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音  陈崇贤 《广东园林》2020,42(6):81-85
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不仅仅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进行讨论,随着全球化进程,西方语境学者也逐渐涉及相关的内容。尝试寻找一种跨文化的“他者”视角,梳理近3个世纪以来西方语境的中国古典园林审美认知经历的3个主要阶段。以18世纪为开端,经过19—20世纪借助西译艺术著作和海外园林建设实现对审美理解从印象到真实的转变,到进入21世纪后诞生的跨学科的诸多新观,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以中国传统园林审美为代表的打破自身线性历史的闭关自守,回归全球语境的未来中国古典园林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以北京皇家园林为重要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集园林、建筑、书法、绘画等各类艺术于一体,在"天人合一"思想的统领下,创造出一个个宜居而又诗意的空间,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和人文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历久弥新,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的北京皇家园林及其文化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本文以第三届绿化博览会的北京园建造为例,对北京皇家园的艺术特点和造园技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山水文化在我国历代园林的设计营建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园林史教育作为获取传统园林价值观取向的主要课程,是学生了解中国“山水思想”“环境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传统的“中国园林史”教学以注重形式、空间、功能的园林案例分析为主,割裂了中国园林显性物质空间与隐性价值观的关联,导致中国园林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无法被理解。本文将中国园林中的山水元素作为课程教学的切入点,将山水元素与中国园林历史发展主线相融合,按不同历史阶段的园林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秦汉以前为中国山水园林发展的起点,教学重点在于探索中国园林的起源方式;魏晋至唐时期教学重点在于塑造学生的历史环境观和培养山水审美意识;元明清时期的教学重点从科学与艺术的角度对现存经典园林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古典园林对亭的运用入手,分别介绍了亭按功能、材料、地域风格的不同的分类.详细论述了中国园林中亭子所承载的的文化内涵,并从山体建亭、水体建亭、平地建亭等方面介绍了亭的建造工艺及其在园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古典园林对亭的运用入手,分别介绍了亭按功能、材料、地域风格的不同的分类。详细论述了中国园林中亭子所承载的的文化内涵,并从山体建亭、水体建亭、平地建亭等方面介绍了亭的建造工艺及其在园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林十分崇尚自然美,把它作为判断园林水平的依据。造园者最爱听的评价是“宛若自然”,最担心的评价是人工化、匠气。“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古训也沿用至今。但仔细分析古今中外的园林佳作,在自然美中哪里都有人工美的存在。且不说园林建筑完全是人工建造,就是园林构成的其他重要元素如地形、山水,乃至来自自然的花木哪样不是经过人工思忖、选择、构建的呢? 所以说,自然美与人工化不是绝对的矛盾体,而应该是相互糅合的统一体。有位园林专家说得好“中国园林是人工中的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中的人工”,中日两国园林的侧重点明显不一。下面以日本爱知世博会中的日本园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传统,而园林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中的一枝奇葩。中国园林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密不可分。追求意境是中国园林的显著特点,谈到中国园林的意境,不能不谈到诗文。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园林历来都与诗文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因为园林意境首先就是中国古典诗文的美学范畴。清代诗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陈从周先生也认为研究中国园林似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这无疑道出了园林与诗文之间的特殊关系。诗文对于园林的作用,首先在于它直接参与园林景象的构成,如匾额、碑刻、对联等,起到画龙点晴的作…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园林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城市绿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园林景观是园林内景的布置,对园林的观赏价值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园林景观种植文化起源较早,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建造园林,且留下了众多园林景观种植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这些种植文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种植文化的应用价值,对传统园林种植文化进行了阐述,包括传统园林种植文化的发展进程以及文化创造理念,分析了园林种植文化的挖掘与继承,包括植物意境创作、植物观赏法等种植文化的挖掘与继承,探讨了园林种植文化的扩展,包括生态科学的应用、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常规美学规律作为参考等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推广园林景观种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颜亮 《园林科技》2009,(2):28-29
中国园林滥觞于商周时期,发展于魏晋时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发达于明清时代。中国园林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诗情画意”,也就是“意境”美。园林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小品等形式巧妙布局,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景观,置身其中,情景交汇、心与物融,感受到“田园诗”一般的意境,而东晋陶渊明的“田园”风格,对于中国园林文化就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博大精深,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私家园林都有其独特性。山东作为早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发源地之一,不论造园水平、文化内涵还是地域风貌都有其鲜明特色,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私家园林建造的兴盛时期,留下大量的可供考证史迹文献,然而大量传统的山东园林现今都已经荒废,少数幸存的私家园林被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声誉所掩,山东地区私家园林渐渐销声在历史的长河,研究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研究明清时期的古籍文献和实地调研,对明清时期山东私家园林进行分析,总结其造园要素、选址布局等特点,挖掘造园艺术上的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石水特色和植物特色,为保护山东私家园林的地域性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对山东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借鉴了传统文化和园林植物寓意,在青岛“凤栖苑”的景观设计中,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精粹与现代环境、文化思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结合,设计出了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景观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12.
田青 《世界林业研究》2022,35(4):136-137
<正>我国古典园林形成时间较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不断提升,园林的设计与建造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艺术特质与文化内涵不断融入园林的设计与建造之中,这也助推了我国造园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艺术奇特、手法高超著称,  相似文献   

13.
何昉 《广东园林》2011,33(6):11-12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1990年首次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构想,这是以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结合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理论提出的,是对目前中国城市建设的科学设想。钱老说“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城市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建造的。城市的核心主体是人。因此,发展和建设一个有利于人...  相似文献   

14.
古树是园林中的绿色瑰宝,也是悠久园史的佐证。它可以成为园林的重点景观,增加园中古老气氛。《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对“古树名木”条定义为:“树龄在百年以上,在科学或文化艺术上具有一定价值、形态奇特或珍稀濒危的树木。”并对100年到1000年树龄的古树划分了四个保护等级。名木则为具有历史意义、文化科学意义或其他社会影响而闻名的树木。这些树木有的以姿态奇特、观赏价值极高而闻名,如黄山“迎客松”、泰山“卧龙松”,北京市中山公园“柏百合抱”等等。有的以历史事件而闻名,如北京市景山公园内明末崇祯皇帝上吊的槐树(现…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古典园林所积淀下来的中国文化与艺术对现代园林的建造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作用。探讨了造园的重要手法借景的意义方法、内容及种类,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渔”也以不同形式隐含于古典园林之中,目前缺少两者相关的系统研究。对鱼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概括,并从观赏娱乐对象、文化寓意、生态功能、意境营造、放生对象等方面研究了鱼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及应用方式。继而从造园主题、舫等园林建筑营建、沧浪意象的造景主题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渔。最后,对古典园林中鱼和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德国联邦园林展德国联邦园林展始于1951年。二战后,德国园林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通过每两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性园林展——“联邦园林展”(Bundesgartenschau)的方式,在联邦德国的城市中建造了许多城市公园和游憩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为对象,从自然、文化、哲学三方面分析两者对于意境的不同追求。在自然方面,中国园林的意境表达重山水性而日本园林重海岛性;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的山水诗画对园林意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则以其茶道文化影响最为突出;哲学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作用于园林意境营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而日本则以禅宗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强调“意境美”。作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的菊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菊花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多样,适应性强,栽培容易、品种丰富、花期长、花形千姿百态、花色五彩缤纷,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装点家庭。地被菊是陈俊愉先生历时半个多世纪培育的菊花新品种,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地被。本文在综述国内外菊花应用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以菊花为主题,营造菊花专类园景观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董勇强 《绿色科技》2019,(17):71-72
指出了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各具特色,阐述了18世纪以来,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分析了18世纪中国古典园林对西方园林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变化,以及20世纪西方古典园林造园风格在中国的风行,提出了现代园林应从造园和生态两方面着手,融会中西、古今园林的优点,向着科学、艺术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