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同一年度、同一饲养环境下的中华绒螯蟹"六月黄"和后期成蟹雌、雄个体肝胰腺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六月黄"的肥满度与雌性成蟹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肝胰腺指数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六月黄"肝胰腺中水分和灰分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成蟹(P0.01),两种蟹的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除"六月黄"雄蟹肝胰腺中丙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其雌蟹及雌、雄成蟹外(P0.05),其他16种氨基酸在"六月黄"与成蟹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六月黄"和成蟹的肝胰腺中含量最高的4种脂肪酸均为C18:1n9c、C18:2n6c、C16:0和C16:1,其总和分别占"六月黄"和成蟹肝胰腺中总脂肪酸的72.13%和69.02%(雌、雄蟹平均值)。"六月黄"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成蟹(P0.05),但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均显著高于成蟹(P0.05)。"六月黄"肝胰腺中Σn-6 PUFA的含量也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而Σn-3 PUFA含量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六月黄"的Σn-6/Σn-3 PUFA比率(1.42~1.44)低于成蟹(0.85~0.92)。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六月黄"的营养价值较高,其肝胰腺的营养品质好于成蟹,"六月黄"养殖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帆 《水产养殖》2017,(8):49-50
正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大阐蟹和螃蟹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海域沿岸和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中华绒螯蟹的人工养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养殖模式由大水面粗养发展到围栏精养,从鱼蟹混养发展到稻田养蟹,产量成倍增长,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蟹需求。由此,中华绒螯蟹的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养殖。河蟹池塘生态养殖,就是遵循河蟹生态习性,通过人工营造和维护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使养殖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毛蟹、大闸蟹等,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弓腿亚科、绒螯蟹属,是水产名优养殖品种。我县地处闽江河畔,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发展人工养殖中华绒螯蟹有着很大的优势。多年来福建省古田县在闽江水域大量放流中华绒螯蟹苗,获得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建池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的地方,面积以 330~ 1 300 m2为宜,底质要求为粘土、沙土或亚沙土为好,池形状为长方形,东西走向较好,池深为 0.8~ 1.8 m,各处水深不求一致,最深处为 1.8 m,最浅处…  相似文献   

4.
5.
蟹池长方形,东西向,有利日照。成蟹池1hm^2左右,长宽边2:1;蟹种培育池150~1000m^2,长宽比1.5:1。成蟹池平均水深0.8~1.5m、蟹种培育池0.6~0.8m,池埂高出水面0.3~0.5m。  相似文献   

6.
<正>一、养殖环境池塘取水口水源充足,比重1.000~1.002,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供电到位并充足,交通方便。二、前期准备工作1.池塘结构面积1~2亩,东西向长方形,深度60~100厘米,坡度不大于35度。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毛蟹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在淡水中生长的高等甲壳动物。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河蟹的人工养殖具有饲养方法简单,养殖周期短,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因此是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高档的名特优水产品。河蟹的人工养殖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已得到较好的开展和推广,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我省河蟹近几年主要是以人工放流为主,河蟹的人工养殖还刚刚起步。我校自1985年承担县科委下达的“中华绒螯蟹人工养殖实验”以来,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就河蟹的人工养殖技术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每年7、8月份是河蟹养殖的关键阶段,由于此时的水温高、气候变化大、投喂量大、代谢物多、水环境变化快,极易导致中华绒螯蟹体质下降、池塘水质及底质的恶化。伊乐藻的净化能力变弱,烂根、漂草、死亡、最终腐烂,水草腐烂后易引起蓝藻暴发、水体表层pH急剧升高,严重时导致河蟹出现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长江系中华绒螯蟹良种推广与产业化开发”的实施工作。我们在搞好引进子一代大眼幼体培育优质扣蟹的同时,于前锋镇中营村选择面积均为8.6亩的3个塘口,进行生态养殖技术试验,投放规格为100只/千克的扣蟹13455只,年底获得亩产商品蟹41千克,平均规格达130克,亩产值2832元,亩利达1512元。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一、塘口改造1.选择良好水源水源为白马湖水系,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2.彻底清塘消毒池塘清整2000…  相似文献   

10.
<正>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了白金丰产鲫等12个水产新品种,现予公告。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刊登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一、品种概况1.培育背景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水产经济生物和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也是我国最具文化底蕴的水产品,富有  相似文献   

11.
合浦绒螯蟹人工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浦绒螯蟹(EriocheirHepuensisDai)主要发源于广西合浦县南流江、钦州市及防城港河口一带,其蛋白质含量丰富,肉质鲜美,是广西区特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合浦绒螯蟹个体比中华绒螯蟹稍小,商品区体重一般在100-150克。据记载,在河口地区水域抓捕到的最大个体达225克。合浦绒螯蟹头胸甲浅绿色或黄绿色,头胸部的背面为头胸甲所包益,中央隆起,并有一“M”字型的胸甲沟.额前缘有4个棘齿,且左右棘齿在中间分隔十分明显。雌雄异体,繁殖季节一般在当年的11月至次年五月。合浦城拉蟹近年才开始进行试养,笔者1998年5月开始对合浦绒螫蟹…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绒螯蟹"长江2号"(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3)是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经过近10年(5个世代)的人工选择育种、生产性试验及中试扩大养殖获得的经济性状优良的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规格大、遗传性能稳定的优点。但河蟹种质退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其提纯复壮的相关研究应相继展开,该试验是利用已有的"长江2号"河蟹亲本,成功繁育出大眼幼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长江2号"河蟹与本地(固城湖)长  相似文献   

13.
正河蟹作为我省淡水渔业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全省养殖面积约400万亩,2014-2015年,长江1号长江2号河蟹新品种在全省推广养殖面积已达50余万亩。蟹种培育的优劣是成蟹养殖的关键之一,本试验主要通过长江2号蟹种的全程培育试验,观察并记录长江2号蟹种培育过程的生长情况,以期为长江2号河蟹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一定的试验与技术基础。一、试验准备1.蟹苗来源长江2号蟹苗购自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河蟹新品种蟹苗定点繁育场—射阳朱平水产苗种有限公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863”生态养殖及质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常州市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选育而成的规格大、抗逆性强河蟹新品种(证书编号:GS-01-005-2016)。目前,研发团队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的863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创建了青背、  相似文献   

15.
小型水库中华绒螯蟹增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5年利用66.67hm^2平原小型水库进行中华螯蟹增殖试验,放苗密度为1hm^22100只,1440只,依靠天然饵料,辅喂入工饵料,调控水质,强化管理2年总产商品蟹20590kg,平均154.43kg/hm^2,规格113g/只,回捕率77%,平均每年效益5625元/hm^2,投入产出比1:2.42,鉴定认为,本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河蟹在南方越冬早已获得成功,但在北方却鲜有报道,此次试验不仅满足了春季部分消费者对河蟹的需求,而且填补了春季无本地蟹上市的空白。本文主要研究了2010年11月1日-2011年2月28日期间中华绒螯蟹成蟹在北方越冬时的成活率,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本试验所用中华绒螯蟹均来自新疆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大闸蟹、毛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名贵水产品,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ca)、十足目(Decapod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1],中华绒螯蟹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北起鸭绿江、南至珠江口均有其自然分布,另外在欧洲、美国也有少量的分布[2]。中华绒螯蟹因其肉质细腻、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市场欢迎,尤其是近些年来市场需求快速上升,河蟹养殖业已成为中国水产业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主导产业之一[3],其高效养殖无论对于内需的拉动还是外汇的创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03年,我们在校实习基地利用0.28hm^2的稻田,进行了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试验。经过142d的精心管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共产蟹种39043只,216.3kg,产值20826.9元;产稻谷1751.5kg,产值2452.2元。总产值23279.1元。总盈利13892.1元。平均每667m^2纯收入3307.6元,比对照田增收2587元。投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工程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目前我国沿海和内陆省份河蟹人工育苗厂家已达一百多个。但是人工繁育的④苗(以下简称人工蟹苗),质量有时很差,产量并不稳定,限制了成蟹生产。自然蟹苗(即大眼幼体)一般在农历5月中旬左右出现,而人工繁苗一般比自然蟹苗早1个月(即在农历4月中旬)出现,也有早2~3个月出现。因此自然蟹苗当年11月份只能长到1公斤40~60只左右,性腺发育不成熟,而人工蟹苗在当年11月份即能长到1公斤10~20只左右,大多数个体性腺发育已成熟。自然蟹苗的生长经过越冬,到第二年秋末达性成熟时可长到1公斤6只左右,到第三年春末繁殖完毕后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