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间开放条件下大豆不育系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82A和其保持系JLCMS82B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田间开放条件下对不同苜蓿切叶蜂释放量和父母本种植方式下的制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蜂量处理之间不育系结实率和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保持系与不育系不同行比处理间的结实率以及不育系与保持系总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放蜂量与行比间的互作差异不显著.不同放蜂量下,每公顷放3万头蜂时不育系的结实率、产量及总产量达最高;不同行比下,不育系间的产量差异并不显著,而父母本1: 1时不育系的结实率和总产量最高.综合评价,在每公顷释放3万头苜蓿切叶蜂并以父母本1: 1行比种植时,不育系的结实率、产量以及不育系加保持系总产量均达最高,制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大豆昆虫传粉研究初探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赵丽梅  孙寰 《大豆科学》1999,18(1):73-76
随着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大豆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极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蜜蜂和苜蓿切叶蜂做为传粉昆虫,在网室内为大豆豆传粉。结果表明,不论是蜜蜂还是苜蓿切叶蜂,都是大豆传粉有效昆虫,利用它们传粉,都可使不育株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得到显著提高,在网室内,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果要好于蜜蜂。  相似文献   

3.
田间条件下大豆气孔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12个中国和日本大豆品种在田间两种种植密度下结荚期气孔特性研究表明:气孔密度(SD)、气孔长度(SL)和单位叶面积的气孔总长度(SD×SL)在主茎叶位间、叶片正背面间有显著差异。种植密度间SD和SD×SL差异显著,但SL无差异。品种间SL和SD×SL差异显著,但SD的品种间差异受密度影响。SD与SL显著负相关,与SD×SL显著正相关。光合速率在叶位间和品种×叶位间与SD和SD×SL显著正相关,与SL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豆品质育种东北农业大学杨庆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大豆育种,特别是品质育种也应做相应地调整和转轨。一、品质是大豆发挥高效的关键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豆科技工作者每个会议几乎都要为恢复、稳定大豆面积和产量而呼吁和奔走,结果一...  相似文献   

5.
虽然大豆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longicolla主要是种传病原菌,但可以从植物的所有部位分离得到。在大豆茎基部可见稍凹陷的、不规则形状和大小的病斑,痛斑边缘黑色。病斑内部可观察到Phomopsis spp.的典型特征,即分布着大的带有α和β分生孢子的分生孢子器。2种类型分生孢子的比率差异较大,但分生孢子器中β分生孢子占多数。  相似文献   

6.
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多糖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新民  殷奎德 《大豆科学》1996,15(2):170-174
本文对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多糖的含量,土壤多糖与土壤酶、基础肥力、微生物数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丘陵红壤春大豆生产自然条件分析及几项增产措施汪惠芳(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张炳林(浙江省衢州市种子公司)郑连光(浙江省衢县种子公司)潘金林(浙江省十里丰农场)浙江省西部丘陵红壤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4-9月份主要受暖湿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具有气候温...  相似文献   

8.
大豆连作下土壤环境条件变化的概述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近年来,科技工作者对大豆连作障碍机理进行了广泛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尺一致,尚有争论。本文就大豆连作障碍机理研究作简要概述,目的是为解决大豆连作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豆不育系花器官发育特征与结实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影响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因素,以异交结实率为高、中、低的3个不育系与其对应恢复系为试材,研究不育系的花瓣大小、柱头表面积、泌蜜量和龙骨瓣开张度等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异交结实率与泌蜜量(0.994 8)、龙骨瓣开张度(0.955 8)和花瓣大小(0.324 5)呈正相关,与柱头表面积(-0.761 7)呈负相关,其中泌蜜量(0.276 2)与龙骨瓣开张度(1.106 2)对单株荚数有直接积极影响。综上,在育种过程中应以较高的光能转换率为基础,选择花朵较大,蜜量较高,龙骨瓣开张度较大,柱头表面积较小的不育系作为母本,可有效提高结实率,增加F1产量。  相似文献   

10.
大豆花粉育性分类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完全不育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完全可育的保持系、恢复系为对照,以5个分离群体为主要试材,将花粉败育率分为11个等级,观察、分析了花粉败育率的分布情况.不育对照花粉败育率均在95.1%以上,实际观察值为99%以上.可育对照败育率均在10%以内,实际观察值在5%以内.分离群体花粉败育率有三个高峰,第一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0~10%,植株高度可育,其中95%植株集中在0~5%之间.第二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为95.1%~100%,实际观察值均高于98%,植株高度不育.另一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40.1%~60%之间,是典型的半不育.以此为中心向可育和不育两个方向递减.花粉败育率10%和95%是两个明显的分界点.依据分离群体和对照的花粉败育率的分布情况,将大豆花粉育性分为4类.1、可育:花粉败育率0~5%.2、不育:花粉败育率95.1%~100%.3、半不育:花粉败育率10.1%~95%.4、典型半不育:花粉败育率40.1%~60%.  相似文献   

11.
大豆结实率与花粉败育率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YA×167)F2、(ZABC5×ZD8319)F2和(ZD8319×YB)F2三个育性分离群体为试材,在逐株检查花粉败育率的同时调查单株结荚数量,以搞清花粉败育与植株结实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吉育30和另外11个栽培大豆的正常花药中花粉粒的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1)在不同F2群体中,花粉育性的变化对结实的影响略有不同,在(YA×167)F2群体中引起单株荚数显著减少的临界花粉败育率值为70%,而在另两个群体中则为60%.(2)每朵花中花粉粒数量多少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环境条件有关,一般为3200-5800个花粉粒/花.这也正是不同群体材料单株荚数显著减少的临界花粉败育率值不同的原因.(3)大豆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以应用于杂交种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控制大豆绿子叶的两个重叠隐性基因(d_1d_2)为标志基因,研究了花粉给体和受体基因型及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对大豆天然异交率的影响。花粉受体和给体以10—80厘米距离在行间种植时,大豆天然异交存在显著的受体基因型效应和受体×给体互作效应;距离对大豆天然异交率无显著影响;给体基因型对大豆的天然异交率有显著影响,通交83—932为给体的异交率显著大于以其它基因型为给体的异交率。  相似文献   

13.
外源DNA导入的大豆品种“黑生101”的RAPD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李希臣  雷勃钧 《大豆科学》1999,18(3):230-235
黑生101是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育成的一第一个大豆品种,利用132个随机引物对黑生101及其供体,受体的DNA进行RAPD扩增,其中3个单引物和2个双引物组合起来,均能在后代黑生101中扩增出与供体相同而与受体不同的DNA片段,证明黑生101中确有供体DNA片段的导入。  相似文献   

14.
大豆光敏雄性不育系88-428BY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日照条件下雄性可育株88-428为对照,对其短日照条件下雄性不育株88-428BY小孢子发育全过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1)88-428BY有三个败育时期,单核小孢子中期为败育的关键时期.一是减数分裂期,在双线期后期出现严重的配对松弛现象,细胞异常率达99%;而在减数分裂其它各时期不正常比率较少,仅为2%-6%.整个减数分裂期约导致近9%的花粉母细胞败育;二是单核小孢子中期,出现花粉细胞质稀薄式解体、药壁组织提前加厚、药壁层次不清的败育现象,此期败育的花粉达89.3%;三是二胞花粉晚期,无淀粉或淀粉积累不完全,导致近10%的花粉败育.(2)败育度,细胞学上败育率达100%,因为笔者所采的花蕾均在第五节位以上,此与形态学上第五节位上无荚果形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测定12个品种大豆叶片全氮含量(%)表明:各节位叶片全氮含量总平均值为4.51%。从初生叶到11—12节位叶片随节位上升,全氮含量逐渐增加。5—6、7—8、9—10节位叶片全氮含量与总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早熟品种植株12节位以下叶片的各节位叶片全氮含量的平均值高于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不分枝、寡分枝、多分枝三种类型大豆进行了大豆产量鉴定中的缺区模拟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分枝品种与寡分枝品种在缺区0.098m^2时与不缺区对照相比,产量减少不明显;多分枝品种在缺区0.098m^2和0.168m^2时产量与对照产量无明显差异;其余处理与对照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分枝品种的缺区产量估算方程为Y=747.25x^2 228.21x-8.9332,符合系数R^2=0.9975;寡分枝品种的缺区产量估算方程为Y=96.574x^2 180.14x-9.135,符合系数R^2=0.9991;多分枝品种的缺区产量估算方程为Y=149.39x^2 60.308x-1.5213,符合系数R^2=0.9978。  相似文献   

17.
大豆对磷素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北丰-14为供试品种,采用五因素三水平实施方案,系统的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各器官磷素含量和对磷素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大豆各器官磷素浓度大小因器官而异,均呈下降趋势;大豆对磷素最高吸收速率出现在结荚至鼓粒期,最高吸收速率为5.28mg/株·d,吸收量约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30%~50%左右;适宜密度和氮磷钾适量配施,可显著提高大豆磷素的吸收量与吸收速度,并能显著提高大豆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8.
外源野生大豆DNA导入栽培大豆引起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花粉管通道在大豆自花受粉后,将野生大豆DNA导入栽培大豆,从而引起了后代性状的广泛变异。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外源DNA片段直接导入受体植物卵细胞、合子或早期胚细胞,部分片段可被受体细胞DNA整合乃至表达理论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丁德荣  盖钧镒 《大豆科学》2001,20(3):167-171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N8855×N2899)F1不育株和(N2899×N8855)F1可育株、BC1F1不育株、质核互作不育系NJCMSlA和保持系NJCMSlB进行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同一胞质在不同的回交世代败育途径和表现相似,主要发生在单核后期到二胞花粉早期:(N8855×N2899)F1与BC1F1不育花药在小孢子单核靠边期细胞质产生不正常空泡,至近成熟花粉时细胞质部分解体、收缩;NJCMSlA花粉败育发生在二胞花粉期,初期原生质内小液泡比保持系增多,原生质内未形成淀粉粒,在生殖细胞远离营养细胞后,胞质呈现紊乱,生殖核与营养核消失,外壁内层及内壁停止发育,液泡增大,原生质部分解体.分别与反交F1及保持系比较,处于二胞花粉时期的正交F1及不育系细胞色素氧化酶最快迁移活性带缺失,此特征带缺失与不育花药败育时期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