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提高民生福祉的重大战略工程,为了使搬迁居民在迁入地“稳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建设工程能够成功推动。研究选取了贵州省S县某大型移民搬迁安置区为调查对象,研究表明S县移民安置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生计方式转变及思维转换困难、搬迁民众产生身份认同差异和移民安置区治理人才能力尚需提高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建议从技术赋能、民族特色和人才培育三个层面出发,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追踪及时的优势,对被搬迁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进行跟踪和监控,依托其民族特色,加之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参与,以此助力搬迁户顺利度过适应期,从而促进搬迁群众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2.
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生产要素理论,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三峡移民、"5.12"地震灾民安置工程与陕西省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工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避灾移民搬迁在生态修复、农民增收、推进城市化、共享文明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着"搬入区超载"、"致富难"和"观念滞后"等地理、经济、社会问题。将"进城上楼"调整为"村内就地相对集中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开展居民素质教育,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等举措将是解决目前避灾移民搬迁工程问题的可选之策。  相似文献   

3.
洛南是陕西移民搬迁主要县之一,通过分析洛南县移民搬迁的现状,探讨洛南县在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配套设施滞后、安置模式不合理、移民从业技能差、资金缺乏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移民搬迁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大移民技能培训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相结合等促进洛南县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移民过渡期贫困风险和扶贫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因果树分析方法,对江西省移民扶贫移民过渡期贫困风险发生的四大因子(搬迁风险、生产风险、生活风险和社会边缘化风险)及其深层因子进行了非结构性的定性分析,并提出应从提升移民自我发展能力、实行"同伴压力"小额贷款、制定为移民创造脱贫增收机会的政策及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引入移民参与决策机制等方面来弱化移民过渡期贫困风险.  相似文献   

5.
下山移民是"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山区群众脱贫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浙江省天台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下山移民脱贫工作,围绕"移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总目标,加快城区公寓式安置和集镇安置区建设,不断推进整村搬迁,大力鼓励自发移民。十年来,全县共建设下山移民安置区(点)15个,完成下山移民8263户28585人。其中城区幸福花苑安置区总面积60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总投资3.2亿元,安置1587户6348人,安置区以公寓房安置下山移民属省内首创,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县的下山移民工作经历了农民自发搬迁、政府开展试点、政府有组织地实施等阶段,取得了较大成果。然而,随着下山移民进程的不断推进,问题也不断凸现。为此,本文针对天台县下山移民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6.
吴明作  孙志伟  黑小明  王记  王娜  张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21-4123,4126
水电建设项目通常会引起淹没与移民,其搬迁将对安置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实例分析了某水电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区的移民容量,评价了移民搬迁对安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安置区条件对移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等问题,依此提出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减缓生态环境破坏的相应措施,并对安置区工程建设提出了必要的监理制度。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为更好地落实各项生态环保措施及"三同时"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战略途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独特性使搬迁后的发展更具复杂性。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搬迁后,扶贫移民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冲击,转变陷入困境,稳定发展面临种种瓶颈。需多措并举,从盘活原村落承包地、加强安置区治理、实施产业带动就业等方面重塑生产、生活方式,解决扶贫移民后继稳定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8.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临沂易地扶贫搬迁是由政府统一规划指导的社会空间迁移,所形成的安置社区是区别于新型农村社区的“过渡型”社区。基于后期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完善过渡期制度供给、履行党组织“轴心”职责、创新物业服务管理方式、推进“互联网+”治理模式、积极培育共同体意识等治理路径选择,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95-197
三峡工程是世界伟大工程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治理开发与保护长江,在1992~2009年的17年间,共迁移了12座城市和县城、114座集镇,搬迁安置的移民数量达到124.55万人,三峡库区移民是我国历史上最多的水利工程移民,经过近十几年的移民发展,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百万移民的迁移目标,且移民维稳工作成效显著,三峡库区移民的致富之路逐渐开始。虽然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取得较大成果,但是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库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三峡库区移民就业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政府制定促进三峡库区移民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搬迁安置点选址不当,就会对移民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和谐稳定产生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选择具有相当程度的空间特性,GIS中的空间数据处理等工具的使用能够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选址项目提供十分有力的技术支持。以贵州省兴义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选址为例,通过GIS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获得一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域,建立综合考虑主观与客观影响相组合的均权法加权指数,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备选集进行模糊评判,得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从优到劣的等级排列SJ、BM、ML、MJ。应用结果表明,GIS支持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模糊评价模型科学准确、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研究成果对于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选址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扶贫移民安置需要从生产、生活和社区治理等方面统筹安排,帮助移民摆脱贫困,但也存在易地而居和土地与居住分离的客观事实,面临扶贫移民的社会关系断裂与重构问题。以易地搬迁城镇化安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实证经验,运用社会建构理论分析城镇安置扶贫移民面临的社会关系断裂现状,并从个体、社区、政府角度分析其内在机理,提出心理干预、资源保障、社区联结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取交底座谈、现场查看、入户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武威市古浪县、天祝县易地扶贫搬迁点开展专项调研。以武威为代表的河西地区依托祁连山生态屏障保护、石羊河流域治理、黄河调水等工程,以水定地,以地定人,利用国有农林场、新开垦的耕地作为安置用地,通过大规模集中安置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达到了扶贫开发和生态治理的有机统一。安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迁出区的生态恢复效果显著,产业发展也各具特色,搬迁群众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预期目标。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切实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确保搬迁移民稳定增收等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204-206
2010年陕西省政府决定用十年时间完成对陕南山区约240万人,约60万住户的搬迁。山区长期被泥石流、洪涝灾害等终年困扰的农民进行搬迁,现阶段搬迁工作已接近尾声,移民"迁得出"的问题初步完成,在政府强力推动之下山区移民搬迁的安置房主体上都已就绪,根据山区移民的不同层面陆续被安置。"迁得出"已基本实现,那么怎样能够"稳得住并最终致富"是山区移民最为关心与渴求实现的长期目标,其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山区移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维度的社会融入之路。基于对陕南山区调研,着力考察山区移民社会融入特征、问题与影响机制以及思考探索山区移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融入的创新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黄河源头区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两个不同类型移民社区的生态移民户调查样本,借鉴可持续生计核心思想和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安置方式生态移民搬迁后生计结构及生活方式变化的差异,发现异地远迁至经济发达区的曲麻莱驻格尔木社区移民能更好的适应搬迁后的生计生活;探讨两种安置方式下移民在生计模式变迁及社会适应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认为应通过完善移民补偿制度、成立三江源移民生态补偿基金委员会、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健全基础配套设施、明确异地远迁型移民隶属行政管辖关系、增加对移民精神生活的关注力度等措施全面提高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实现生态移民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7月20日发布了DL/T5064-2007《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较原规范(DL/T5064-1996《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增加了移民安置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内容,强调了移民安置工程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农村移民安置工程是水电项目移民安置规划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做好农村移民安置区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非常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根据农村移民安置区的特点,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为指导方针,制定水电项目农村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得到及时和有效地控制,保证"三同时"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政府通过易地搬迁工程解决了高深山区的贫困农牧民基本生活问题,同时又通过移民安置区产业培育,帮助移民群众积极发展稳定增收产业,助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本文阐述了天祝县南阳山移民安置点产业培育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培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城乡统筹的生态移民安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移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安置的最优方案,以切实保证移民生活的长久稳定.以缙云山缙云村为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移民安置应该由政府主导搬迁,实行非农化安置,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融入安置为辅.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城乡资源,以人为本,多样化安置交互并存.  相似文献   

18.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的理论框架,利用贵州省城镇安置模式下生态移民户的微观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法,分析生态移民搬迁前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搬迁后,移民户的可行能力整体提升,可行能力隶属度从搬迁前的0.479上升到搬迁后的0.590。经济收入、物质条件、居住环境、社会机会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社交网络功能小幅度削弱。安置点转换下,搬迁后所有安置点移民户的可行能力提升,物质条件和社会机会功能改善,但其它三类功能性活动均有不同数目安置点移民户的整体状况变差。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数量和平均年龄转换下所有区段移民户的可行能力均高于搬迁前,而健康状况转换下"很不好"和"不太好"区段的移民户可行能力下降,各家庭特征因素转换下每一区段移民户的功能性活动改善状况呈现较大差异。因此,为增强生态移民的可行能力,提出以促进就业为核心多渠道增加移民收入、加强对移民的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和实施差异化的精准扶持政策、帮助移民重构社交网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易地搬迁打破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使移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改善,但也令搬迁农户产生了适应性问题。从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四个方面探究了农户生计适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一是要加大安置区及其周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力度;二是要增强移民社区融入感;三是要开展素质教育培训;四是要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生计重建是水库移民问题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对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外迁农村移民安置初期的问卷调查,分析移民的生计资本状况及其对生计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移民生计资本总量有限,其中自然与物质资本比搬迁前提高,人力、金融、社会资本因搬迁而受损;在生计结果方面,移民整体纯收入较低,部分移民相比搬迁前收入下降,且移民总体对未来生活预期谨慎,人力、金融、社会资本与资本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移民生计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