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福建酸竹笋发霉的致病菌为青霉、曲霉和枝孢霉。通过抑菌实验可得出最佳的复合防腐配方为B13B233%食盐。在确定保鲜配方的生笋实验中,得出福建酸竹生笋保鲜液的最佳配方为复配防腐液(A 0.08? 0.05? 3%食盐县pH=4.5) 0.03? 0.03?,该配方经省检疫局检测LD50>20m l.kg-1(比重1.043),几乎无毒,属于对人体安全保鲜液。用此复配防腐液处理福建酸竹笋在贮藏27天时还能保持可食性,保鲜效果明显,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为福建酸竹熟笋消除白色沉淀、防腐及辅助工艺等软包装加工艺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筛选,确定的加工技术参数:在消除白色沉淀物实验中,筛选出稳定剂O和P为最佳复配增效剂,且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它们的最佳配比为P1Q1,即P0.2%、Q0.2%;防腐及辅助工艺的实验中,筛选出福建酸竹笋防腐工艺的最佳组合为山梨酸钾0.02%,pH为4.5,常压沸水杀菌时间为20min。通过实验大大提高福建酸竹熟软包装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3.
利用筛选出的保鲜液配方进行福建酸竹生笋保鲜过程中的笋体生理生化指标观测。结果显示:利用保鲜剂处理过的福建酸竹笋,其笋体明显表现为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纤维素的生成过程减缓,呼吸强度下降以及水分丧失或减少等生理特性。并且经保鲜处理的福建酸竹笋在贮藏27 d时基本还保持可食性,而对照笋在保持12 d 左右就基本上丧失了可食性,大大延长了保鲜期,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3部分,第1部分为竹笋保鲜研究,第2部分为竹笋保鲜的生产实践,第3部分保鲜竹笋的深加工工艺。现发表第1部分。 目前竹笋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笋旺季笋常常过剩变质,而淡季时市场无笋供应,工厂无笋加工被迫停产。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竹笋保鲜。现发表的内容是在概述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作者的实验室研究工作和实验结果,提出了煮熟竹笋新的保鲜剂配方,即山梨酸钾加食用有机酸,以及在应用此配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进一步扩大试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福建酸竹(Acidosasa longoligua)原为野生竹种,经福建省顺昌县林技中心和福建省林学院共同开发研究,认为其竹笋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3.9%,高出毛竹笋38%和录竹笋105%。初步掌握了该竹种的笋期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通过立竹密度、平均胸径、年龄结构等指标研究毛环竹笋用林的高产地上结构 ,结果以立竹密度 10 0 0 0株·hm-2 ,平均胸径 3~ 3 5cm ,年龄结构为 1~ 3年生各 30 %、4年生 10 %的毛环竹林分产量最高 ,1hm2 可产笋4 0 0 0 0个、10 0 0 0kg。  相似文献   

7.
伍小辉 《绿色科技》2014,(2):106-107
以1~4年生的四方竹母竹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各年龄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四方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均有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高,分别达到91.50%、87.40%、82.57%;3年生母竹略低;1年生和4年生母竹的种植成活率、出笋率和成竹率最低。因此,四方竹的造林选用2~3年生母竹为宜,其中以2年生母竹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茶秆竹竹笋夜蛾种类及侵入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间抽样调查表明怀集县境内共发现危害茶秆竹的竹笋夜蛾4种,经鉴定为:淡竹笋夜蛾KumasiakumasoSugi、笋秀夜蛾Apamea.apameoidesDraudt、笋连秀夜蛾SapporiarepetitaButler和竹笋禾夜蛾OligiavulgarisButer。茶秆竹竹笋夜蛾危害率为10%~86.67%,其中淡竹笋夜蛾最早侵入,竹笋禾夜蛾和笋秀夜蛾次之,笋连秀夜蛾侵入时间最晚。由于竹笋夜蛾种类多,危害大,制约了茶秆竹产业的健康发展,对竹笋夜蛾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散生竹和丛生竹的生长适宜区之一。竹类品种多,且一年四季有鲜笋,大量上市的鲜笋品种有:1.毛竹笋、新罗有毛竹林41万亩,每年产出大量的冬笋、春笋供居民食用及加工成保鲜笋出口,冬笋一般在冬至前一星期开挖,至春笋出土。春笋的笋期则一直到四月底。2.桂竹笋:桂竹笋的笋味鲜美,笋期为4-5月份。3.苦竹笋:笋味苦甘,需用水漂后食用,苦竹笋具清凉解毒之功效,笋期3-5月份。4.绿竹笋:绿竹笋细嫩清脆,味甘美,俗称"马蹄笋"。笋期6一10月。此外,新罗还出产石竹笋、早…  相似文献   

10.
毛竹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奉新县竹林资源丰富,是全国九个丰产竹林示范基地县之一。毛竹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各处理的出笋数、成竹数和采笋量在短期内暂无显著差异,但以处理N2P1K1的出笋数、采笋数和采笋量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大62.0%、108.3%和110.0%,亩收益比对照增107.1%,明显地提高了毛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野生福建酸竹林进行笋用林改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改造福建欧竹林为笋用林及其丰产经营技术,对其进行3种立竹度、3种年龄结构和3种土壤管理方式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酸竹丰产笋用林的适宜立竹度为9000~12000株/hm2,年龄结构以1~4a竹子比例各占25%为宜,土壤管理以阶梯增土法较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Logistic曲线经验式拟合橄榄竹的出笋规律,并对不同时期、立竹年龄、土层的出笋、退笋、成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笋量日进程符合Logistic曲线的“慢一快一慢”规律。由此其出笋期可划分为3个时期。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时期、不同立竹年龄、不同土层的出笋、退笋、成竹存在明显差异。橄榄竹适宜留笋的时期为出笋中期。适宜留笋养竹的立竹年龄以1、2年生为好。橄榄竹不同竹龄发笋能力,与毛竹差别甚大。橄榄竹发笋早,1年生竹连着的鞭可孕笋成竹,竹寿命较短。这就要求在经营管理上要有别于毛竹。橄榄竹适宜留笋养竹的土层深度16~30cm。本研究为橄榄竹制定留笋养竹保育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尤溪县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竹类植物资源共有9属23种,主要的竹林类型有毛竹林、福建酸竹林、箬竹林、苦竹林。列出了每种竹类植物的属名、学名、用途、生境及分布海拔,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黄甜竹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甜竹发笋期从4月中旬开始至5月上旬止,持续时间约25 d,出笋规律呈偏右正态分布。黄甜竹平均成竹率为61.36%,发笋前期和盛期成竹率相当。幼竹高生长历时45 d,高生长总量可达7~8 m。  相似文献   

15.
以黄甜竹笋和糯米为原料,采用"原料—预处理—酵母菌、黑曲、醋酸菌同时发酵—降糖—搅拌—过滤—杀菌—成品"工序制作黄甜竹笋食醋,考察醋酸菌、黑曲、毛竹竹叶和毛竹嫩竹蒸馏液稀释液的加入比例对产酸量的影响,以及毛竹竹叶和毛竹嫩竹蒸馏液稀释液加入比例对发酵时间、醋酸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甜竹笋食醋制作最佳工艺参数为酵母0.3%~0.5%,黑曲2%,醋酸菌3%,毛竹竹叶和毛竹嫩竹蒸馏液稀释液加入量为150%,坛内温度控制在25~30℃,前7天每天搅拌一次,之后每3~5天搅拌一次,发酵60天。发酵出来的醋产品色泽淡黄,具有黄甜竹笋和糯米特有的香气,口感细腻,醋味浓稠,总酸含量可达到5 g/100 m L,发酵产酸转化率达到71%,可溶性无盐固形物≥1.1 g/100 m L,总脂为1.1 g/100 m L,还原糖含量为2.2 g/100 m L,氨基态氮含量为0.20 g/100 m L。符合果醋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高山引种黄甜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过两冬三夏高山引种黄甜竹试验,其出笋期延迟至5月上旬,笋期延长为一个半月,引种初获成功。  相似文献   

17.
黄甜竹是高产、优质的笋用竹种。试验分析了不同抚育管理措施对黄甜竹发笋数、成竹数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土除草配合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发笋数、成竹数及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等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微肥、激素对竹鞭笋芽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肥、激素对竹鞭笋芽萌发的影响*楼一平吴良如刘耀荣关键词竹鞭微肥激素鞭芽萌发激素、微肥和稀土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以促进植物生长[1~4]。万兆良[5]研究了稀土对水稻(OryzasativaL.)的根系活力的影响。马瑞昌等[6]报道了稀土对种子萌...  相似文献   

19.
以金冠白蜡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使用消毒剂0.1%HgCl2+吐温消毒3min为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存活率可达88.3%;启动培养基采用MS+6-BA 1.0mg/L+IBA 0.2mg/L为宜;继代增殖培养选择MS+6-BA 2.0mg/L+KT 1.0mg/L+IBA 0.5mg/L的培养基,其增殖系数为4.617;生根培养以1/4MS+IBA 1.0mg/L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生根率达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