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前 《农业考古》2004,(2):127-128
泱泱中华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虽有十九世纪末西人提出悖论,但历史已陈述了这不容置疑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柏雨婷  顾军 《农业考古》2022,(5):97-101
唐宋时期,民间饮茶习俗进入寺庙,“以茶入药”成为寺庙僧众保养身体的重要饮食习惯。目前,关于该时期寺庙中“以茶入药”的研究较少,多数研究以寺庙中的“茶礼”为重点。作为“茶礼”中的核心环节,关于茶“药性”的研究对于“茶礼”研究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茶汤礼”替代“茶礼”。径山是“茶礼”的形成地,径山茶宴于唐宋“茶礼”...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的蔡襄不仅是书法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个尊重规律,造福于民的具有科学思想的高级官吏。其科学思想主要表现在致力环境保护,宣传医学,努力兴修水利设施,改善生产条件;集中人民群众智慧,修建洛阳桥的高超工程技术以及所留下的《荔枝谱》、《茶录》这些光辉著作上。他的科学思想不仅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高峰,就是在今天,对我们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庆芳 《农业考古》2015,(2):267-269
关于贵州茶,唐代茶圣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有一段世人皆知的述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又说:往往得知,其味极佳。这里说的是贵州茶其味极佳,这是对贵州茶优良品质最早的有文字可考的认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经考证认为,陆羽《茶经》引文《神异记》有三处误读:一是《神异记》非《神异经》,二是晋丹丘子非汉丹丘子,三是瀑布仙茗产地之争.  相似文献   

6.
李萍 《农业考古》2019,(2):216-221
在中国,"喫茶"的说法自唐朝以后就很少使用,仅还留存于佛教文献和地方茶文化的口述中。荣西的《喫茶养生记》写于他从南宋留学回国后,他在书中将"喫茶"理解为治疗行为,这既不同于当时中国宋代士大夫阶层的茶文化意象,也有别于日本贵族自中国唐代接受的茶道理念。荣西从养生入手借治身以治心,推广喫茶中的心身一体,由此构建日本新兴武士阶层的"士文化"。  相似文献   

7.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1,(2):171-176
南宋类书《类说》录有《茶录》一书,已有研究认为作者为蔡襄或曾慥,均误。通过其录文本身的"破绽",并与《绀珠集》所收《茶录》比较,可以确定其真正的作者是朱胜非。朱氏《茶录》作于绍兴五年至七年间,该书汇辑它书制茶、饮茶等方面术语,每一术语单独列为一个条目,在宋代茶书中别具一格,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8.
朱若秋 《农业考古》2021,(2):167-170
杜育《荈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以茶为主体和核心的文学作品,它以诗体赋的形式,寥寥数句就完整描绘了从茶叶的栽种、摘取、炒制,到泡茶时所用茶器,以及饮茶时茶叶状态的一系列画面。辞赋艺术源孕于诗而兴,化变于诗而成,在赋独立成体后,杜育首用辞赋,一展茶风。于是,本文借助审美的视角,探求茶赋的开创者《荈赋》,对中国茶文化以及辞赋史均会有跨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前史。一方面,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向城市,不得不在城市过着被剥削、被压迫的凄惨生活;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探究原始积累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汲取其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流动和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农业考古》2 0 0 1年第 2期上读到周文棠先生的大作《 <广雅 >茶事作者与时代的商榷及其对茶史的影响》 ,周文在论及陆羽《茶经·七之事》所引“《广雅》云”时认为 :“这段文字是茶界公认的茶文化重要史料 ,但作者是谁 ?作者是什么时代著的 ?却有不同意见。……吴觉农、陈祖、朱自振、周文棠等认为是张揖所著 ,但对于作者所处时代意见不同。……本文作者认为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年间 (约公元 4 77— 4 99年 )。”“后魏之说是言之有据的。即张揖是《广雅》中茶事内容的作者 ,其著作时代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年间。”周文的观点主要有两…  相似文献   

11.
袁萍  齐林华 《农业考古》2007,27(5):112-115,140
一瓷与茶的关系虽不是很早就有瓜葛,但瓷之前的陶,其与茶的关联却由来已久。大概,陶茶“间性”可以追溯到远古先人的神话神迹中。据唐陆羽《茶经》在“六之饮”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尽管,对神农氏其人其行存在与否仍存商榷,但据其他典籍的散见文字,如《逸周书》说:“神农之时,……作陶冶斤斧。”《太平御览》卷引《逸周书》则说:“神农耕而作陶。”《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时遇七十毒,得荼(笔者注:“荼”即茶)而解。”又陆羽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为佐证,足可窥知茶与陶在源头上就由人(神农氏)发见。这…  相似文献   

12.
利用饮食来治疗各种疾病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古代中医的一项优秀传统,这一传统至少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山海经>里就记载有不少药用食品,据学者统计,"其中动物类药用食品61种,草木类药用食品52种,矿物类药用食品3种."(1)据<周礼·天官>记载,远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周代王室就有诸如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设置与分工.  相似文献   

13.
卢仝是唐代著名诗人,他所以能被尊为仅次于荼圣陆羽的“亚圣”,除了《七碗茶歌》的艺术造诣和审美观照横绝一时而几乎无人超越外,还在于被历代文人拿来为我所用,为我化用.卢仝的名字与其诗中内容能被如此众多后人拿来重复加引,并频频出现于众文人诗作里,实在难能可贵,完全可以称得上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14.
范国荣 《农业考古》2020,(2):204-207
关于《茶经》题名和创作地、陆羽生活状况和死后葬地问题,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判断,期望得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使读者重新认识陆羽和《茶经》,也希望读者指正笔者论证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李晨  王锦  阚曼溶 《河南农业》2023,(18):47-48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要发展知名度较高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仅依赖乡村现有的旅游资源是不够的,更需要整体连贯的旅游线路的带动。《洛阳伽蓝记》是洛阳独有的城市史料,是连接洛阳城乡旅游资源的绝佳蓝本。从洛阳现有旅游线路存在的问题入手,整理相关理论研究及相关设计案例,探索规划贯通洛阳城乡旅游资源文物径的方法,以期为洛阳乡村振兴、打造成为国际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二旺 《农业考古》2016,(4):190-194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姜的种植和食用逐渐普及。姜的种植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南,江南、巴蜀和渭川一带是几个重要的产地。姜的烹饪方法在《齐民要术》中有很多记载,不仅可以用姜制作酒和茶,还可以用来制作各种酱、齑、羹到等调味品,干肉和腊肉等食物。在蒸煮、炙烤以及在制作素食的过程中也往往用姜作为辅料。在这一时期,以清廉、勤俭为主要特征的姜文化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7.
18.
保健型黑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糯玉米和其他白、黄、紫色等糯玉米一样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我国种植糯玉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黑糯玉米是普通玉米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的特殊类型。我国农书《三农记》谓玉米"累累然如芡实大,有黑,红,青之色,有粳有粘"。这里"黑"就是黑糯玉米。  相似文献   

19.
《百姓》2009,(10):68-68
田壮壮重写“狼人传说”,杰克逊的《This Is It》10月28日全球公映,还有从小陪伴我们的《阿童木》……经典的作品让我们难以忘记,可—遍遍的翻拍轰炸,真是想忘都难。  相似文献   

20.
一.湖州与茶湖州,即湖边之州,据说这是湖州得名的最初缘由。然而,湖州的著名却不是因为其是湖边之州,而是因为茶,不仅仅因为湖州产好茶,远在唐代就出产名闻全国的贡茶——顾渚紫笋茶,更因为湖州培育出了中国茶学的奠基人陆羽,陆羽在湖州生活了30多年,完成了中国茶学的奠基之作或者说是开山之作——《茶经》,被后人称为"茶神"、"茶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