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保护》1966,4(2):73-73
蚕豆蚜虫(苜蓿蚜和桃赤蚜)是如东县蚕豆生产上的主要害虫。1962年大发生,减产四成左右。过去虽然已经肯定了喷射六六六、棉油皂等农药防治蚕豆蚜虫的效果,但是在大面积防治运动中,药械跟不上防治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进行  相似文献   

2.
蚕豆茎枯病是鹤庆县蚕豆的重要病害。5a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播期、耕作方式、肥水管理、生育期及年度间气候差异等因子有关。据此,提出了从改变耕作制度入手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蚕豆细菌性茎疫病是蚕豆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病残体及病田土是该病的初侵染源。发病盛期为开花~结夹期 ,低温多雨的气候发病重 ,发病程度与温度、田间湿度及土壤肥力密切相关。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 :可杀得、菌毒清、农用链霉素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选种抗病品种、加强农田管理、结合药剂防治 ,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韦成明 《植物保护》1983,9(3):39-39
蚕豆赤斑病是湖北省蚕豆三大病害(赤斑、病毒、枯萎)之一。往往引起蚕豆早期落叶,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为了探明药剂防病的增产效果,我们在对蚕豆叶部病害系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叶面喷药防治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蚕豆象的综合防治措施蚕豆被蚕豆象危害后,食味变苦,重量减轻,发芽率明显降低,且易发霉变质。蚕豆象1a发生1代,成虫在3月中、下旬(蚕豆开花前后)大量飞入田间,栖息在蚕豆的花瓣和叶片上,以花粉、嫩叶为食,蚕豆结荚初期开始产卵,结荚末期产卵基本结束,鼓荚...  相似文献   

6.
蚕豆象的田间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象(BruchusrufimanusBoheman)是影响蚕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害虫。对该虫的防治,传统上主要采用磷化铝熏蒸。近年来,因出口创汇的需要,蚕豆已从原来收摘干豆做粮食为主转变为以收摘鲜荚做蔬菜保鲜出口为主。但因蚕豆象幼虫蛀入孔形成的小黑点,影响了豆粒的外观品质,造成产品出口合格率低。据有关资料统计,由于蚕豆象的为害,一般大田收购的鲜荚蚕豆,符合出口标准要求的豆粒仅3~4成,从而提高了加工厂家的成本,也降低了农民的种植效益。为此,我们对蚕豆象的田间发生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1蚕豆象田间发生特点1.1生活习性经田间及室内…  相似文献   

7.
浅谈蚕豆象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象是一种危险害虫,50~60年代我县蚕豆产区的蚕豆被害率很高,一般为40~50%,最高达80~90%,最少的也有23%,据统计,当时全县每年约损失蚕豆20余万kg。蚕豆被蚕豆象为害后,不仅造成重量损失,而且发芽率下降,食用品质变劣,种用质量与商品价值明显降低。为了有效地防治豆象,80年代中期,我们在蚕豆产区溪口乡程故时}进行蚕豆象综合防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之将试点所取得的经验广泛推广应用,迅速在全县开展综合防治蚕豆象的工作,几年的实践证明,取得了显著效果,到90年代已使全县蚕豆不再遭受蚕豆象的危害,收获的…  相似文献   

8.
蚕豆主要害虫的为害与防治李正灼(福建省莆田县植保植检站351100)蚕豆是莆田县传统冬种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00hm2。近年秋播、冬种蚕豆的面积不断扩大,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往年蚕豆虫害较轻,无需大面积防治。近年由于新区种植,破季栽培,耕作制度改变...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鲜食玉米病害发生种类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鲜食玉米病害种类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采集病害标本,通过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确诊了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11种病害;明确了鲜食玉米的主要病害为玉米小斑病和纹枯病,首次在广东发现了玉米弯胞叶斑病和黑斑病。本研究结果可为鲜食玉米病害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治蚕豆霜霉病防治药剂,进行了嘧菌酯、氟啶胺、烯酰吗啉、氰霜唑不同浓度对蚕豆霜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于霜霉病初发生期用药,间隔7d连续用药2次,药后7、14d用10%氰霜唑悬浮剂有效量112.5mL/hm^2的病指防效分别为92.5%、85.49%;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412.5g的痛指防效分别为77.4%、88.34%.以上2处理的防效明显高于其它各处理的防治效果,能很好的控制蚕豆霜霉病的发生为害.各药剂处理在试验剂量下均未出现药害现象,对蚕豆生长安全.摘取的青食蚕豆最终农药残留量检测均未测出残留.  相似文献   

11.
文震 《湖北植保》2007,(4):45-45
1锐劲特防治水稻螟虫、飞虱效果极佳锐劲特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荆州区植保站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推广、应用以来,在水稻螟虫、飞虱等多种害虫防治上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近几年我地二化螟持续大发生;稻飞虱2006年大暴发。对此,我们推广使用锐劲特进行防治,取得了极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蚕豆贮藏期如何消灭蚕豆象洪湖市沙口农技站(433205)刘永武蚕豆象又叫豆蛀虫,农村习惯称豆乌龟、抱鸡婆。它以产卵在幼荚上,幼虫孵化之后钻进豆荚内,蛀入蚕豆粒中危害。由于当时在田间不易造成显而易见的损失,故生产上几乎没有人对其进行防治,加上贮藏时又没...  相似文献   

13.
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属于我国农业补充性检疫性有害生物,是蚕豆生产与贮藏的重要害虫,蚕豆产区均有发生。本文就蚕豆象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该虫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柑橘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果,年产量达1亿余t,远远超过香蕉、葡萄和苹果等。我国为世界第三大柑橘生产国,也是柑橘消费大国。柑橘的消费以鲜食为主,从保护环境、提高果品品质及食品安全等方面考虑,柑橘园害虫生态防治方法的探索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柑橘园害虫的防治上大多单纯依赖化学农药,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效不佳,且污染严重,破坏果园生态环境,同时农残超标,严重影响果品品质。  相似文献   

15.
载体植物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手段,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价值。蚕豆蚜Aphis fabae偏好豆科植物,对茶树安全,且作为猎物可满足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因此本研究以蚕豆蚜作为替代猎物、蚕豆Vicia faba作为载体植物及南方小花蝽作为天敌昆虫构建“南方小花蝽-蚕豆-蚕豆蚜”载体植物系统来防治茶叶害虫。为探究该载体系统是否可有效控制茶叶害虫,本研究事先在室内比较了该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茶蚜Toxoptera aurnantii的防治效果;之后在田间调查中发现茶树上主要有茶蚜、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及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共3种害虫混合发生,且它们均可被南方小花蝽捕食,因此在田间试验中本研究同时评价了载体植物系统及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这3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中,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相比,在前3次调查中茶蚜种群数量显著降低,且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其中载体植物系统对茶蚜的控制效果最高可达92.16%,而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茶蚜的防治效果仅为72.25%,表明该载体植物系统有应用于田间防治茶叶害虫的潜力。在田间试验中,载体植物的布局(条状、块状及点状)对载体植物系统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影响;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均对小贯小绿叶蝉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最高防效均在90%左右,但对茶蚜及茶棍蓟马则无明显的控制作用,表明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均可用于茶叶害虫的防治,但在应用时需考虑到多种害虫同时发生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蚕豆斑潜蝇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斑潜蝇防治技术探讨陈青(云南省大理州植保植检站671000)宋文宏(弥渡县农技中心植保站蚕豆是云南省小春主要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23.3万hm2。近年由于斑潜蝇的传入,对蚕豆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已发现的种类有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  相似文献   

17.
王秀芬 《植物医生》1998,11(1):18-18
蚕豆立枯病和锈病的防治王秀芬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保定071001)一、蚕豆立枯病和锈病的症状识别(1)立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蚕豆茎基部或地下部,也侵害种子。茎基部染病后致使茎变黑,有的病班向上扩展达十几厘米。干燥时,病部凹陷,几周后病株枯死。温...  相似文献   

18.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Koch)]在蚕豆、豌豆、苜蓿3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等主要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苜蓿蚜的存活率以蚕豆饲养的最大。蚕豆饲养的苜蓿蚜的产蚜量多于苜蓿饲养的。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以蚕豆上苜蓿蚜种群最高,其值分别为43.48和1.28;在豌豆上这2个参数最低,分别为28.65和1.19。苜蓿蚜的平均世代周期在豌豆上最长(19.05 d),苜蓿次之(16.39 d),蚕豆最短(15.46 d)。蚕豆、豌豆和苜蓿上苜蓿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44、0.172和0.207。蚕豆上苜蓿蚜种群加倍时间为2.84 d。由此可见,3种寄主植物中,蚕豆是苜蓿蚜最适宜的寄主植物,而豌豆的适合度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蚕豆Vicia faba和豌豆Pisum sativum锈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来自我国云南省玉溪市的4份豌豆锈菌分离物及云南、广西、重庆和四川省(区、市)的5份蚕豆锈菌分离物进行系统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自豌豆的锈菌WX1分离物对蚕豆和豌豆均具有高致病性,在侵染叶片上产生大量锈子器;分离自蚕豆的锈菌CX3分离物仅对蚕豆具有高致病性,能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夏孢子,而对豌豆的致病性相对较低,仅产生少量的夏孢子堆;分离物WX1和CX3对小扁豆和鹰嘴豆不具有致病性。基于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有不同寄主来源的蚕豆单胞锈菌分离物均聚类于一个系统发育组,但分离自蚕豆和豌豆的分离物分别聚类在不同的亚组。表明分离自云南省玉溪市豌豆上的蚕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ciae-fabae应为豌豆专化型,定名为U. viciae-fabae ex P. sativaum,而来源于云南、广西、重庆和四川省(区、市)的蚕豆锈病病原菌为蚕豆专化型U. viciae-fabae ex V. faba。  相似文献   

20.
杨生华  张芸  李龙  郭延平 《植物保护》2020,46(1):276-278
为了筛选防治蚕豆病毒病的有效药剂,选用0.06%甾烯醇ME、0.5%香菇多糖AS、30%毒氟磷WP、8%宁南霉素AS、20%吗胍·乙酸铜WP等5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抗病毒药剂对蚕豆病毒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30%毒氟磷WP防效最佳,3次施药后,防治效果分别为67.87%、70.59%和75.39%,并能有效增加蚕豆产量和百粒重,在蚕豆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