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春油菜蚜虫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油菜田蚜虫发生和消长规律的研究,我们发现黑龙江春油菜田有翅蚜蚜见于5月中上旬,在油菜整个生育期共有四次迁飞高峰。出现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无翅蚜始于6月是句高峰期在6月未至7月上旬,以后逐渐下降,蚜虫数量消长与日平均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量及油菜生长期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油菜蚜虫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油菜蚜虫种类和田间消长动态,2007~2010年,对贵州省油菜蚜虫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贵阳市小河区作了田间消长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油菜蚜虫主要有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3种,出现明显的3峰型,发生期在10月下旬至5月下旬;发生高峰分别在11月下旬、1月下旬和5月上旬;针对油菜蚜虫的发生危害规律,提出了田间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固原市马铃薯蚜虫种群时空动态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固原市马铃薯蚜虫的种群及时空动态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危害马铃薯大田生产的主要优势种群为棉蚜和桃蚜。马铃薯蚜虫始见期一般为6月上旬。在气候冷凉的马铃薯种植区,田间蚜虫少,迁飞扩散较慢;在气候温和种植区,田间蚜量较多,迁飞扩散相对频繁。降水量是蚜虫田间消长的重要因素,5月份气温低不利于蚜虫迁入,降水频繁抑制有翅蚜在田间的迁飞。蚜虫在田间分布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近风口、中间点、远风口。大风有助于翅蚜进行较远距离迁飞,有翅蚜处女迁飞距离为60 m。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贵州威宁地区马铃薯田间蚜虫种类及消长动态,为蚜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4-7月田间黄皿诱蚜进行数量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威宁地区马铃薯田间有翅蚜共12种,其中桃蚜、玉米蚜、甘蓝蚜为主要种群.有翅蚜的消长动态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其中以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风速次之.4月中旬和5月中旬为有翅蚜发生的两个高峰期,6月中旬有翅蚜大量迁飞,建议该地区的蚜虫防治至少应包括这3个时段.  相似文献   

5.
1.油菜蚜虫的种类及防治为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两种:一是桃蚜,一是萝卜蚜。桃蚜在夏季主要为害烟草、桃、李、马铃薯等作物,冬春季节油菜生长  相似文献   

6.
对宁夏固原市马铃薯田蚜虫进行种类鉴定与为害时间调查.在薯田采集到蚜虫共10种,其中6种只有有翅型,主要优势种为棉蚜和桃蚜.蚜虫的出现期因蚜虫种类而异,棉蚜发生期早,发生量最大,分布最广;桃蚜出现期最早,终结期迟且数量较多.有翅蚜迁入高峰期后1个月,马铃薯病毒病进入发病高峰期.病毒病能通过种薯传播,是重病田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1 蚜虫的发生1.1 蚜虫的种类我国油菜蚜虫有3种,即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是为害油菜最严重的害虫。萝卜蚜、桃蚜在全国都有发生,其中又以萝卜蚜数量最多,甘蓝蚜主要发生在北纬40°以北,或者海拔1000 m以上的高原、高山地区。1.2 蚜虫的为害油菜整个生长期都会受蚜虫的为害。但是不同栽种区,虫害盛期有差异。冬油菜区,幼苗期蚜虫最猖獗;春油菜区,盛花期最猖獗;暖冬年份,春冬油菜受蚜虫威胁大。蚜虫常以成蚜和若蚜群集于油菜  相似文献   

8.
杨荣明 《当代农业》2010,(20):38-38
一、蚜虫 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3种蚜虫分布广泛,寄主作物多,为油菜上常发性害虫,不仅刺吸养分,而且可传播多种病毒病,危害油菜安全生长。  相似文献   

9.
一、蚜虫 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3种蚜虫分布广泛,寄主作物多,为油菜上常发性害虫,不仅刺吸养分,而且可传播多种病毒病,危害油菜安全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镇远烟区建立有效的蚜虫预防机制及其统防统治提供参考,通过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黄皿诱蚜法及5点取样法调查,对2014-2015年镇远县烟区早春蚜虫虫源基数、有翅蚜迁飞、田间烟蚜与天敌和蚜传病毒病(PVY+CMV)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越冬寄主中,油菜上的蚜虫总量最多,2年平均达18.44头/株;有翅蚜的迁飞呈双峰型,无翅蚜种群动态为单峰型,且发生高峰为5-6月.建议大田防治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菜心在桃蚜危害后主要次生物质的活性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桃蚜胁迫强度的增大,菜心植株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活性均增加。在相同的危害时间和胁迫强度下,3个菜心品种的SOD、POD、MDA增加的幅度不同,表明菜心品种之间对桃蚜的抗性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筛选 7种防蚜农药配制成不同含量的颗粒剂进行室内外防蚜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 :0 .4%根施净防蚜效果较好 ,防效高达 90 %以上 ,残效期 70~ 80d ,只需在烟苗移栽期施药 1次 ,即可控制整个生长期蚜害。该药低毒 ,使用简便 ,成本低 ,不伤害天敌 ,有利于保护环境 ,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3种油菜蚜虫种群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位理论,对甘肃省甘南和临夏两地春油菜田的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在时间、空间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指数进行了估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桃蚜不仅比其它蚜虫能较广泛地利用寄主资源,而且在时间序列上也占有较大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甘南油菜田,桃蚜和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之间竞争激烈,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在临夏油菜田,甘蓝蚜和萝卜蚜在时间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重叠较大,桃蚜和萝卜蚜在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但甘蓝蚜与萝卜蚜之间竞争表现得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14.
新疆苜蓿蚜虫的种类、分布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和田、喀什、阿克苏、库尔勒、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州(市)苜蓿田的蚜虫调查,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整理出新疆苜蓿田常见11种蚜虫,其中蚜科9种,它们是豆蚜(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乌苏黑蚜A.craccivorausuana、棉蚜A.gossypii、棉黑蚜A.atrata、刀豆黑蚜A.robiniae canavaliae、苜蓿无网蚜Acyrthosiphon kondoi、京豌豆蚜A.pisivorum、豌豆蚜A.pisum、桃蚜Myzuspersicae;斑蚜科2种,它们是灰彩斑蚜Therioaphis cana、三叶草彩斑蚜T.trifolii.并对这些蚜虫的分布和危害特征进行了描述,列出了识别鉴定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黄板诱捕的方法,查得青海东部马铃薯田间的迁飞蚜隶属3科,12属,19种,其中已知的主要种类有桃蚜、酸模蚜等14种。据观察,该地区薯田的迁飞蚜出现于5月下列至9月上旬,不同地区的迁飞期随海拔升高而相应推迟,虫种数也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黑龙江烟田烟蚜发生及为害情况,更好的对其进行防治,对黑龙江大庆地区烟蚜越冬情况及烟蚜在烟株上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庆地区烟蚜生活史属于全周期型,在烟株上烟蚜数量的消长主要呈"单峰常发区",主要以卵在刺玫、李树、杏树等植株的腋芽四周、枝条上的斑痕和枝杈上越冬。4月中旬开始孵化干母,5月上旬有翅蚜开始迁入烟田,7月中旬出现高峰期,8月中下旬有翅蚜开始迁出烟田。通过此次研究可以为黑龙江烟区烟蚜的田间预测预报提供依据,从而可以更好地防治烟蚜的为害。  相似文献   

17.
三种生物碱防治小麦蚜虫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三种生物碱对麦蚜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10%皂素烟碱1000倍、40%硫酸烟碱1000倍和0.3%苦参碱300倍对麦蚜的田间防效均稳定保持在98%以上,并能保护麦田中的天敌数量。此3种生物碱与40%氧化乐果乳油作药效对照.防蚜效果相当。对于减少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开发我国极其丰富的植物性农药资源,具有极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以萝1-苗为烟蚜寄主繁殖烟蚜的效果,为烟蚜茧蜂的规模饲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漂浮育苗技术培育萝卜苗,达到2片真叶时按4、8、16、32头/株进行接蚜,研究不同接蚜量条件下的繁蚜效果。[结果]最佳接蚜量为16头/株,接蚜后20d总蚜量可达360头/株。[结论]萝1-苗可作为寄主植物进行烟蚜的规模饲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利用烟蚜茧蜂防控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效果。[方法]研究烟蚜茧蜂防治、化学农药防治、不采用任何防治方法 3种处理对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在大田环境下利用繁蜂大棚持续性放蜂可有效缓解烟田烟蚜种群数量的增长,人工释放烟蚜茧蜂进行烟蚜防治后,平均有蚜株率由放蜂前的14.4%减少至3.5%,有蚜烟株平均单株蚜量由104.0头/株降至18.7头/株,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虫口减退率为74.82%,防治效果达86.04%,蚜传病毒病(PVY+CMV)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病指减退率为73.07%,防治效果显著。[结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及蚜传病毒病效果显著,并且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