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流量和流质指数,对内蒙古12盟市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盟市入境旅游流的流量逐渐提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双核"的集聚模式;(2)各盟市入境旅游流的流质演化表现不一,呼伦贝尔表现为流质停滞,锡林郭勒表现为流质下降,其他地区的流质逐渐改善;(3)基于流量和流质的匹配,各盟市入境旅游流表现为四种类型,即:高流量-高流质、高流量-低流质、低流量-低流质、低流量-高流质。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错位理论的陕西省旅游资源与入境旅游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是我国西部的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文中基于空间错位理论,运用重力模型、二维矩阵等方法,探讨了陕西省10地市旅游资源与入境旅游之间的错位程度.研究发现: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和入境旅游流流质重心存在空间错位,两者重心错位0.25个纬度,0.13个经度.二维组合矩阵来看,陕西省60%的城市发生错位,发生明显空间错位的区域都集中在陕西地形最狭窄的地方,如延安、渭南和咸阳.具体错位可以分为5种类型,双高区,双低区,双中低区,正错位区和负错位区.西安为双高区,榆林为双低区,双中低区为商洛和安康,正错位区为铜川、咸阳和汉中,负错位区为渭南、宝鸡和延安.总体研究表明,陕西关中城市群总体高质量错位,陕南和陕北城市群低质量匹配,陕西省旅游发展两极分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北京入境旅游流向西北五省转移是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的一部分,认清其演变规律对了解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年际变动指数、转移态、时空分布集中指数等转移指标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西转移的特征,从而为西北五省旅游区旅游发展等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为区域研究单元,并分解为东部旅游区、中部旅游区、西部旅游区三个区域进行分析,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9-2008年甘肃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999-2008年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但总体差异依然很大,经过10年发展甘肃省入境旅游优势突显。据此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20 a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并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①以全国为参照区,陕西省20a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②以东、西部地区为参照区,陕西省2002年相对资源承载力;③以全省为参照区,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2002年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区域问差异。结果表明:①陕西省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远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增长整体上低于全省人口的增长;②以东、西部地区作为参照区,陕西省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但原因并不相同;③以全省作为参照区,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的资源承载力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运用旅游流质指数、差异分析,定量测评中国大陆31省市近15年入境旅游流质,构建"接待指数-流质指数"二维矩阵,分析发现:我国省域入境旅游质量总体水平较低,且极化现象显著,双高型均为东部地带,双低型几乎全为中部和西部地带。内生增长型和外延增长型省区数量相对较少;入境旅游流质量与平均停留时间、人天花费显著相关。延长入境游客停留时间和提高旅游花费将是提高入境旅游流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北京入境旅游流地理分布与网络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是我国三大入境旅游口岸之一,研究北京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和流动规律对于拓展全国和其他省市的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应用地图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北京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和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北京入境旅游流分布范围较广,但呈现出东南密,西北疏的总体趋势。高等级入境旅游流集中分布在长三角、泛珠三角、大西安和成渝地区,形成了以北京、西安、桂林、上海、成都等主要热点城市为中心聚集和扩散的空间格局。2)旅游流在目的地城市间的有向流动符合"二八定律",即80%的有向流动发生在近20%的城市对之间。3)北京入境旅游流网络是典型的核心边缘网络,网络密度低,中心化趋势明显。该网络存在明显的等级结构,网络中节点的等级越高,节点数量越少。北京、上海和西安属于复合型节点;桂林和成都属于枢纽节点和中转节点;香港、广州和杭州等属于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8.
运用Theil系数,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对陕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2007年,区域差异较大,且平稳上升;2008~2010年,区域差异较小,且增速减缓。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体现在西安市与其他地市、关中与陕北陕南地区之间两个层面上。这与关中城市发展较早,具有资源、交通、经济发展优势密切相关。2008年后,由于政策的支持和交通的改善等原因,陕北和陕南入境旅游发展增速,使得区域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9.
海外游客在我国的旅游活动空间布局仍体现出以少数几个大型入境口岸为据点,向全国其它地区辐射扩散的态势。这种旅游流的扩散转移将对促进省域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具有极大的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省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增强又会吸引和促使更多的入境游客向目的地转移。本文以上海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转移为例,分析了旅游流转移对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效应,得出结论入境旅游流转移对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促进作用是短期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讨论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内涵及研究进展基础上,依托市场调查数据,以北京为案例,分析了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从结果来看,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是由内推力、外推力、拉力、阻力所组成的总动力。其中内推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是探新求异心理需求,而外推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是他人推荐,拉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为景区景点,阻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为物理距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受内推力作用相对最强,总体属于较大扩散动力入境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1.
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了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2001-2007年的分布情况;利用波士顿矩阵法,建立了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及目的地市场的2001-2004年,2004-2007年竞争态模犁,通过2个时间段竞争态模型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各市场在入境旅游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与态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亲景度-市场竞争态矩阵模型的新疆入境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评价旅游偏好和市场竞争态的基础上,提出了亲景度-市场竞争态矩阵模型,使用该模型对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独联体为新疆入境市场的一级市场,日本、韩国、美国为代表的周边国家和北美国家为二级市场,欧洲客源国为三级市场;而新疆入境市场客源国总体分布偏离理想状态。该模型不仅可以反映客源国(地)在某个区域的分布状况,而且可以反映该市场的分级情况,同时还可以反映该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该模型可以为旅游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帮助,为旅游市场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中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系数和集中指数,对1994-2010年山西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入境旅游市际差异逐渐缩小,地带间和地带内差异分阶段影响市际差异;地带间差距在缩小,下降速度和幅度均较大;地带内差异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经历了波动下降、缓慢上升和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三个阶段。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运用城市地理学中的经典理论-中心地理论,选取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两项衡量旅游目的等级的指标,研究了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和演变态势。研究发现,交通条件对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的影响显著。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60个城市的入境旅游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呈现"三棱锥体"形态。北京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北京为棱锥顶,以天津、青岛和大连为棱锥底的"三棱锥体"形态;上海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上海为棱锥顶,以南京、杭州、苏州为棱锥底面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格局;广州入境旅游目的地体系目前还处于发育当中,二、三级入境旅游目的地仍在不断变化。文中运用中心地理论探讨入境旅游流空间形态和机制,旨在为入境旅游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力求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特征,进而为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和各省市旅游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亲景度和竞争态的甘肃省入境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亲景度和竞争态指标,定量分析1999-2006年甘肃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的变化特征,发现1996-2007年甘肃主要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差异显著且年度变化不大,但竞争态却呈现上下波动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亲景度市场和竞争态市场的相关性,通过对比发现亲景度和竞争态有一定的联系,但相关性并不显著。据此确定甘肃国际旅游市场应分三级逐步开发,首先要重点开发亲景且竞争态属明星或金牛类市场;其次加强拓展亲景但竞争态属于幼童或明星类市场;最后培育菲律宾、泰国、俄罗斯等疏景且竞争态为瘦狗或幼童类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6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泰勒指数测度了1980-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在地区内省际间、地区之间和以省区为单位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差异变化状况。测度结果表明:1980-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虽然在全国省际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和东部地区内部省际间发展差异非常明显,但是总体呈现逐渐缩小趋势;地区内部特别是东部地区内部省际间发展差异是构成以省区为单位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趋势,因此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对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提出目前我国处在前旅游时期向新旅游时期发展的转型期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两个旅游时期的不同特征以及旅游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剖析了陕西森林旅游存在的产品同质化、休闲度假类产品少、国际级大项目旅游产品少、资源活化不足、产品消费卖点不足、规划设计未重视核心规划要素等六个方面问题。提出了转变理念、实施大项目工程、推进森林公园二次提升开发、建立森林公园示范区、林业和文化结合、实施整体营销,提高旅游产品认知度、高起点高水平做好森林旅游总体规划等七大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1年6月28日,中国旅游行业第一份"中国旅游百强景区"榜单新鲜出炉,这对于中国旅游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选取我国拥有旅游百强景区的27个省区市为样本,构建相应的旅游百强景区评价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系统,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中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二者进行评价,再利用耦合模型计算旅游百强景区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期对建设优秀旅游景区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中国有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旅游开发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旅游界的一项新课题。甘肃拥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在全面介绍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赋存状况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详细分析了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旅游业从起步到现在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但是,相对全国来说差距仍然十分显著。利用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指标对近年来山西省11个地市之间的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动态分析,进而明确了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趋势:1)从地市层次上看,游客趋向在空间上有分散化的趋势。2)从全省总体空间格局看,晋北旅游区地位在下降,晋东南旅游区地位在上升;新型的、有特色的旅游景区比传统旅游景区增长速度较快。从而对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点建议,即旅游部门应顺应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市场,并相应地在开发建设时注意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