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10Ni3MnCuAl钢磨削表面进行不同强度的喷丸强化处理,分析了喷丸强化后10Ni3MnCuAl钢的金相组织及喷丸表层下微观结构的变化,测量了喷丸影响层的显微硬度以及喷丸强化所形成的残余压应力场, 研究了喷丸所造成显微硬度、金相组织和表面残余应力等表面完整变化.结果表明, 喷丸强化可显著改善10Ni3MnCuAl钢表面完整性及其疲劳寿命. 喷丸强度高时将产生过喷效应,导致疲劳寿命的降低,实验测得最佳喷丸强化弧高值为0.40 mm时表面质量最好,喷丸影响层的残余应力深度达450 μm.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氏体不锈钢(2Cr13)试片热处理强化处理后,分别进行了磨削及磨削后研磨加工、喷丸处理,以探讨表层硬度、表层残余应力及表面粗糙度等诸因素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减少表面粗糙度Ra值,增加表层残余压应力是提高2Cr13不锈钢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马氏体不锈钢试片热处理强化处理后,分别进行了磨削及磨削后研磨加工,喷丸处理。以探讨表层硬度,表层残余应力及表面粗糙度等诸因素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减少表面粗糙度Ra值。增加表层残余压应力是提高2Cr13不锈钢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高效铣削淬硬模具钢SKD11的新型铣刀进行优选,对不同几何结构的铣刀加工得到的表面质量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了加工表面粗糙度、切屑微观形态、硬度及硬化层深度、残余应力分布和晶相组织结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研究了不同铣刀的几何特性及其磨损特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角5°,后角10°,刀尖圆弧半径为1 mm,铣刀螺旋角为45°的几何结构铣刀完成了表面完整性试验中.此外,在淬硬钢铣削加工中合理地选择加工参数可以获得0.4μm的表面粗糙度;采用合理的正前角可以抑制锯齿形切屑的产生.铣削淬硬模具钢能在加工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通过增加铣刀后角和抑制后刀面磨损可以推迟加工表面软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木材表面密实化是提高木材表面密度和硬度的有效方法,以往研究中大多采用平压法,木材表面密度提高的同时中心层也得到了密实,损耗了材积,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低材积损耗的木材表面密实方法。采用柱面加压法对木材进行表面密实,以半无限平面的线载荷理论为基础,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柱面加压法木材表面密实进行模拟,优选出了柱面加载头的半径大小,并进行实验验证,探求加载头半径对木材表面密实效果的影响。半无限平面的线载荷理论分析表明,柱面法加压时,应力分布由表层向下逐渐衰减,与平压法中力的等值传递相比更适合木材的表面密实,且圆柱体半径越小,表面密实效果越好;有限元模拟结果更直观地表明了柱面加压时的应力分布情况,密实层均集中于表层,且加载头半径越小,密实层越集中于表层且越密实,压缩量越大,表面密实层厚度越大且越密实,根据模拟结果优选加载头半径的大小为10mm及以下;实验验证的结果与理论分析及有限元模拟结果一致,当采用半径5 mm加载头压缩3 mm时,表面密实层最大密度达到783 kg·m~(-3),比未密实前提高了82.6%,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也显著提高,但材积损耗仅为12%,较平压法大大减少了材积损耗。柱面加压法较平压法更适合于木材的表面密实,提高木材表面性能的同时材积损耗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期以来一些菱和许多技术人员认定的“零件表面在高频淬火时产生高的残余压应力,对提高其耐磨性有利”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观点基本是不正确,同时,用具 数据阐明:采用合理的回火处理,在零件表面硬度降低不大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摩擦表面的这种残余应压应力,才是减少磨损的正确,并对最佳回火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用X射线测定圆锯片表面初始残余应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该文介绍了用X射线衍射测定圆锯片表面初始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 ,并且用它对圆锯片表面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 .实验结果证明在锯片表面切向 ,当X射线入射方向不同时 ,所测试的切向应力值有很大差别 ,而在径向这种差别很小 .这表明用X 射线测量锯片表面的应力时 ,会出现Φ分裂现象 .在固定入射方向角Φ的情况下 ,锯片表面的初始残余应力呈一定规律性 .切向为拉应力 ,径向为压应力 .将表面电解抛光 15 μm后 ,其对应点的残余应力与电解抛光前有明显不同 ,且切向应力由拉应力转为压应力 .该测试结果对以后用X 射线测试适张后锯片表面的残余应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淬火圆锯基片不同回火工艺下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分析,同时还测试了基片的洛氏和显微硬度,以研究残余应力在回火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①回火早期时,圆锯片硬度降低最快,淬火残余应力的衰减也最快,并很快能达到残余应力消除的水平;而且回火温度越高,圆锯片残余应力降得越快,一定时间后变得比较缓慢,长时间保温则并无作用.②采用均匀的回火冷却方式时,冷却介质对圆锯片残余应力的松弛影响不显著,也不会产生新的热应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和谐号动车组某品牌齿轮箱轴承组成零件的外观、扫描电镜、表面残余应力、化学成分、硬度以及金相等方面进行检测,分析轴承保持架发生断裂的原因,为有关生产厂家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产品质量、为使用单位检修人员有的放矢确保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球罐腐蚀缺陷处理及防腐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油气储运》2003,22(7):40-43
根据对在役压力球罐所做的定期检验结果,对球罐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在球罐的维护过程中,从降低球罐结构应力和腐蚀介质的浓度入手,对焊接残余应力、钢材硬度以及硫化氢浓度进行控制,以减少球罐介质的应力腐蚀,保证了球罐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总修饰比例对复配修饰膨润土表面结构特性及对不同疏水性的有机污染物(苯酚、菲)吸附模式的影响。采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复配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膨润土,研究了复配修饰膨润土总碳和总氮含量、比表面(SBET)、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的特征,并分析了总修饰比例、表面特性及吸附量三者相关性。结果显示:红外图谱及电镜扫描均证实了DTAB在BS-12两性膨润土表面的修饰;随着总修饰比例的增大,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及菲的吸附量增大,在总修饰比例超出150%CEC后吸附量开始下降;总碳含量、层间距(d001)变化规律与总修饰比例成正比,比表面积变化规律与总修饰比例成反比,且变化幅度均在总修饰比例超出150%CEC后增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和菲的吸附能力由总碳含量决定,BS/DTAB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吸附模式为分配吸附,而对菲的吸附模式为分配吸附和表面吸附共存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用脂肪酶等四种生物酶分离温州蜜柑汁囊,结果表明:以脂肪酶分离温州蜜柑汁囊的得率达70%,果胶酶等三种酶分离汁囊的得率仅为38-40%。扫锚电镜观察发现未经酶作用的汁囊表面呈连续波纹状,由光滑均匀的蜡质覆盖,经酶处理后,蜡质呈无规则非连续网络状。  相似文献   

13.
将磁性分离技术和表面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首先通过化学改性的方式在Fe3O4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接枝双键,以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EDG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CAP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MIP),以及对应的非印迹微球(magnetic molecularly non-imprinted polymer,MNIP)。在表征试验中,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每一步合成的产物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MMIP和MNIP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用振动磁强计测定磁性纳米粒子和MMIP的饱和磁强度。对MMIP和MNIP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将MMIP作为固相萃取剂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进行方法学考查。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直径400~700 nm,分散性较好,在溶剂中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快速分离。MMIP的最大表观吸附容量可达29.18 mg·g-1,具有良好的选择识别性能。MMIP作为固相萃取剂在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时回收率(86.30%~94.21%)、精密度(RSD≤1.53%)、稳定性(RSD≤1.87%)均良好,且具有较低的检测限(3.0 μg·kg-1)。将MMIP作为固相萃取剂用于食品中残留氯霉素的分离检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TEMPO氧化法制备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漂白针叶木浆为纤维原料,在2,2,6,6-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TEMPO)-NaClO-NaBr的氧化体系下制备得到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等手段对氧化纤维素进行表征,并测定氧化纤维素羧基质量摩尔浓...  相似文献   

15.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mis L.)是黑龙江省大豆田危害最严重的恶性杂草之一,并且对一些除草剂的耐药性较强.利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黑龙江省大豆田恶性杂草鸭跖草叶片表皮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其耐药性强的细胞显微结构基础.结果表明,鸭跖草叶片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胞间隙,细胞均略呈方形或...  相似文献   

16.
云南、黑龙江两省南瓜主要病毒病原种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电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了云南、黑龙江两省南瓜病毒病病原种类。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南瓜病毒病原种类较多,检测到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apararingspot virus W,PRSV-W)、西葫芦黄色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virus,ZY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粉虱传双生病毒(Whitefly-transmitted geminivirus,WTGs)。黑龙江省检测到两种病毒:西瓜花叶病毒2号(Watermelon mosaic virus 2,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两省样品的电镜检测均观察到了番茄斑萎属病毒(Tospovirus)。  相似文献   

17.
竹炭孔隙的空间分布十分复杂。根据分形理论和竹炭多孔状及各向异性的构造特征,参照竹炭扫描电镜照片,模仿Sierpinski地毯的构造方法,运用Matlab软件建立了一个描述竹炭孔隙空间分布状况的随机分形模型,并给出分形模型中孔隙度和比表面积与迭代次数的关系。当迭代次数为10,最小孔径达到1 nm时,竹炭分形模型孔隙度是0.825,比表面积为213.6 m2·g-1。图6表1参10  相似文献   

18.
用扫描电镜对寄生于斑Hu肠道中的五角前吻吸虫成虫体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成虫的前吸器具有伸缩性,当完全伸展时,前吸器呈喇叭状,中央凹陷,7个角状突起呈放射状排列;当前吸器完全收缩时,7个突起缩入体内,此时,前吸器呈钝锥状,中央部位凸于身体最前端。成虫体棘也具有伸缩性,当完全伸出时,体棘呈刷状,当体棘完全收缩时,体表仅剩下一个一个的长方形棘囊。成虫表皮凸凹不平,似由鹅卵石状突起紧密排列而成。成虫的体  相似文献   

19.
Fluorescence light microscopy allows multicolor visualization of cellular components with high specificity, but its utility has until recently been constrained by the intrinsic limit of spatial resolution. We applied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3D-SIM) to circumvent this limit and to study the mammalian nucleus. By simultaneously imaging chromatin, nuclear lamina, and the nuclear pore complex (NPC), we observed several features that escape detection by conventional microscopy. We could resolve single NPCs that colocalized with channels in the lamin network and peripheral heterochromatin. We could differentially localize distinct NPC components and detect double-layered invaginations of the nuclear envelope in prophase as previously seen only by electron microscopy. Multicolor 3D-SIM opens new and facile possibilities to analyze subcellular structures beyond the diffraction limit of the emitted light.  相似文献   

20.
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农用化学品叶面喷雾的效率与植物叶面理化性能的复杂性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理解农用化学品喷雾液与植物叶面内在结构的界面互作效应,本研究以辣椒叶片为例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寻求其内在的关联性,以期为植株上农药的高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水(W)、丙三醇(G)和二碘甲烷(DM)为检测液,借助接触角测量仪测定其在3种辣椒叶片上的稳定接触角后,分别采用Wu调和平均数法(HM)、Owens-Wendt-Rabel-Kaelble法(OWRK)、Van-Oss-Chaudhury-Good法(OCG)以及ZDY法计算叶片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并进行比较,同时对辣椒叶面的溶解度系数进行分析。【结果】水在苏紫1号和GR甜椒叶片上表现出较好的润湿性(θ90°),而在苏椒13叶片上的润湿性一般(θ90°)。在估测辣椒叶片表面表观自由能的4种方法中,OCG法采用3种检测液进行分析,较其他方法获得的辣椒叶面特征物理量较多,3种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的非极性分量所占百分率(85%)均高于极性分量(15%)。采用2种检测液的方法为HM法和OWRK法,当2种检测液均为极性(W-G)时,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的非极性分量和极性分量所占百分率变化较大,甚至相反;当2种检测液为极性和非极性组合(W-DM或G-DM)时,以OCG法计算获得辣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的数值为基准,OWRK法计算获得的数值比HM法获得的数值偏差要小。采用1种检测液的方法为ZDY法,计算获得辣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的数值远高于其他3种方法,比OCG法获得辣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的数值偏差均100%。以OCG法为基准,偏差在10%以内,苏紫1号辣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为37.72—43.11 m J·m~(-2),溶解度系数为18.89—22.77 m J1/2·m-3/2;GR甜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为37.53—40.95 m J·m~(-2),溶解度系数为18.81—20.09 m J1/2·m-3/2;苏椒13号辣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为33.21—36.92 m J·m~(-2),溶解度系数为17.17—18.58 m J1/2·m-3/2。【结论】以水、丙三醇和二碘甲烷为检测液,ZDY法不适用计算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HM法、OWRK法、OCG法可用来计算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其中HM法和OWRK法应注重选择检测液组合的极性问题。同时,3种辣椒叶面表面自由能的非极性分量的比率均高于极性分量的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