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彝族是会泽世居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族人民频繁交往,彝族的风俗习惯己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农村,彝族聚居的地方,婚娶方面仍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习俗。男子结婚,须经过说亲,彝语“取以”、“打礼钱”(过礼)才能娶媳妇,彝语“啊咩取”。说亲时,媒人要拿着几瓶(斤)酒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家用拿去的酒招待客人,这就表示父母和姑娘都喜欢结亲了;若用自己家里的酒招待,则表示不喜欢。如女方喜欢,双方就商定时间,正式订婚。所以流传着“成不成,酒三瓶”的说法。“打礼钱”,届时,男方的父亲或母亲陪着媒人,由男方的弟辈背着些大米、煮熟染红的鸡蛋…  相似文献   

2.
黄承宗 《农业考古》1996,(1):222-224
四川凉山彝族古代养羊考凉山州博物馆黄承宗彝族是具有悠久历史、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近一百三十五万人,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研究考察其养羊业的历史,对于认识古代彝族的畜牧经济的历史文化,都是有益的。从目前已正知出土有关养羊业...  相似文献   

3.
从凉山彝族起源与迁徙历史演变入手开启对凉山彝族农耕文化的源、迁、种、法、器、礼、艺7个大部分的多层次和全方面的诠释与意蕴,以史鉴今探寻凉山彝族农耕文化深度内涵与丰富内容,以期对凉山彝区发展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传承与融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价值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既是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又有自身特点。在生产条件上,基本继承了传统因素,既反映了传统农作经验的延续性,也是人多地少、劳动力水平低下的被动选择。与此同时,虽然面临社会变迁与外在力量的推动,但农具、种植、灌溉以及畜力等方面的现代因素少有出现。在农作物结构以及粮食产量方面,仍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粮食总产量有缓慢的增加。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畜牧产品作为贸易中的主要交换物,发挥着重要作用,畜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客观上促进了凉山彝族地区的商业往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农民的生存环境较之前有所改善,但农民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5.
凉山崇山峻岭,高山峡谷,立体气候,江河纵横等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凉山的经济起着很大的影响。从自然属性角度研究了凉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文化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彝区经济发展的阻碍,由此决定了对凉山彝区移民扶贫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吉勋 《农技服务》2009,26(10):146-147
从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互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引导彝族家支文化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相关部门更好地完成国家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大方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了大方县的彝族民间文化资源.结果显示:大方县的彝族民间文化资源呈现类型多样、独特性、分布广泛并呈现集中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当地旅游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彝族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最大特点是纯朴而强烈的集体意识,它把彝族民众紧密地团结在家支的周围,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这一道德价值现在构建凉山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彝族传统家支观念对凉山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经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77-18179
首先,介绍了凉山彝族传统家支观念的概况,指出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若干痕迹,在彝族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具有培养社会角色、凝聚家支力量和传承彝族文化的功能,对凉山彝族的社会进步、民族发展、经济繁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探讨了彝族家支观念对凉山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不仅是凉山社会的组织结构,而且是家支成员的保障系统,具有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的功能;具有互动性,可促进凉山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习惯法的实施者,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凉山新农村建设中的彝族家支观念的消极因素,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家支复仇事件及家支干政等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家支意识的强化导致凉山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权管理职能的弱化;在家支观念中十分突出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阻碍了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地区乡村聚落景观评价体系与评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建立评价体系和评价策略,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景观要素影响因子初步权重,并运用综合数学模型分析凉山彝族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的因素,形成独特的评价策略,并揭示了凉山彝族地区乡村景观特色的主导元素,旨在为凉山民族特色乡村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董平  师守祥  张胜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94-6296
乡村往往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而且这些乡村民俗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从旅游与民俗关系的论述入题,以陇南为例,研究乡村民俗文化特点及旅游开发价值,并对其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参考国内发展观光农业的经验,结合洛阳市的观光农业资源优势和观光农业的现状,对观光农业的发展动态、意义、设计管理、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等进行了深入和切合实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开发规划为依据,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矩阵法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开发对旅游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识别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旅游可持续压力表模型对张家界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发展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张家界地区自然环境对这种发展模式的支持是可持续的,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受人文系统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和彝区健康新生活运动使凉山旅游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推广彝、汉两族餐饮技艺互补的成功经验,传承创新凉山旅游餐饮产品结构,与时俱进地适应客源市场需求,培育彝、汉新村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董智  张青萍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28-12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如果旅游开发不当,破坏优美景色的现象往往在诸多地方时有发生。因此,对风景区进行研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这对于维护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和彝区健康新生活运动使四川省西昌市凉山旅游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推广彝、汉两族餐饮技艺互补的成功经验,传承创新凉山旅游餐饮产品结构,与时俱进地适应客源市场需求,培育彝、汉新村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燕翼围的历史文物价值,着重探讨了其建筑价值和民俗价值,结合目前旅游开发现状分析了燕翼围在旅游开发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目前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较差、缺乏管理、缺乏资金投入、宣传促销力度弱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燕翼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多种旅游资源系统开发和组合包装、重视旅游宣传促销等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燕翼围的旅游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9.
衡山县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归纳了目前衡山县观光农业的主要类型,分析了衡山县观光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