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本试验选用稻草、谷壳、废菌棒3种农业废弃物,于2018—2020年设计不同培养基配方,研究培养基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同时开展不同播种期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龙泉秋季大球盖菇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此时产品产量高,经济效益好。2019年10月中下旬播种的大球盖菇以667 m2稻草2 500 kg、谷壳1 805 kg、废菌棒1 203.50 kg(667 m2合计投料5 508.50 kg)的配方产量最高,667 m2产量4 454 kg,生物转化率为80.86%,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且产品品质(蛋白质和氨基酸总量)最高。由此可得,要提高大球盖菇产量,则要多投料,且需含有一定比例的谷壳;适当的培养基配方(碳氮比为48.37)有助于提高大球盖菇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提升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大球盖菇最适栽培料配比,该文采用辣椒秸秆、芦苇秸秆等作为大球盖菇栽培料,研究4种不同栽培料配比处理对大球盖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40%辣椒秸秆+40%芦苇秸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 673 kg/667m2;T4处理现蕾最快,为31d;T3和T4处理出菇时间最短,均为61 d;T3、T4处理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T1、T2处理;T1处理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T4处理。T3处理大球盖菇产量高、品质优,在秸秆基料化利用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不同秸秆配方栽培大球盖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不同秸秆配方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及大球盖菇栽培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 50%干稻草、30%谷壳、20%黄豆秆的配方栽培大球盖菇,单位面积产量 5.36 kg·m-2、生物转化率 67.0%,比其他 2 个配方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稻草、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农作物秸秆作为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栽培料,研究6个不同栽培料配比处理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出菇时间、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大球盖菇的最佳栽培料配比。结果表明,采用50%稻草、50%玉米芯的配比大球盖菇产量最高,达11.88 kg/m~2,生物学转化率为95.01%。  相似文献   

5.
稻菇轮作生态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菇轮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种植模式,通过稻菇水旱轮作,消除水稻越冬代病虫的寄主,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优化了农田生态系统。本试验充分利用冬闲田,以稻草及茭白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做原料种植大球盖菇,667 m2稻谷产量比普通稻作平均增产107.4 kg,增加收益475.14元。根据2016—2018年的调查数据,大球盖菇平均鲜菇产量为24.48 t·hm-2,产值9.79万元·hm-2,投入成本3.90万元·hm-2,纯收益5.89万元·hm-2。综合可知,稻菇二熟可增加收益6.60万元·hm-2。  相似文献   

6.
正1品种选择大球盖菇st0128品种适宜在新疆栽培2栽培区域和季节安排2.1区域安排选择海拔800-2500m林地栽培较好。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灌水排水良好。林木高度约20m,天然郁蔽,遮阴度60%以上。大球盖菇温型较广,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4℃~40℃,最适宜温度为24℃~28℃;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4℃~30℃,最适温度为15℃~25℃。2.2季节安排栽培季节根据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新疆气候特点,一  相似文献   

7.
设置4种培养料配方,在杨树林下开展大球盖菇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培养料配方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60%玉米秸秆+40%稻壳的配方栽培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现蕾时间早,子实体个数多且形态、整齐度好,产量可达38 425 kg/hm2,可以作为杨树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培养料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生料发酵料熟料栽培大球盖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秸秆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分析大球盖菇栽培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熟料栽培大球盖菇,显著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生物转化率。与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相比,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提高 6.28 和 3.46 kg·m-2,生物转化率分别提高78.6和43.3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结合乌鲁木齐石人沟地理位置,从栽培季节的选择,林地的选择、培养料处理、铺料播种、覆土、田间管理和采收等环节,开展了乌鲁木齐石人沟林下大球盖菇仿野生栽培,为乌鲁木齐石人沟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葡萄林下栽培不同食用菌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枝条和稻草为栽培原料,研究葡萄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栽培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后,10 cm、20 cm、30 cm土层的含水量高于对照,土壤pH、有机质、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对照,有效磷含量则在种植大球盖菇后最低(53.456 mg/kg);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各采收3潮菇,产量分别为6.86 kg/m、1.50 kg/m;栽培食用菌后,葡萄单串鲜质量和单粒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栽培大球盖菇与棘托竹荪的差异不显著;葡萄中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对照葡萄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处理,达14.311%。综上,葡萄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和棘托竹荪可获得较高产量的食用菌,栽培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综合效应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昆明4个县、区进行不同季节、不同树种、不同郁闭度的林下大球盖菇种植试验,通过对其产量及产值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模式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种植大球盖菇夏秋季的产量高于冬春季,提高了13.22%。大球盖菇产量与郁闭度差异明显,郁闭度为0.3~0.4时产量较高;其中郁闭度为0.3时产量最高,每平方米产量达3.93 kg;郁闭度为0.8时的产量最低,仅有1.55 kg/m~2。相同条件下油橄榄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的产量较高,平均达2.80 kg/m~2,但产量与树种配置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其肉质细嫩,柄脆,色泽鲜艳,味道鲜美,清香可口,富含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元素[1-2],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3]。大球盖菇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其栽培技术简单粗放,菌种抗逆性强[4],农村种植大球盖菇可利用的原料来源广泛,且生产成本低,适合的栽培场地较多[5]。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2019年和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农牧局进行了大球盖菇间作玉米栽培技术模式试验并获得成功。该模式下,可亩产大球盖菇1515 kg、亩收入15 150元,亩产鲜玉米963 kg、亩收入2 800元,合计每亩纯收入11 900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料种植大球盖菇产量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3种栽培料在4种重量水平下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壳作为栽培料在10 kg/m2时种植出的大球盖菇生物学效率最高,投入产出比最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小黑麦藏饲1号在高海拔地区的最佳栽培技术,本研究以小黑麦藏饲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设计试验,探究播种方式(条播、撒播)、播种密度(15,17.5,200 kg/667 m2)和有机肥施用量(800,1 000,1 200 kg/667 m2)对小黑麦藏饲1号生育期、株高、干草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栽培模式。结果显示,在条播条件下,播种密度为17.5 kg/667 m2、有机肥施用量为1 200 kg/667 m2时,小黑麦干草产量(279.7 kg/667 m2)、粗蛋白(3.59%)、粗脂肪(1.26%)、无氮浸出物(53.47%)含量高,粗灰分(5.8%)、粗纤维含量低(32.53%),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为清镇市大棚栽培螺丝椒品种选择提供参考,引进25个螺丝椒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合适的螺丝椒品种,并探索果实性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果实性状间仅果长与果肩宽、果形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余指标间呈正相关关系,影响产量的性状依次为单果重>果肩宽>果形指数>果长。根据产量表现,筛选出1095-螺丝椒、1052-螺丝椒、2021-9-螺丝椒3个品种,均属大果型螺丝椒,产量分别为8 689.92 kg/667m2、7 504.00 kg/667m2、7 317.76 kg/667m2,较CK分别增产2 034.88 kg/667m2、848.96 kg/667m2、662.72 kg/667m2,增产率为30.58%、12.76%、9.96%,整体上植株长势强,口感微辣,色泽亮丽,可推荐为清镇市大棚栽培螺丝椒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丰富栽培品种,增加菇农收入,蔬菜站引进了大球盖菇优良菌株,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探究了大球盖菇的温室、塑料拱棚和林下3种栽培模式的栽培季节、管理技术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临沂采用这3种模式生产大球盖菇都能成功,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温室栽培的产量和效益最高分别为7 051 kg·667 m-2、58 444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3.11。  相似文献   

17.
在杨树林下进行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结果表明:杨树林下培养料(60 %玉米秸秆+40 %稻壳)栽培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为34.7天d,发菌后现蕾时间最早为7.1d,现蕾后子实体个数多,子实体形态、整齐度较好,产量最高,折合每666.7m2产量2561.79 kg,可以作为在杨树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栽培料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为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ata Farlow ex.Murr.)在宁夏的引种栽培试验,试验采用3种宁夏较为常见的食用菌培养料配方作为大球盖菇的栽培料,在相同温度及湿度的控制下,对3种不同培养料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及品质进行了对比试验,最终选择干稻草40%、谷壳40%、杂木屑20%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石人沟林下大球盖菇仿野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结合乌鲁木齐石人沟地理位置,从栽培季节选择、林地选择、培养料处理、铺料播种、覆土、田间管理和采收等环节开展了乌鲁木齐石人沟林下大球盖菇仿野生栽培,以期为乌鲁木齐石人沟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用13种覆土材料配比和5种覆土厚度,在北方林地进行大球盖菇栽培覆土试验,以探讨不同覆土材料及厚度对大球盖菇出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林地土加50%草炭土混合后覆土,覆土厚度3 cm,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高,质量好。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林地大球盖菇栽培提高产量,规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