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以苜蓿和洋槐为原料提取叶蛋白的研究表明,对蛋白的产量、品质、提取率均以Hcl-处理效果最好,NaOH-处理次之,两者均高于无处理。用乙醇浸提可以明显提高叶蛋白中粗蛋白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以90%的乙醇浸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目的]探索苜蓿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设置了不同料水比、加热温度、絮凝时间、pH,研究其对苗蓿叶蛋白提取的影响.[结果]当料水比为1:4,加热温度为70℃,絮凝时间为9 min,pH为5.0时,苜蓿叶蛋白得率和粗蛋白提取率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叶蛋白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苜蓿叶粉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①选用32头35日龄断奶纯种大约克健康仔猪,按体重、窝别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5%、7.5%、10%苜蓿叶粉添加日粮。结果表明:各组处理之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7.5%处理增重54.1kg>5%处理53.7kg>对照46.5kg>10%处理43.1kg;增重和腹泻率综合比较以5%添加组最好。②选用48头35日龄断奶纯种大约克健康仔猪,按体重、窝别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3.5%、4.5%、5.5%、6.5%苜蓿叶粉添加日粮。结果表明:各处理之间增重在0.01水平上有差异,4.5%处理>5.5%处理>6.5%处理>3.5%处理;4.5%处理腹泻次数最少,刚断奶1周内只有1头次;添加4.5%苜蓿叶粉可显著的提高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降低腹泻率。③从3.5%、4.5%、5.5%和6.5%处理中分别选择6头粪便正常健康仔猪,共计24头,采用全收粪法做消化试验。结果表明:粗蛋白表观消化率:3.5%>6.5%>5.5%>4.5%,与生长表现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发酵酸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效果,试验在体积比(发酵酸体积/滤液体积)、混合液静置时间和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三因素不同水平上研究了对苜蓿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顺序为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体积比〉混合液静置时间,最佳工艺为体积比2:1,发酵酸循环使用1次,沉淀10min。 相似文献
11.
A two-step biotechnological process was developed using Bacillus licheniformis S6 to provide a simple and economical procedure 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eather meal nutrition value. Compared with IFM (initial feather meal) and CFM (commercial feather meal), SFEFM (feather meal gained by solid fermentation and enzymolysis with continuous agitation) ha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P〈0.05) in vitro digestibility, contents of oligopeptides and soluble protein released in digestive juice by pepsin- pancreatin digestion procedure, furthermore, some deficient essential amino acids in feather protein (histidine, methionine, lysine) were enhanced. Comapared with CFM, the oligopeptides released into digestive juice of ISFM (feather meal obtained by the biotechnological process described in the paper with intermittent shaking)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P〈O.05), and its in vitro digestibility was statistically (P〉0.05) equivalent to CFM. The summary of the finding to IFM treatment and possible means of further improvements were also listed.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加热法提取工艺条件对苜蓿叶蛋白质的含量的影响。通过不同pH值和苜蓿的不同生长期的单因素,以及不同加水比例,加盐比例,提取液pH值和絮凝温度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多因素试验,得出了制取高蛋白质含量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敖汉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对苜蓿叶片、茎杆中粗蛋白、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DNA-6处理后苜蓿叶片粗蛋白含量比对照增加了39.2%,茎杆中粗蛋白比对照增加了33.5%。DNA-6处理提高了叶片中含硫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降低了茎杆中含硫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而且调节作用的剂量效应明显。对DNA-6的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添加包膜氨基酸对异育银鲫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别进行了两个试验考察包膜氨基酸的作用效果。试验一以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蛋氨酸,测定了其水中溶失率。结果表明,晶体赖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57.0%、14.3%、21.3%;晶体蛋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蛋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87.7%、19.0%、28.0%,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后,其水中溶失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二在鱼粉含量为9%的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晶体、硬化油脂包膜、明胶包膜的0.23%赖氨酸和0.09%蛋氨酸,饲养平均体重为2.48g的异育银鲫鱼种6周。结果表明,对照组、晶体氨基酸组、硬化油脂包膜氨基酸组、明胶包膜氨基酸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169.8%、173.3%、201.4%、200.2%,添加晶体氨酸对异育银鲫的生长无改善(P〉0.10),但添加硬化油脂包膜或明胶包膜氨基酸试验组鱼体增重率为18.6%、17.9%(P〈0.05),饲料系数下降0.28、0.37(P〈0.05),显著促进了异育银鲫的生长。对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鱼体肌肉在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表明,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处理后,其水中溶失率显著降低,利用性显著提高,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后对异育银鲫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别进行了两个试验考察包膜氨基酸的作用效果。试验一以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蛋氨酸,测定了其水中溶失率。结果表明,晶体赖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57.0%、14.3%、21.3%;晶体蛋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蛋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87.7%、19.0%、28.0%,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后,其水中溶失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二在鱼粉含量为9%的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晶体、硬化油脂包膜、明胶包膜的0.23%赖氨酸和0.09%蛋氨酸,饲养平均体重为2.48g的异育银鲫鱼种6周。结果表明,对照组、晶体氨基酸组、硬化油脂包膜氨基酸组、明胶包膜氨基酸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169.8%、173.3%、201.4%、200.2%,添加晶体氨酸对异育银鲫的生长无改善(P〉0.10),但添加硬化油脂包膜或明胶包膜氨基酸试验组鱼体增重率为18.6%、17.9%(P〈0.05),饲料系数下降0.28、0.37(P〈0.05),显著促进了异育银鲫的生长。对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鱼体肌肉在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表明,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处理后,其水中溶失率显著降低,利用性显著提高,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后对异育银鲫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限制反刍家畜实现对饲料高效利用和畜产品最大产出的主要因素是必需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必须由瘤胃降解蛋白为原料合成的菌体蛋白和瘤胃非降解蛋白从小肠供给。家畜才能实现肉奶皮毛等畜产品的最大产出。应用瘤胃降解蛋白和瘤胃非降解蛋白这一体系评价反刍家畜的蛋白质营养需要和饲料的蛋白质质量比粗蛋白更准确,更经济、更能满足家畜高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以水为提取溶剂,对热絮凝法提取苜蓿中叶蛋白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别考察了加水倍量、打浆时间、苜蓿汁液pH、保温时间和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保温10 min蛋白提取率达24.4%;随着苜蓿汁液pH的增大,叶蛋白中蛋白提取率和质量分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pH为3时提取率最高,为23.3%,pH为6(原浆)时质量分数最高,为61.5%;pH对叶蛋白中叶黄素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pH为6时叶黄素质量分数最高,为1 022.1μg/g,碱性时次之,酸性最小。综合考虑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温度90℃、pH6、打浆时间3 min、加水倍量2.5,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为33.1%,叶蛋白中叶黄素质量分数为1 200μg/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