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茶园土壤酸化趋势严重的问题,综述了我国茶园酸化土壤阻控技术研究现状,旨在为建设健康茶园提供理论支撑。分析发现,合理施用调理剂、增施有机肥和生草覆盖是我国常见的茶园酸化土壤阻控技术,均能有效缓解或提高茶园酸化土壤p H值。但技术受不同茶区土壤性质、气候特征、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因地制宜选择阻控技术,结合田间试验验证,能发挥更大的阻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3种控草措施在山地茶园上的杂草防除效果,寻找出成本低、效果佳的控草方式,为山地茶园草害防控提供参考。以茶树自然生长为对照(CK),设人工控草(T1)、地膜控草(T2)、地布控草(T3)等不同控草处理,通过计算不同控草措施成本,观测统计不同控草处理下杂草种类、数量、密度等数据,分析3种控草措施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地膜控草处理和地布控草处理控草较人工控草处理节约成本约23.34%~25.08%,杂草种类减少约35.29%~44.12%,数量减幅约80.72%~87.32%,杂草密度降幅45.10%~95.3%,控草效果表现突出,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但地膜存在透气性、透水性、延展性差,易破裂,使用年限短等缺陷,而地布具有良好的通透性、遮光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茶园实际生产中可优先使用地布防除杂草。  相似文献   

3.
祝捷 《现代园艺》2014,(14):57-57
通过阐述茶园土肥管理、铺草覆盖、修剪、采摘留养、病虫害防治等茶园管理技术,以期为培育高产优质茶树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果园控草除草有很多办法,以下"大家谈"是编辑通过专业论坛征集、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的不同地区果农、生产技术指导人员(部分人名为笔名或网名)对果园控草除草方法的一些总结,希望对果园作务者有所启发和帮助。张立功:国际上普遍认为果园生草有利于蓄水保墒,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天敌活动,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是生产绿色果品的重要途径。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将行间生草和树盘覆草作为果园管理的一项普遍措施。我认为应该提倡生草。生草应该用1年生浅根草、有益固氮的低秆豆科作物和有利增收的中药材等,禁用恶性杂草,原则上割草不除草。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果园控草除草较常用的方法有人工除草、机械除草、化学药剂除草、以草控草等。下面,笔者分析一下不同控草除草方法及其利弊,果农可根据自身实际参考应用。1人工除草人工除草是指借助锄头、铁锨等工具,利用人工将草整株连根铲掉的一种除草方法,也是最传统的除草方法,其好处是除草干净、彻底,没有死角,果园里的任何地方,就连和树干紧挨的小草也能被除掉;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工具简单,任何人都能  相似文献   

6.
果园杂草种类多,数量大,人工锄草费时费工。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适应果树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以先进的化学除草代替传统的人工锄草已成为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据调查,我省果园杂草约有110种,分属30个科。其中为害严重和发生量大的有宿根性的白茅、碱草、刺儿菜、旋花、苣(艹卖)菜等和一年生的马唐、狗尾草、画眉草、稗子草、虎尾草、葎草、灰灰菜、苋菜、地肤、黄花  相似文献   

7.
正茶叶生产以采春茶(龙井茶)、留养夏茶为主。因此在此期间应重点做好除草、铺草、抗旱、保苗养蓬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确保茶树抵御夏季高温危害,积累养分,为下一个茶季的丰收奠定基础。1、结合浅耕清除杂草:6月初结合浅耕,在疏松行间土壤的同时,及时清除茶园杂草,并埋入土中。以减少杂草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特别是茶树长势弱和缺株断行多的茶园,更须重视。2、铺草:梅雨季节过后,有条件的农户应及时进行行间覆盖。覆盖材料可就地取材,割取山野  相似文献   

8.
<正>果园生草是一项非常好的土壤管理技术,但在我国果树生产,特别是猕猴桃园管理中,这项技术推广一直处于缓慢迟滞状态。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建议。1果园生草为什么不被生产者接受1)认识有偏差。长期以来,"草是害"的传统观念根植于生产者心中,难以去除。对于粮食和经济作物,除草控草是高产必不可少的管理措  相似文献   

9.
<正>1土肥水管理1.1土壤管理夏季气温高、土壤湿度大,易生杂草。通常在大雨过后或灌水后,及时松土锄草。有条件的果园可不锄草或果园生草,并覆盖在行间或行内树盘,覆草厚度20 cm左右,覆草后在草上压土,以防火灾。1.2肥水管理在秋冬施入基肥的基础上,5月下旬至6月上旬花芽分化前施一次以磷、钾为主、氮素为辅的果树专用肥,施肥后立即灌水。根据树龄大小和结果多少,同时按每生产100 kg果全年需纯氮0.5 kg、  相似文献   

10.
林斌 《花卉》2016,(6):100-101
山地茶园已经不仅仅作为重要的茶叶种植基地,还开始发展旅游业,打造乡村旅游,实施生态农业相结合政策。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茶园病虫害问题加剧,本文即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桔园除草是柑桔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本试验以新建桔园和丰产桔园为试点,探究覆盖防草布对桔园根系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观测树势、成熟期及品质差异,并进行成本分析。结果显示,覆盖防草布夏季能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树体生长,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果实着色推迟1周左右。防草效果达100%,综合成本低于人工除草,高于化学除草。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加剧,综合经济、生态两方面考虑,防草布覆盖控制桔园杂草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通过在陕西宝鸡地区山地苹果园示范推广地表集雨覆盖保墒技术,选用园艺地布、地膜、有机物、果园生草等不同材料覆盖果树行间和树盘内地表土壤,起到了良好的保墒、增温和培肥地力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山地苹果因缺水导致的土壤肥力退化等问题,提高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了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经过5年来的生产实践和探索,总结提出了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苹果园推广应用的高效苹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稷山县桃树灌溉中存在的供水不均和供水过量以及不依据土壤、树体需水规律盲目灌溉等问题,提出了桃树供水过程中进行控水灌溉,地表进行生草刈割覆盖少耕技术,以促使桃树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14.
果园土壤管理作为果树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在改变土壤结构,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国果区立地条件差,气候、土壤条件各异,果园管理者需要综合考量不同土壤管理方式的利弊,方能做出科学选择。就此,综述了近年来果园清耕制、生草制、覆盖制在土壤水分和温度、土壤微生物和酶以及土壤养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申了覆盖制和生草制在果园土壤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果园科学土壤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出了以下建议:覆盖制应充分考虑覆盖材料成本及其对土壤环境的长期影响;生草制的推广应充分考虑地区间降水差异和果园灌溉条件;土壤管理方式应与果园其他管理措施密切配合,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加快陕西岐山县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开创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引进新技术,利用现代化设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进行了苹果园节本增效除(控)草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1示范内容通过在苹果园树盘内铺设黑色防草地布、树行间生草,结合乘座式割草机除草的方式,研  相似文献   

16.
丽水市是柑桔之乡,每年培育柑桔苗木几百万株。在除草管理上都是利用人工拔草和锄草,管理不及时,成本高。2001—2003年使用草甘膦、丁草胺除草,效果良好,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介绍生态有机茶园建设的经验做法、有机茶叶种植管理关键技术。主要是远离工业区高山建园、保留原生树林开垦、应用良种、双行双植、禁用化肥、除草覆盖、保持良好小气候、用太阳能诱虫灯和黄板诱杀害虫、以螨治螨等。  相似文献   

18.
1.高品质栽培配套技术 此技术以外观美丽、大小均匀、高糖适酸、高维生素 C和高纤维的优质果为目标 ,大力研究推广疏花疏果、采前控水、合理修剪、畦面覆盖等配套技术。2 .轻型设施栽培技术 应因地制宜优先采用简易设施 ,逐步推广无加温型塑料顶棚密植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反光膜应用技术等 ,以调节产期 ,提高品质。有条件的 ,可建立现代微机控制设施果树栽培试点。3 .节水栽培技术 推广挖穴埋草、微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以及节水抗旱和抑蒸保温技术。4.省力化栽培技术 抓住果园管理中防治病虫害、修剪、山地果园运输等环节 ,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北方果园土壤一般为沙质壤土,杂草发生种类繁多。按季节可分春草、夏草和秋草,以夏秋季杂草危害最为严重,恶性杂草多为深根性多年生杂草。除了常见的农田菊科、禾本科、莎草科、蓼科、藜科、旋花科杂草(如稗草、马唐、牛筋草、拉拉蔓、狗尾草、狗牙根、早熟禾、藜、马齿苋、反枝苋、皱叶酸模、酸模叶蓼、苍耳、龙葵等)外,一般生长在荒地、路边、田埂的杂草(牵牛、曼陀罗、蒿、独荇菜、蒺藜等)也在果园中大量发生。因此,控草成为果园地面土壤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果园人工除草费工费时,效率低下;机械除草效率高,但成本也高,且受果园条件限制,树冠下和株间难以实施除草作业。化学除草是一种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果园覆草后病虫害发生较重,操作不当还会使树体受伤害,且用工多、用工贵、雇工难,草资源也较少等。但作者强调,覆草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持水土、改善气热状况、抑制杂草生长、节省除草用工、抑制返盐碱、减轻落果碰伤等作用,并提出果园覆草时间、方式、厚度、材料收集、肥水管理等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