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酒糟代麸皮栽金针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弟 《食用菌》1992,14(6):23-23
酒糟是酿酒工业的下脚料,含有丰富的碳、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多种氨基酸.为增加生产金针菇的原辅材料,降低金针菇生产成本.我们于1991年10月至1992年3月进行了以鲜酒糟代替麸皮栽培金针菇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金针菇菌株为FV25,引自江山市农科所.鲜酒糟由我市酒厂提供,分黄酒糟与白酒糟两类,出厂后隔天直接使用.  相似文献   

2.
李国元 《食用菌》1993,15(2):35-36
近年来,金针菇已发展成为我区的主栽品种,为了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笔者对瓶栽金针菇进行了不同播种方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菌种为初雪,引自华中农大。母种转管用PSA培养基,菌龄15天。原种、栽培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液体培养菌丝与子实体SOD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玲  潘欣 《中国食用菌》1999,18(5):25-27
液体发酵培养菌丝体具有高效、高产、成本低的特点。因此 ,本文以液体培养金针菇菌丝及金针菇子实体为材料 ,对二者SOD含量及同工酶类型进行了比较 ,并对金针菇菌丝液体培养的特性作了进一步阐述 ,以期为开发利用金针菇菌丝中SOD资源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矿质营养,为此,我们于1986和87年对五种无机物与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实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菌种为金针菇8003,引自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斜面菌龄8天。  相似文献   

5.
当前栽培金针菇一般都用棉籽壳做主料,用棉籽壳栽培金针菇,菌丝生长较慢,出菇不够整齐,而且栽培周期较长,又因原料紧缺,价格逐年上升。在无棉区开辟新原料栽培金针菇变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从1986年开始探索以砻糠为主料栽培金针菇的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材料供试金针菇菌株为三明1号。母种培养基为马铃薯250克、蔗糖和琼脂各20克,水1000毫升。原种培养基为棉籽壳78%、麸皮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品种间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利用同工酶的不同酵谱类型进行品种间鉴定.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菌种编号1.黄色金针菇,引自成都;2.白色金针菇,引自成都;3.金针菇4号,引自北农大;4.朴菇,引自重庆;5.高产金针菇,引自铜川市、6.金针菇,引自三明;7.金针菇8001,引自重庆;8.CN7,引自成都;9.三明一号,引自成都;10.构菌,引自上海;11.CN12,引自成都;12.金针菇,引自昆明;13.金针菇,引自重庆.  相似文献   

7.
菜园土拌稻草栽培金针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稻草资源丰富,因其易失水,生物效率低,在金针菇生产上未能广泛应用.本试验用菜园土拌稻草作主料栽培金针菇,并与棉子壳、稻壳和稻草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培养料主料为未霉变的棉子壳、稻壳、稻草(切成2~3cm长)和菜园土。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地区三种金针菇以及河南产地的金针菇为材料,测定、分析了金针菇rDNA-ITS序列,并通过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金针菇ITS序列比对,采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ITS全长在712 bp~719 bp范围内,G+C含量在49.4%-49.9%之间,各样品间有35个变异位点,13个信息位点,遗传距离在0~0.014之间,其中吉林地区3种金针菇样品部分位点发生突变,均没有同步进化。9个金针菇样品的ITS序列被分成了两大组,其余样品之间又出现很多分支,表明ITS可作为金针菇亲缘关系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王家季 《食用菌》1995,17(4):26-27
纯棉子皮栽培金针菇,不但生产成本高,且栽培效果往往也不够理想,表现为发菌慢,易开伞,产量低。为此,我们进行了金针菇培养基质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株 金针菇杂交19,引自三明真菌所。 (二)培养基配方 设五个配方(表1),其中配方1、5为对照。每配方投料10kg,料水比为1:1.25。  相似文献   

10.
为了广辟金针菇培养料的来源,我们进行了核桃壳栽培金针菇的试验,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方法供试菌种为金针菇2号,引自上海市菌种站.栽培料的配方:①核桃壳粉80%;②核桃壳粉40%,棉子壳40%;③杂木屑80%;④棉子壳80%.各配  相似文献   

11.
在《食用菌》第3、4期中,我们分别讨论了碳氮源和大量元素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本文主要报道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金针菇菌株8508引自桐乡真菌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强力增产素在金针菇和香菇母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力增产素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笔者于1991年8、9月将其应用于金针菇和香菇母种的生产上,试验取得满意的结果。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强力增产素由上海农学院特种稻课题组提供。菌种A_1:常金(金针菇);A_2:香菇8517,由上海农学院食用菌试验场提供。  相似文献   

13.
香菇废基质栽培金针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命宜 《食用菌》1996,18(6):19-20
金针菇由于它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近年来已愈来愈受到市民的青睐。作为传统的主栽原料棉子壳,由于价格上涨,供需矛盾,而栽培过香菇的废基质据测定仍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及多种矿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用它来栽培金针菇(加入适量棉子壳和其它营养物质),一方面可缓解棉子壳供求矛盾,另一方面可提高香菇废基质的利用价值,为金针菇的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菌株为金杂19号,引自山东曲阜师大。将栽培过香菇的废基质,剔除霉变、污染部分,打碎,曝晒干燥后备用。  相似文献   

14.
应玉都 《食用菌》2000,22(5):23-24
我区栽培金针菇培养料是以棉子壳与杂木屑混合为主,主栽黄色金针菇。由于市场变化,白色金针菇走俏。栽培白色金针菇用黄色金针菇栽培配方,产量偏低,质量次。为了提高白色金针菇产量,增加菇农效益,筛选最合理的栽培材料,是我们研究主攻方向。现将我们试验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  料 菌种为白色金针菇F2 1(引自浙江省江山农科所)。培养主料为棉壳,棉渣,杂木屑,麦秸(来源本地)。1 2 试验方法 按常规方法制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试验设计:①棉壳 65%,杂木屑 2 0 %,麸皮 1 0 %,磷酸二氢钾 1 %,尿素 0 5%,…  相似文献   

15.
刘永秀  刘明河 《食用菌》1993,15(5):22-22
金针菇栽培由木屑料转为用棉子壳料,这是金针菇代料栽培的一大进步。但是随着食用菌栽培面积的扩大,棉子壳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寻找新的代用料已是非产棉区食用菌栽培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自1991年开始用玉米芯、花生壳、稻草、麦秸、豆秸、啤酒渣等原料,进行金针菇栽培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一、试验材料(一)供试菌种台黄金针菇,由省农科院提供。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扩大栽培金针菇的原料,我们于1987年12月至1988年4月用四种酒糟作了栽培金针菇的最佳配方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种三明一号,引自三明真菌研究所。 (二)试验配方供试验的四种酒糟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市金针菇栽培发展较快,为了充分利用金针菇栽培后的废料,我们于1991年7月进行了金针菇废料不同配方栽培草菇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种草菇V23,引自上海市食用菌菌种站,母种、原种、栽培种按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菌龄24天。  相似文献   

18.
栽培金针菇,在生产上一般要添加麸皮或米糠等辅料来补充营养成分,此方法虽然能够提高金针菇的产量,但增加了成本,且和畜牧业争原料。为此我们进行了添加肥料栽培金针菇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供试材料菌种为杂交19金针菇。培养基配方为(%):A.棉子壳100,另加石膏1(对照);B.配方A+白糖1;C.配方 B+过磷酸钙1;D.配方 C+尿素  相似文献   

19.
闫培生  于翠芳 《食用菌》1996,18(3):29-30
在瓶栽金针菇技术中,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商品金针菇,套筒是其关键措施之一。以往金针菇的套筒多以硬纸为材料,制作纸筒时手续繁琐,劳动量大,不利于大面积栽培时推广应用。为此,我们选用塑料筒膜处纸筒进行金针菇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金针菇(Flarnmulina velutipes)又名毛柄金钱菌、朴菇、冬菇、构菌、金钱菌等。金针菇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而脂肪含量较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高营养食品[1]。研究发现金针菇中含有多糖、糖蛋白、多酚、朴菇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2,3]。金针菇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炎等功能[4]。为充分提取其所含的有效成分,笔者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微波萃取技术,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对金针菇干品中的多糖、还原糖、蛋白质和多酚的提取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