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给水排水工程制图"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的选修课程。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制约"给水排水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缺少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不科学、考核方式限制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全面考察、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首先调整理论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学时比例;其次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加强与给水排水工程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第三,在考核环节,以实际工程或实际工程图纸作为专业知识点的载体,将单一纸质闭卷考核方式改变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明显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增强了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计算机地质制图是地质类学生本科阶段培养的必修课程,课程所涉及的地质制图软件种类较多,软件的功能在一定范围既存在重复又存在优劣。在学院于2016年实施地质大类招生,开展计算机地质制图课程时,与以往的分专业培养存在极大的区别。本科地质大类专业培养在实行之后,计算机地质制图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在软件选择、功能选择、教学深度选择上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针对计算机地质制图课程大纲制定及本科生培养模拟,通过教学及上机指导实践,在参考地质大类招生其他课程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地质制图"的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进行了改革:厘清专业方向,统筹教学软件;熟悉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尺度;改革教学方式等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后续地质大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的重点是应用AutoCAD制图软件开展课堂教学,旨在指导学生依据保护区和湿地工程规划熟练绘制二维平面图。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与探索,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自然保护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教学中,探索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意义、实施模式、课程设计、案例选取,并评估其最终的实施效果。通过"课前案例搜集筛选-课堂内容与案例分析结合讲授-课后教学效果反馈及反思"一套完整的教学,使得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基本操作、自然保护工程相关理论应用以及设计理论与实践这3个层面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帮助"自然保护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提升了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相关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分析在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制图过程中三大传统软件面临的问题。基于单元理念,结合软件与专业自身特点对方案制图过程中软件的应用提出优化建议。引入其他专业类制图软件;综合优化制图流程,试图探索构建一套全新的、更为契合风景园林专业的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体系。最后以山东东营黄河广场改造方案为实际案例操作演示。  相似文献   

5.
"导师工作室"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是由专家、教授为核心组成的学科研究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承接项目、促进科研。目前,家具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课程之间互相脱节、学生缺乏团队意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家具设计专业实施"导师工作室"的方法和途径:首先应建立"导师工作室"的教学框架;其次对学生参与"导师工作室"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第三,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适时评价。家具设计专业实施"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后,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实战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杨永良  白玉梅  陈广元 《森林工程》2013,(6):182-183,193
“工程图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平行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制图工具仪器的用法,了解掌握家具制图、机械制图标准及绘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初步图解空间几何问题能力,空间分析能力、构思能力和表达能力、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能力.为工程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里从制图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学中采用的直观教学手段和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位置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归纳总结一些适合于制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为从事制图教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学"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存在着程教学内容落后于学科的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程考核缺少科学性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紧密融合,我国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改变。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索了"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二是构建教学共同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三是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四是利用网络后台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有75%的学生能够主动上台分享他们的学术观点,演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期末试卷的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提高了对"森林生态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尤其是对热点生态学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8.
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工程制图"课程成败的关键。将三维设计软件Pro/Engineering引入"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立体的构成及特点,认识视图与立体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实践证明,将Pro/Engineering三维设计软件引入到"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切实可行的教学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许多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植物学"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实践性强、课时有限,加之该课程原有的成绩考核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将学生较喜欢的线上慕课学习与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开展了混合式教学。对线上教学,通过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提前推送学习指南、建立线上学习效果检测试题库;对线下教学,将教学内容设为知识内容、拓展内容和互动讨论3个层次,开展逐级教学;同时,建立了多元化的成绩考核方法,突出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是电气类学生的重要基础课。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学生学习状况不佳、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首先确立了"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应吸收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优点,设计开放性题目以提升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系统性的改革思路;其次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和方法。传统的"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改革后的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辅,在学生参与方案论证、设计、制作、测试、分析和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以引导为主;同时设立开放式任务选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文献查阅、方案论证、理论分析、实践设计、调试验证与答辩演示等整个过程中;建立全面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水彩风景画"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对于园林专业的整体教学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水彩风景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借助水彩画技法,通过快速记录及富有表现力的色彩进行设计表达的能力。由于授课对象多是美术零基础的学生,所以增大了讲授的困难。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时少、授课内容不集中、缺乏实践课时、学生缺少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学习信心等问题,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其次,要丰富教学手段;第三,应加强学科交叉及教师之间的学习;第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从"实境再现"到"意趣表现"的设计能力。课程改革后,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课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设计表现技法"是风景园林、园林、城市规划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针对"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学习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首先制作方便实时交流的教学视频;其次,建立优秀设计表现技法作品的素材库;第三,利用"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教学资源。改革后的"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内外"一对一"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测绘工程专业的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为例,针对专业特征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设计出“四三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包括观念与情怀、专业思维与态度、个人素养三个维度的思政目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前沿知识、实践知识的思政内容;“集体+自主+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成果+知识+表现”的评价方式。实践结果表明: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增强学习获得感,对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学生课程设计中"懂而不会"的现象,以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提出了"说设计"的教学理念,即由教学生"设计方法知识"转向教学生"说"出设计问题解决的程序、途径和方法等;以培养学生具备"设计方案理论评价加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为教学目标,试图培养学生掌握元学习能力、养成专业设计思维方式和掌握设计方法等;利用智慧技能培养的3个阶段理论,构建出了"3阶段5环节"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设计表现技法"是风景园林、园林、城乡规划等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设计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过渡阶段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针对"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等问题,提出了以培养设计思维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首先,加强设计基础知识的讲解;其次,创新课程的练习方式;第三,增加案例教学;第四,利用新媒体技术展开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后,提升了学生设计的表现水平,增加了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工程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对理论等概念性的理解,必须通过作图实践提升专业技能;作为"通用的技术语言",其标准也必须严格执行.为使学生更规范地掌握这门"语言"并进行规范应用,以《工程制图》中某一章节为例进行了改革探讨,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对"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但对课程学习内容充满渴望,愿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希望得到授课教师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最喜欢案例讲解、情景模拟和实践体验等教学活动,对教学案例内容的实践性和故事的典型性比较关注。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教学进行了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要以自主学习为导向,推进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第三,以问题探究为主体,创设情景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对"管理文秘与实务"课程的设计,实现了教学内容从"课上"向"课下"的翻转,实现了课程教学从以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的转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交叉综合性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提高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结合实践。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通过引入实验互动体验式教学、案例互动体验式教学、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式教学开展家具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家具设计专业本科生教学和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计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后期专业课所必备的色彩应用水平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设计色彩的热情,提高学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自由驾驭色彩能力的教学效果。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从4个方面对"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即以色彩写生为基础,培养学生主观色彩意识;抓住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主观色彩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色彩设计的原创力;扩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数字化时代应用色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计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风景园林学科积极探索基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践教学途径,并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加以实施。基于乡村建设项目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具有独特性:首先,乡村建设项目的选题来源于实际生活;其次,课程实践教学以团队形式开展;最后课程实践教学应有成果展示环节。基于乡村建设项目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从3个途径开展:一是在场地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自然生态审美观,二是在设计立意阶段帮助学生转变对自我角色的认知,三是在构建设计元素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以自然为家园的意识。基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激发学习动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明确专业追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