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黄河流域20%的年径流量由甘肃段补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切实提升黄河流域甘肃段水源涵养补给能力,研究提出以甘南高原、祁连山东麓、黄土高原区和黄河干流区四大生态空间为重点区域,聚焦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围绕增强水源涵养补给能力、提高植被阻土拦沙能力、提高黄河两岸生态建设质量,继续实施好现有重大生态工程,谋划一批重点区域生态工程,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甘南水源补给区森林植被保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浩 《中国林业》2010,(16):61-61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总面积3.057万平方公里,占甘南州土地总面积的67.9%,是黄河源区降水最充沛的地区,也是青藏高原"中华水塔"的重要涵养地,生态服务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3.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这些保存较为原始的生态系统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指标体系估算表明,本区域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补给河流、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计约318.1亿元。因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育生态过程和维系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琦 《甘肃林业》2011,(5):33-34
甘南高原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是长江、嘉陵江的一级支流白龙江,黄河一级支流洮河和大夏河的发源地。黄河在境内长达430余公里,是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这里似乎并不缺水。  相似文献   

5.
防控林业生物灾害 构筑西北生态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行业内外     
国家林业局公布科技公关重点项目 日前,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发布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林业项目十项,它们是:①退耕还林(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②退耕还林(草)工程区水源涵养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③退耕还林(草)工程区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研究与示范;④退耕还林(草)工程区华北石质山地植被恢复与复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⑤天然林分类评价与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构建;⑥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生态采伐更新技术研究与示范,⑦东北天然林生态采伐更新技术研究与示范;⑧天然林保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7.
张强  陆荫  杨青  张正煜 《绿色科技》2019,(16):24-25
指出了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水源补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调节区域气候等功能。利用高分遥感影像对201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1市7县进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指数计算,得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1市7县2017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结果表明:201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1市7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63.56~72.89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全部属于“良”。  相似文献   

8.
云璐 《内蒙古林业》2023,(10):26-28
<正>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东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省右玉县、平鲁区接壤,西濒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隔河相望,西北与托克托县交界,北临古力半几河,与和林格尔县接壤。清水河县是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重要地带,2016年被纳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生态功能区,2020年又被列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三区四带”中的黄河重点生态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9.
各地动态     
姜雪 《甘肃林业》2012,(4):45-46
程有清考察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情况7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程有清,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马少敏,率全国人大、省人大代表祁连山生态环境调研组来天祝调研。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刘洪泽、省林业厅副厅长樊辉、省农牧厅副厅长刘志民、中科院寒区旱区研究所及省上有关厅局负责人一同调研。调研组一行人来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城保护站经营管辖的四台沟封山育林区,程有清一边听取古城保护站生态环境变迁情况介绍,一边不时停下脚步,询问黄河支流大通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等方面的情况。对古城保护站在保护生  相似文献   

10.
倡导生态立市推进北海生态文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北海市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天蓝、水清、树绿”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北海市空气优良天数为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各项指标达到地表水水质要求,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使北海赢得了“天然氧吧”之称。2007年11月,北海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预验收。在新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以抓好“双十一百”工程为龙头,不断推进生态北海建设。  相似文献   

11.
姚巍 《陕西林业》2009,(6):18-18
我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十年来,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全省天保工程确定的“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大力建设生态公益林,妥善分流和安置林业职工”的目标任务已经提前完成,实现了。五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的目标。全省生态建设状况总体上由“体恶化,局部好转”进入“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但我省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既是全国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全国生态建设重点省份之一,目前还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2.
生态公益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生态作用的主要体现者。2001年,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正式纳入国家公共财政预算,这标志着生态公益林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时期。山东省中南部是淮河水系沂河、沭河、泗河的发源地,西部是黄河故道区,东北、东南是漫长的海岸线,分布在这些区域的森林植被发挥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灾、控制污染、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尕海湿地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2000年加入中  相似文献   

14.
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环境易遭受破坏的主要区域,承担着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碳 汇等重要职责,已成为生态空间规划与治理的重点关注区域。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处于西南山 地农牧交错脆弱区,是我国修复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高山峡谷生态屏障的关键治理区域。基于生 态脆弱区异质性、不稳定性与时空波动性特征,剖析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态空间治理面临的重难点与 挑战,系统划定“深绿空间”、精细化划分“浅绿空间”,构建全域全要素生态空间治理体系,提出系 统实施生态修复、多维度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增值、提升生态文化韧性的生态空间治理路径,引领典 型性生态脆弱区规划治理与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河探源     
正黄河在青海源头区有3条主要河流:南面的卡日曲比中间的玛曲长,但流域面积比玛曲小,北面的扎曲和南面的卡日曲都有一个近90°的转弯,只有玛曲河势与黄河流向一致。1978年后主要据此确定黄河发源于玛曲。但近几年科考发现:卡日曲流量是玛曲的两倍。有专家认为,根据"河源唯远""流量唯大"的标准,卡日曲应为黄河源头。玛曲和卡日曲到底哪一条才该为正源?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江门市上游段工业过度发达导致的区域水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利用GIS空间分析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技术,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方法,探索西江磨刀门河口段小微湿地生态空间划定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空间划定面积为11 920 hm2,约占总面积的46.98%,生态保护重要性程度为“重要”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6.41%,生态斑块呈破碎化;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为主,生态环境敏感性受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影响,整体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较高。基于划定结果,提出建立多层级修复网络、营造生物栖息地、构建湿地混合种养模块的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区概况 实施植被恢复重建技术研究的甘肃省天祝县哈溪镇小脑皮沟流域,为国家科持支撑计划项目“民勤沙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研究”第七课题“祁连山水源涵养技术试验示范”实施的地点。该区行政区划为甘肃省天祝县哈溪镇茶岗村,林业区划属天祝县哈溪林场80林班,自然保护区区划属实验区,流域区为石羊河八大水系黄羊河上游四级支流。  相似文献   

18.
城步地处湘桂边陲,纳入国家“天保”工程范畴的森林有9.3万公顷,是沅江、珠江、资江水系的重要发源地和水源林涵养区,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该县成立了天然林保护领导小组,以乡(镇)、林场为单位划分21个责任区,共有管护人员2071名,队伍遍及县域296个自然械工区),形成县、乡(场)、村、边界四级联防联治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窟野河地处黄河中游的“几”字湾,是黄河重要水源补给段,其生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流域生态安全和人民福祉。基于GIS技术采用InVEST模型和线性回归分析,揭示窟野河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探究窟野河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20年,窟野河流域草地面积较2000年下降了6.60%,林地面积较2000年增加了35.05%。2)2000—2020年,窟野河流域整体以中高等生境质量区为主。生境质量整体提升,部分区域出现生境质量下降。3)2000—2020年,第二产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年末总人口、景观分离度指数与生境质量指数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可见窟野河流域产业发展及人类活动对研究区生境质量的下降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齐家川示范区,系黄河水利委员会2000年底立项实施的大型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项目区总面积166.57公顷。植被建设与生态修复是本项目重点示范内容之一,项目的植被建设与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取得了重要成果。本调查旨在总结齐家川示范区侧柏造林效果,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为齐家川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成果的推广和齐家川示范区二期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