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金针菇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4.
5.
6.
7.
金针菇又名朴菇,在国际市场上,列为第三位的食用菌类。近年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福州市场上每公斤售价5~6元。它不仅作为大众化蔬菜新品种应市,而且又是罐藏、速冻较好的食品工业原料。据我们多年栽培实践证明,以棉籽壳为原料,进行袋栽,产量高、质量好,生物效率可达90~100%,栽培简便,生产周期短,原料丰富,成本低,效益高,是城镇家庭极好的副业门路。现将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我所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获得成功,并迅速的应用于生产,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面积也随之扩大。近年来,该套技术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特别在质量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其投入产出比为1:2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深受菇农欢迎。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栽培平菇的原材料价格逐年有上扬的趋势,生产成本逐渐提高,而平菇的市场售价却不稳,旺季价格明显下跌,给菇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从1992年以来,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微孔气室二区制袋栽平菇高产优质新技术的研究,并在新乡县各乡大力试验推广,其中地沟单面菌墙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已趋完善.1996年在新乡县翟坡乡任澄清家示范栽培投料100000kg,发菌成功率100%、生物学效率平均200%以上.现将该技术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3.
铜山县年产金针菇10000t,占徐州地区总产的一半以上。近年来,铜山县栽培的金针菇以白色种为主,随着白色种栽培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在研究、推广白色金针菇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纯白金针菇高产棚栽技术杨秀兰赵占国魏亚新(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定O71051)近年来,随着出口量的增加,白色金针菇栽培技术日益受到菇农的青睐。但由于纯白金针菇在温湿度、需氧量,耐光性、发菌、出菇等方面都与黄色金针菇有一定的不同,-些人对其栽培...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其营养极其丰富,据分析,每百克干菇含粗蛋白31.25g,粗脂肪5.78g,可溶性非含氮化合物52.07g,粗纤维3.34g,灰分7.58g。金针菇还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丰富。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国外称之为“增智菇”。在国际市场上,金针菇是仅次于双孢蘑菇、香菇而占据第三位的主要食用菌。 相似文献
18.
一、配方与装袋 (一)棉籽壳44%,杂木屑44%,米糠或麸皮10%,石膏粉1%,白糖1%。(二)棉籽壳88%,米糠或麸皮10%,石膏粉1%,白糖1%。(三)杂木屑75—78%,米糠或麸皮20—23%,石膏粉1%,白糖1%。(四)甘蔗渣75%,米糠或麸皮20%,石膏粉或碳酸钙1%,白糖1%。(五)玉米芯(秆)粉75%,麸皮或米糠20%,玉米粉或豆粉3%,石膏粉1%,白糖1%。(六)废棉团或稻(麦)草粉88%,麸皮或米糠10%,白糖1%,石膏粉1%。以上配料水分比1:1.25—1.6,即含水量60—65%,pH 4.5—6.5。选用聚丙烯或耐高压聚乙烯塑料袋,长35—38厘米,宽15—17厘米。装袋应上下松紧适中,密度一致,以偏紧为宜。装入量占塑料袋长的3/5,在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高档食用真菌,我县金针菇商品化生产已初具规模,全县金针菇专业户500多户,投料20多万公斤,收入达80多万元.为了提高金针菇的经济效益,必须向广大菇农提供优质菌株.按照省农科院食用菌协作区、新乡农科所“金针菇保护地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实施方案,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3.栽培袋制作 (1)塑料袋选择:在福建闽南产区塑料袋多选用对折口径宽为17±0.5厘米,长38厘米,厚50微米的聚丙烯袋。若选用栽培袋口径小于16厘米,则影响栽培袋手工填料的速度,同时也给栽培管理上带来困难。此外,随着子实体发育,常由于栽培袋口中部供氧不足,造成无效菇蕾增加,影响产量。反之,若栽培袋口径过大,有增加污染率的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