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淑荣  许广波 《食用菌》1996,18(6):12-12
食用菌生产菌种是关键,母种分离及扩繁是菌种制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母种分离方法的消毒处理需要将分离材料在0.1%~0.2%的升汞水中浸泡1分钟,而后用无菌水漂洗2次,不仅程序烦琐而且常在分离材料中留下残液,影响成活率。在母种扩繁过程中,左手拿2支试管,右手夹2个棉塞,还要拿一个接种铲,操作不便。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对母种的分离及扩繁进行了改进。 一、材料及方法 (一)试验材料 种菇,菇木,解剖刀,接种耙,接种架,酒精灯,70%酒精,培养皿,玻璃铅笔,PDA培养基,原始母种。  相似文献   

2.
食盐在食用菌母种保藏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母种的保藏方法有冰箱保藏、地窖保藏、石蜡封口、沙埋等各有特点 ,但都是通过改变菌种所处的环境来达到保藏目的的。它们在保藏时间长短、被污染程度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方面有很大差异 ,有的操作技术比较复杂。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简便易行、成本极低的菌种保藏方法 :将 PDA培养基进行盐化处理 ,配制成浓度为 1.0 %~ 1.5 %的溶液 ,高压灭菌 45分钟 ,无菌操作接种 ,棉塞封口 ,恒温箱中培养。培养成熟后 ,每 10支为一组 ,装入聚乙烯袋中 ,在常温下保藏 6个月进行转管 ,成活率达 70 %以上。原因是食盐溶液具有高渗透性 ,对杂菌孢…  相似文献   

3.
邓明贵 《食用菌》2003,25(3):23-23
1 接种前的预处理 母种在长期保存过程中,棉塞易出现感染。试管壁上可能有大量的杂菌孢子或菌丝。处理方法:取试管时棉塞端向下轻拿轻放,以防棉塞上的杂菌孢子落到斜面菌苔上。先用酒精灯火焰烧棉塞,再把塞棉塞试管部分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兴起的平菇塑料袋栽培法都是在塑料筒的两端用棉塞(或用报纸包着棉籽壳代替棉塞)和绳子扎口。这种方法使用棉塞和绳子量大,扎口速度慢。发菌时间长,出菇时间晚。笔者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出平菇提早发菌、提早出菇的料袋扎孔新方法,具体操作是:先将塑料筒的一端用绳扎口,然后从另一端向袋内装人菌种和培养料,一层料一层菌种,当培养料将要装满时再放菌种,用菌种封口,最后用绳扎好口。另外,做一个长30cm、宽3cm、厚1cm的木板,在木板的一端钉上 3个直径为 2.5~3.0mm粗的元钉(钉透),钉与钉之间的距离为4cm。用木板上的钉子向扎好口的塑料袋…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灭菌,一般都是7~10支试管扎成一捆,用牛皮纸包好棉塞一端,然后放在手提式高压锅内进行,不但操作烦琐费时,且灭菌效率不高。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不包牛皮纸,上放棉花再盖聚丙烯薄膜的方法,不仅棉塞不湿,而且灭菌的试管数量大大增加。一般20~200mm试管一次可灭170支上,既方便又高效,现将其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平菇原种和栽培种接种后20~30天,菌丝体即长满瓶,如不马上使用,又无冰箱保存,温度适宜时就会长出菌蕾,顶掉棉塞,形成子实体,造成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过二年反复试验,找到了一种简易的保存法:去掉菌种瓶(管)口上的棉塞,取一块10~12厘米见方的洁净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7.
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瓶塞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品率及菌种质量。根据笔者经验,瓶塞的制作应抓好以下三点。 (一)曝晒棉花 制作棉塞前应将成捆的棉花打开曝晒,这样制作的瓶塞通气性好,且能减少灭菌过程中的棉塞潮湿现象。 (二)用棉适量 制作棉塞的用棉量要适当,先撕直径scm左右的整块棉花,随后在中间垫适量零星棉花,从四边向里卷紧后塞入瓶口,使棉塞 2/3在瓶口里,1/3露在瓶口外。 (三)辅助工具 用折断的镊子脚或相似的尖钢条作辅助工具,在左手将棉花塞入瓶口的时候,右手拿尖钢条协助将棉花推入瓶内,这样不但可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棉塞又能塞…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制种时用棉塞封口,棉塞在消毒过程中往往会受潮而导致污染。我们于1990~1993年经过多次试验,改用聚丙烯薄膜和微孔滤膜封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滤膜经蒸汽灭菌后即定型,可反复使用,成本低,操作方便,菌丝生长快,污染少。 (一)塑料滤膜的制作 ①取2片10×10×0.045cm的聚丙烯薄膜,1片2.5cm见方的微孔滤膜。②在2片薄膜中间打3~4个直径2~3mm孔,将微孔滤膜夹在2片薄膜中间,用小电烙铁在滤膜外烫一下,使二片薄膜粘合固定。瓶栽封口4个孔要在瓶口正中,袋栽封口放在颈圈中间,用橡皮筋圈住即可。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些菇农采用葡萄糖瓶、酒瓶做容器制食用菌原种、栽培种,因瓶口小,污染机会小,菌种成品率高,但费棉花。笔者采用葡萄糖瓶原胶塞代替棉塞,可省棉80%左右,且效果较好。其做法:将葡萄糖瓶胶塞洗净,用直径6~8mm的空心金属冲子,胶塞大头单放在木墩上,冲子从胶塞小头空心外通入冲掉胶塞堵头,形成一个直径约6mm的空洞,用开水煮15分钟,晾干,在小头空心处用棉花塞满,松紧适当,即成通气塞。这样的瓶塞灭菌过程中不容易湿,杂菌污染低,接种方便,在适温培养或空气湿度低于60%时培养料水分消耗小,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0.
杨爱芝 《中国蔬菜》2002,1(5):47-47
食用菌生产原种和栽培种常用棉壳或木屑 ,少数使用麦粒或玉米粒等颗粒种 ,工厂化生产使用液体菌种。其实 ,食用菌生产使用稻谷颗粒种效果更好。1稻谷颗粒种制作方法稻谷用清水浸泡48~60h(小时)至吸足水分 ,用清水或人工配制的营养水煮沸 ,至米熟而不开花。滤干摊凉 ,控干表面水分 ,加入1 %~3 %石膏粉拌匀。装入盐水瓶或塑料袋 ,装量不超过半瓶或1/3袋。盐水瓶用棉塞封口 ,塑料袋折叠封口。121~125℃高温灭菌2h(小时) ,冷却后接入菌种。待菌种萌发、生长至每团菌种沾附10粒左右稻谷时 ,摇瓶或倒袋 ,将团粒摇散。…  相似文献   

11.
用化纤棉作瓶塞能完全消除棉塞污染平菇、蘑菇等食用菌制作栽培种时正值夏季高温,棉塞很容易发霉,一般接种后20天观察,有1/3的菌种由于棉塞发霉而导致报废。为了克服棉塞发霉,我们近几年来一直用化纤棉(如腈纶棉、涤纶棉)作棉塞,可百分之百的消除棉塞发霉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一般制种都是在装料时加棉塞后进行灭菌,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仍有30%左右的棉塞受潮、污染,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污染率更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改变了操作程序,将加棉塞放在灭菌之后。具体做法是:塑料袋装料后直接绑扎封口,广口瓶或加颈圈的塑料袋用耐压塑料薄膜封口,然后进行灭菌,同时把作塞用的棉花装入耐压塑料袋内扎口灭菌。接种时把灭菌过的棉花(连袋)  相似文献   

13.
用塑料袋作容器制种。通常要在袋口套塑料套环,然后再加棉花塞。我们参考台湾样品生产的塑料套盖,不需用棉塞,经大面积制种使用效果很好.(一)塑料套盖套盖分为套环和盖子两部分。该套环与普通套环基本相同,只是在下端呈喇叭口形状;盖子则类似普通的墨水瓶盖,但内侧设有螺纹,而是沿着盖子的内侧壁有间隔0.3~0.4mm 供通气的竖槽。使用时只须将盖子直接在套环上压紧即可.  相似文献   

14.
蘑菇制种季节,我们曾到几个菌种场走访了一下,发现有好些单位从消毒锅取出的菌种瓶有20~30%的棉塞是湿的,这种湿棉塞在后期培菌过程中,容易感染杂菌。引起棉塞湿的原因是:消毒锅内水量过多,土蒸锅的盖做得太平,放气过快等。要解决湿棉塞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①锅内的水要适量,水过多棉塞更易湿,但过少容易烧干引起爆炸事故;②瓶子装好后在顶上加盖芦垫等物,阻挡盖顶凝结的水珠流到棉塞上;③排冷气时,气阀不能全  相似文献   

15.
在制种灭菌过程中,棉塞受潮是难免的,特别是用土蒸锅灭菌,湿棉塞更多,如不作处理,会导致杂菌污染。这里介绍一种简易处理湿棉塞方法:出锅时立即把湿棉塞的菌种瓶或袋拣出来,按常规接种后,将湿棉塞在干石灰粉中插几下,使棉塞粘上一层石灰粉,这样可起到防止杂菌侵入和孳生。通过几年的实践,效果良好,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6.
菌种封口用棉塞,后期易长霉,用牛皮纸封口,水分易散发.我室试用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做瓶盖,效果良好。1979~1980年,我室平菇、草菇、白木耳等原种和栽培种一万多瓶,全部用薄膜做瓶盖,杂菌污染率从原来的10%下降到1%,菌丝较用棉塞和纸盖的浓密,瓶栽平菇现蕾比纸盖的提前2~10天。  相似文献   

17.
用废棉栽平菇,一般都用床架栽培,不但空间利用率不高。而且管理麻烦。为此,笔者进行了周年废棉袋栽平菇试验,收到了较好效果.经附近几家菇农投料千余斤扩大试验,生物效率都在150%以上,最高一户达178%。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废棉处理废棉可从纺纱厂、轧花厂等棉花加工厂购到。其中以破籽最好,营养齐全,不需填加其它辅料.栽培前要将废棉进行曝晒,再置0.1~0.2%的多菌灵液中浸透,然后包在布里拧干,含水量以手紧握料有1~2滴水下滴为度(约60%),切勿过高,这是废棉袋栽平菇成功的关键.(二)装袋接种采用24×5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筒做袋。在塑料筒的一端加上棉塞后用线扎紧即成料袋.先在袋底部放些菌种,再装废棉至袋高的1/2,播一层菌种,继续装废棉,再撒一层菌种,最后在袋口加棉塞用线扎紧。装袋时要将成团的废棉撕开,不  相似文献   

18.
五、不同方式栽培平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栽培者可根据所在地区和自己的不同条件,加以选用。 (一)瓶栽及塑料袋栽瓶栽一般用750毫升装的蘑菇菌种瓶、广口瓶或罐头瓶栽培。每个蘑菇瓶可装废棉干料0.35~0.4斤,500毫升罐口瓶可装0.3斤。将配好的培养料装至瓶颈,过多与棉塞接触,空气量太少。近瓶颈培养料不宜过松,过松难以保湿。装料后瓶中央打一孔,配上棉塞。经高压灭菌后接入菌种。瓶  相似文献   

19.
塑料袋菌包经常因厂家吹膜(热合封底)或工人操作不慎而造成微孔,导致透气污染培养料;也常因棉塞受潮导致污染培养料。我厂从一九八八年以来采用“袋表挂灰浆”和“棉塞喷灰粉”的方法,制菌成品率均达97%以上,控制外污染达99.5%。此方  相似文献   

20.
钟德山  应如海 《食用菌》1992,14(4):37-37
食用菌母种在分离或转管过程中,经1~2周培养后,偶尔碰到霉菌、细菌、酵母菌等杂菌的污染,比较容易识别,一般是采用肉眼方法清除,其他方面很少考虑。我们在工作中,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发现食用菌母种还存在隐性污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