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畜禽养殖场并阻断其在畜禽舍和畜禽之间传播以及保障畜禽健康的一整套防御体系。鸡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鸡场建设、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免疫接种、药物预防等各个环节,该体系集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为一体,通过阻止各种致病因子的侵入,防止鸡群受到疫病的危害,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病控制方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畜禽养殖场并阻断其在畜禽舍和畜禽之间传播以及保障畜禽健康的一整套防御体系。鸡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鸡场建设、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免疫接种、药物预防等各个环节,该体系集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为一体,通过阻止各种致病因子的侵入,防止鸡群受到疫病的危害,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病控制方  相似文献   

3.
伴随畜牧业发展,我国的畜禽养殖场逐渐呈现出集约化与规模化,各种家畜家禽的流动性明显增大,环境与厩舍的污染面也逐渐扩大。由于部分散养户缺乏一定的防疫意识,畜禽养殖的规模相对较小,加上饲养管理方法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畜禽疫病不断发生,为养殖户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全面分析畜禽疫病特点与流行规律,并制定科学的防疫体系,预防畜禽养殖场传染病的发生尤为重要。针对畜禽养殖场传染病的预防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提供一定借鉴意义。所以,做好畜禽养殖场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强化饲养管理,积极做好接种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春季,活畜禽、畜禽产品调运频繁,候鸟迁徙,病原体在外界环境存活时间延长,畜禽易感易发各种疫病,重大动物疫情传入和发生的风险提高,畜禽疫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畜禽养殖(场)户应从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注射、消毒灭原等方面入手,认真抓好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1加强饲养管理,降低畜禽发病诱因春天的气候常常是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因此,保持畜禽饲养圈  相似文献   

5.
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禽集约化饲养程度的提高,畜禽饲养规模的扩大,饲养密度的增加以及畜禽及畜禽产品交流的频繁,动物疫病也随之增多,而且更加复杂化,因此,动物疫病的防治问题成为制约畜牧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细菌性疫病作为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一类  相似文献   

6.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的增加,为追求高效益经济,人为添加药品大量使用,造成畜产品药残超标。畜禽调运频繁无序造成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增加,动物疫病严重影响和制约畜牧业的发展,威胁到人体健康,本文针对目前畜禽调运、饲养及畜禽产品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科学防疫、检疫、检测手段进行防控,实施区域化管理,避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构建畜禽产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7.
浅谈免疫监测的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禽集约化饲养程度的提高,畜禽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饲养密度的增加,畜禽及畜禽产品交流的频繁,疫病也随之增多更加复杂化,表现在新病不断增多、老病不断出现新的流行形式、原来不被重视的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同时出现两种或多种疫病并发,疫病导致  相似文献   

8.
畜禽疫病的产生能够促使农村畜禽的大量死亡,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农村的畜禽的饲养,本来就是无管制的放养,管理水平低、饲养环境差,而且农村的村民根本对疫病就不了解,对饲养的动物也没有打防御疫苗,一旦疫病泛滥就造成无法控制的结果。本文就以农村畜禽疫病防治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仅关系到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涉及肉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级政府要根据畜禽养殖、疫病发生和畜禽死亡等情况,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组织建设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我国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动物疫病监测是根据畜禽具体的疫病发病特征来监测可能潜在的疫病,从而很快地采取对应措施来避免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能够避免对饲养管理人员带有的健康风险。目前用干扰素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得到了高度重视,而且干扰素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文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希望能够对畜禽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从根本上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畜禽大省山东表示,将把基层畜牧体系建设细化到村一级,凡饲养畜禽的村庄,原则上要聘任动物防疫员。山东省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表示,凡饲养畜禽的村庄,原则上要聘任动物防疫员,协助做好动物防疫、检疫、疫  相似文献   

12.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由畜禽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动物饲养周期全程监管系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组成。三大系统既紧密衔接,又相互独立,构成从耳标、配发,佩戴到动物饲养、流通,再到动物屠宰、动物产品销售全程监管追溯体系。一旦动物及其产品局部发生动物疫病或出现质量问题时,可借助先进的信息采集和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3.
畜禽养殖业在发展的同时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动物疫病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为了保障畜禽饲养的质量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应加强对畜禽疫病的防控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外来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1环境和饲养管理对畜禽疫病的影响环境和饲养管理会直接影响畜禽的生活状态,为了降低和减少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疾病问题,必须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否则,畜禽极有可能遭受有害物质的威胁而发生各种疾病,降低成活率和生产性能,影响养殖收益。建立良好的饲养场地,可以弥补自然环境的不足,若防疫工作不到位则会增加病原感染的机会,直接威胁畜禽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前,针对现代化饲养管理体系下疫病控制的新特点,疫苗免疫、生物安全、药物控制已成为当今畜禽疫病控制的三角体系.通过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可为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尽而获得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的最佳效果,减少在饲养过程中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对奶牛产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奶牛产业发展迅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近年来奶牛疫病病种类不断增多,病原体不断变异进化,疫病的防控迫在眉睫。目前畜禽养殖疫病防控中倡导"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理念,因此牛场疫病的防控急需建立一套可行的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防止把引起畜禽疾病或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引进牛群的一切饲养管理措施,是防止有害生物进入和感染健康牛群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推行生物安全体系生产安全畜禽产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为我国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然而,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纷纷设置了较高的技术壁垒.这些年来,我国出口畜禽产品因疫病和药残问题被退货和销毁的事件频频发生,出口量逐年减少,呈现易进难出的局面.要打破国际市场技术壁垒,甚至坚守住国内畜产品市场,就必须控制疫病,杜绝药残.提供"高品质、安全、无公害"畜禽产品,打破畜产品质量瓶颈.但是,实践证明,畜禽商品生产只靠传统的畜禽饲养方式和疫病防治方法,不可能走出疫病防治误区,推行生物安全体系才是从根本上控制疫病,解决疫苗兽药滥用而疫病长期难以控制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7.
目前,针对现代化饲养管理体系下疫病控制的新特点.疫苗免疫,生物安全、药物控制已成为当今畜禽疫病控制的三角体系。通过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可为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尽而获得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的最佳效果.减少在饲养过程中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虽然在农村畜禽规模化饲养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在山区或半山区畜禽饲养仍然是以小规模饲养和散养为主。散养畜禽疫病防控受诸多因素影响,疾病日趋复杂,直接威胁着农村畜牧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应引起人们的重视。1农村散养畜禽疫病防控的基本情况1.1部分村级防疫员综合素质低,服务意识差,"人为漏免"的现象时有发生。免疫剂量和免疫密度不达标,畜禽疫病防控落实不到位。1.2农村散养和混养对环境污染普遍存在,小规模饲养污染  相似文献   

19.
推行生物安全体系 生产安全畜禽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为我国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然而,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纷纷设置了较高的技术壁垒。这些年来,我国出口畜禽产品因疫病和药残问题被退货和销毁的事件频频发生,出口量逐年减少,呈现出易进难出的局面。要打破国际市场技术壁垒,甚至坚守住国内畜产品市场,就必须控制疫病,杜绝药残,提供“高品质、安全、无公害”畜禽产品,打破畜产品质量瓶颈。但是,实践证明,畜禽商品生产只靠传统的畜禽饲养方式和疫病防治方法,不可能走出疫病防治误区,推行生物安全体系才是从根本上控制疫病,解决疫苗兽药滥用而疫病长期难以控制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20.
疫病是制约农村畜禽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畜禽饲养零散、种类多,管理水平低下,环境差,在疫病防治上,依赖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重大动物疫病及猪瘟实行计划免疫。广大养殖户没有畜禽疫病防治意识,不懂得猪瘟、鸡新城疫等疫病防治技术,不能自行防疫,加之防疫工作受人力、物力及时间的影响,使得村级防疫员不能按时完成畜禽防疫的工作,以至于在畜禽疫病防治中形成了依赖、观望的被动局面,从而导致疫病的频频发生,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