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建立3种损伤性拟痴呆模型,即东莨菪碱致胆碱能损伤拟痴呆小鼠模型、40%乙醇损伤拟痴呆小鼠模型、氯霉素注射致痴呆小鼠模型,每日给予小鼠受试药物,通过跳台试验和被动回避试验对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并对小鼠脑内胆碱能含量进行检测,对比人参三醇型皂苷的黑根霉发酵产物和部分人参皂苷的增强记忆活性。结果表明:人参三醇型皂苷黑根霉发酵产物3种损伤模型中均显示出增强记忆活性,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人参三醇型皂苷黑根霉发酵产物组和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脑内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人参三醇型皂苷黑根霉发酵产物不仅能降低AchE活性,而且能增强ChAT活性,并且此活性与小鼠脑内的胆碱能系统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人参二醇型、三醇型皂苷对白菜白斑菌和菜豆菌核菌的影响,本文采用菌丝生长率法和孢子萌发实验研究人参二醇型、三醇型皂苷对2种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人参二醇组皂苷和三醇组皂苷对白菜白斑菌、菜豆菌核菌的影响结果大致相同,在培养初期(24 h)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效果,且低质量浓度处理尤其明显;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各处理按照质量浓度高低的顺序先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效果逐渐增强;所有处理中的高质量浓度人参皂苷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不同质量浓度的人参二醇组皂苷和三醇组皂苷对2种病原菌孢子或菌核萌发的作用总体上呈低促高抑,且与皂苷质量浓度关系密切。可见,高质量浓度的人参三醇型皂苷有防治白菜白斑菌流行的潜力,而高质量浓度的人参二醇型皂苷有防治菜豆菌核菌流行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研究人参根总皂苷浓度和吸附温度对D101C大孔吸附树脂选择性吸附原人参二醇组皂苷(PPD)和原人参三醇组皂苷(PPT)影响.HPLC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参根总皂苷浓度和吸附温度对PPD和PPT皂苷吸附影响显著,其中温度对PPD皂苷显示出较高选择性.当浓度为15 mg·mL-1人参根总皂苷溶液用D101C大孔吸附树脂于55℃吸附12h,可吸附378.72 mg·g-1 PPD皂苷和54.65 mg·g-1 PPT皂苷,经35%和80%乙醇溶液依次解吸,可分离254.94 mg·g-1PPD皂苷,纯度94.62%.该方法操作简单,产品纯度较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研究人参根总皂苷浓度和吸附温度对D101C大孔吸附树脂选择性吸附原人参二醇组皂苷(PPD)和原人参三醇组皂苷(PPT)影响。HPLC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参根总皂苷浓度和吸附温度对PPD和PPT皂苷吸附影响显著,其中温度对PPD皂苷显示出较高选择性。当浓度为15 mg.mL-1人参根总皂苷溶液用D101C大孔吸附树脂于55℃吸附12 h,可吸附378.72 mg.g-1PPD皂苷和54.65 mg.g-1PPT皂苷,经35%和80%乙醇溶液依次解吸,可分离254.94 mg.g-1PPD皂苷,纯度94.62%。该方法操作简单,产品纯度较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控制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的质量标准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中的人参皂苷Rg1(人参)、五味子醇甲(五味子)和黄芪甲苷(黄芪)、麦冬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中人参皂苷Rg1、五味子醇甲和黄芪甲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选择的薄层色谱条件下,各样品斑点显色清晰;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中人参皂苷Rg1、五味子醇甲和黄芪甲苷分别在2.5~17.5、2.4~12.0、4.6~32.2μg/ml的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人参皂苷Rg1、五味子醇甲和黄芪甲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97.2%、97.7%,RSD值分别为2.0%、1.4%、1.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控制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的质量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人参皂苷提取率为响应值,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人参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人参皂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人参二醇型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76%乙醇,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5 h,提取率为0.93%;原人参三醇型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77%乙醇,提取温度71℃,提取时间5 h,提取率为0.56%;齐墩果烷型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79%乙醇,提取温度72℃,提取时间5 h,提取率为0.40%;人参总皂苷最佳提供工艺为77%乙醇,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5 h,提取率为1.81%。提取温度对3种类型皂苷提取率具有显著影响。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和齐墩果烷型皂苷比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对温度更为敏感,但原人参三醇型和齐墩果烷型皂苷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峻  王应军  陈颍  许世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96+15255
[目的]研究人参二醇组皂苷对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在饲喂不同剂量的人参二醇组皂苷一定时间后,注射亚硝酸钠,建立缺氧损伤模型,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给药3周后,试验小鼠体重稍有增加,但各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在试验给予的剂量条件下,人参二醇组皂苷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人参二醇组皂苷具有一定的亚硝酸钠缺氧损伤保护作用,可以作为缺氧、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药物来源。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测定免疫佐剂——三七总皂苷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的含量,色谱柱Discovery C18(250 mm ×4.6 mm,5μm),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水-乙腈,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含量5.19%,人参皂苷Rb1含量32.19%,人参皂苷Rg1含量41.28%,3种皂苷含量之和为78.66%.说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三七总皂苷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吴秀丽  刘成  陈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21-22322
[目的]筛选长白山人参土壤中的活性微生物,转化单体人参皂苷产生稀有抗肿瘤成份。[方法]从长白山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各类菌株,对单体人参皂苷Re进行微生物转化;结合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形态特征以及菌株ITSrDNA核酸序列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长白山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各类真菌菌株68株,其中菌株SRS一10对三醇组人参皂苷Re具有较强的转化活性。[结论]阳性菌株SRS-10被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能将人参皂苷Re转化为人参皂苷R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成方制剂复方三七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白芷、三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进行主成分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 TLC可鉴别三七和白芷,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三者分别在0.048~0.384 mg、0.052 5~0.420 mg、0.011 8~0.094 4 mg范围内线性、精密度、稳定性均良好,阴性无干扰,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1%(RSD=1.04%)、100.36%(RSD=1.04%)、100.29%(RSD=0.99%)。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标准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以用来评价复方三七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的总量及人参茎叶总皂苷的含量为依据,筛选人参茎叶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采取水煎及水煎液不同浓度乙醇(30%、60%、80%)分别提取人参茎叶中总皂苷,并进行喷雾干燥,统计各提取物得率,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人参皂苷Rg1与Re的总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人参总皂苷含量。结果显示,以水煎液乙醇终浓度为60%醇沉时所得提取物得率较高,且其中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e的总量和人参总皂苷含量相对较高,综合评价最终确定人参茎叶的提取方法为水煎、60%乙醇醇沉。  相似文献   

12.
林下参人参皂苷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皂苷含量影响显著,热回流法与超声波法和微波法相比对人参皂苷的提取率最高,而且在加热过程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分别转化成相应的中性皂苷.对生长在吉林省的栽培参和林下参的6种主要皂苷(Rg1Re,Rb1Re,Rb2Rd)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栽培的人参主根中皂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别,且人参皂苷Rg1和Re的化学型组成比例差异较大.吉林人参明显存在3种化学型,分别为高Rg1低Re化学型,低Rg1高Re化学型,Rg1、Re几乎相等化学型.人参不同种群、不同生长年限、不同栽培方式对人参皂苷含量及组成比例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HPLC-MS/MS法检测三七茎叶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PLC-MS/MS法,建立测定三七茎叶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为BDS HYPERSUL C18(150 mm×2.1 mm,5 μm)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 ℃;质谱条件: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方法(MRM)测试;用于定量分析的对照品离子对为:人参皂苷Rb1 m/z 1107.9→783.7,内标物紫杉醇m/z 852.5→525.3.结果:人参皂苷Rb1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59~16.0 μg/mL,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均符合样品分析的要求.结论:该法准确、灵敏、特异性强,适用于三七茎叶总皂苷及其制剂中人参皂苷Rb1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乌骨藤胶囊中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L~(-1),柱温40℃。结果表明:三七皂苷R_1在0.229-2.2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8.7%;人参皂苷Rg_1在0.814-8.1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9.2%;人参皂苷Rb_1在0.771-7.7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9.3%。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乌骨藤胶囊中所含三七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口服复方人参皂苷纳米乳对抗原免疫效果的影响。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卵清白蛋白(OVA)对照组、空白纳米乳组、盐酸左旋咪唑纳米乳组、人参皂苷纳米乳组、人参皂苷-盐酸左旋咪唑水溶液组和复方人参皂苷纳米乳组(高、中、低剂量),皮下注射OVA抗原2次,在首次和第2次注射前3d连续灌胃给药,第2次注射后14d,测定血清(IgG、IgG1和IgG2a)抗体水平、脾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结果表明,复方人参皂苷纳米乳中剂量(50mg·kg-1)组IL-4、IgG和IgG1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复方人参皂苷纳米乳低剂量组和盐酸左旋咪唑纳米乳组,IFN-γ、IgG2a及OV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人参皂苷纳米乳组、人参皂苷-盐酸左旋咪唑水溶液组、盐酸左旋咪唑纳米乳组、复方人参皂苷纳米乳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口服复方人参皂苷纳米乳能诱导OVA免疫小鼠产生Th1/Th2混合型免疫反应,表明人参皂苷和盐酸左旋咪唑能协同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三七地上部分含有多种皂苷,其中以三七20(S)-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含量居多。本实验主要对三七20(S)-原人参二醇型皂苷进行毒理学研究,为三七资源的扩大和在临床应用方面提供初步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由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制得的西洋参茎叶三醇皂苷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对西洋参茎叶三醇皂苷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UNIFI天然产物平台,对比各成分的精确分子质量、保留时间及质谱碎片离子信息,对其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  相似文献   

18.
建立参松养心胶囊中人参皂苷Rb1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色谱柱Alltima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2%磷酸水溶液(32∶6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3nm。人参皂苷Rb1进样量在0.4~4.0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RSD 1.72%。本方法结果准确,精密度及重现性较好,可以用于参松养心胶囊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HPLC法测定人参中二醇型人参皂苷Rb1、Rb2、Rc、Rd的含量.采用HPLC法,在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40℃时进行检测,得到4种人参皂苷的标准曲线,进行方法学考察包括线性关系、稳定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回收率试验、重复性试验,根据峰面积计算4种人参皂苷的浓度和含量.结果表明:得到4种人参皂苷的标准曲线及...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西洋参果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MCI、RP-C18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西洋参果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分析及文献比对鉴定其结构。从西洋参果中共分离得到25个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Rg6(1)、人参皂苷Rh2(2)、20(22)E-人参皂苷Rh4(3)、拟人参皂苷RT5(4)、人参皂苷Rh1(5)、20(R)-人参皂苷Rh1(6)、人参皂苷F1(7)、拟人参皂苷F11(8)、人参皂苷Rg1(9)、人参皂苷Rg2(10)、20(R)-人参皂苷Rg2(11)、人参皂苷F2(12)、人参皂苷Rg3 (13)、20 (R)-人参皂苷Rg3 (14)、人参皂苷Re (15)、人参皂苷Rs3 (16)、人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