料量、合理放养密度及饲养过程中水体交换量对鲤鱼苗种生长的影响,共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生长实验。实验鱼苗平均长度10mm,下塘时除15号池生物饵料量较少外,其它三池均做到适时下塘。15号、8号池放养密度为600尾/m^2,18号、13号池放养密度为300尾/m^2。其中18号池的换水量较大。结果表明,人塘时生物饵料充足、按合理的放养密度放养、水体交换量大的池塘鱼苗生长快、体质壮、成活率高。相反则鱼苗生长慢、体质弱、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盐度因子对卤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卤虫自然资源破坏严重、濒临枯竭,对卤虫高密度人工养殖的要求也就应运而生。而卤虫的生长和存活均受到盐度因子的影响,王睿等发现卤虫的生长和存活受到盐度的影响,证实卤虫的高耐盐性,Browne等人探讨了盐度和温度对卤虫生存和繁殖的联合作用,但他们均没有报道卤虫生长和孵化的最适宜盐度。本文应集约化培养技术研究之需,通过研究,报道盐度对卤虫生长发育及其存活率的影响,为卤虫集约化培养中盐度因子的控制提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大盐湖卤虫及休眠卵。2.饵料盐藻(DunaliellA.sp)20%,小球藻(Chlorellasp…  相似文献   

16.
异育银鲫为异精雌核发育银鲫的子代。它是人工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生活力强、群体产量高、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优点,并且制种简便而子代不发生分离现象,有利于扩大苗种生产。自 1976年开始生产至今,已作为淡水养殖的优良新品种而在全国推广养殖。我所培育的异育银鲫是方正银鲫♀×建鲤♂的属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笔者根据近几年生产实践,认为提高异育银鲫出苗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亲鱼的选择   亲鱼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期亲鱼培育及苗种的体型和生长速度。   1.方正银鲫原产于我国黑龙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池塘多营养级养殖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本研究构建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多营养级养殖系统,于2020年9~11月和2021年3~8月,分别采用黑白瓶法、显微镜计数法、国标检测法,对养殖系统内养殖区、净水区两区的水体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生物量、水体理化指标进行了逐月调查。结果显示:养殖区、净水区初级生产力分别为1.90±0.77 g/m2·d、3.05±1.43 g/m2·d,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别为0.45±0.29 mg/L、0.81±0.53 mg/L,差异显著(P<0.001,P=0.002),且季节波动明显,均在9~11月、3~4月降低,5~7月升高。养殖区、净水区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受水温、光照、磷酸盐影响。养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主要受水温、氨氮、溶氧影响;净水区初级生产力主要受水温、硝酸盐氮、浮游植物生物量影响。本研究旨在阐明黄颡鱼多营养级养殖池塘的基本生态特征,为黄颡鱼高效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沿海池塘养殖海蜇,已成为继海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梭子蟹后的又一大亮点。笔者经过二三年的反复试验养殖,发现五种外界因素对海蜇生长至关重要。1饵料生物的数量海蜇的生长离不开饵料,因海蜇只摄食活的浮游生物,如:桡足类、枝角类、小型甲壳类及部分有机碎屑,尤其喜爱轮虫和卤虫。在平时的养殖中,人们主要是通过换水和人工施肥来维持水中饵料生物量,以促进海蜇的快速生长。养殖前期,池塘内浮游生物充足,基础饵料较好,稚蜇摄食量低,海蜇的饵料不成问题。但当伞径长到10cm左右,因其昼夜摄食,摄食量大,池塘内浮游生物的数量已不能满足生长需要。此时,一方面在养成池塘内一角专门用筛绢网围成桡足类培养池,对其施肥,人工管理,及时把桡足类捕捞到养成池,这时海蜇又开始生长;另一方面收购或采捕天然轮虫、卤虫或枝角类,进行活体投喂,效果也非常明显,海蜇迅速恢复生长。可见池塘内饵料生物的存池量,对海蜇的快速生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水质管理养蜇先养水,水体要保持“肥、活、嫩、爽”,就必须经常进排水,为海蜇的生长提供足够的饵料生物。一方面,通过进排水,可以补充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保证有充足的饵料生物;另一方面,经常性的缓进缓排,不仅可以保证水体肥活...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几年海蜇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北方沿海地区池塘的主要养殖品种。由于养殖者的经验和技术原因,产量变动和盈亏幅度较大,笔者结合几年的生产实际,分析其中高产、稳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